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走出相对论的困惑圈》简评 下一主题:我认为你去掉任何二字的根据不充...
冯宜全:一个人的“学说”
[楼主] 作者:逆子  发表时间:2001/09/21 16:58
点击:770次

  自称可获诺贝尔奖的“地球抛月学说”只有四个支持者:创立者和他的妻子、儿子、女儿 冯宜全:一个人的“学说” □刘学斤 创立者:这将是近代科学最伟大的发现   1950年出生的冯宜全不是没见过大世面,中学时代曾以红卫兵的身份在天安门广场接受过伟大领袖检阅,此后当了兵。1975年老冯复员后,进唐家庄煤矿当了一名井下采煤工,随后便断断续续开始了病休,再之后延续为长期的病休。   1978年至1996年的18年间,唐家庄矿按当时工资级别的60%发给冯宜全工资,“一个月40块钱,九十年代后长到了120块钱”。在这18年间,这位病休的青年采煤工不但从年龄上步入了中年,还折腾出一个学说和一个研究所。先是在1987年,他称“大规模地发现了地球爆抛月球的地—月貌痕迹及地球收缩演化系统规律”,从而创立了“地球抛月学说”;接着于1991年自费由海洋出版社出版论著《月亮起源于地球爆抛》,同年着手评估地球抛月学说的经济意义,得出“唐山将成为世界及科学发祥地”,“世界科学旅游城及专利文化中心”这些令人不置可否的结论。1994年4月,在工商局注册民办科研机构博天达地学哲学研究所;1995年与唐山师专合作建月球起源研究所,被聘为研究员、名誉所长。   与此同时,老冯的学说和博天达研究所因资金和人员不济陷入难以为继的境地。没有生活费和老冯所需的科研经费,冯家生活主要是靠老冯的妻子郑翠英一个人每月500多块钱的工资维持,“像我们这样贫困的家庭,唐山有几家?” 对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郑翠英回忆说,“老冯自学了30年,搞了20年科研,花了3万多块钱,全从我的工资中挤出来。20年来,我们没节没年没生日,每天我中午下班,他都伏案劳作,我就去做饭。我母亲是我们死硬的反对派,说人家都不搞的,这么多年你们还搞?总恼。我不是没脑子的人。就是因为他这科学很重大,如果现在不搞撂下去了,只能是国家的损失,我想的是这个。”   1997年初,冯宜全在博天达的一份文件中写道:“地球抛月学说已经揭开月球起源历史”,“将是近代科学最伟大的发现”,“应并获诺贝尔天体物理奖、瑞典克雷福特地学奖和丹麦安德森天体物理奖”三项世界著名奖项,然而即便如此口吐狂言,反响依然寥寥,老冯期望以这招引人耳目的计划又落空了,“ 科学革命者也是视死如归的。我一生无所畏惧,而今却有一怕:惟恐死后落个因性格悲剧而死而自毁学说的声名。”这一年5月,老冯与唐山师专的合作彻底破裂。   “学说高度和一般专家的落差,犹如国务院和县镇之差那样悬殊,而我的身份落差则是世界之最。”老冯说,“若要涉猎地球抛月学说,需要天文、地质、地理、哲学四个博士学位的人才,从现在开始培养,也得30年后才能实现。我30年来自学高等文化,就时间而言,也是一般博士的3倍;就创造力而言,倍数更高;就专业而言,是独到之学。”   “在全国,民办学说研究所只有三家:四川强化研究所、咸阳地扩旋漂研究所和唐山博天达研究所。”老冯说,“博天达头顶上只有国家科技法,再上也就是月球和宇宙。对于创新科学,谁理解谁就是专家。” 妻子:老冯这个理论可比牛顿……   郑翠英无疑是冯宜全事业上和生活上的死党,“老冯为讲解学说费了很大劲儿,”郑翠英向我诉说道,“这么多年,没有一个人支持他,惟有我这么一个人。”