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我在天涯开了一个专门为民科正名... 下一主题:看猴子是如何戏弄老虎的---给大家...
且看方舟子如何谬误地科普
[楼主] 作者:王达水  发表时间:2006/07/05 17:14
点击:2592次

且看方舟子如何谬误地科普

王达水/文

见发展论坛:http://forum.xinhuanet.com/detail.jsp?id=32294256

方舟子,著名的反伪科学斗士,公众与媒体关注的一个焦点。六月末,针对中国球迷观赏世界杯足球赛受到时差的局限而不得不在半夜观看球赛之现状,方舟子随即就在他热爱的科普事业中,以《我们脑中的时钟》为题著述文章,2006.6.27 发表于《中国青年报》,从而青年朋友们进行了一次关于时间的科普活动。

可是,这篇以普及时间知识的科普文章,通篇却对“时间”没有一个明确的回答,也没有说明“时区”与“时差”的本质与关系,然而却要来解释时间,特别是要一味地揭秘人们的心理时间,也就是他所说的我们脑中的时钟。因此,这就给人们带来一个疑问,难道以学术打假而闻名中外的方舟子博士,他自己竟然也是一个学术造假者,而且,是一个敢于在公开的媒体上堂而惶之的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所谓的普及科学知识的学术造假者?

谬论之一:以主观确定客观
他在文中说:一是“最近这段时间正在调整时差观赏世界杯足球赛的球迷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是一场比分悬殊、大局已定的比赛,最后的时刻不知不觉中很快就过去了;但是如果是一场旗鼓相当、比分相同或只差一个球的比赛,观众们都在希望或者担心比赛结果在比赛结束前会逆转,这时候最后的一、两分钟就会变得非常漫长”。二是“人在20几岁以后,多巴胺的分泌量开始逐渐下降,大脑时钟也走得越来越慢。实验表明,让20几岁的人估计3分钟的时间,误差在3秒以内,而让中年和老年人来估计,则都要比实际时间长,60多岁的人估计的3分钟有的长达3分40秒。难怪有个说法:青年人的日子短而岁月长,老年人的岁月短而日子长。”[1]

显然,这两个事例仅仅是人们的心理现象,但是,这并不等于当人们没有感觉到时间的流逝之际,而时间本身就不按照它自己的规律流逝之客观实际。可见,方舟子是在强调“时间是人们的感知所决定的”这样一个理念,是妄想以主观来确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既然是普及关于“时间”的知识,特别是从“时差”的题材开始的,那么,就应该把地球上24个时区的划分方法介绍介绍,哪怕是最简单的介绍也好,以便让人们知道“时差”的本质原因,进而消除心理上的时差障碍。可是,方舟子博士避而不谈,或许本来就无力回答,但却要进行关于“时差”的科普工作,这就是学术打假的斗士风采。

关于“时差”的划分方法,在这里笔者认为必须予以回答,以帮助人们超越时差的心理束缚:“ 为了准确描写全球各地的时间,人们在地球上划分了24个时区。其中,把每15度经度范围内的地表区域确定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之间相差整整一个小时。经度每增加15度,则递增一个时区。其具体的划分方法,是经度每15度整数倍度数,减去7.5度起至加上7.5度止之间的经度范围内的地表区域,为同一个时区。其中,规定经度00度 -7.5度起至 +7.5度止之间的地表区域为0时区,也就是格林威治时间所在的时区。然后,往东顺数,则规定为东部时区;往西顺数,则规定为西部时区。如:东经15度的 08倍(也就是东经120度)-7.5度起至 +7.5度止之间的地表区域(东经112.5度至127.5度所夹地表范围),为东八区,也就是北京时间所在的时区;西经15度的 05倍(也就是西经75度)-7.5度起至 +7.5度止之间的地表区域(西经67.5度至82.5度所夹地表范围),为西五区,也就是纽约时间(美国东部时间)所在的时区。 对地球时间的一体化识别、理解和掌握的最佳办法,可借助地球仪,并从北极上空对地球仪进行俯视观察,从而可轻易掌握全球各地的时间。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简洁明了地直观全球时间的静态分布,而且,当确定太阳的方位后,则可一目了然地读识全球24个时区的动态时间以及一体化的递进过程。 ”[2]

