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黄国有独创的万有磁力理论与400多... 下一主题:电子信箱更改为cqfyl@126.com
沈建其博士又到这里来混水摸魚!
[楼主] 作者:szchenfu50  发表时间:2004/07/22 12:44
点击:255次

沈建其博士又到这里来混水摸魚

真空漲落机制描述的是零点场,弱电统一机制(理论)描述的是相互作用,两者分别处理不同的问题,难道沈博士连这个最基本道理都分不清! 当然您不会分不清,您肯定是心知肚明的,只是又想搞混水来摸魚:蒙混网友中一些对量子场论不太熟习的人,同时从棘手的“引力的量子态”问题中逃脱出来

陈老師在书中19页写得清清楚楚:电子场Dirac (狄拉克) 真空极化效应的Feynman (费因曼)图如图1a,光子γ极化真空产生的电荷电流由电子偶e-e+形象地表示。中微子场的Dirac真空极化效应的Feynman图如图1bZ0玻色子极化真空产生的弱荷与弱流中微子偶ν-ν 形象地表示。(见附文)。

不过我不会上您的当让您转移视线逃掉“引力的量子态”的问题,握的贴子《李淼和版主别混水摸魚》您至今尚未回复,这是涉及到陈绍光是否招摇撞谝的问题,您能有个回复吗?至于您把陈老師贬得水平如何低,您即使是说他小学尚未毕业都可以,没人会跟您计较。因为陈老師从来就不想跟别人比水平,他说过:只要不诬陷他说他什么他都无所谓。

 

 

 

 

谁引爆了宇宙

引力起源与引力红移

        陈绍光著

第1章                          引力的起源

1.1 弱作用真空极化效应

电子场Dirac (狄拉克) 真空极化效应的Feynman (费因曼)图如图1a,光子γ极化真空产生的电荷电流由电子偶e-e+形象地表示。中微子场的Dirac真空极化效应的Feynman图如图1bZ0玻色子极化真空产生的弱荷与弱流由中微子偶ν-ν 形象地表示。

 

e-                             

                 γ                 γ

e+

1a 

 

ν

                  z0                    z0   

ν

 

1b

   1  电子场和中微子场真空极化效应的Feynman

 

比较图1a与图1b可知,电磁作用与弱作用主要的不同在于传递相互作用的玻色子前者无静质量后者有静质量。S矩阵时序积的真空期待值Maxwell场A和Klein-Gordon场φ分别为<O∣T Aμx2Aνx1)∣O>=δμν(2π)-4∫d 4 k D f (k)e ikx  和 <O∣x2φx1)∣O>=(2π)-4∫d 4 k Δf(k)e ikx  ,电磁作用与弱作用的不同由S散射(或碰撞)矩阵的不同来表征,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重整化后弱作用与电磁作用真空极化效应的辐射修正的差异应主要取决于S矩阵(从而传播量)之比:

f (k) Df (k)k2(k2m2)                    (2)