为把冯家这份生活支撑下去,在矿上子弟学校当小学老师的郑翠英拾过垃圾,扫过大街,“我都是为了这项科学,就是再不行的话,我也有别的办法支持他。”   对于冯家来说,郑翠英是个没挑剔的好妻子、好母亲,她不只里里外外勤勤快快操持着冯家的清贫日子,还是冯宜全义无返顾的忠诚的支持者。“唐山到哪儿找老冯这样的权威去呀?我找到他们,说老冯的学说是超权威超院士的科学理论,他们说你别太吹了,别太狂了。真那么说。”郑翠英坚决地站在丈夫一边,她认为老冯绝对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她到唐山市科协科委去为她心中被埋没的老冯鸣不平,去过多次,但每次都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每次都失望而归,“他们不理解。当我把老冯《地球动力新观》这篇西安地质学院即将发表的论文拿给他们看,他们说这就是看看热闹,他们真是不懂,你说咋着?”话到这儿,郑翠英一副颇感自豪而又无法释怀的神情。说起老冯从1998年后被矿里派去烧锅炉的事,她一下子又流露出强烈不满:“搞这个,跟咱们的身份很不适应。咱们算是社会的最底层,要是在中科院,有的是项目费投入……在地方……让人真理解不了。”郑翠英话锋一转,提高嗓门接着说,“老冯的学说用于社会,可以马上产生社会效益,比如说地震的准确预报问题,老冯的学说一发展马上可以解决;再比如淡水危机问题、旱涝灾害问题也满可以解决……老冯把全球的水系全研究完啦。”   “据我了解,老冯这个理论可比牛顿……”   “那是两码事,不要比。”不知是自谦还是听出这么说有什么不妥,老冯断然打断了妻子的话,霎时两个人都沉默了。   在郑翠英的协助之下,老冯在家中布置起了学说图展,把每周六的下午3时定为冯氏学说的讲学时间。老冯不大的卧室成了博天达研究所所长的办公室。“ 谁是学说的权威?谁创立学说谁就是权威。任何学说一经正式出版就是科学权力的公认,就是永久性的科学文献,这与其价值公认毫不相干。我在学术界不断发展,在科普界和报刊界不断地做科普介绍,了解的人多了,不就形成一个科学理论啦?”但是无论老冯怎样游说,欣然光顾冯家学说的追随者还是愈来愈少。老冯承认,博天达立场坚定不移的拥护者和骨干分子除了他和郑翠英外,剩下的就只能算女儿冯颖杰和儿子冯列东了。 儿女:这项科学将激励也将影响我们一生   走进冯家,唯一可入眼帘的现代摆设是一部电话,“这还是我女儿掏钱安的呢。”女儿冯颖杰在北京做自由模特,儿子冯列东不上学后刚找了份投递报纸的活儿,“假如他们也跟我学,整个家不全困死啦,还是赶紧把他们投入到社会中去。”老冯说。   冯家的一双儿女透着贤淑和拘谨。冯列东话很少,见了生人还有点腼腆。冯颖杰大概由于职业的关系,比较起来显得大方多了。“我爸是1979年开始这项研究的,也正是我出生那年。刚记事我就发现我的家和别人不一样。家里书很多,墙上挂满地图,全部家具都是我爸亲手制作的。”冯颖杰说,“我爸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不上班了,专心投身科学事业,使整个的生活重担都落在了我妈身上,她说你搞吧我支持你,一支持就是20年。”“我会每个月寄些钱回去,为爸的科学事业尽点微薄之力,也为了让爸妈能够身体安康,有精力去完成和发展所热爱的科学事业。”在冯家的儿女眼里,冯宜全是个高大完美的父亲形象,冯颖杰说,这些年无论千折百挠,我爸都没有停下他攀登的脚步,他多次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多次被媒体报道,他的成果也得到了很多专家的认可,我们一家人的命运是跟这项科学分不开的,它伴我出生伴我长大,它将激励我前进也将影响我一生。” 