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昆羽继圣”说的《英华字典》内calculus无“微积分”这个词条 萧然山 2024-02-06 最近看到一个公众号,有一段话: “西方宣称,微积分诞生于牛顿和莱布尼兹时代,牛顿的大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于1729年由莫特将其译成英文付印,就是现在所见流行的英文本。各版均由牛顿本人作了增订,并加序言。神奇的是,1866年罗存德《英华字典》第296页显示,Calculus一词却被解释为“石痳”、“砂痳”、“胆石”、“肾石”,仍旧没有微积分的数学名词解释,此时距离1729年已经过去了整整137年。 由此可以推断,如果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莫特版)中的Calculus被视为微积分的话,那么,其成书年代必定晚于1866年。而根据1872年诺亚韦伯斯特公司出版的英语字典《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Calculus一词才刚刚有了数学名词“微积分”的含义,所以牛顿大神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准确产生年代应为1872年或1872年之后。 资料出处:昆羽继圣 #西方伪史 #没有硝烟的战争”。 原来这是昆羽继圣写的。 此人一贯胡编乱造般地解释,其不了解、不理解科学史,对自然科学很多知识一知半解,却要乱点鸳鸯簿,很有想象力和主观臆测能力,例如他说电磁学是抄中国古书的,等等。具体可见几个分析评论:《玛高温<博物通书>的编撰出版,不存在神人、神书、神事,兼对“昆羽继圣”评述<博物通书>九大疑问的解答 (作者:萧然山)》(https://blog.sina.com.cn/s/blog_12f7e7db80102ymzo.html)、《评“西方伪史”论者的手法》(https://blog.sina.com.cn/s/blog_12f7e7db80102ymzu.html)、《“昆羽继圣”关于关于相对论的胡诌》(https://blog.sina.com.cn/s/blog_12f7e7db80102ymzz.html)、《“昆羽继圣”关于关于相对论的胡诌(续)》(https://blog.sina.com.cn/s/blog_12f7e7db80102yn00.html)。 对于上面这段公众号的话,首先,我指出其一个不太重要的错误,尽管这个错误导致可爱的昆羽先生指鹿为马。昆羽说:“如果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莫特版)中的Calculus被视为微积分的话……” 其实,根据我手头的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书籍看,此书主要是使用几何方法论证物理问题,可以说,全书几无微积分叙述(全书几何论证和语言叙述很多,我甚至很难看出哪里有微积分叙述)。这也是公认的常识。实际上,牛顿的微积分,出现在他的《流数简论》文之中,他又在1671年写了《流数术和无穷级数》一书。不过对于无穷小到底是不是零这个问题,牛顿无法给出严谨回答故而对自己的“微积分”(流数术)显得不自信,所以他没有出版这本书,但此书内容在牛顿朋友和同行之间传阅。在英国皇家学会的朋友多次建议牛顿出版他的微积分方法,牛顿不接受建议,于是这些朋友手抄了牛顿的方法。牛顿对他的微积分取名“流数术”,这里,流数的意思是已知粒子坐标x(t),求其速度,流数是速度v,在数学上就是导数;已知速度v,求位置x(t),这是逆运算,是积分。1686年,德国莱布尼兹发表了第一篇关于微积分的论文。由于牛顿自认为自己比莱布尼兹早已经写出微积分的论文,认为自己才有微积分首创权、莱布尼兹剽窃了自己,故而与莱布尼兹打笔墨官司。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一版出版于1687年(牛顿45岁),由哈雷资助出版。无论是牛顿还是莱布尼兹,都没有能回答无穷小到底是不是零这个微积分基础大厦问题,被称为一次“数学危机”(这个基础问题最终由后人柯西、维尔斯特拉斯等人完善,排除了危机)。由于牛顿对微积分理论基础的不自信,在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微积分并不显性登场,根本不能当作是牛顿发表微积分的书籍。所以,昆羽说的“如果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莫特版)中的Calculus被视为微积分的话”,再结合“1866年罗存德《英华字典》内没有关于calculus微积分这个条例”,推断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成书年代必定晚于1866年”,这就是属于指鹿为马、乱点鸳鸯薄了。这是昆羽一贯的思维习惯(开局一张图,结论全靠编)。 下面来说calculus这个词。“微积分”英文为calculus。 昆羽说,1866年《英华词典》中calculus这个单词没有微积分这条解释。于是他脑洞大开般说微积分(或牛顿的书籍)出现在1866年之后。