其中Dfk=i k2 为内部光子(γ)线的动量空间的Feynman传播量,而fk= i(k2 m2 ) 为内部介子(Z0)线的动量空间的Feynman传播量。在c1的单位制里光子四维动量的平方k2可用能量的平方E2表示。在弱电统一理论中偶合常数是共同的,极高能量时k2>>m2两个效应的辐射修正有相等的贡献;通常能量的情况下k2<<m2, f (k) D f (k)k2(k2m2)k2m2<< 1,使弱作用的辐射修正 远小于电磁作用的辐射修正 Z0玻色子的质量m己有实测值为100GeV的数量级,内部光子(γ)的能量E(或k)究竟是多大却不明确(产生真实的正负电子对的光子的能量至少应在1MeV以上,但引起辐射修正的虚光子决不会是在加速器或宇宙射线中才有的高能态光子,而应该是低能态光子,若是虚光子有一个能量分布谱则至少谱中主要是低能态光子),一个合理的推测是: 内部光子(γ)的能量k的大小数量级应跟宇宙中观测到的光子的平均能量的数量级相同。其理由是:真空涨落的虚光子(γ)一旦产生出来了在其湮灭前的存活时间内就是具有能量的实光子,这时宇宙中真实存在的光子可与它发生碰撞作用。这是因为,虽然线性电磁场理论中光子与光子间无直接的相互作用,但是以Dirac真空为中介场可以发生光子-光子散射(碰撞)的间接相互作用,统计地看,碰撞交换能量总是使能量从高能光子传递到低能光子,真空中的光子气达到动态平衡的漫长过程就是能量的均一化过程,最终的动平衡态中真空涨落产生的内部虚光子(γ)的平均能量应跟宇宙中真实光子的平均能量基本上相同。现今的观测结果是:微波背景辐射是宇宙中光子的最主要的成分,其它波段辐射能量的总和不足微波背景辐射的百分之一, 微波背景辐射是接近于2.7K2.33×10-4eV的黒体谱,对标准黒体谱的偏离是低频端过剩,高频端不足。将内部光子(γ)的能量k的数量级取为观测到的宇宙中光子的平均能量的数量级1×10-4eV,则

f (k) D f (k)k2(k2m2)k2m2

(1×10-4eV100 GeV)21×10-30

f (k):D f (k)反映弱作用与电磁作用真空极化辐射修正的差异,两者相差了30个数量级,但这仅仅是弱与电磁两个效应的相对比值。欲知弱作用真空极化效应辐射修正项f PW 的绝对值,即欲知弱作用的真空极化辐射修正项f PW与弱作用力f W  的比率 ηW ,可由电磁作用真空极化效应辐射修正项f PE与电磁作用力f E的比率ηE f (k)D f (k)来求得,即ηWηE f (k)D f (k)。这是因为在弱电统一理论中,弱作用与电磁作用是同一机制,是用一个共同的方程描述的,所不同的只是弱作用的中微子-反中微子偶无静止质量,传递相互作用的Z0玻色子有静止质量;而电磁作用的正-负电子偶有静止质量,传递相互作用的光子无静止质量。这个不同表现在:通常能量下反映两个真空极化效应辐射修正差异的传播量之比 f (k)D f (k)远小于1,在极高能量的条件下连同比值 f (k)D f (k)也等于1。由于本质上是同一种相互作用,考虑到了传播量的不同就能用已知的ηE 替代未知的ηW ,所以会有关系式ηWηE=△f (k)D f (k)   

Gell-MannLow1得出电荷真空极化效应对库仑 (Coulomb) V (r )的修正为r << ħ/m c

V (r )(q1q24πr ){〔1 (2α∕3π)〔(56)+㏑1.781)〕

(2α∕3π)r m cħ       (3)

α=1/137为精细结构常数。由式(3)的梯度 V (r )求出电荷真空极化的辐射修正项f PE 相对库仑力f E的比率 f PE f E ηE1×10- 3。由此求得弱作用力的辐射修正相对弱作用力的比率为:

f PW fW ηW ηE f (k)D f (k)1×10- 33      (4)

   当核子间的强作用力fS的耦合常数G S m P2取为1则两核子的弱相互作用力fW 的耦合常数GF m P210-5, 两核子的引力fG的耦合常数G mP210-3 8。两核子间的引力fG与弱力fW  之比(或其耦合常数之比)可反映引力f G与弱力f W 大小量级的差异:

f G f WfG fWG m P2 GF m P21×10-33

将此式与(4)式比较可见,弱作用力真空极化的辐射修正项f PW与引力 f G  有相同的大小数量级,都是比弱作用力小33个数量级,比强作用力小38个数量级。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hongbin/msgview-950451-51165.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黄国有独创的万有磁力理论与400多... 下一主题:电子信箱更改为cqfyl@126.com
 [2楼]  作者:qapin  发表时间: 2004/07/22 13:49 
 [3楼]  作者:qapin  发表时间: 2004/07/22 13:49 
 [4楼]  作者:qapin  发表时间: 2004/07/22 13:50 