具体落实到世界杯的球赛,由于德国的当地时间(柏林时间)是24时区的东1区,也即,实际上比北京时间(东8区)晚整整7个小时。可是,由于目前正是欧洲国家的夏时制计时阶段,所以,当地时间(时钟)往前提前了一个小时,进而与北京时间的时差是整整6个小时。所以,在德国当地21点开始的球赛,在中国则是凌晨3点开始。所以,球迷必须熬夜看球。

谬论之二:以钟表等同时间
他在文中说:“我们并不需要借助钟表才能感觉到时间的流逝,我们体内似乎有一个时钟在替我们计时,只不过这台时钟并不很稳定,它的速度很容易受到我们的情绪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显然,他肯定了钟表是记录时间的工具,同时肯定了人体内的生物种是计时工具,只是“不很稳定”。

随之,方舟子列举了美国心理学家哈德森·侯格兰德关于心理时间的故事——“人的体温越高,则对时间的估计越快”。然而,他没有回答时钟与时间的关系,也没有回答心理时间与自然时间的本质区别,进而更加容易引导人们把心理时间与自然时间这两个概念相互混淆。

时钟的本质是记录地球时间的人造工具,是与地球的自转相互独立的系统,但要与天文学上规定的地球过去曾经确定的某一天的自转周期同步,这种同步程度越高,则钟表的计量精度越好。

以钟表等同时间本身,这是物理学上的学术谬误。相对论就是在“钟表等同时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必然隐含重重谬误。

自然时间,或者说时间的本质、时间的定义是什么呢?方舟子没有回答,他无力回答。因为,研究时间的相对论也没有回答这个基础性的问题。同时,物理学也没有对时间进行准确的定义。所以,关于时间本质的科学探索,是物理学的前沿。

关于时间的本质,笔者认为必须从天文学的角度予以一个明确的回答,以帮助人们深刻认识时间:“地球时间中的‘时、分、秒’的本质天文物理意义,是地球上的任意一点在自转过程中相对于太阳的夹角。“时、分、秒”的延续、递进或者是习惯上称之为的流逝(流程),实际上是地球的自转运动过程。 简而言之,时间就是天体在宇宙空间中的位置及连续移动的过程本身。”[2],显然,时间具有三大特性且缺一不可:主体、空间位置、运动。

谬论之三:时间概念中包含时间要素
方舟子在文中说:“物理时间的流逝速度是永恒不变的”。显然,这句话中包含两个物理概念,一是时间,二是速度。可是,速度恰好是另外两个物理量来描述的。即:速度是动体在单位“时间”里经过的“路程” —— 速度 = 路程/时间 ,物理单位是 “毫米/秒”。显然,方舟子予解释时间,但却用“时间”来解释“时间”,还要赋予“时间”以“速度”的意义,是典型的循环论证法。可见,这是著名的学术打假斗士多么具有讽刺意味的科普杰作呀!

谬论之四:生理时间独立于物理时间
方在文中末尾说:“物理时间的流逝速度是永恒不变的,但是心理时间——我们对时间的体验——却是受到体内外多种因素影响的。我们注意力越集中,大脑时钟走得越快,心理时间就显得越漫长。比如我们首次去一个地方时,一路所见都是新奇的,大脑不停地在接受新的信息刺激,时间似乎过得很慢,但是回程的情形就不那么新鲜了,感到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所以说,回程总觉得比去时快。西方有一句谚语:‘捷径是最长的路。’也包含了同样的道理。首次走捷径时不断遇到的新刺激,反而让人感到特别漫长。”显然,这是彻头彻尾的主观脱离客观的方法论,甚至是以主观来强行决定客观的方法论。难道当我们感觉到的时间是很慢的情况下,时间真的就流逝的很慢吗?

