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哲学之争
哲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科学的灯塔,没有哲学的物理学是盲目的,即使得到一些近期的结果,从长远看,是要绕大弯的,一切物理学的大变动中,哲学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物理学深层问题之争必然关系到哲学之争,并从哲学上找到出路,当然也推动哲学向前发展。 第一节 哲学——科学的灯塔 斯诺:我考虑了一夜,觉得这场争论涉及的问题太广泛,意义也非常重大,它不仅涉及到科学的具体问题,而且涉及到哲学上的基本问题。 夏普:是的,这场争论本来就不仅仅是物理学的争论,如果仅仅是一个具体物理学问题的争论,就不会涉及面这么大,讨论时间这么长了。 欧得:哲学是空谈,不要和搞哲学的人讨论,只有那些在物理学上搞不下去的人,才去拿哲学去混饭吃,哲学本来就很难说清,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时甚至可以说是胡说八道,但物理学就不一样了,得出的结果是确确实实的,我们还是只讨论物理问题,务实一点。 夏普:从昨天讨论的问题看,双方的争论必然涉及到哲学问题,不从哲学上讨论恐怕是不行的。 斯诺:哲学上虽然各有各的看法,但我们还是要求得一个共同的认识,没有哲学的物理学就像瞎子一样,或者说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没有目的性,在涉及到物理学基本问题时,必须讨论哲学。另外在科学的探索阶段,也必须有哲学指导。就像如果人们只是在海边拾几个贝壳,则只须低头努力就是,如果在茫茫的大海上发现新大陆,就需要有哲学的指南针和灯塔。哲学的建立必须以具体的科学成果为基础,哲学一经建立并被广泛接受后,又会促进具体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使具体科学从多种可能的路线中选择一条最佳路线,随着科学的发展,旧哲学观点被科学推翻后,一种新的哲学就会在新的科学上建立,如此循环往复。科学史告诉我们,每一个具体科学都是和当时的哲学紧密联系的,科学给哲学提供具体事实和证明,哲学给科学以思想方法和信仰,哲学影响各门具体科学,而具体科学与我们每个人都有联系,所以说,认为哲学胡说八道,我是不敢苟同的。我想起古希腊哲学家泰勒,他专心观测星座,不小心掉进一个坑里,人们嘲笑他连脚下的东西都看不清,还看星星。正是他根据金字塔的投影测量了金字塔的高度,预言了一次日食,确定了北极星对航海的意义。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秋夜星空的人,才不会掉到坑里去。你说对不对,我的老同学? 欧得:刚才我说的欠妥。哲学也是一门科学,不过,我始终认为,哲学就是哲学,科学就是科学,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东西。牛顿没有学什么哲学,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古代哲学与 科学的关系 斯诺:不是这样, 在古代,人们的知识仅限于直接猜测,哲学与科学,没有进一步划分界限,哲学就是科学,科学就是哲学。古代亚里士多德把哲学分为理论哲学、实践哲学和创造哲学三部分,数学、物理学被归为理论哲学,直到近代,牛顿把自己的力学著作称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随着人类认识的进一步发展,自然科学又进一步向专业化、综合化方向发展,这样,哲学就越来越远离具体的事物及其规律,使人产生一种错觉,哲学成为“纯哲学”,成为纯思辩的产物,其实,哲学对自然科学的指导作用并未改变。科学如果没有哲学的指导思想,或处于封闭的形而上学之中,当科学发生问题时就无所适从。科学的发展受当时哲学思潮的作用,古代在朴素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的支配下,自然科学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提出日心说、原子论等学说;中世纪的欧洲在经院哲学统治下,自然科学长期停滞不前;我国著名科学家祖冲之、张衡、沈括等之所以做出很大的成就,与他们在哲学上的光辉思想分不开;西方哲学家莱布尼茨也同时是二进制的发明者;爱因斯坦之所以能做出非常杰出的成就,也与他具有深刻的哲学思想有关,爱因斯坦曾说过:“与其说我是物理学家,倒不如说我是哲学家”;牛顿在年轻的时候,能尊重客观事实,认为物体的属性只能通过实验才能证明,不能依靠虚构而自以为是,在这一唯物论的指导下,他在力学、数学、光学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成为最优秀的一代大师,而在晚年,他误入唯心主义道路,为证明上帝的存在,致力于解释《约翰启示录》,写了130万字的草稿,白白浪费了后半生;康德认为天体是客观存在的、永久不变的,否定牛顿的所谓“上帝第一推动”,在这一哲学思想指导下,提出星云说。这都与哲学有关。 大的物理学基本问题与哲学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爱因斯坦的思想对西方哲学家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的形成起了决定作用,波普尔曾说:“没有爱因斯坦,永远不可能有我的观点。”每一个大科学家都有深刻的哲学素养,科学家麦克恩·波恩曾说过:“每一个现代科学家,特别是每一个理论物理学家,都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同哲学思维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要是对哲学文献没有充分的知识,他的工作就会无效。”