万有引力Fm=h.m1.m2/r.r与库仑力Fq=k.q1.q2/r.r为什么如此相似?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一样,唯一的差别是它们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人们普遍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电荷。物理学家法拉第是这样看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也是这么看的。本人完全赞同这个观点, 万有引力与库仑力之所以如此相似,是因为两者有着相同的基因—正负电子。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的说明。
1.相关基本知识: 1.1.根据电子模型理论,基本粒子只有正负电子和正反中微子四种,中子、质子等复合粒子均是由这由四种基本粒子按特殊结构组成的。即是说★任何物质都是由等量正负电子组成的。★ 1.2.★正负电子既有质量Me=0.511Mev=9.1x10的负28次方克,又有电荷e=1.6x10的负19次方库仑★。 a.★当正负电子处于单一的自由状态时,它们的电荷起决定性作用, 以库仑定律形式表现出强烈的能量特性: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b.★当正负电子处于相互束缚状态时,能量特征大大减弱,质量特征居支配地位,形成各种不同的物质状态,如中子、质子、原子、分子等★。 c.由于宇宙中的正负电子都以中子结构形式处于束缚状态,组成各种物质,它们的电荷特征被抑制了,从而给人一种假象:人们只看到各种各样的物质,而看不到它们所带的电荷的作用。 1.3.为了理解电子的这种电荷、质量双重特征,我们打个比方: a.单身男女之间有很强的异性吸引力,而当他(她)们组一个个成家庭后,异性吸引力主要体现在家庭内部夫妻之间了,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异性吸引力大大阵降低了(但仍然存在,如婚外恋)。同时这一个个家庭则组成了稳定的社会细包。 b.同理,正负电子处于单一的自由态时,相互吸引力很大,当它们有规律的组成中子后,变成了束缚电荷,其异性电荷的吸引力绝大部分消耗在中子内部了,所以中子之间(从而使原子之间,分子之间,物体Mi与物体Mn之间)的引力大大减弱了。这就是万有引力Fm比库仑力Fq弱很多很多的原因。 2.具体分析: 2.1.力学公式 F m=h.m1.m1/r.r 与 F q=k.q1.q2/r.r 相似,说明质量m和电荷q一样也能产生电场,而且★点物质的电场同点电荷的电场也是相似的,都是球对称辐射状的★; 2.2.但是,库仑力有吸引力与斥力之分(因为q有正负之分),而万有引力只有吸引力一种(因为m无正负之分),所以★点物质的电场同库仑场又有差别,它必须是中性的:是正负电力线数量相等,且相间均匀分布的电场—复合库仑场★。(这样在两物体m1与m2之间,它们的正负电力线正好可正负交叉相接,所以只产生引力不产生斥力。)。 2.3.下面的中子结构可使它具有这样的电场---引力场,这是一种全新的中性库仑场,我称为复合库仑场。 2.4.引力场元粒子模型(中子复合电场模型或中子引力场模型) 我认为中子是产生万有引力的最小物质单元,即引力场元粒子。中子质量Mn=1838.65Me。(质子质量Mp=1836.12Me。)我们假定中子含有 919 个e+和 919 个e-电子并呈现球壳状分布,内层分布 919 个e+电子,外层分布919个e-电子。两种电子呈空间点阵式排列,且内外层错位。这样对中子整体而言 e+、e-电子数相等,整体呈中性。但就局部而言,内呈正电性、外呈负电性,与观察结果一致。从理论上说每个电子只有一根电力线对引力场有贡献,这根电力线就是通过中子中心和e+、e-电子中心向外辐射的那根电力线。因为只有这根电力线四周受力相同而不产生弯曲。其他方向的电力线在中子内部双双闭合,于是每个中子产生正、负相间数量相等的正负电力线,在两个中子间彼此正负电力线一一对应,只产生引力不产生斥力。中微子作为介质充满中子内部空间。 3.结论: 3.1.Fm与Fq之所以如此相似是因为它们都起源产电子电荷,所不同的是:Fq来自于自由电子的电荷,Fm来自于束缚电子—复合电子的电荷。 3.2.中子是产生万有引力的最小物质单元---引力场元粒子,而中子结构是满足电子模型论要求的。 4.利用中子结构模型计算相距为r的两个中子的Fq/Fm之值: 4.1.己知: a.两个中子质量m1=m2=1838Me(Me为电子质量) b.两个中子所含电荷q1=q2=1838e(e为电子电荷) 4.2.所以: a.对于m1、m2的万有引力Fm=h.1838Me.1838Me/r.r b.对于m1、m2的库仑力Fq=k.1838e.1838e/r.r=1838e.1838e/r.r(k=1) c.所以Fq/Fm=e.e/h.Me.Me=4.175x10的42次方 可以把万有引力理解为“剩余库仑力”,因为它是中子内正负电子相互之间未完全抵消掉的,剩余正负电力线产生的所谓复合库仑场---引力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