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问题新探》此文的一个历史漏洞
最近有一篇微信文章《成立3年的正部级研究院发万字雄文,论证闭关锁国是正确的对外政策,闭关锁国延缓了西方血腥东扩的步伐》,介绍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问题新探》(《历史研究》2022年第3期特稿,作者:中国历史研究院课题组)。 此文比较长(其中包括了很多文献综述),我这里只放它的摘要: “ ‘闭关锁国’不是中国古代既有概念,也不是西方对中国的固有认知,而是晚清中日语言嫁接产生的历史名词,不是对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的客观描述。面对咄咄逼人的西方殖民势力,明清时期的中国当政者从军事、经济、文化等不同层面,采取了以‘自主限关’为主要特征的限制性政策。这一政策没有阻断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中西文化交流互鉴,但造成了消极防御和漠视西方先进科技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为近代中国陷入被动挨打局面埋下了伏笔。”
个人认为,此文摘要内的几个关键前提和结论全是错误的。先简要指出,如:“面对咄咄逼人的西方殖民势力,明清时期的中国当政者从军事、经济、文化等不同层面,采取了以“自主限关”为主要特征的限制性政策”,其实整个明朝,还谈不上有“咄咄逼人的西方殖民势力”,只有探险家和各小股势力。“咄咄逼人的西方殖民势力”出现在清朝中后期,而被人诟病的“闭关锁国”发生在整个明朝和清朝前期(因为当时中国本该有三四百年时间机会赶超欧洲的,下面我会论述)。 摘要说“这一政策没有阻断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中西文化交流互鉴”,是不是阻断,不是通过部分例子和数据就可以说明的,要从规模和数量上去评估(从这个角度讲,闭关锁国,完全阻断明清时期中国对外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 摘要又说“(闭关锁国)……但造成了消极防御和漠视西方先进科技的负面影响”,这句话完全不对。这句话先验地承认了在明朝前期的欧洲科技强大、中国当时科技落后,这是不符合历史的。作为在明朝前期还走在世界前列、与世界优秀先进民族并驾齐驱的中国,欧洲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还要再等300年和400年才发生,中国(明清两朝,尤其是明朝)本该有足够的时间不逊色地做出与欧洲同等甚至更好的的科技革命的贡献、具有引领世界的机会的,但因为闭关锁国和专制主义,把一副好牌,打了一个稀巴烂。 摘要结尾说“(闭关锁国)在一定程度上为近代中国陷入被动挨打局面埋下了伏笔”,我认为根本不是“在一定程度上”,而是百分之百因为“闭关锁国” 把“在明朝前期还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国这一副好牌,用了三四百年时间,打了一个稀巴烂。 至于此文把“闭关锁国”换为‘自主限关’,我不认为有什么实质区别,它纯属于文字“游戏”,只要是为了替“闭关锁国”正名。‘自主限关’是从明清两朝自己的角度出发,但“闭关锁国”是对客观事实和结果的描述。 个人认为,此文《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问题新探》是在故意矮化自己智商、长他国志气。该文没有从历史的角度对中西方进行横向比较,它先主观认定西方国家天然比中国强大、中国天然比西方落后,从而要依靠闭关锁国来自保,得到错误的结论。 该文开头便说“任何政策都是时代的产物。明清时期,世界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期,西方列强在全世界加速了殖民扩张的进程。面对国际环境前所未有的巨变,面对汹涌东来的西方殖民狂潮,明清两朝中央政府采取了与之相适应的对外政策。”,我觉得里面诸如“明清时期,世界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期”、“面对汹涌东来的西方殖民狂潮”等说法含混、故意混淆、模糊一些历史时间节点事实(包括后文也由此等风格),从而成为主观臆测的立论基础之一。 纵观全文,我很惊讶,作为一篇《历史研究》论文,竟然不提及明朝中西方综合国力比较这个历史前提。 我们来看过去七百年的几个历史时间节点: 明朝建立于1368年。在明朝前期,中国的综合国力可以说是世界最强的,其中一个重要表现是郑和船队(1405-1433年)。郑和船队在当时世界上的海运技术中是最强的(“郑和船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一支大规模的远航船队,也是一支史无前例的海上特混舰队”,“郑和船队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航行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郑和船队,是明朝前期国力的最佳体现。 