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惠川教授对黄志洵教授的回应,他即不能指出质量——速度关系式出自相对论原著什么地方,也不能解答我的两个悖论,顾左右而言他,支支吾吾
http://www.blogtw.com/blog.php?user=quantumtheory < quantumtheory的部落格 > 鄉村首頁 -------------------------------------------------------------------------------- 我的部落格 個人資料 我的筆友 我的連結 我的相簿 文章目錄 留言板 讀者也讀 RSS 下頁 -------------------------------------------------------------------------------- 沈惠川:文过饰非的黄志洵越描越黑 - 12/30/05 9:40:24 am -------------------------------------------------------------------------------- 文过饰非的黄志洵越描越黑 文过饰非的黄志洵越描越黑 [color=red]黄志洵教授最近在臭名昭著的北京(反)相对论研究会的网站上撰文说,他在反相对论集会所说的“翻阅了爱因斯坦的原著,其中没有M=mc/(c2-v2)开方”指的是Einstein的“最早原著”;又说某某人去到图书馆找来Einstein等人的论文集《相对论原理》查对,果然没有“这个公式”云云。还说“沈先生应该收回他的攻击”等等。他的那帮小兄弟则在网站上自欺欺人说:“沈惠川连文章都没看过就攻击黄教授。”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这实际上是文过饰非! Einstein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甚至在《影响世界的著名文献》这种百科全书式的文集中都能找到(各地新华书店到处都有《影响世界的著名文献》这类书)。这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有什么必要在反相对论集会上说“他还讲了一个惊人发现:他翻阅了爱因斯坦的原著,其中没有M=mc/(c2-v2)开方!而是质量在某方向的分量与此c2-v2有函数关系。M=mc/(c2-v2)开方是洛伦兹的功劳,而不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功劳!”我看不出有什么可惊人的!既然黄志洵已经“翻阅”过了,为什么又说某某人“去到图书馆找来Einstein等人的论文集《相对论原理》查对”?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唯一的解释就是:他治学不严,根本没有认真地去查;或者,他是戴着先入为主的有色眼镜,故意找Einstein的碴!他的如意算盘是:不会有人认真去查。黄志洵的侥幸心理与马青平一模一样。 放着正儿八经的书不看,老是对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感兴趣,就是他黄志洵的心态。他为什么对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感兴趣?因为他“要Einstein下课”!他为什么“要Einstein下课”?因为他要推销“超光速”!真是想出名想疯了,大千世界什么样的人都有! 从他所言某某人去到图书馆找来Einstein等人的论文集《相对论原理》查对,果然没有“这个公式”云云,就可推知,这伙人平时根本不读书(或者根本不读经典名著)。难怪他们的所谓“会长”要他们“向马青平学习”(实际上马青平的书也错误百出),写出“高质量的论文”!Einstein的这篇文章,我在几十年前就已读过,还要他黄志洵来教?!倒是可以肯定的事实是,Einstein在1935年的那篇文章,他黄志洵根本就没看到过! 黄志洵教授最近在臭名昭著的北京(反)相对论研究会的网站上的撰文真是越描越黑! 至于那个M=mc/(c2-v2)开方的公式,Einstein只不过是想从相对论中推导出Lorentz的结果而已;M. Planck已经指出,Lorentz的定义不是太好;W. Pauli和R. C. Tolman的书中也同样指出了这一点。Pauli在书中说:“在早期的文献中……常称为纵质量,而……称为横质量。但是更方便的是把…….写成下列形式……其中……现在是看作为质量的。” Einstein在后来的论文中采用了这种对质量的新定义。在这里,黄志洵和马青平还有他们的同伙,没有什么稻草可捞! 黄志洵给他反相对论找理由说,“因为Einstein没有因为相对论得Nobel物理学奖”所以他才反相对论。书店里关于Nobel奖的书有好几种,没有一本书是如他所说的。说明他有些书他从来没看过。 他说臭名昭著的北京(反)相对论研究会是“香”的,“不能一个人说了算”。老实说,反相对论的人在中国只是一小撮。正规大学里的物理学老师,不说100%也有99%都不会同意北京(反)相对论研究会中那些人的观点,人家只是不想理睬你罢了。