局外人:专家只是一种热忱,普通人说这纯属无用   1991年冯宜全借款7000元,自费出版《月亮起源于地球抛爆》一书以后,有一个时期,他曾经迎来了一段最忙碌最容光焕发最春风得意的岁月。其时,他以书信方式,与分布在全国各地的50多位学者建立了联系,并以自己的著述相赠,其中,不乏像大地构造学家西安地质学院的张伯声、创立地洼学说的中科院院士陈国达这样的著名学者。另有中国核工业部研究院、唐山工学院特别邀请老冯去做专题讲座,中科院南京地理所研究员郑长苏也专门差人将老冯请去座谈,一时间老冯人气盎然,前呼后拥。   “核工业部研究院、唐山工学院都是一种走形式,都是临时拉几个硕士呀、搞地质的老师呀,跟他们讲一遍。这些人像傻子一样听完以后,没有几个对这科有兴趣,素养根本不行。”对当年自己行为的结果,今天老冯谈起来早不以为然了,“郑长苏以个人名义邀请我去,我把理论讲给他,对他来说只是一种热忱;因为这理论太庞大啦,很累人,很费口舌,他听起来还很费劲,毕竟这是超出他学科的东西。”“被人理解有困难。”郑翠英插话。“也就是太高了。”冯宜全接着道,“人们非常茫然,也就是不关心,或者有点成见的说这纯属无用。”   在1992年和1994年举行的全国地学、哲学会上,冯宜全曾试图寻求院士们的支持,到头来却仍然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他们都说看不懂,反正我清楚,与会者无一能说出辩证法有几条定律,因此谁也不知这天地历史哲学为何物,我的学说超前在于此。”老冯感慨道,“科学发展到一个水平,也是哲学思维发展到了一个水平,该做个历史总结了。我的学说所带来的人类效益就是:地震、地球上的淡水危机、水灾旱灾,通过我这套理论,可以做个根本性改变。现在,我就像到了泰山顶上一样,看见地上到处都是金子,不知道该背哪块啦。”   1994年8月12日,博天达地学哲学研究所在唐山注册成立,老冯许诺,届时与学术合作者同权分享各项国际奖金和荣誉。这么一份气度不凡、充满诱惑的寻求合作与赞助的方案发出去后,响应者却几乎是零。眼巴巴看着博天达的几个主要参与者开始相继拂袖而去,老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他参加有他的小目的,就是想吹他自己的东西;他也想搞天体演变的小研究,这人基本是一个混子。”老冯这样评价离他而去的一个人。   “他们只想图个名,想着科学三下五除二就成功啦。有了待遇他们欢欣鼓舞,一艰难都跑得无影无踪,并且连个公正话都不说了,干脆说别搞了吧,日子不过不行啊。”涉及当年的众叛亲离,老冯至今耿耿于怀。   1999年是叫老冯感觉到希望与失望并存的一年:5月,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记者来访;9月,下岗工人增加工资,扣除房费等,每月可拿到190块钱;10月,西安地质学院告知论文《洋幔锥下沉扩张挤压陆幔锥之地球动力新观》将安排在2000年3月出版,10月中旬走访北京天文台、北京大学、中科院地球物理所和中科院地理所,下旬到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参加了中国地球物理年会。“我带去了60册书及论文摘要、学术图展,反响很好,有10位专家闻风索书,之中有几个院士、博士、教授,但显然没有大理论家。”老冯叹道,“ 多人劝我申请国家基金,而基金会答复申请必须经多位专家评阅,如难以评定则毫无办法。” 摘至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0004/07/zmrw0701.htm