然而,事实恰好相反:因为,当我们注意力越是集中的时候,就越是对自然时间的流逝没有感觉,心理时间进而就显得越短,但是也改变不了自然时间的流逝。比如我们首次去一个地方时,一路所见都是新奇的,大脑不停地在接受新的信息刺激,时间似乎过得很快而不是很慢;但是回程的情形就不那么新鲜了,没有那么多的信息刺激大脑,反而感到时间流逝的很慢。所以,回程总觉得比去时慢。比如,看世界杯,特别是看首场直播时人们都觉得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当再看重播时,觉得时间怎么这么慢。

可见,方舟子是在把他一味地认定的情与理强行推销给读者,上述举出的事例恰是明显违背常识的。

关于心理时间快慢程度的研究与探索,中国古典文化早有揭示: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废寝忘食,专心致志;痛苦难熬,度日如年……

客观实际是,无论人们对自然时间的感受如何,甚至是没有感受,但是,时间总是以它自己的运动规律流逝着。

方舟子拿一句什么“西方有一句谚语:‘捷径是最长的路。’”来说明心理时间的漫长情况,看来是要显示他西学的高深。可是,关于心理时间,这句话什么也说明不了。反而还不如来句地道的民间土话来说明其哲理更实际:“眼不见心不烦”。

看来方舟子确实是真实地上演了他文中最后的那句话的含义:“首次走捷径时不断遇到的新刺激,反而让人感到特别漫长”。因为,他想显摆他对“时间”的深刻理解,可是却越说越离谱。


时间是一个以天体的宇宙空间位置和运动进程而作为标志的客观实在,地球上万事万物终究依承于地球之上,其时间必是地球时间无疑,并与地球时间一体化地、连续地推进着,绝不可超前与逆转。时间的本质就是如此,尽管与我们过去的理论和观念有一定不同,甚至是很大的差别,但是,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地面对地球、面对太空、面对时间、面对自己脚踏实地的人生。 时间有长短之分,有过去、现在、将来之别,但无大小、巨细之论。 那些过去了的时间或事件,只可以储存在我们的记忆当中。无论多么久远的将来的地球时间,我们也只可以在内心世界里展望、幻想、梦想、甚至是企盼,仅此而已。[2]

人们对时间的迷惑不解,或者说是心理时间与自然时间的一定不协同性,还在于认识观点上:“尽管天文学对时间的认识、描述、划分方法无疑是实事求是的、科学并严密的、本质的。同时,无论是科技工作者还是普通大众,对天文学准确时间的揭示也是非常清楚或了解的。可是,当人们在生活中、在感觉上、在心理上、甚至在工作或学术研究中,对时间的认识、理解、特别是应用却往往表现为另外一回事。因为大家没有把时间与地球的空间轨道运行这个不可避免的自然特征,进行相互地、紧密地联系,也没有进行不间断地比较、感受和系统地思维。这是严重地受到客观与主观两个基本因素影响所导致的普遍结果和现象,其本质原因不外乎三个方面。第一:是人们生存领域的自然条件的限制……,第二……,时钟的计时方法让人难以直接感受时间的本质……, 第三,是地理知识习惯的局限……”[3]

方舟子在2006年1月17日 作客新华网,关于针对韩国生物学家黄禹锡学术造假案的发言中说:他正在“做一位科普工作者,从事科普创作,包括打击学术造假、打击伪科学,也都是科普工作的一部分”,“至少本人要能够做到洁身自好,不去同流合污,不反对学术打假”。然而,人们今天看见的,打假英雄方舟子推出的所谓科普作品,却是一篇连基本的物理常识都含糊不清或者说是不怎么具备的,以主观确定客观的一派胡言乱语。这样知识面的人,难道真可以在众领域里进行所谓的科普工作甚至是学术打假?方是民(方舟子),你的船究竟要行往哪一岸?

中国的学术打假与科普工作,究竟该何以进行?



二○○六年七月五日于中国衡阳
wang-da-shui@tom.com

参考资料:
[1]、方舟子,我们脑中的时钟,《中国青年报》2006.6.27, http://forum.xinhuanet.com/detail.jsp?id=32092797
[2]、王达水,流年似水 逝者如斯,《科学中国人》2002年第12期,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4860
[3]、王达水,物理学在时间中迷惑,见光明网论文中心: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4774