回复:看一看《自然》中关于引力量子态的新闻报道原文

附: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新闻报导


Quantum states of gravity
Nature 415, 297–299 (17 January 2002) 
Discreteness distinguishes the quantum world from classical physics. It was the discovery of discrete energy levels in the atom that led Planck to formulate quantum theory at the start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But gravity, the weakest force in nature, still evades the quantum framework. To see the quantum effects of gravity, all interactions with other fields must be blocked, which might seem to rule out any laboratory-based experiments. But in this week's Nature, Valery Nesvizhevsky and colleagues report the detection of gravitational quantum bound states for neutrons falling in the Earth's gravitational field.
As neutrons fall onto a mirror, a neutron wave is reflected by the potential barrier at the mirror's surface — a standing wave is set up in what is effectively a gravitational potential well. The probability of finding a neutron at a given height in the well varies, depending on the quantum number of the state. For the four lowest gravitational bound states, calculations predict that their energies are 1.41, 2.46, 3.32 and 4.08 peV. Classically, the lowest energy level would correspond to raising a neutron to a height of 15 &micro;m.
In their experiment, Nesvizhevsky et al. directed a beam of very-low-energy neutrons horizontally across the surface of a mirror. Because the system was isolated from all other forces, only gravity could act on the vertical velocity component of the neutrons. To measure energy differences as small as 1.41 peV, the uncertainty principle dictates that the time period of the measurement must be more than 0.5 ms. This was achieved using a 10-cm-long mirror and a source of ultracold neutrons whose horizontal velocity was just 10 m s-1. The neutrons were directed slightly upwards in parabolic motion across the mirror; a height-adjustable absorber positioned above the mirror limited the maximum vertical velocity of particles that could reach the neutron detector on the far side of the mirror (see illustration above). 
The authors measured the rate of neutron transmission as the height of the absorber was varied. No neutrons were transmitted through the absorber-mirror gap until the absorber was raised to a height of 15 &micro;m above the mirror (see figure below). The diameter of a neutron is much smaller (~ 10-13 cm), so Nesvizhevsky et al. believe that the transmission's start corresponds to the lowest possible gravitational quantum state being reached. The height also matches the value calculated classically for a potential energy of 1.41 peV. This novel experiment is, say the authors, "another demonstration of the universality of the quantum properties of matter". 


 [5楼]  作者:jqsphy  发表时间: 2004/07/22 15:41 

您的中微子是用二分量描述的吧,而且也不是Majorana中微子,中微子根本不存在它所对应的反中微子,那么谈何中微子-反中微子的真

您的中微子是用二分量描述的吧,而且也不是Majorana中微子,那么:中微子根本就不存在它所对应的反中微子,因此谈何中微子-反中微子的真空涨落呢?我再举一个例子,光子也无对应的反光子(光子的反粒子其实就是它本身),所以谈不上光子-反光子的真空涨落。

您连以上常识都不懂,您谈真空涨落(中微子-反中微子的真空涨落)时却忘记了实际相互作用(中微子根本就不存在它所对应的反中微子)。真空涨落不是由你瞎谈的,不能不顾及实际相互作用。到底谁在浑水摸鱼,谁在“蒙混网友中一些对量子场论不太熟习的人”?????

 [6楼]  作者:jqsphy  发表时间: 2004/07/22 15:55 

陈绍光的“莫须有”的中微子-反中微子偶真空问题与NATURE的“中子的引力量子束缚态”问题完全是两个问题,不存在什么联系。我这

不过我不会上您的当让您转移视线逃掉“引力的量子态”的问题,握的贴子《李淼和版主别混水摸魚》您至今尚未回复,这是涉及到陈绍光是否招摇撞谝的问题,您能有个回复吗?