※※※※※※
逆子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hongbin/msgview-950451-7942.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走出相对论的困惑圈》简评 下一主题:我认为你去掉任何二字的根据不充...
[楼主]  [2楼]  作者:逆子  发表时间: 2001/09/21 17:00 

编后记
本期的两个人物是不期而遇地走在了一起,本无意比较,事实上也并无多少可比性:一个是博士、教授,世界知名的科学家,一个是没上过大学的煤矿工人;一个闯入猿群内部进行实地科学考察从而成为灵长类学权威,一个靠自学假设创立“学说”但不被专家认同,两人的差距就像冯宜全所说的“身份落差是世界之最”,他们仅有的一个共同点在于“能长期摒弃文明社会的奢侈和享乐,能长期艰苦工作而怡然自得”。但仅有这一点并不一定就能导向科学的成功,这便是人们对冯宜全充满疑问的原由。   从事科学无疑需要一种精神,但仅有精神是不够的,它需要积累、交流、开放的体系和必不可少的研究条件,尤其现代科学日益的专业严谨缜密,它需要大胆的假设更需要认真的求证。冯宜全凭着30年的热情,靠自学,靠假设去创立 “近代科学最伟大的发现”,就难免让人产生疑问:他具备一个科学工作者的内在素质和外在条件吗?他的“学说”需要“天文、地理、地质、哲学四个博士学位的人才,数倍于博士的创造力”,这一切仅靠自学靠热情能够建立起科学的平台吗?如果他真的崇尚科学,又为何对专家们不屑,嘲笑他们素养不行根本看不懂,他的自信有什么基础?他对科学的痴迷是勇士的执著还是迷途的羔羊?科学靠的不是热情而是理性,科学是求真求实,他热爱科学,但他真正具有的是理性的精神还是无畏的盲从?   我们不是苛求冯宜全,作为个人的追求和爱好他人无权指责,其精神令人敬佩,而且谁也无力否认冯的“学说”的价值,正像那些专家们并不认同但仍然抱有一种热忱————对永无止境的科学发现的热忱;我们甚至无权责怪他的家人的痴迷和执著,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他们的生存方式。只是我们纳闷他们对于冯的坚定不移的支持乃至崇拜,究竟含有多少科学的成分?冯妻自信冯的“学说” 比牛顿还要“牛”,其基础在哪里?   再进一步,我们常常可以接触到不少的民间科学爱好者,他们也是以同样的热情和执著数十年来从事着似乎是永远得不到认可的“惊世发现”;他们热爱科学,但毕其一生却无人喝彩,我们是赞叹他们的精神还是为无谓的执著而惋惜?这些民间的科学爱好者大多是五六十岁的人,他们生长于那个封闭的年代,人们崇尚精神和意志,人们相信“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工厂车间的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被片面地夸大为科学的重大成就,在那样一种氛围里,难免在对知识分子的改造中烘托出常人的自信,尽管改革开放已经20多年了,但这种意识深层的东西在某些人的心里是否依然延续着。冯宜全最怕的是“落个因性格悲剧而死而自毁学说的声名”,不知他的性格之中是否还有社会的因素,是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才是我们最关心的。   编者无意也无力去否定冯和他的“学说”,我们只想从这个个案中发现一些共同的东西,我们想要知道的是,什么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欢迎读者来稿指正。        徐列