根据昆羽的“西方伪造历史”论一贯立场,言外之意,昆羽大概是想说,西方伪造历史,把1866年之后的研究,说成提前了近两个世纪,假托在一个牛顿身上(史料记载,牛顿自称在1665年回到乡下老家,躲避瘟疫时创立了微积分、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取得了一批光学成果)。 关于calculus这个词,恰好,今天(2024-2-6)我刚刚看了一本数学史,里面提到calculus是古巴比伦用来计数(类似算盘珠子功能)的小石子,后被用来引申为微积分的计算方法,也指微积分。顺便说,两个词calcium(钙)和calculate(计算),看似无关,倒这样建立了联系,因为石头主要成分之一为碳酸钙,calculate(计算)要用到小石头(具有算盘珠子功能)。类似例子,magnesium(金属镁)与magnetism(磁性、磁学)这两个原本无关的事物也有渊源,因为古希腊一个叫Magnesia的地区出产一种白色镁盐,这个地方也出产磁铁矿。这些都是后话。 我认为,1866年罗存德《英华字典》内没有关于calculus微积分这个条例,其实很正常。因为在清朝内,懂微积分的人凤毛麟角;那时,calculus(微积分)在清朝,还没有公认的统一的中文对应术语。你让编写词典的人怎么办?自己现场造一个中文对应术语?造出来,也没有用啊,没人用得上啊。即使用得上,懂微积分的人还会嫌你造得不恰当。即使在清朝数学小圈子内有人懂微积分,对calculus这个词,他们有自己的中文术语对应,但是编写词典的人未必熟悉之。总之,calculus的“微积分”术语对应,在当时不具有收入于《英华字典》的必要性。没有出现这个词条解释,很正常。 一本大众词典没有收入一些科学术语,很正常。即使今天,很多物理专业术语,只要稍微冷僻一点,也没有被收入普通词典(原因与1866年时微积分对大清国民众而言差不多), 以致翻译时,各人五花八门。当然,比起1866年来,现在学科之间交流速度大增,词典更新速度很快,冷僻的词语也会较快被收入。 用词典来脑补,这种风格,是昆羽的特色。我可以举类似例子来反驳昆羽。如“有效数字(significant digits)”这个术语,在一本由南京大学编的大学英语词典(共计1039页, 1994年)中,虽有 significant(重大意义的) 这个词,但无“有效数字(significant digits)”这一条物理术语涉及。难道昆羽先生见风就是雨,说“有效数字( significant digits)”这个古老词是1994年后才产生,导致该词典没收入?又比如在其它学科或领域,cat这个词,除了意思是猫外 ,还有“猫科动物 、心地恶毒的女人、爱说人坏话的女人、家伙,流动工人 、催化式排气净化器”的意思,但上述这本1994年英汉词典对cat只有“猫〞一个意思。按昆羽继圣,是否cat的那些引申意思,都是不存在的,或在1994年后才产生而未能被及时收入? 再来说可爱的昆羽认为的“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准确产生年代应为1872年或1872年之后”这一条观点。 这就是昆羽不懂科学史或逻辑了。1872年,物理学界连相对论和量子论都快要在襁褓之中了,后人还有必要去或产生、或伪造(假托)一本古老内容的书籍? 如果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产生在1872年之后,那么由于量子论1900年开始产生、相对论1905年产生(与这些理论有关的实验包括1881年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1887年的光电效应实验以及同时期的原子光谱实验),则拉格朗日力学、哈密顿力学,产生在什么时候?只能在1872年到1900年之间这28年了。波动光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产生在什么时候?数学物理微分方程以及贝塞尔函数、勒让德函数、拉盖尔函数、厄密多项式等产生在什么时候?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产生在什么时候?安培-法拉第-麦克斯韦电磁学、麦克斯韦-洛伦兹电动力学产生在什么时候?这些比牛顿力学、微积分复杂很多的学科,要以牛顿力学作为理论和应用基础,又要赶在量子论和相对论产生之前诞生,那么必须在28年时间内(1872-1900年)被创立,时间远远不够啊。 既然昆羽强制要求在28年时间(而不是200多年)内产生以上这些学科,那么西方人不是外星人基因,是什么?他们只能是超级天外来客。 所以,昆羽(以及其他一些“西方伪史”论者如“文行先生”等)的结论大概就是:西人是高智商的物种,能在短短28年间就创立拉格朗日力学、哈密顿力学、波动光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安培-法拉第-麦克斯韦电磁学、麦克斯韦-洛伦兹电动力学、微分方程理论、复变函数、非欧几何包括黎曼几何以及贝塞尔函数、勒让德函数、拉盖尔函数、厄密多项式等理论有趣、工程有用等特殊函数。这样的超级智力的人,竟然需要依靠抄袭、盗窃明清的东方古书来发展自己的科学??你是在赞美西人,还是在讽刺自己不肖,明明守着明朝老祖宗古书大宝藏,之后两三百年(明清)却一代不如一代,而别人凭着偷看你,就产生了近代科学。清朝灭亡之前的明清三个世纪,对世界科学的贡献只有1%量级,是吧。这意味着明清学弱连三本专科都没有考上,却说学霸考上重点大学依靠偷看了自己的笔记。你信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