人家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没时间跟你们纠缠!如不相信,到北大理学院走一次就知道了。99%的物理老师都认为你说的“香”是臭的。 黄志洵在这篇文章中还说,北京(反)相对论研究会是“给年轻人发表意见的平台”。真是冠冕堂皇!又说“沈先生所攻击的人有……许少知,杨金城,……”他真的好象是一只开屏的孔雀,只顾眼前,不顾背后,忘了自己从前是如何说的!以下是他在2003年1月16日的来信摘录,从中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地言不由衷和虚伪: ――――去年5月的小插曲是,会前我突然接到“许少知”的电话,要求参加会议。我以“床位已无空缺”为由谢绝了,当时他似乎不高兴。我未见过此人;但您的文章对他的批评印象很深。况且,我一向的原则是,不与A类人员来往(尽可能做到,虽然有时会有疏漏)。(所谓A类,是指“学问不多,骂Einstein调门却很高;其文章常出错误”)。……这还不算!去年7月,“科学史所”的宋某又编出了一本书(文集)《相对论再思考》;最近有人给我弄来一本——其中前面的人即为许少知、杨金城(均为你文章中批评的人物)!不禁好笑。他们不找我(今后恐更不会找),是好事。 有些人“点名攻击”Einstein简直到了不计后果的地步!你认为全世界的物理学家会认同你和马青平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人家看了只会当笑话! 连王力军都说服不了,算了吧![/color] 感覺: 沈思 推薦至電郵 http://www.blogtw.com/blog.php?id=258886 沈惠川:黄志洵建议看的书根本不值得看 - 12/28/05 10:51:38 am -------------------------------------------------------------------------------- 黄志洵建议看的书根本不值得看 黄志洵建议看的书根本不值得看 黄志洵在网页www.ifstar.net/news上发表的那篇文章中,“建议网友读两本新书”,其中一本是马青平的《相对论逻辑自洽性探疑》,另一本是杨新铁的。杨新铁的书尚未见到,但我看到过他的文章。他的观点有问题。诚然,Maxwell电动力学可以化为Euler流体动力学的形式,Euler流体动力学也能化为Maxwell电动力学的形式,但两者有着根本的区别,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光速与声速之间的区别。不能由于二者可以互相变换,就认为可以有“超光速”。 这里主要谈一下马青平的《相对论逻辑自洽性探疑》一书。此书是黄志洵在暑假期间寄来的;书的扉页上他写道:“赠沈惠川教授!(希冷静下来,抽空看看这本书。)” 我当时粗略翻了一遍,觉得此书根本不值得一看。是书从头到尾充满对相对论的误解和歪曲,对Einstein的恶意中伤。我当即写了一张明信片给黄志洵,说“要是在方励之当政时,这种书早就扔到废纸箱中去了!” 马青平的书,在“前言”中还虚伪了一番,越到后面越不象话。其中有些内容根本与Einstein无关(例如哪一本大学物理学教材如何如何说之类),也算在Einstein头上。马青平的书对速度的相对性根本不懂,老是强调“静止坐标系”。在宇宙中,何来静止坐标系?这且以后再说,先来看看马青平在书中的拙劣伎俩: 在此书的第370页和第371页上,马青平说;“爱因斯坦在1907年文章的推导中再次表现了数学上极不认真的态度(如果不是数学上无知的话),学过微分的人应该知道,如果……,根本不能等于……”话真是说得铿锵有力,好象真的抓到了Einstein什么把柄一样高兴!如果不作深入的调查研究,还真给他蒙住了! 查一下Einstein的原著就可知道,马青平是在骗人,是在糊弄人! Einstein的这篇原著译名为“关于相对性原理和由此得出的结论”,载于《爱因斯坦全集》(第二卷),马青平提到的那几个公式在第398页上(《The collected Papers of Albert Einstein》Vol.2, The Swiss years, ed by John Stachel,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8, pp454);或载于《爱因斯坦文集》(第二卷),范岱年等编译,商务印书馆,1977,马青平提到的那几个公式在第174页上。 在这两种版本中,印得很清楚:分子上括号前面是对时间的导数而不是对“时间一撇”的导数!括号里面才是对“时间一撇”的导数。 就这个公式而言,译者也没有加什么按语。在《爱因斯坦文集》(第二卷)中,译者所加的按语是对下一个公式分母中的指数的“印误”的。 由此可以看出,起码马青平本人才真正是“推导中再次表现了数学上极不认真的态度(如果不是数学上无知的话)”! 这就叫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类似的自打嘴巴的问题在他的书中还真不少,例如他说“在Einstein第一篇相对论论文”中Einstein说过“狭义相对论也适用于圆周运动和等边多边形运动”,就根本没有任何根据。 