※※※※※※
逆子
[楼主]  [3楼]  作者:逆子  发表时间: 2001/09/21 22:58 

又一盆冷水
星期日讲座要保证质量 发动机系 万周瀛 不久前的两个星期日,我校连续邀请了两位物理界奇人举办以批驳相对论为主题的讲座,其内容之粗糙令人震惊,两位主讲者对于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极力反对,就象做错了习题的学生坚持说书上的原理不对一样,这种态度对于科学的发展必然是害多利少。这种水平的人是没有资格在大学讲坛上办讲座的。在讲座的现场,本人注意到有许多同学显然是由于不了解相对论而轻易的相信了两位主讲者的谬论,那些轻信的掌声又反过来助长了两位伪科学家的嚣张气焰。这是很令人痛心的,不能不说,这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耻辱。 世界公认的对科学理论体系的评价标准是看它是否具有一致性、完备性、简单性和预见性,这就是科学界的审美标准。牛顿力学、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正是符合这种标准的典范。牛顿力学是美的,因为它的前提无非是力学的相对性原理和伽利略变换;狭义相对论也是美的,它推广了相对性原理的使用范围,统一了惯性系中的电磁和力学行。广义相对论纯粹是用美赢得了大多数理论家们的青睐,虽然它的任一结果都可以从不相容的其他理论中得出,但人们更欣赏它特有的和谐优美的结构。 经典力学中有这样一条公设:“力学实验对一切惯性系具有等效性。”人们无法用力学方法区别不同的惯性系。牛顿三大定律在一切惯性系中成立。对于牛顿力学,惯性系中力 f 与质量 m 的不变性是公理,在伽利略变换中,加速度a 可以认为不变,这就确立了:无论参照系是静止还是直线运动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中的所有力学现象均以相同方式发生。这就是力学的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但从逻辑上,任何一个惯性系都可以作为绝对空间。绝对空间纯粹是一种规定,并没有解释任何问题,“设想一件东西——绝对空间,作用于其他物体却不被其他物体所作用,这是与人类的常识相抵触的。”——爱因斯坦。 前文我们提到了伽利略的相对性原理——所有惯性系中力学规律相同。爱因斯坦对此做出了推广,这种推广是基于他早期的一种信念:如果力学中存在一个相对性原理而电磁学中的大部分实验是运用力学完成的,为什么在电磁学中就不存在这一原理呢?或者说,既然物理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或者全满足、或者全不满足相对性原理。于是相对性原理推广为:“一切惯性系对于物理学实验的行为是完全等效的。” 与力学相对性原理相对应的是伽利略变换,而与相对性原理相对应的就是洛仑兹变换。(严格的说,应该是庞加莱变换,它适用于原点不重合的任意相对位置的惯性时空标架的变换。)这种变换关系必须是线性的,就象伽利略变换一样,只有线性变换才能保证自由质点运动的线性方程在两个惯性系中仍保持线性。 这样我们就可以写出两个坐标系的线性变换表达式: y =Ax+By+Cz+Dt+E z =Ax+By+Cz+Dt+E x =Ax+By+Cz+Dt+E 然后我们引入光速不变原理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得到洛仑兹变换方程(证明过程略。编者) x =γ(x-vt) y ' =y (2.12) z ' =z t ' =γ(t- ) 这一简单的推导中并未引入新的假定,也不存在某些人认为的偷换概念的问题。狭义相对论是历经千锤百炼的理论,自从它问世之日起,无数迷恋于经典力学之辉煌的科学家寻找着各种可能性要推翻它的结论都没有成功,虽然相对论不是终极真理但它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并非是因为有了爱因斯坦才“创造”出来的。相对论并没有推翻牛顿力学,只是限制了它的适用范围。同样由于相对论是基于惯性系间线形变换的理论,它也是有其适用范围的,新的替代理论应能包容相对论而不是“推翻”。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狂想者都以“伟大理论诞生之初倍受磨难”来说明自身理论的独创性。这是一种彻底的诡辩,希望同学特别是低年级的同学不要被一些煽动性的口号蒙蔽。科学需要创新,但不能为创新而创新。 在此,我呼吁星期日讲座要有较严格的审查制度,这种审查不是资格性的而是科学性的,对讲座的内容应做初步的论证。象以上两位的内容应是不难排除的。另外,这种审查应注意民主性,尽可能多征求有针对性的意见。总之,“讲座”应是一个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让同学们值得信赖的讲坛,而不是宣传伪科学的基地。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版权所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会 | 维护:《交流》编辑部 现任社长:王涛;信箱:ahjiu@263.net 联系电话:82318018(O),82325631(H)

※※※※※※
逆子
 [4楼]  作者:马国梁  发表时间: 2001/09/22 08:29 

逆子怎么回事?怎么能发这样的文章?变节了?
 [5楼]  作者:harke  发表时间: 2001/09/22 08:30 

回复:度过此文我才知道北航也有人公开站出来反对相对论,而且不怕被戴上低劣,水平低下的帽子,那里竟然有如此宽松的学术气氛
北航和29基地合办的流体所的博士后 冉正 在2000年说过要举办 交流讲座的事 他业余搞的是从量子方程-> 哈密顿形式->罗伦兹方程->流体方程 原数学所所长 秦元勋搞的是 突破相对论的 超光速表达形式
 [6楼]  作者:harke  发表时间: 2001/09/22 08:44 

回复:读此文更觉冯宜全这样民间的科学爱好者难能可贵,连芦鹤拨(名字可能不准)院士,也都有民间科学爱好者嫌疑,因为他在参加设计的
我也有这样的问题,他凭着30年的热情,靠自学,靠假设去创立 “近代科学最伟大的发现”,就难免让人产生疑问:他具备一个科学工作者的内在素质和外在条件吗? 但是我看了2001年秦元勋老出的一本书才知道,为两弹作过贡献的秦元勋先生一样没有被人家主流派接纳,其中酸甜苦辣 有类似处,不过后者数学底子厚而已(科学院数学所所长), 还有芦鹤拨院士,也都有民间嫌疑 毛泽东说,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
 [7楼]  作者:harke  发表时间: 2001/09/22 08:46 

回复:连芦鹤拨(名字可能不准)院士,也都有民间科学爱好者嫌疑,因为他在参加设计的加速器做不成他的理论验证
 [8楼]  作者:刘武青  发表时间: 2001/09/22 10:58 