郑和船队,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有人认为可能它到过非洲最南端(风暴角,也称好望角)。 欧洲人首次到达非洲好望角的是葡萄牙探险家迪亚士(1488年)。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大陆。 从时间上讲,明朝郑和船队比欧洲早了近百年进行长途远航。但是自郑和船队七次航行之后,其宝船和档案被毁。闭关锁国开始。 牛顿出生于1642年,两年后明朝灭亡。基于哥白尼-第谷-开普勒-伽利略-牛顿这一支脉络(时间相当于明朝末期和清初),欧洲近代科学革命开始爆发(时间相当于中国清朝全期(1644-1912))。 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蓬勃发展则在19世纪初和上半叶。此欧洲“蒸汽革命”发生时间大致相当于中国清朝乾隆、嘉庆、道光时期。道光二十年(1840年),发生了鸦片战争。 从这些时间节点上讲,要是没有明朝和清朝前期闭关锁国三四百年,中国完全可以凭着这三四百年时间与欧洲各国“谈笑风声”,中西汇通,共同(或者半独立)参与、迎接科学与工业革命,完全有可能,甚至反过来碾压欧洲,鸦片战争可能是反过来打。 我这样说,是有证据支撑的:明初江南已有资本主义萌芽,这在时间上与欧洲同步。在明朝之前的两千年,在世界130项重大发明中,中国占了30项,而同时期的印度只有个位数项。这个重大发明评审,是由当今欧洲人评出来的。因为欧洲人对自己更熟悉,无疑会增加欧洲人的发明比重,中国能占30项,已经表现优越。 但是明清两朝有什么重要发明?似乎只有一项,明孝宗朱佑樘发明的一把现代意义上的牙刷。“顺便说,英国2004年出版的《发明大全》一书,列举了人类历史上的300项伟大发明,也明确的把牙刷的发明权归到孝宗皇帝名下。据国外资料记载,明孝宗朱佑樘发明的牙刷,是人类第一次造出牙刷,这种牙刷用野骨做牙刷柄,野猪鬃毛做牙刷毛,相比于之前的“齿木”,能将牙齿清洗的更加干净,从而更好的保护牙齿。” 在中国明朝后期和清朝全期,正是欧洲近代科学革命和两次工业革命(蒸汽革命、电力革命)爆发时期。作为在明朝前期还走在世界科技、经济前列的中国,因为闭关锁国、夜郎自大、封建专制加强,最终把一副好牌,打成了稀巴烂。 中国在明清两朝,对世界科学技术的贡献,比重为零。而在明朝之前,中国科学技术与欧洲比较,并不逊色,尤其是在工程技术上,可以说还碾压欧洲。 明朝之前的古代科技,可以说,不需要各国交流,也能各自发展。但是,明清之后的欧洲近代科技,节奏加快,需要交流,才能紧跟和发展。 唐宋元三朝,没有闭关锁国。正是自明朝闭关开始,中国衰落了,而清末吃恶果。有人常把近代中国落后,归因于清朝。这其实是比较冤枉的。清朝(1644-1912年)只是吃果果而已,明朝(1368-1944年)闭关锁国和专制主义,才是罪责,尤其是在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后开始种下了“自主限关”的“歪脖子树”。而西方在中国明朝时期,恰恰种下了科技革命的种子(中国本该也同时播种,但未种)。之后,在欧洲,牛顿等一大批人物出生,相当于在中国清朝(中期之前)开始收割他们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果实。 资本主义萌芽,应该包括资本主义经济技术和资本主义思想理念。明初江南虽然已有资本主义萌芽,在时间上与欧洲同步,但是,明清的专制主义,扼杀了资本主义思想,不可能产生像英国《权利法案》、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等“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的思想原则。 结论: 1)如果真要说“闭关锁国是正确的对外政策”,那也是对朱明王朝、爱新觉罗氏王朝,它是正确的,确实延缓了它们之被推翻或被新制度取代。明清“闭关锁国”是它自己的选择,毕竟它无法超越时代。我们后人对它的批评,也只能限于此(这是“家天下”王朝的本能,“闭关锁国”对它和它当时的国民而言,无所谓对错),但是我们后人却要去找“闭关锁国”的正面意义,我认为是不存在的。作为在初中一二年级曾是学霸的你,与你的同桌不相上下,但是因为你之后躺平了三四年(闭关锁国三四百年),你的同桌考上了重点大学,而你去工地搬砖、抬杠精,我看不出你的躺平,对你而言,有什么正面意义。 2)至于微信介绍文章上说说“闭关锁国延缓了西方血腥东扩的步伐”,那可以说是“胡言”(此论建立在错误前提“欧洲天然强大、中国天然落后”之上)。作为在明朝前期还走在世界前列、与世界优秀先进民族并驾齐驱的中国,欧洲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还要再等300年和400年才发生,中国本该有足够的时间不逊色地做出与欧洲同等甚至更好的的科技革命的贡献、本该具有引领世界的机会的(有几百年充足时间做准备的,但躺平了、荒废了)。简言之,它本该有三四百年时间去超过“咄咄逼人的西方殖民势力”,鸦片战争,本应该是反过来打的。 说明:本文仅仅从历史角度(明清中西方实力横向比较)和学术层面来探讨,不涉及其它争论。 萧然山, 2022/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