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其博士又到这里来混水摸魚 真空漲落机制描述的是零点场,弱电统一机制(理论)描述的是相互作用,两者分别处理不同的问题,难道沈博士连这个最基本道理都分不清! 当然您不会分不清,您肯定是心知肚明的,只是又想搞混水来摸魚:蒙混网友中一些对量子场论不太熟习的人,同时从棘手的“引力的量子态”问题中逃脱出来。 陈老師在书中19页写得清清楚楚:电子场Dirac (狄拉克) 真空极化效应的Feynman (费因曼)图如图1(a),光子γ极化真空产生的电荷电流由电子偶e-e+形象地表示。中微子场的Dirac真空极化效应的Feynman图如图1(b),Z0玻色子极化真空产生的弱荷与弱流由中微子偶ν-ν 形象地表示。(见附文)。 不过我不会上您的当让您转移视线逃掉“引力的量子态”的问题,握的贴子《李淼和版主别混水摸魚》您至今尚未回复,这是涉及到陈绍光是否招摇撞谝的问题,您能有个回复吗?至于您把陈老師贬得水平如何低,您即使是说他小学尚未毕业都可以,没人会跟您计较。因为陈老師从来就不想跟别人比水平,他说过:只要不诬陷他说他什么他都无所谓。 谁引爆了宇宙 —引力起源与引力红移 陈绍光著 第1章 引力的起源 1.1 弱作用真空极化效应 电子场Dirac (狄拉克) 真空极化效应的Feynman (费因曼)图如图1(a),光子γ极化真空产生的电荷电流由电子偶e-e+形象地表示。中微子场的Dirac真空极化效应的Feynman图如图1(b),Z0玻色子极化真空产生的弱荷与弱流由中微子偶ν-ν 形象地表示。 e- γ γ e+ 图1(a) z0 z0 ν 图1(b) 图1 电子场和中微子场真空极化效应的Feynman图 比较图1(a)与图1(b)可知,电磁作用与弱作用主要的不同在于传递相互作用的玻色子前者无静质量后者有静质量。S矩阵时序积的真空期待值Maxwell场A和Klein-Gordon场φ分别为<O∣T Aμ(x2)Aν(x1)∣O>=δμν(2π)-4∫d 4 k D f (k)e ikx 和 <O∣Tφ(x2)φ+(x1)∣O>=(2π)-4∫d 4 k Δf(k)e ikx ,电磁作用与弱作用的不同由S散射(或碰撞)矩阵的不同来表征,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重整化后弱作用与电磁作用真空极化效应的辐射修正的差异应主要取决于S矩阵(从而传播量)之比: △f (k) ∕Df (k)=k2∕(k2+m2) (2) 其中Df(k)=-i ∕k2 为内部光子(γ)线的动量空间的Feynman传播量,而△f(k)= - i∕(k2 +m2 ) 为内部介子(Z0)线的动量空间的Feynman传播量。在c=1的单位制里光子四维动量的平方k2可用能量的平方E2表示。在弱电统一理论中偶合常数是共同的,极高能量时k2>>m2,两个效应的辐射修正有相等的贡献;通常能量的情况下k2<<m2, △f (k) ∕D f (k)=k2∕(k2+m2)≦k2∕m2<< 1,使弱作用的辐射修正 远小于电磁作用的辐射修正 。Z0玻色子的质量m己有实测值为100GeV的数量级,内部光子(γ)的能量E(或k)究竟是多大却不明确(产生真实的正负电子对的光子的能量至少应在1MeV以上,但引起辐射修正的虚光子决不会是在加速器或宇宙射线中才有的高能态光子,而应该是低能态光子,若是虚光子有一个能量分布谱则至少谱中主要是低能态光子),一个合理的推测是: 内部光子(γ)的能量k的大小数量级应跟宇宙中观测到的光子的平均能量的数量级相同。其理由是:真空涨落的虚光子(γ)一旦产生出来了在其湮灭前的存活时间内就是具有能量的实光子,这时宇宙中真实存在的光子可与它发生碰撞作用。这是因为,虽然线性电磁场理论中光子与光子间无直接的相互作用,但是以Dirac真空为中介场可以发生光子-光子散射(碰撞)的间接相互作用,统计地看,碰撞交换能量总是使能量从高能光子传递到低能光子,真空中的光子气达到动态平衡的漫长过程就是能量的均一化过程,最终的动平衡态中真空涨落产生的内部虚光子(γ)的平均能量应跟宇宙中真实光子的平均能量基本上相同。现今的观测结果是:微波背景辐射是宇宙中光子的最主要的成分,其它波段辐射能量的总和不足微波背景辐射的百分之一, 微波背景辐射是接近于2.7K(2.33×10-4eV)的黒体谱,对标准黒体谱的偏离是低频端过剩,高频端不足。将内部光子(γ)的能量k的数量级取为观测到的宇宙中光子的平均能量的数量级1×10-4eV,则 △f (k) ∕D f (k)=k2∕(k2+m2)≈k2∕m2 ≈(1×10-4eV∕100 GeV)2≈1×10-30 △f (k):D f (k)反映弱作用与电磁作用真空极化辐射修正的差异,两者相差了30个数量级,但这仅仅是弱与电磁两个效应的相对比值。欲知弱作用真空极化效应辐射修正项f PW 的绝对值,即欲知弱作用的真空极化辐射修正项f PW与弱作用力f W 的比率 ηW ,可由电磁作用真空极化效应辐射修正项f PE与电磁作用力f E的比率ηE 乘 △f (k)∕D f (k)来求得,即ηW=ηE △f (k)∕D f (k)。这是因为在弱电统一理论中,弱作用与电磁作用是同一机制,是用一个共同的方程描述的,所不同的只是弱作用的中微子-反中微子偶无静止质量,传递相互作用的Z0玻色子有静止质量;而电磁作用的正-负电子偶有静止质量,传递相互作用的光子无静止质量。这个不同表现在:通常能量下反映两个真空极化效应辐射修正差异的传播量之比 △f (k)∕D f (k)远小于1,在极高能量的条件下连同比值 △f (k)∕D f (k)也等于1。由于本质上是同一种相互作用,考虑到了传播量的不同就能用已知的ηE 替代未知的ηW ,所以会有关系式ηW∕ηE=△f (k)∕D f (k) 。 Gell-Mann 和Low【1】得出电荷真空极化效应对库仑 (Coulomb) 势V (r )的修正为(r << ħ/m c): V (r )=(q1q2∕4πr ){〔1- (2α∕3π)〔(5∕6)+㏑1.781)〕 -(2α∕3π)㏑r m c∕ħ} (3) α=1/137为精细结构常数。由式(3)的梯度 ▽V (r )可求出电荷真空极化的辐射修正项f PE 相对库仑力f E的比率 f PE ∕f E =ηE≈1×10- 3。由此求得弱作用力的辐射修正相对弱作用力的比率为: f PW ∕fW =ηW =ηE △f (k)∕D f (k)≈1×10- 33 (4) 当核子间的强作用力f核S的耦合常数G S m P2取为1,则两核子的弱相互作用力f核W 的耦合常数GF m P2≈10-5, 两核子的引力f核G的耦合常数G mP2≈10-3 8。两核子间的引力f核G与弱力f核W 之比(或其耦合常数之比)可反映引力f G与弱力f W 大小量级的差异: f G ∕f W=f核G ∕f核W=G m P2 ∕GF m P2≈1×10-33 将此式与(4)式比较可见,弱作用力真空极化的辐射修正项f PW与引力 f G 有相同的大小数量级,都是比弱作用力小33个数量级,比强作用力小38个数量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