实际上读者不要太天真了,以为马青平真的“数学上无知”;他的真正目的是想抹黑Einstein!似乎你Einstein已经过世了,不能说话了,现在该轮到我马青平了。一个搞生物医学的,就自然懂得相对论?笑话!SCI这类检索工具,本来就是以生物医学为主的,你就了不起了?(书的封面勒口上的作者简介是他自己写的。) 有些人想出名想疯了,老希望别人搭理他。所以对那些一心想出名的人,根本不用去理睬。你理他了,他就说“张元仲如何如何”,“沈惠川如何如何”,“艾小白如何如何”;你真要理他了,他就要恼羞成怒,出言不逊,恶语相向!这就是“叶公好龙”。你既然想出名,你就得付出代价! 因此,黄志洵“建议网友读两本新书”,根本不值得看! 对不住了,黄教授!对不住了,马博士! 感覺: 生氣蓬勃 推薦至電郵 http://www.blogtw.com/blog.php?id=258303 沈惠川:看“故事大王”黄志洵如何抹黑Einstein - 12/24/05 8:07:57 am -------------------------------------------------------------------------------- 看“故事大王”黄志洵如何抹黑Einstein 看“故事大王”黄志洵如何抹黑Einstein 黄志洵在“EPR思维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北京广播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1卷增刊)中所说的话有以下白纸黑字为证: ――――EPR论文是1935年发表的。…… ――――那么,在EPR论文提出之前,即从1931年到1934年这几年当中是否有刺激Einstein的事情发生?笔者认为还是有的。我们知道,1932年的Nobel物理奖暂时空缺,1933年同时宣布了两年(1932、1933年)的各自的奖项,前者奖给了W. Heisenberg,后者由E. Schrodinger和P. Dirac分享。可以说,瑞典皇家科学院充分考虑了自量子力学诞生以来物理学发展的总趋势,接受了绝大多数物理学家对创立量子力学的人员的肯定性评价,因而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无疑,这样的授奖是与Einstein的态度相悖的! ――――更有甚者,Nobel物理学奖委员会在1934年的评选中做出了“空缺”(即不授奖)的决定。当时并没有世界性的战争,空缺的原因与政治无关,而是因为“评选不出来”。……无论被提名与否,1934年把奖授给Einstein(为了相对论)是很好的机会,但是瑞典皇家科学院的物理学评委会却不这样做。这对Einstein无疑是一种打击。尽管委员会可能认为1921年的奖金授予也包含了对Einstein理论工作的表彰,Einstein本人或许并不这样看。而另一方面,评委会对Heisenberg的高度评价十分令人瞩目;委员会主席在1933年12月10日发表的“授奖辞”中又说:“关于因果律,可以得到唯一结论是,物理定律所表示的是某种事件出现的几率”;这些做法和说法都是Einstein所不同意的,并对他构成了一种刺激。 这段奇文原封不动地载入了他的《超光速研究的理论与实验》(科学出版社,2005)一书中。 黄志洵的此番言论纯属主观臆测,没有任何文献根据。 在A.Pais所写的“Einstein对Nobel奖的提名”(载《科学与哲学》1985年第5辑,和陈崇光等译的《上帝是微妙的》或方在庆译的《上帝难以捉摸》及《爱因斯坦传》的最后一章)一文中介绍得很清楚:Einstein一共提名过18次Nobel奖,其中提名Nobel物理学奖共9次。(1)早在1928年9月25日,Einstein在提名L. de Broglie为下一年Nobel物理学奖得主时,作为替代方案,就建议提名W.Heisenberg, E.Schrodinger, M.Born和E.P.Jordan等人为候选者。(2)1931年9月20日,Einstein仍提名E.Schrodinger和W.Heisenberg为Nobel物理学奖得主。(3)1932年9月29日,Einstein仍提名E.Schrodinger为Nobel物理学奖得主。(4)1945年1月,Einstein提名W.Pauli为Nobel物理学奖得主。其中,W.Heisenberg, W.Pauli, M.Born和E.P.Jordan均为量子力学Copenhagen学派的头面人物。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黄志洵在他的文章中所暗示的Einstein“打压”或“矮化”“对创立量子力学的人员的肯定性评价”,“对Heisenberg的高度评价”之类的事。故事是黄志洵编出来的,要么是维护Copenhagen学派心切、妄想“超光速飞出太阳系”心切而走火入魔,要么是想跟大家开个玩笑。 2005年12月13日,黄志洵在http://www.ifstar.net/news上发表题名为“讨论科学问题必须冷静客观,实事求是”的文章,却轻描淡写地说: ――――从今年起,沈先生开始刊物上和在网上对我作点名攻击,其内容却不是实事求是的。