王达水,直面狭义相对论,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4746
~~~~~~~~~~~~~~~~~~~~~~~~~~~~~~~~~~~~~~~~~~~~~~~~~~~~~~~~~~~~~~~~~~~~~~~~~~~~~~~

附件:《我们脑中的时钟》全文
见: http://forum.xinhuanet.com/detail.jsp?id=32092797

我们脑中的时钟
·方舟子·

最近这段时间正在调整时差观赏世界杯足球赛的球迷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是一场比分悬殊、大局已定的比赛,最后的时刻不知不觉中很快就过去了;但是如果是一场旗鼓相当、比分相同或只差一个球的比赛,观众们都在希望或者担心比赛结果在比赛结束前会逆转,这时候最后的一、两分钟就会变得非常漫长。

我们并不需要借助钟表才能感觉到时间的流逝,我们体内似乎有一个时钟在替我们计时,只不过这台时钟并不很稳定,它的速度很容易受到我们的情绪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首先对这个现象进行研究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哈德森·侯格兰德。1933年他在照顾患了流感发高烧的妻子时,注意到他即使只离开一段时间,妻子总是抱怨他去得太久。侯格兰德让妻子估计一分种的时间有多长,自己拿出秒表核对。37秒之后,妻子说一分种时间到了。

她的体温越高,则估计得越快。侯格兰德怀疑这是因为大脑内有一个内在时钟,体温的升高会让它的速度变快。此后一系列的实验都说明了这一点,比如对脑袋加热,或者让人呆在高温房间中,都会使人觉得时间过得慢,或者说其脑内的时钟走得快,速度可以快大约20%。

这个时钟不仅仅是受温度的影响,让试验对象聆听一连串“滴答”声或汽车喇叭声,让人处于紧张状态,也会有同样的效果。它还会受到药物的影响。如果我们训练动物让它们每隔固定的时间就按一下操作杠获取食物,然后给它们吃兴奋剂,它们估计的时间间隔就会变短,快了10%;但是让它们吃镇静剂,时间间隔则变长。

通过对大脑活动进行扫描发现,试验对象在估计时间时,深藏在大脑皮质下的一组神经细胞团——基底神经节变得很活跃。一些神经生物学家提出那里可能与大脑内在时钟有关,神经信号从额叶皮层传到基底神经节,从基底神经节经过中脑的黑质、纹状体,再传回额叶皮层组成回路,这样一次信号传导相当于一次“滴答”,速度是每秒大约1米,也就是说,大脑时钟“滴答”一次大约相当于0.1秒。

在大脑中负责“时间信号”传递的化学物质可能是黑质细胞分泌的多巴胺。把老鼠大脑中分泌多巴胺的细胞除掉,它们就失去了每隔固定的时间按操作杠获取食物的能力,但是给它们补充类似多巴胺的物质,就能恢复该能力。那些能刺激多巴胺分泌的药物会使大脑时钟变快,抑制多巴胺分泌的药物则使时钟变慢。

在发生重大事故,比如车祸的时候,大脑大量地分泌多巴胺,结果时间速度似乎变得非常快,几秒种内发生的事就像几分钟那么漫长,在受害者看来眼前的一切就像是慢镜头。有些人的大脑时钟因为疾病或外伤遭到破坏,速度变得非常缓慢,世界就像中止了一样。1990年的美国电影《睡人》(Awakenings)就描述了这样一批时间凝固的病人,给他们服用类似多巴胺的药物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让他们的时钟又开始运行,从凝固的世界中醒了过来。

人在20几岁以后,多巴胺的分泌量开始逐渐下降,大脑时钟也走得越来越慢。实验表明,让20几岁的人估计3分钟的时间,误差在3秒以内,而让中年和老年人来估计,则都要比实际时间长,60多岁的人估计的3分钟有的长达3分40秒。难怪有个说法:青年人的日子短而岁月长,老年人的岁月短而日子长。

物理时间的流逝速度是永恒不变的,但是心理时间——我们对时间的体验——却是受到体内外多种因素影响的。我们注意力越集中,大脑时钟走得越快,心理时间就显得越漫长。比如我们首次去一个地方时,一路所见都是新奇的,大脑不停地在接受新的信息刺激,时间似乎过得很慢,但是回程的情形就不那么新鲜了,感到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所以说,回程总觉得比去时快。西方有一句谚语:“捷径是最长的路。”也包含了同样的道理。首次走捷径时不断遇到的新刺激,反而让人感到特别漫长。

2006.6.25.
(中国青年报2006.6.27)
(XYS20060627)◇◇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


王达水发表在光明网论文中心上的物理学探索论文: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earch.asp?author=王达水

光速原来是变化的——直面狭义相对论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4746

中国何以成就自己的牛顿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4872