听听不同意见也好,我是将不同意见放在一起对比的


※※※※※※
刘武青
[楼主]  [9楼]  作者:逆子  发表时间: 2001/09/22 23:00 

自我检查
对于相对论我这一生是搞定了,永不可能再进入它的迷宫。不过我近来看有些同志对于反相对论的方法与冯宜全差不了多少,最好作一下自查为好,以免过过多的弯路。反思、自检对我们都有好处。 最后还是找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最重要的还是方法的问题,相对论的问题先应是原理,定性的分析。如能从每一现象的定性分析上大家能达成共识,我想……相对论吗……哈……

※※※※※※
逆子
 [10楼]  作者:yuren2  发表时间: 2001/09/23 01:11 

反相对论的人也需要保相对论的人的批评,才能双赢
造坦克的和造穿甲弹的一起 才可能生产威力巨大的武器. 应当欢迎有理有据的批评和数理分析. 比如沈某.逆子. 这是和恶意攻击有区别的.

※※※※※※
换只角度看世界,世界更精彩! 欢迎大家到 http://newphysics.xilubbs.com来做客, 物理科学争鸣是敢于挑战权威的学子的家园
 [11楼]  作者:yanghx  发表时间: 2001/09/23 12:54 

他的思路清晰,但疏忽于大意?
“设想一件东西——绝对空间,作用于其他物体却不被其他物体所作用,这是与人类的常识相抵触的。”——爱因斯坦。 这还是“菲左实验”中,水流对光介质的“简单戈引”有效性的问题, 既然没有如同“高压空气瓶”一样的“高压以太瓶”, 就说明要想靠“简单戈引”影响光介质(以太)是不大可能, 但可以利用“闭合以太旋风”制造以太低压区, 实现人造“黑洞”---以太真空区。 事情往往不是能否相互作用的简单提问, 而是相互作用程度的问题---微观的很多相互作用不易察觉, 这就要从理论上探讨,然后设计出可行的实验,用实验判定, 尽量争取察觉到这些微观的作用,在此之前恐怕只宜争论、探讨, 举办讲座其实也是百家争鸣的一种方式,并不是“必修课程”,无可厚非? ----------------------------- “然后我们引入光速不变原理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得到洛仑兹变换方程(证明过程略。编者) x =γ(x-vt) y ' =y (2.12) z ' =z t ' =γ(t- ) 这一简单的推导中并未引入新的假定,” 怎么“光速不变原理”还不算是一个“新的假定”吗? 他的逻辑性很强,思路也算清晰,可是对“光速不变原理”如此轻描淡写, 说明他对质疑相对论还没有入门,还存在一些“无可质疑”的误区, 可能该讲座也没有直接涉及“光速不变原理”? 此人看来知书达理,能否请他来论坛一叙?
 [12楼]  作者:dyn2000  发表时间: 2001/09/24 08:14 

不好意思,应该在这出现的题目,跑到外面去了。
我知道马先生是一个《相对论》的修定者,认为只要改一改当中所出现的错误的、不满意的地方就够了。情况真是这样吗? 正如逆子所言,《相对论》的系统推论没有错,数学模式没有错。那它问题出在哪里? 应该说出在爱因斯坦的经验上,爱因斯坦用了很多的经验来代替事实,而爱因斯坦本人的物理经验又非常的贫泛,造成错误的难免的。逆子的很多思路的正确的。第一,爱因斯坦并没有弄懂光是什么?到现在光的性质还在讨论中;第二爱因斯坦没有弄懂力是什么?到现在还没有人说明清楚万有引力是如何产生的。(当然有一些说明,这些说明连写这种说明的人自己都不能信服。) 所以我认为变节的人是马国染,而不是逆子。

※※※※※※
欢迎访问丁一宁网站 http://dyn2000.topcool.net
 [13楼]  作者:dyn2000  发表时间: 2001/09/24 08:20 

我认为harke是对科学研究者的挑战!
   什么“民间”科学爱好者?难道还有“中央”科学爱好者?难道还有“两院”科学爱好者?我想你本人充其量也是一个“宇宙”科学爱好吧!