概括起来有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关于爱因斯坦与诺贝尔物理奖的关系。众所周知,爱氏曾因光子学说而于1921年获奖,但从未因相对论得过奖。我在一篇文章中指出,1934年诺奖(均指物理奖,下同)空缺,但当时并没有世界性的战争;按说这是给相对论授奖的极好时机,但诺贝尔委员会宁可空缺也不这样做,这是令人深思的。我还说,鉴于1933年诺奖是授予发明量子力学及共同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们,这可能对爱氏构成一种刺激,成为写作EPR论文的一种动因。……我的原意只是探究,…… 这种轻描淡写的辩解给人的印象,好象那篇不负责任的文章不是他写的,好象别人的批评“不是实事求是”、是在编造故事而他好象是受害者;连“治学不严”这种虚伪的客套话都不愿意说,你骂Einstein时将心一横的胆量和勇气到哪里去了? 老实说,只有心理阴暗的人才会设想Einstein会阴暗到去“打压”或“矮化”量子力学Copenhagen学派的头面人物。Einstein的行为光明磊落。 有许多“反相对论”的话,连那些主张量子力学Copenhagen诠释的人都不敢说!张永德(潘建伟德老师)、郭光灿(段路明德老师)之所以不愿理睬黄志洵,其原因就在于此。我本来还在化解他们之间的不和,不料现今是两面不讨好。一边认为“你怎么会认识这种连相对论都不懂的人”,另一边则认为我在“点名攻击”他。 别人为什么要对你“点名攻击”?因为你对Einstein“点名攻击”!难道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你对Einstein不敬,别人也会对你不敬! 不好意思,得罪了! 感覺: 好鬥 推薦至電郵 http://www.blogtw.com/blog.php?id=257040 沈惠川:温度的相对论变换 - 12/19/05 5:16:30 pm -------------------------------------------------------------------------------- 温度的相对论变换 沈惠川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与应用物理系,安徽合肥,230026 1. 温度相对论变换的Planck-Einstein-de Broglie理论 文献[1]资料表明,早在1901年3月27日,Einstein在给其第一任夫人(当时尚是女友)Mileva Mari?的信中就已提到“相对运动方向的工作”(unsere Arbeit über die Relativbewe-gung)。1901年9月6日,Einstein在给其好友、数学家Marcel Grossmann的信中也就已说过,他根据“通常的干涉实验”设计出一种较简易的方法来审查物体相对于“以太”的运动。同年12月12日Einstein在给Mari?的另一封信中再次提到,他正努力完成“动体的电动力学”;该项工作“有希望成为一篇重要的论文”。4年后的1905年9月26日,Einstein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2]这篇惊世骇俗的著名论文,终于在《物理学纪事》(Annalen der Physik)第17卷(891-921页)上正式发表。2005年是Einstein首次发表相对论100周年。 在20世纪头二、三十年里,正如后来的P.A.M.Dirac[3]所说,“一旦看到了一些用非相对论形式表示的物理学,人们就能把它修改成适合狭义相对论的。这很像是一种游戏。一有机会我就沉溺于此。有时候这个结果使我感到十分有趣,可能为它写出一篇微不足道的论文。”加入这场游戏的人之中,就曾有大名鼎鼎的M.Planck。1907年,Planck[4]给出了热力学的变分原理,导出了热力学量的Lorentz变换关系。在Planck的理论中,通过逻辑推理和思辨,并照顾到统计力学中的Boltzmann熵公式,指出熵 必然是Lorentz标量: (1) (在本文中,凡带下角标0的均表示是在惯性参考系 中的物理量,而不带下角标0的均表示是在相对于 以速度 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另一惯性参考系 中的物理量;式中 为光速。)利用(1)式和相对论热力学第一定律 (2) (式中 为热力学系统的内能, 和 分别为系统的压强和容积, 和 分别为系统作整体运动时的广义动量和广义坐标, 为广义速度;重复下角标按Einstein约定求和; 。)Planck得到温度的Lorentz变换是 (3) 同一年,Einstein[2]用能量守 感覺: 沈思 推薦至電郵 http://www.blogtw.com/blog.php?id=255614 沈惠川:黄志洵为相对论和Einstein编造故事 - 9/18/05 8:32:02 am -------------------------------------------------------------------------------- 沈惠川:黄志洵为相对论和Einstein编造故事 我在《我的世界线:相对论》一文中曾指出:“黄志洵先生干劲很大,将所有能‘证明’光速‘可变’的文章全收罗过来,不管‘有理’无理;像许少知这种乱七八糟的文章就是他寄来的;为了证明光速可变的理论根据即量子力学的‘非局域性’的可信性(其实他对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基础理论都不甚了了),他甚至污蔑Einstein在推荐Nobel物理学奖获得者名单时故意打压,‘矮化’属于Copenhagen学派的Heisenberg和Pauli等人。