从牛顿的《原理》的风格想到的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4871

改革开放在物理学中进行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4861

流年似水 逝者如斯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4860

关于动能( E=mvv/2 )本质的探讨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4858

论牛顿三大定律之本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4857

论能量及做功的本质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4856

论相对论谬误的根源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4851

剖析狭义相对论论证中的谬误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4846

剖析狭义相对论两条假设的矛盾与谬误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4845

揭露质能定理(E=mcc)的谬误根源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4819

剖析等效性原理的谬误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4818

看霍金如何戏弄现代科学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4776

浅析相对论的谬误链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4775

物理学在时间中迷惑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4774

浅析相对论不充分的天文观测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4754

剖析爱因斯坦两个理论的矛盾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4753

从相对论百年历程 看相对论时间谬误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4752

光速原来是变化的——直面狭义相对论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4746

塔里木盆地因小行星撞击而成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4745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hongbin/msgview-950451-77908.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我在天涯开了一个专门为民科正名... 下一主题:看猴子是如何戏弄老虎的---给大家...
 [2楼]  作者:黄新卫  发表时间: 2006/07/05 18:49 

海归教授告"反伪斗士"侵权 方舟子武汉当被告 “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出庭力挺弟子
海归教授告"反伪斗士"侵权 方舟子武汉当被告


时间:2006年06月22日 10时14分作者:新闻来源:新闻晨报


被告方:成功获得“加时赛”


本案中担任方舟子代理律师的北京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律师、同时为刊登方舟子文章的北京某报做辩护的彭剑对晨报记者很有信心地表示:“这个官司我们一定能打赢。就算一审打不赢,我们也会上诉,最终一定能打赢。我们已经在网上公布了证据目录,所有网友都能看到我们胜诉的过程。”


昨日上午庭审中,彭剑采取缜密的“防守战术”,紧抓“原告方当庭宣读的起诉书诉讼请求与开庭前提交的不符”为由,要求法庭延长举证时限,从而赢得取证时间,最终成功将上午的诉讼———肖传国诉方舟子及北京两家纸媒的官司拖入“加时赛”。


而下午,在肖传国诉方舟子及其去年9月14日一次网络聊天的两家邀请人的诉讼中,彭剑提交的证据达30份之多,其中绝大多数为网络证据。他同时利用对方未完整翻译部分外文证据、网络证据未提供详细下载内容为由,继续要求法院延长举证时限,法院因此未作当庭宣判。 与方舟子一同成为被告的北京两家报社、一家网站和一家出版社中,两家当庭表示“与本案无关”,被告网站干脆缺席审判。


原告方:“拖时间没用!”


对于对方律师的“加时赛战术”,肖传国方一开始显得有些意外。


由于上午当庭宣读的起诉书中将赔偿金由10万元增加到50万元,法庭应原告要求延期开庭,在昨日下午的诉讼中,肖传国方很快选择保持去年10月提交诉状时的最初诉请,没有给对方“继续加时”的机会。