因此,任何一个自然科学工作者,不管他是否意识到,他都处在一定哲学观点支配之下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思想起源于哲学家马赫的思想,而以玻尔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的观点,为逻辑经验主义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所以,讨论爱氏与哥派的争论,不可能不涉及哲学。 当然,哲学只是解决出发点和方法论的问题,对具体物理困难,必须依靠在新哲学基础下的物理学来解决。 虽然一个理论物理学家可以不谈哲学,称自己对哲学不感兴趣,但他实际上已不自觉接受了某种哲学思想,并受其支配。 目前,很多物理学家都受操作主义的影响,而这一哲学思想直接来自量子科学的创始人之一──玻尔和以他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 一般人与哲学 欧得:你说的有一点道理,不过哲学与一般人无关,比如我就不学哲学,一样在物理学上教了这么多年课。 斯诺:物理学本身就受哲学影响。比如说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实在,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不仅物理学,其它学科也一样。其实,即使是一般人也都受不同的世界观的支配,我见过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爬武当山,祈求神灵为他生病的小孙降福。毫无疑问,在她心中,“神灵”决定她小孙子的病情,这也是一种世界观,她认为世界是由无所不能的“神灵”创造、决定的,她需要的是内心对超自然的神灵的膜拜。 世界观的问题是哲学的最基本的问题,它回答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 欧得:我只对与物理相联系的哲学问题感兴趣,我们只谈爱因斯坦与哥本哈根学派之间争论有关的哲学问题,不要浪费时间。 夏普:就爱因斯坦与哥本哈根学派的争论来看,对于这些深层次的问题,我们必须从哲学上分析产生的原因。 我们现在先来看爱因斯坦和以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的哲学观点。 第二节 爱因斯坦与玻尔的哲学观 爱因斯坦的哲学观 夏普:爱因斯坦的哲学观总结为: 第一、宇宙是客观的,可以认识的,“在我们之外存在一个客观的世界,”(见《爱因斯坦文集》自述)这个世界是和谐统一的,是可以认识的。 第二、科学的简单性原则,由于世界的统一和谐,它应该是简单的。 第三、就是关于真理观,爱氏认为:⑴理论得到经验的证实。⑵是逻辑的原则,也就是逻辑上不悖。他说:“我们从事于分析那些流行已久的概念,从而指明它们的正确性和普遍性所依据的条件,指明它们是怎样从经验所给予的东西中产生出来的,这绝不是什么穷极无聊的游戏,这样,它们的过大权威性就会被戳穿。” 玻尔的哲学观 玻尔的哲学观主要是实证主义,其核心的互补原理,非常强调微观客体和测量仪器间的“原则上不可控制的相互作用”,使我们不可能明确区分微观世界粒子的独立行为与测量间的相互作用。 据此,他进一步认为既然微观客体取决于观测工具,那么,客体独立的实在性就没有确定的意义,“任何实验结果都不可能被解释为提供了客体独立性质的有关知识。”科学的目的就不在于揭露现象的实在要素,而在于尽可能地在我们的经验和种种方面之间寻出一般关系,“在于用一般方法来整理普遍的人类经验。”(见玻尔《原子物理学与人类知识》商务印书馆出版)。 另一个观点是是否存在微观世界的客观因果关系。玻尔认为,在物理学中,既然因果原理主要是由能量、动量来体现,而粒子的动量与坐标不能同时测出,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从而微观现象只能服从统计性规律,因果规律不再适用,玻尔的哲学观体现在互补原则、不确定关系等等。玻尔后期的观点有所改变,承认量子力学描述的客观性及其不依赖于认识主体而存在的独立性及因果论的适应性。 斯诺:看来问题还是归结到哲学上,可以看出,两者的分歧是哲学上的根本问题。如果承认在我们认识之外,存在一个客观世界,我们的认识就是关于客观世界的描述;如果像玻尔那样认为没有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认识就是另一回事了,这个关系到科学认识的目的问题。 夏普:关于科学是什么的问题,毫无疑问,不同人对科学的认识可能有所不同,它们都涉及到世界观、方法论、科学的一般结构及科学的发展规律等等。爱氏与哥派的争论也涉及到对科学的看法的问题,我认为,把各种观点列出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找出分歧,并在这一讨论中统一认识,“两刃相博,利钝乃知。”这是一种科学的态度,科学不能迷信一家之言,不能盲从。 斯诺:欧的先生现在虽然口头上承认哲学的作用,但心底里还是只相信物理学上具体的公式、数字,轻视哲学的作用,甚至还认为哲学是无足轻重的,我们现在谈到的科学的目的问题,就是一个哲学问题。当然不同的观点,就代表不同的哲学思想,我们首先来讨论一下科学的目的,在不同人看来是怎样的。 欧得先生在我们这里久负盛名,还是先请欧得先生谈谈科学或者说物理学的目的是干什么的? or see jinruimin.home.chinar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