 

{{{{{{{{{{{{JQS回复:

陈绍光的“莫须有”的中微子-反中微子偶真空问题与NATURE的“中子的引力量子束缚态”问题完全是两个问题,不存在什么联系。我这几天也把关于这两个问题的与我之间的讨论对手看成是两个人。今天才知道原来是同一个人,都是Szchenfu50。

陈绍光是否招摇撞谝的问题与NAture文章的“中子的引力量子束缚态”问题无关。

再退一步说,我也没有说陈绍光在招摇撞谝,我夜没有诬陷他。作为一个研究者,任何人的理论都算一个探索。我只是说陈不是科班出身,没有受过正式的理论物理修养。我不认识陈,一点也不知道他的任何信息。我与他无怨无仇。但我有一个能力:任何人的理论,我只要浏览一下,我就知道他属于什么水平。

你们这帮弟子的夸大宣传倒造成了陈给大家的“招摇撞谝”印象。}}}}}}}}}}}}}

至于您把陈老師贬得水平如何低,您即使是说他小学尚未毕业都可以,没人会跟您计较。因为陈老師从来就不想跟别人比水平,他说过:只要不诬陷他说他什么他都无所谓。


 


 

 [7楼]  作者:jqsphy  发表时间: 2004/07/22 16:04 

这篇NATURE的新闻自己也文不对题。题目用了“引力的量子态”,这与它中间部分对实验描述完全不符合。

这篇NATURE的新闻自己也文不对题。题目用了“引力的量子态”,这与它中间部分对实验描述完全不符合。文尾的话This novel experiment is, say the authors, "another demonstration 

of the universality of the quantum properties of matter". 
说的是:该实验表明了物质的量子属性的普适性。这句话被QAPIN等人歪曲理解为引力的量子属性了。按照前文,实际上它说的是物质(中子)在任何势场中的量子属性的普适性。

 [8楼]  作者:qapin  发表时间: 2004/07/22 16:27 

沈建其博士又到这里来混水摸魚!
 [9楼]  作者:和满  发表时间: 2004/07/22 16:55 

我相信:凭沈建其的功底,他对“中国造”的任何物理理论,有足够的评判能力。尽管我觉得他有时候不讲轻重缓急。
沈建其博士又到这里来混水摸魚!
 [10楼]  作者:和满  发表时间: 2004/07/22 16:59 

分歧来自对“matter”的理解
作者到底指的是“中子”,还是“引力场”?
 [11楼]  作者:jqsphy  发表时间: 2004/07/22 17:03 
 [12楼]  作者:jqsphy  发表时间: 2004/07/22 17:03 

一看就知道您在趟混水。中微子一共三种:电子型中微子、谬子型中微子、淘子型中微子。根据Glashow-Wenberg-Salam弱电统一理论,
一看就知道您在趟混水。中微子一共三种:电子型中微子、谬子型中微子、淘子型中微子。根据Glashow-Wenberg-Salam弱电统一理论,它们都没有对应的反粒子。太阳中微子问题讲的是以上三种中微子之间的振荡(转化)问题,与反粒子问题毫无关系。不要瞎提问。
 [13楼]  作者:jqsphy  发表时间: 2004/07/22 17:13 

按照NATURE原文的理论与实验原理,当然是指中子。

SZSHANFU等人是在咬文嚼字,他们不看实验原理、不关心理论机制,只看文字叙述。这不好。

另,SZSHANSHAN、SZCHENFU、QAPIN等人之间是什么关系?是不是同一个人?如果是同一个人,就用一个帐号吧。

 [14楼]  作者:和满  发表时间: 2004/07/22 17:18 

实验解释不能“当然”,要允许别人表达不同意见。例如“迈实验”就可以做多种解释。
沈建其博士又到这里来混水摸魚!
[楼主]  [15楼]  作者:szchenfu50  发表时间: 2004/07/22 17:20 

沈建其博士:请看包括弱电统一理论的标准模型中有没有反中微子!
 