肖传国对在场记者说:“他们这么拖,是没有证据的表现,他们越拖,越显得已经没有办法了。反正结果都一样,何必拖呢?”有记者问,“听你们律师说方舟子已经打算私了?”肖传国未置可否。


肖传国方采取的战术是置疑对方举证时间,他们认为,方舟子及其代理人未能在法院规定的30日期限内提交证据,因此当庭提交的证据都没有效力,“不予质证”。


“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出庭力挺弟子


“有人一直在污蔑中国科学家!


昨日,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第三法庭旁听席端坐着一位目光炯炯的耄耋老人,许多媒体记者都认出,这就是92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被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誉为“中国外科之父”的裘法祖。


面对在场的媒体记者,裘法祖的情绪有些激动:“我今年92岁了,但是头脑还很清楚,每天都在医院查房。你们媒体要说公道话,有人一直在污蔑中国科学家!”


裘法祖说:“方舟子在美国拿了学位,就回到国内以科学打假为职业。他现在用不准确的材料开始攻击众多中国科学院院士,但是中国人的习惯是中庸、清者自清,科学家们大多忍气吞声。这次肖传国起诉他,院士们都拍手称快,说终于有人站出来说话了!”


对于肖传国的学术地位,裘法祖评价说:“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外科医生,我认为他在泌尿外科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上世纪30年代我们在读医学的时候,体神经和自主神经是严格分开的,肖传国把它们结合了起来,通过连接体神经和自主神经,形成了一个新型反射弧,让大量高位截瘫的病人能自主大小便,让先天脊柱裂的小孩子能控制排尿,这受到国际医学界众多权威专家的盛赞,还被南方医科大学、上海长征医院等成功应用。”


■裘法祖简历


中国科学院院士。1914年12月生,浙江杭州人。1939年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外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会长,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外科学会会员。


他的几代弟子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孟超、首创断手再植术成功者之一钱允庆、器官移植专家陈实等都是他的学生。



※※※※※※
我的理论:《五维时空与运动力学》http://xdlbj.com/dod/wuweitime.rar 提出杠杆、电梯悖论,对相对性原理提出质疑,并提出了新的理论。很简洁地推导出实物粒子的质量增大、时间变慢等现象,质能公式E=mc2 ,并且对这些现象作出了新的解释,杜绝了狭义相对论的悖论。
 [3楼]  作者:jqsphy  发表时间: 2006/07/09 17:01 

上次王先生文章(关于对方的中医言论的批驳等)好,这次不好。

还有批驳方说的“民间科学已经成为社会问题”,也好。我觉得现在民间科学家虽然多,但不至于成为社会问题吧。一个北京城上千万人口,有几十个民间科学家,比例不算高吧。说是社会问题,是不是哗众取宠呢。
 [4楼]  作者:正和  发表时间: 2006/07/09 23:36 

王式霸道

既然是普及关于“时间”的知识,特别是从“时差”的题材开始的,那么,就应该把地球上24个时区的划分方法介绍介绍,哪怕是最简单的介绍也好,以便让人们知道“时差”的本质原因,进而消除心理上的时差障碍。可是,方舟子博士避而不谈,或许本来就无力回答,但却要进行关于“时差”的科普工作,这就是学术打假的斗士风采。

///正和:王达水在这显露出最致命的自负——任何人的科普文章都必须写王达水感兴趣的或王达水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一句话,“科普必须如此这般”写,否则就是伪科学,伪科普。王达水认为方舟子在《我们脑中的时钟》这个主题下,应塞进王达水自鸣得意的地理时区知识。如果方舟子象王达水这样做了,我读到这里,自然是毫不在意地跳过去。不排除王达水及其他连时区时差知识都没有的人从这段内容获得教益,从而会认真地学习这一段。对我而言,通篇文章只要有了我从不知道的“老年人与青年人对3分钟的估计差异达40秒”这个实证案例,我就觉得没有白费眼球了。

至于王达水要求方舟子在这样一个限定主题的短文中科普“时间的本质”这样一个宏大的主题,再次显示王达水式的霸道。

创作的价值,并不由创作者单方面决定,而是由创作者与阅读者共同决定,这里没有一元化的价值标准。

 [5楼]  作者:正和  发表时间: 2006/07/09 23:43 

方对中医的批判很准确,博士可能是不太了解现代医学,所以觉得王达水貌似有理。
且看方舟子如何谬误地科普