我认为他此举已走火入魔。我与他讨论相对论问题的基本观点,有些已反映在他的书中(《超光速研究》,科学出版社,1999;《超光速研究新进展》,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另一些虽然在他的书中未提到出处,也仍是我的观点。只不过在他的书中,我是作为‘反面角色’出现的罢了。” 黄教授除了为Einstein编造故事外,最近又为相对论编造了一个故事。以下是我在臭名昭著的“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网站上摘录的消息(奇文): -------国务院颁证“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微波工程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国电子学会、美国IEEE高级会员黄志洵先生发表题为《妨碍物质实现超光速运动的“奇点”是否真的存在?》报告。黄先生报告主要内容是:A. Einstein在其提出狭义相对论的1905年文章中说“超光速没有存在的可能”,我们称之为“光障”。航天技术的发展迫使人们细察,为何飞船速度不能超光速。按照Lorentz质速公式,β=v/c=1是一个奇点。然而,这个难题或许并不存在。他的报告由五部分组成:1、引言;2、航天与宇航事业的发展对超光速研究提出了要求;3、 动体运动速度的“奇点”来自何处;4、怎样解释“电子荷质比随运动速度而变”的实验;5、结束语。 ---------黄志洵教授说,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必须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研究也是重要的,但它是描述世界的尝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实验和实践。虽然理论相对独立存在,但不能把它绝对化。事实上,没有一个理论是“永恒不变、万古常青”的。 ---------黄志洵教授指出,H.A.Lorentz于1892年提出“运动的尺缩短”,并于1895年确定了收缩因子的大小。A. Einstein于1905年提出的狭义相对论(SR)也有同样的论述,被称为“尺缩效应”。我们认为,该效应在100多年的漫长过程中从未得到过实验证明;并且由它推出的“物体质量随运动速度增加加大”也缺乏直接的实验证明。因此,造成“不可能有超光速”的论断的基础(即β=v/c=1的奇点)或许并不存在。 ---------黄志洵教授在结束语中说,我们早就知道,SR理论可以解释的一些实验也可以用别的理论解释,例如Michelson-Morley实验用以太论也能解释[9]。我们现在又知道,SR理论的一些推论(如运动的尺变短、运动的物体质量随速度增加而加大)百年来并未获得直接的实验证明。后一情况已危及了已被广泛承认了的公式(Lorentz质速公式)。如果支持SR理论的人们能一一作出解释,则幸甚。如果本文的分析正确,那么“在运动过程中会自发产生物质”的情况就不会发生;而想往超光速飞行的航天专家也不必担心奇点问题了,仅仅发展全新动力源就可以了。光速c的地位也就下降为一般的物性参数,它并不是一种速度的极限。我们由此也看出,许多物理学基本问题还没有解决好,深入研究的空间确实还很大! ----------黄志洵教授强调:最后,为了避免误解,我必须声明我对A. Einstein的评价在总体上并无变化,即在文献[3]第ⅷ页所讲“纵观Einstein的一生,称他为伟大的科学家这一点没有问题”。之所以这样说,不仅仅由于他的光子学说(他为此荣获1921年Nobel物理奖),还由于“Bose-Einstein统计”等科学工作。不过,笔者对EPR论文确实是不认同的;此外,对SR理论也心存疑虑(很遗憾,本文也是对SR的一些推论不认同的)。不过,我并没有讲过“希望Einstein下课”、“希望Einstein的追随者闭嘴”之类的话;我倒是觉得有的物理学家可能希望或要求我“闭嘴”。眼下我唯一的希望是,请相对论专家们拿出有力的理论分析和论据来,或是拿出有力的实验证据来。如此,则那些心存疑虑的人们(包括笔者在内),一定会本着“坚持真理、改正错误”的精神纠正自己的认识。 --------- ………他还讲了一个惊人发现:他翻阅了爱因斯坦的原著,其中没有M=mC/(C2-V2)开方!而是质量在某方向的分量与C2-V2有函数关系。M=mC/(C2-V2)开方是洛伦兹的功劳,而不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功劳!如果真是这样,狭义相对论得到大量实验证明一说是不对的!