標準模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标准模型>)

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是一套描述強力>弱力>電磁力>這三種基本力>及組成所有物質>基本粒子>的理論。它隷屬量子場論>的範疇,並與量子力學>特殊相對論>相容。到現時為止,幾乎所有對以上三種力的實驗的結果都乎合這套理論的預測。但是標準模型還不是一套萬有理論>,主要是因為它並沒有描述到重力>

目录 // [显示隐藏

1 標準模型的內容>

2 測試及預測>

3 對標準模型的質疑>

4 參考鏈接>

4.1 參看>
4.2 外部鏈接>

[编辑>]

標準模型的內容

標準模型包含費米子>玻色子>——費米子為擁有半整數自旋>並遵守鮑立不相容原理>(這原理指出沒有相同的費米子能佔有同樣的量子態)的粒子;玻色子則擁有整數自旋而並不遵守鮑立不相容原理。簡單來說,費米子就是組成物質的粒子而玻色子則負責傳遞各種作用力。

電弱統一理論>量子色動力學>在標準模型中合拼為一。這些理論都是規範場論>,即它們把費米子跟玻色子(即力的中介者)配對起來,以描述費米子之間的力。由於每組中介玻色子的拉格朗日函數>規範變換>中都不變>,所以這些中介玻色子就被稱為“規範玻色子”。標準模型所包含的玻色子有:

  • 光子>:負責傳遞電磁力>
  • WZ玻色子>:負責傳遞弱核力>
  • 八種膠子>:負責傳遞強核力>。當中六種都帶有一對色及反色(例如一膠子就可以是紅色及反綠色),而另外兩種的色彩成份則更為複雜。
  • 希格斯玻色子>:引導規範組的自發失稱>,亦是慣性質量>的源頭。

實際上規範玻色子的規範變換是可以準確地利用一個稱為“規範群”的酉群>去描述。強相互作用的規範群是SU(3)>,而電弱作用的規範群是SU(2)&timesU(1)。所以標準模型亦被稱為SU(3)×SU(2)×U(1)>

在眾玻色子中,只有希格斯玻色子不是規範玻色子。而負責傳遞重力>的玻色子——重力子>則未能被包括入標準模型之中。

標準模型包含了十二種“味道”的費米子。組成大部份物質三種粒子:質子、中子及電子,當中只有電子是這套理論的基本粒子。質子和中子只是由更基本的夸克,受強作用力吸引而組成。以下的標準模型的基本費米子:

標準模型中的左旋費米子

費米子

符號

電磁荷

弱荷*

弱同自旋 (Weak isospin)