 [6楼]  作者:刘岳泉  发表时间: 2006/07/10 01:18 

我没看方关于中医的批判文章,是不是你们洋博士都狠中医?只能说明这些人对中医的博大精深的无知!

有很多医学现象很难解释,更不可能用现代西医来取代中医!
当然,中医也需要发展,应该要逐步建立现代的中医理论,
现在通常只有老中医的的医术高超,主要是靠祖传和自己个人的
经验积累,应当把他们高超的医术与现代计算机有机结合起来。

※※※※※※
相对论一派胡言 物理界混淆是非 时空物绝对独立 “倒相者”返璞归真
 [7楼]  作者:jqsphy  发表时间: 2006/07/10 15:00 

方对中医的批判主要点在于“中医的大量药方会导致远期的重金属中毒但没有进行跟踪研究”。这当然是中医的不足,但这得不出中医是
方对中医的批判主要点在于“中医的大量药方会导致远期的重金属中毒但没有进行跟踪研究”。这当然是中医的不足,但这得不出中医是伪科学的结论。

中医的一套概念体系尽管与现代医学术语相去甚远,但这也得不出中医是伪科学的结论,因为中医的一套概念体系属于唯象体系(尽管没有抓住本质,但是却建立了表面现象之间的一些联系,可以指导实践),好比超导BCS理论建立之前的二流体模型、London电动力学理论、Ginzberg-Landau理论(它们都是唯象体系,可以解释部分实验)。
 [8楼]  作者:正和  发表时间: 2006/07/10 17:10 

博士所读到的只是方舟子批判中医的许多文章中的一篇,未能完整把握;其次博士可能也误解了中医,以为它可以构成唯象科学。
很多中药和中成药含重金属,临床上出现大量重金属中毒案例,孤立地来看,只能说中医中混杂着错误的东西,或许还不能得出中医是伪科学的结论。但是这样的错误很多,除了中药在美国引起的汞中毒事件,还有中药在欧洲引起的急性肾衰竭事件(与其中一味叫做“关木通”的中药有关),以及中药在国内引起的肝、肾衰竭事件,中药黑名单越来越长。(有关资料可在网上查到)
这些大量的中毒事件,或许还不能将中医打成伪科学,而导致这些恶果的中医理论和方法体系,才是罪魁祸首。与现代医学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一比较,就足以将中医扫进伪科学的垃圾堆。
中医的理论基础,没有一个是实证的,如阴阳五行脏腑寒热。除了非实证性之外,中医的概念还没有明确定义,这就导致在实用上可任意解说,导致事后总可“选择性”解释,从而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证伪。而且这种史前思维体系(非逻辑的),推导出的结果可谓匪夷所思,中医经典里无数荒诞离谱的药方,都可由所谓的中医理论导出(博士可在网上查询有关资料看看中医经典中的药方有多荒诞)。我曾经去读中医的典籍,几乎被其毫无逻辑的古代思维、论证方式打消了读下去的念头。
中医的所谓几千年实践经验,都不构成统计学上有意义的实证,所以其所谓的有效案例,无法与喝水疗法、安慰剂疗法、疾病自愈区分开来。号称专治疑难杂症,除了故弄玄虚当有意无意的骗子外,几千年来对付不了血吸虫病、疟疾,“华佗无奈小虫何”就是中医的真实写照。现实中,在中成药中掺西药已是公开的秘密。
博士所举的物理学上的唯象理论,它们至少概念含义明确、推导符合逻辑、遵守现代实验方法论,与中医不可相提并论。
现代医学博大精深,与自然科学的其它门类相互印证支持,是现代科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仅以现代医学的新药开发为例:
对一种新药,必须搞清楚其
(1)化学结构;
(2)药理,即药物作用的生理、生化机制
(3)毒理,即其毒副作用机制,安全用药剂量,交叉用药安全性
(4)药代,即药物在体内代谢(分解、排出)机制,以及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分布
(5)临床,用双盲实验证明药物真的有效而不仅仅是安慰剂。根据药物的等级分一、二、三期临床。
中医排斥现代医学的临床试验,他们根本不敢让中医接受双盲实验法的考验。
而且,在实践中中医也逐渐被淘汰,现在的中医院,打中医的旗号,却用西医看病。中医正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也从侧面说明它是一种文化而非科学,需要用保护文化的方式来保护它了。
 [9楼]  作者:letmeinin  发表时间: 2006/07/16 13:41 

佩服正和的人品, 有学者之风, 请您谈谈科学家的基本修养
且看方舟子如何谬误地科普
 [10楼]  作者:wwxie123  发表时间: 2007/12/20 16:21 

中医与西医交融的一个亮点
——读《两部天书的对话——易经与DNA》


  谢文纬先生多年来致力于研究中医的核心理论《易经》与西医的遗传学,并试图使二者沟通,以寻找生命领域中的奥秘。近几年来,他不断将自己的心得和发现写成学术论文发表,如《DNA中的东方发现》、《太极阴阳与螺旋运动》、《谈阴阳说四象议八卦》、《易经与DNA》、《64个遗传密码与六十四卦的对应》、《易经数理体现阴阳平衡》等。现在他的力作《两部天书的对话———易经与DNA》已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标志着他的学术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升华。