※※※※※※
欢迎访问丁一宁网站 http://dyn2000.topcool.net
 [14楼]  作者:jqsphy  发表时间: 2001/09/24 13:28 

浙江大学物理节准备推出格物第12期电子版和纸质版(内容不重复)。特此征稿。
 [15楼]  作者:guojia_new  发表时间: 2001/09/24 22:01 

不错。
有了正确的态度,不管观点如何,就有了和别人讨论研究的资本,才能够使得自己的观点让对方心平气和地剖析和讨论。有了平常心,自己下的结论也更符合实际、更容易接近真理。我也经历过这么一段时期,所以感触特别深刻。同样,我也早就把自己定位到相对论的地步,能够彻底理解它,是我一生的目标。如果我某天发现了自认为正确的、与相对论抵触的观点,我会毫不犹豫地反,直到别人相信我对了,或者我相信自己错了为止。 guojia
 [16楼]  作者:guojia_new  发表时间: 2001/09/24 22:08 

人,是会诡辩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旦被别人否定,必定会涌起相当程度的逆反心理,接着就从各个方面甚至用毫无逻辑的观点对自己进行辩护、对别人进行诋毁,其程度正比于逆反心,此称为“诡辩”。各位就是无法正视拥护者们的观点,也皆源于此。如何克制这份逆反心理,成为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志。各位看看自己,是否成熟了? guojia
 [17楼]  作者:刘武青  发表时间: 2001/09/25 16:54 

磁、电场中的电化学反应是否可以投稿?

※※※※※※
刘武青
 [18楼]  作者:jqsphy  发表时间: 2001/09/25 18:23 

回复:你的稿件可以。
 [19楼]  作者:jqsphy  发表时间: 2001/09/25 18:49 

随笔:虽然也有江湖数学家,如有的自称解决了歌德巴赫猜想,但好象没有一个喜好正传统数学的江湖数学家;但在物理学中,就不一样了,出现了许多反正统的相对论、量子力学,甚至牛顿力学、Maxwell电磁学的江湖物理学家。为什么会如此?也许这是因为物理和数学确有不同之处。数学靠逻辑和公理,不需要依靠实验。数学成果的承认往往只是一两年的事。数学界最高奖Fields奖只奖给40岁以下的数学家。看似对大多数数学家不公平,实际上仍是公平的。一方面数学是年轻人的天下,数学家出成果是二三十岁的事;另一方面,你即使在38岁作出重要成果,也仍旧有可能在明年或后年获Fields奖(只要这两年刚好开国际数学家大会。Fields奖是在大会上颁发的)。但是,物理学成果的承认就没有这么爽快了:一般现在理论成果需30年,实验成果需20年才能最终得到完全公认。这里只谈理论成果。物理与数学不同,一是它不可能公理化,因此也造成同一个实验现象有几种或几十种理论互相竞争和共存(如60年代的众多引力理论,现在的众多高温超导理论);另一方面是实验的充分检验需要时间。一个理论提出来,即使你多么合理,它还是要得到检验后才算通过。只有一个数学,确有无穷多个物理。可自然界只有一个,要求物理也只有一个,于是只好由实验来筛选了。
 [20楼]  作者:jqsphy  发表时间: 2001/09/25 22:07 

回复:光的波粒二象性
1. 大量光子表现波动性,这是经典电磁场的波动性(如1803年的Thomas Young的双缝干涉实验,它与光子概念无关)。单个光子也有波动性,这才属于真正的量子水平的波动性。 2. 经典电动力学(Maxwell,1865)与量子电动力学(Feynman,1965年获奖)都有一样的平面波形式的解(如作Fourier变换),它们的区别就是后者是个几率幅,前者不是。 3. 单光子的波动性与粒子性是共存的,只是表现程度不同:能量大的光子由于波长短,波包弥散小,粒子性显著;能量小的光子由于波长长,波包弥散大,波动性显著。 4. 量子电动力学(QED)用路径积分量子化,波粒二象性是它的有机组成部分,QED成为光的完备理论。严格的区分波动和粒子已没有必要。
 [21楼]  作者:harke  发表时间: 2001/09/26 09:16 

回复:是否意味光子下还有结构
是否意味光子下还有结构 能否考虑组成光子的物质微粒从衍射孔飞出后 又可以重新钻回来. 速度大,一个粒子也可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1838839054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