超荷

強荷(色荷)*

質量**

第一代

左旋電子>

e

-1

2

-1/2

-1/2

1

0.511 MeV

左旋電子中微子>

νe

0

2

+1/2

-1/2

1

< 50 eV

左旋正子>

ec

1

1

0

1

1

0.511 MeV

左旋電子反中微子>

0

1

0

0

1

< 50 eV

左旋上夸克>

u

+2/3

2

+1/2

+1/6

3

~5 MeV ***

左旋下夸克>

d

-1/3

2

-1/2

+1/6

3

~10 MeV ***

左旋反上夸克>

uc

-2/3

1

0

-2/3

~5 MeV ***

左旋反下夸克>

dc

+1/3

1

0

+1/3

~10 MeV ***

第二代

左旋渺子>

μ

-1

2

-1/2

-1/2

1

105.6 MeV

左旋渺子中微子>

νμ

0

2

+1/2

-1/2

1

< 0.5 MeV

左旋反渺子>

μc

1

1

0

1

1

105.6 MeV

左旋渺子反中微子>

0

1

0

0

1

< 0.5 MeV

左旋魅夸克>

c

+2/3

2

+1/2

+1/6

3

~1.5 GeV

左旋奇夸克>

s

-1/3

2

-1/2

+1/6

3

~100 MeV

左旋反魅夸克>

cc

-2/3

1

0

-2/3

~1.5 GeV

左旋反奇夸克>

sc

+1/3

1

0

+1/3

~100 MeV

第三代

左旋陶子>

τ

-1

2

-1/2

-1/2

1

1.784 GeV

左旋陶子中微子>

ντ

0

2

+1/2

-1/2

1

< 70 MeV

左旋反陶子>

τc

1

1

0

1

1

1.784 GeV

左旋陶子反中微子>

0

1

0

0

1

< 70 MeV

左旋頂夸克>

t

+2/3

2

+1/2

+1/6

3

178 GeV

左旋底夸克>

b

-1/3

2

-1/2

+1/6

3

~4.7 GeV

左旋反頂夸克>

tc

-2/3

1

0

-2/3

178 GeV

左旋反底夸克>

bc

+1/3

1

0

+1/3

~4.7 GeV

 

[楼主]  [16楼]  作者:szchenfu50  发表时间: 2004/07/22 17:29 

沈建其博士:请看!--在包括弱电统一理论的标准模型中有没有反中微子
 这是2SINXCOSX再网易/科技/论坛/自然与科技/中常提醒我要补修的百科全书的一种,真的要好好谢谢他,您该有印象吧!

標準模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标准模型>)

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是一套描述強力>弱力>電磁力>這三種基本力>及組成所有物質>基本粒子>的理論。它隷屬量子場論>的範疇,並與量子力學>特殊相對論>相容。到現時為止,幾乎所有對以上三種力的實驗的結果都乎合這套理論的預測。但是標準模型還不是一套萬有理論>,主要是因為它並沒有描述到重力>

目录 // [显示隐藏

1 標準模型的內容>

2 測試及預測>

3 對標準模型的質疑>

4 參考鏈接>

4.1 參看>
4.2 外部鏈接>

[编辑>]

標準模型的內容

標準模型包含費米子>玻色子>——費米子為擁有半整數自旋>並遵守鮑立不相容原理>(這原理指出沒有相同的費米子能佔有同樣的量子態)的粒子;玻色子則擁有整數自旋而並不遵守鮑立不相容原理。簡單來說,費米子就是組成物質的粒子而玻色子則負責傳遞各種作用力。

電弱統一理論>量子色動力學>在標準模型中合拼為一。這些理論都是規範場論>,即它們把費米子跟玻色子(即力的中介者)配對起來,以描述費米子之間的力。由於每組中介玻色子的拉格朗日函數>規範變換>中都不變>,所以這些中介玻色子就被稱為“規範玻色子”。標準模型所包含的玻色子有:

  • 光子>:負責傳遞電磁力>
  • WZ玻色子>:負責傳遞弱核力>
  • 八種膠子>:負責傳遞強核力>。當中六種都帶有一對色及反色(例如一膠子就可以是紅色及反綠色),而另外兩種的色彩成份則更為複雜。
  • 希格斯玻色子>:引導規範組的自發失稱>,亦是慣性質量>的源頭。

實際上規範玻色子的規範變換是可以準確地利用一個稱為“規範群”的酉群>去描述。強相互作用的規範群是SU(3)>,而電弱作用的規範群是SU(2)&timesU(1)。所以標準模型亦被稱為SU(3)×SU(2)×U(1)>

在眾玻色子中,只有希格斯玻色子不是規範玻色子。而負責傳遞重力>的玻色子——重力子>則未能被包括入標準模型之中。

標準模型包含了十二種“味道”的費米子。組成大部份物質三種粒子:質子、中子及電子,當中只有電子是這套理論的基本粒子。質子和中子只是由更基本的夸克,受強作用力吸引而組成。以下的標準模型的基本費米子:

標準模型中的左旋費米子

費米子

符號

電磁荷

弱荷*

弱同自旋 (Weak isospin)

超荷

強荷(色荷)*

質量**

第一代

左旋電子>

e

-1

2

-1/2

-1/2

1

0.511 MeV

左旋電子中微子>

νe

0

2

+1/2

-1/2

1

< 50 eV

左旋正子>

ec

1

1

0

1

1

0.511 MeV

左旋電子反中微子>

0

1

0

0

1

< 50 eV

左旋上夸克>

u

+2/3

2

+1/2

+1/6

3

~5 MeV ***

左旋下夸克>

d

-1/3

2

-1/2

+1/6

3

~10 MeV ***

左旋反上夸克>

uc

-2/3

1

0

-2/3

~5 MeV ***

左旋反下夸克>

dc

+1/3

1

0

+1/3

~10 MeV ***

第二代

左旋渺子>

μ

-1

2

-1/2

-1/2

1

105.6 MeV

左旋渺子中微子>

νμ

0

2

+1/2

-1/2

1

< 0.5 MeV

左旋反渺子>

μc

1

1

0

1

1

105.6 MeV

左旋渺子反中微子>

0

1

0

0

1

< 0.5 MeV

左旋魅夸克>

c

+2/3

2

+1/2

+1/6

3

~1.5 GeV

左旋奇夸克>

s

-1/3

2

-1/2

+1/6

3

~100 MeV

左旋反魅夸克>

cc

-2/3

1

0

-2/3

~1.5 GeV

左旋反奇夸克>

sc

+1/3

1

0

+1/3

~100 MeV

第三代

左旋陶子>

τ

-1

2

-1/2

-1/2

1

1.784 GeV

左旋陶子中微子>

ντ

0

2

+1/2

-1/2

1

< 70 MeV

左旋反陶子>

τc

1

1

0

1

1

1.784 GeV

左旋陶子反中微子>

0

1

0

0

1

< 70 MeV

左旋頂夸克>

t

+2/3

2

+1/2

+1/6

3

178 GeV

左旋底夸克>

b

-1/3

2

-1/2

+1/6

3

~4.7 GeV

左旋反頂夸克>

tc

-2/3

1

0

-2/3

178 GeV

左旋反底夸克>

bc

+1/3

1

0

+1/3

~4.7 GeV

 

 [17楼]  作者:和满  发表时间: 2004/07/22 17:34 

恐怕,我们需要约定一下“反”的定义
是“电性反”,还是“质量能量反”,还是“自旋反”?......你们的精确超微观研究,我也不太懂,我只能根据微观研究做判断。
 [18楼]  作者:和满  发表时间: 2004/07/22 17:40 

我认为,我们需要择人所长,帮人扬长避短。难道因为陈绍光理论存在问题,他的研究就一无是处?他的正确预言难道仅仅是巧合?
沈建其博士又到这里来混水摸魚!
[楼主]  [19楼]  作者:szchenfu50  发表时间: 2004/07/22 17:51 

沈博士,您还是回复一下我的上一篇“混水摸鱼”的帖再来这混水摸鱼好吗?
沈建其博士又到这里来混水摸魚!
 [20楼]  作者:和满  发表时间: 2004/07/22 18:20 

把不同观点的人说成“混水摸鱼”不好,沈建其说的都是学术讨论的大实话,有理说理,不必指责。
沈建其博士又到这里来混水摸魚!
[楼主]  [21楼]  作者:szchenfu50  发表时间: 2004/07/22 20:38 

非常谢谢您的提醒,陈老师也这样说过在下,惭愧!话已出口,现收不回了,嗨---
沈建其博士又到这里来混水摸魚!
[楼主]  [22楼]  作者:szchenfu50  发表时间: 2004/07/22 20:42 

我们不是同一个人,是同一战线---都是陈老师弟子。
沈建其博士又到这里来混水摸魚!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2598199844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