  《两部天书的对话———易经与DNA》一书试图在东西方文之间进行沟通,作者用通俗的文笔和图表,将玄妙复杂的《易经》讲得清楚明白,使人有豁然开朗、拍案叫绝之感。此外,作者对《易经》的理解有许多创见和独到之处。
  谢文纬描述太极阴阳:“不要把它看成是一张静止的平面图,而是要把它看成是立体的、动态的图像,这时你就会发现真正的太极之象,两条阴阳鱼会立起来,呈漩涡状交纽在一起,并且呈螺旋运动,于是宇宙的内涵被揭示了。”他又说:“不仅要把太极阴阳图看成是立体的、动态的、可大可小的,能缩能胀的,而且还要把它看成是自然的、混沌的。此外还要把它看成是多层次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根,阴阳又可相互转化。每个鱼眼可以是另一个阴阳太极,层层深入,以至无穷。”
  谢文纬认为,《易经》既然是由三易组成,如果只知《周易》,而不知《连山》易、《归藏》易,就不能掌握《易经》的全部和真谛。然而8万字的《连山》和4300字的《归藏》已无法考证。好在这部无字天书的真谛全部隐藏在六十四卦的符号中,因此作者认为三易的不同只是卦爻的排列不同,从而反映出自然界中各种物质之间的不同关系。而八卦为经,六十四卦为别,说明了八卦才是三易的基础与核心。
  作者认为先天八卦、中天八卦、后天八卦代表了三易,反映了世界上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相合”的基本关系。事实上,宇宙可归纳只存在三种基本力或三种相互关系,即吸引力、排斥力与中和力。这和我们研究三天八卦后所发现宇宙中普遍存在的基本规律是一致的,即三易所表现出的“相生、相克、相合”关系。宇宙中各阴阳体之间由于有了三易的“相生、相克、相合”关系,宇宙才会不断变化,才会不断排列组合。
谢文纬将宇宙中的这3种基本关系引入到四象中,认为如果要细致地研究问题,就要从八卦推演到六十四卦;如果要归纳出更简易扼要的理论,就要从八卦上升到四象。四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认识层次。因为进入四象,就有了循环的概念,有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时间概念,有了东南西北方位的空间概念。在四象中能够非常简单明白地看清楚宇宙中万物相生、相克、相合的关系,为此作者制成如下一张四象相生、相克、相合图:

  图中双箭头代表了宇宙中相生、相吸,或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双叉代表了相克、相斥,或者是相互抑制的关系,双圈代表了相合、中和,或者是结合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作者促成了两部天书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将构成DNA的4种基本碱基A、T、C、G代入到上图中,于是发现了它们之间存在的基本关系。继而又将DNA的4种碱基代入到六十四卦中,发现了与64个遗传密码子的对应关系,使两部天书的对话更为实际,因为《易经》所阐述的基本关系可以进一步应用于氨基酸之间和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分析。
  在本书的后半部,作者还对《易经》的数理进行了探讨。当年莱布尼茨将0和1代入到六十四卦中,使他发现了二进位制在《易经》中的完美表达;于是作者将0~7代入到六十四卦中,结果发现了和谐数字表,在最后一章中,作者依据这张和谐数字表,发现了36对氨基酸之间所具有的特殊关系,并对10个基因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发现被作者称为“黄金36”的氨基酸对,在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中有着非常显著的规律分布,认为这是两部天书更有意义的实质对话。他期待蛋白质结构专家对这些发现进行分析和研究。
  此外作者对河图、洛书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使人看后深受启发。著名易学家董光璧研究员为其写序,指出从作者身上看到了近些年来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所倡导的“文化自觉”。的确,作者经过几年的努力,在东西方文化之间进行着种种尝试和探索,使中医与西医之间终于擦出了火花,并且使二者在交融中形成一个新的亮点,相信这本书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且还会引起西方人的浓厚兴趣。
—登载于2007年11月28日《中国中医药报》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1444249153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