可见黄志洵教授的报告,影响可谓大矣。 这篇奇文如果是没有经过大学物理训练的“民间科学家”(俗称“民科”)所作,人们是不用重视的。奇的是,这种话竟然出自一个“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微波工程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国电子学会、美国IEEE高级会员”之口。有人说,反对相对论的人分三种:第一种是“民科”,他们由于不懂而反对情有可原,但这种人往往出言不逊恶语相向,不讲道理无法沟通;第二种是少数从事实验工作的专业人士,他们对所谓“实验结果”深信不疑,而不愿深究其中原因(科学史上有许多本来认为是违背相对论的实验结果实际上是支持相对论的,例如von Laue的论文);第三种则是极少数“理论物理学家”。在“理论物理学家”中,又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人实际上根本没有从事理论物理学的素质,也许只有“大学物理”的水平,从来没有认真想过问题,可能“大学物理”也没学好;第二类人是一些“自以为是”者,为了维护自己的一孔之见而贬低别人和别人的工作;第三类则是某些从事量子力学的“专家”,他们为了维护正统量子力学Copenhagen诠释而到处散布对相对论的怀疑。黄之洵先生属于第三种人中的第一,第三类。 他说“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实验和实践”,好象真有什么实验支持“相对论不对”似的。连王力军都不敢这么说,他敢!他说为了“航天技术”就必须“有超光速”,则更是笑话! 我这里不说其它,就说一说“质量的相对论变换”。即M=(Lorentz因子伽玛乘以m。 事实是:(1)“质量的相对论变换”公式在1906年已明显地包含于Max Planck的论文(Verh.dtsch.phys.Gas.,1906,4:136)中,但未引起重视; (2)R.C.Tolman在1911年的论文(Phil.Mag.,1911,21:296)中详细地强调了此“质量的相对论变换”公式;R.C.Tolman后来在他的书《Relativity Thermodynamics and Cosmology》(Oxford,London,1934,1946,1949,1950)中再次写出了此“质量的相对论变换”公式; (3)A.Einstein在1935年的论文“Elementary Derivation of Equivalence of Mass and Energy”(载Bull.Amer.Math.Soc.,1935,61(4):223-230)中肯定并用到了此“质量的相对论变换”公式。 作为说明,W.Pauli在其名著《Theory of Relativity》(Pergamon Press,195中写道,“质量的相对论变换”公式“现在是看作为质量的。这一质量依赖于速度的表达式是由Lorentz基于电子也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一Lorentz收缩这一假定,首先专门对电子的质量导出这个公式。……Lorentz关于质量改变的定律可以从相对论导出,而不必对电子的形状或电荷的分布作任何特殊的假定,这是一大进步。公式(215)对各种质量均适用,所以不必对质量的性质作任何假定。”W.Pauli在注释中特别提到了M.Planck和R.C.Tolman的工作。 吴大猷先生在其《.相对论》一书中也特别提到了“质量的相对论变换”公式(p90)。吴大猷先生的推导过程与R.C.Tolman和A.Einstein完全一样。 “质量的相对论变换”公式是相对论中的一个重要公式,如果Einstein的文章中没有这个公式那倒是奇怪的。1911年至1934,35年间,Einstein正在从事广义相对论方面的工作,无暇在文章中提到这一公式也不奇怪。奇怪的倒是黄志洵教授“翻阅了爱因斯坦的原著”竟然“其中没有”“质量的相对论变换”公式。人们不知他是如何“翻阅”的,人们只知道他以“没有找到”为理由大肆攻击相对论。 联系到他在两篇文章中编造故事,说Einstein在推荐Nobel物理学奖得主时故意“打压”或“矮化”属于Copenhagen学派的Heisenberg和Pauli等人,人们有理由相信,他这次仍是在编造故事!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黄志洵教授一再说,他“并没有讲过‘希望Einstein下课’、‘希望Einstein的追随者闭嘴’之类的话”。但愿如此!不过人们听到他说了不少“Einstein不可能全对”,“Einstein也有错”这样的话(如果是哲学家说这样的话,人们不会有什么联想,但他不是哲学家);听到了他在反相对论集会上的煽动性发言。人们还看到了他编造的故事,尽管编造得不够高明。 人们不相信黄教授有那么圣洁! 感覺: 沈思 推薦至電郵 http://www.blogtw.com/blog.php?id=226379 Copyright ? 2004 quantumtheo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