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电磁学新发现 下一主题:静止动量概念
7、太空旋涡是地球上旋涡的合一体
[楼主]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2016/10/07 19:28
点击:0次

7、太空旋涡是地球上旋涡的合一体 地球上两个旋向相反的旋涡面对面合起来就是太空旋涡。太空旋涡的赤道面是下,赤道面的中心就是时隐时现的黑洞,旋涡里的物体会自动落回到赤道面上,然后旋向中心。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hongbin/msgview-950451-431952.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电磁学新发现 下一主题:静止动量概念
[楼主]  [2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6/10/10 20:13 

1、太极八卦的主要观点是一分为二和合二为一,也就是今天的二进制。

自商周以后,太极八卦被当作一种占卜工具,从而改变了研究方向,但这丝毫不能损毁太极八卦的科学思想。后来过火的矛盾、斗争、相生相克、物极必反的解释也使人们忘掉了太极八卦的和谐共处的精髓。再加上人们又随意添加了数字(一、二、三、四、八、七、六、五)、方位(东、西、南、北)、时间(春、夏、秋、冬或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五行(金、木、水、火、土)和图腾(马、羊、雉、龙、牛、狗、豕、鸡)等等,太极八卦已经被演绎得面目全非了。
2、太极八卦的基本思想是和谐共处
尽管太极八卦将事物进行了规范地分类,划分出了阶层和大小,但仍然将各种事物条理清晰地排在各个圈层里。基本思想依然是和谐共处。多么像现在的圆桌会议呀!可能在古代,人们还没有那么严格的尊卑观念和法律,最高统治者也是族群中的普通一员,只是有时候可以坐在中间而已。也许这是一个家庭的真实写照。只有分工不同,辈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但都是家庭成员,都要和谐共处。把太极八卦理解成阴和阳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以致于要你死我活是不对的,完全歪曲了古人的原意和太极八卦的基本含义。即使是出现矛盾和斗争,也应该给对方以存在的机会。不然,太极八卦就残缺了。
[楼主]  [3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6/10/12 19:51 

3、太极八卦的重要特征是旋转运动
太极八卦的阴阳鱼活灵活现地展现出了一幅旋涡图。把各种事物都放进旋涡里去考虑,就能够得到多种答案。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变幻无常。
4、太极八卦的本身是对称的,不需要一个反太极八卦。告诉人们物质和物质世界 的本身是对称的,不需要一个反物质和反物质世界。时至今日,全世界的科学家正忙着寻找那些并不存在的反物质、反地球和反宇宙,不是枉费心机吗?当然,探索是应该的。
[楼主]  [4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6/10/16 00:50 

4、地球行星系旋涡力推动着地核、地壳、水圈、大气圈向东转
科学家们无法解释地核、地壳、水圈、大气圈向东转动的原因,认为大气气旋和海流旋涡的旋转方向大都是南右北左的原因是科里奥利效应;“大气运动和行星风系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由此形成的海流叫风海流。”
我认为:地球处在旋涡中,地球上的一切都应该向东运动。这是旋涡向东旋转的结果。两个极地旋涡、南北两个西风带也证明地球处于旋涡中。
旋涡中心的旋转是准车轮式的,越往外角速度越小,线速度越大。这就是高空的风速远比低空大的原因。NASA提供的GFZ资料表明:从360公里高处下降到180公里,大气层的旋转速度也从一天1.2圈下降到0.9圈。在270公里处为1,即与地壳同步。高于270公里大于1,低于270 公里小于1。这就充分说明地球系旋涡的存在。如果大气的东向运动是地球自转带动的,那么,270公里高处的旋转速度就不会大于地壳了。木星、土星上的 超级风暴大大超过它们的自转速度,只有用旋涡来解释。
风生环流的观点是错误的。海洋和大气附着在地球之上,和地球一块向东旋转。有没有海洋和大气,地球都照样旋转。海洋环流和风环流都是地球行星系的旋涡旋转造成的,是共生现象,不是谁生了谁。在西风带,海洋和大气的旋进速度比地球快,是地球行星系旋涡力的真实体现。在赤道上,海洋和大气的速度比地球慢,是地球高处的阻力较大所致。弓字形的地球磁场、海洋流速、大气流速分布正是地球行星系旋涡力推动的结果。
我用地核半径3480除以赤道半径6378,再求反cos,约57度。由此得出33纬度。我认为:33纬度应该是地球上旋涡速度最大的纬度。靠近赤道阻力大了,显示的速度反而小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体现出西风带和地核。
至于大气气旋和海流旋涡的旋转方向大都是南右北左只是旋涡力的作用,不是地球自转的力的作用。水流和气流速度总是中心的大,两侧的小。从而形成向两侧旋进的旋涡。按照看地图的规则,在北半球,越向北,东向流速度越小,所以旋涡向左旋。在南半球,越向南,东向流速度越小,所以旋涡向右旋。赤道没有明显的较大的速度差,所以无旋涡。
站在极轴上看,南北半球的旋涡旋转方向是一致的,都是向东。
人造卫星发射后之所以能够自动向东运动并且超越地球是因为高空具有较大的向东的推动力。
[楼主]  [5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6/10/18 10:20 

7、慢地壳与快地核的摩擦形成地幔
地球自转动力学先假定有地幔,再研究自转动力,有点本末倒置的感觉。当然没有揭示地幔的起源机理。
我认为:地球是在旋涡中形成的并且仍然处于旋涡中。旋涡中心的旋转速度比外围的大,外围物质的速度慢而滑脱。于是产生壳层之间的摩擦。随着地球变圆,摩擦产生的热越聚越多,最终形成地幔。
地核是地球行星系旋涡力把大量像固体小行星这样的大块铁陨石旋聚在一起形成的。由于力量小 ,还形不成核聚变,当然不会变成什么超级核电站。不管地球温度多高,地核都不会完全融化或液化。自己运动形成的热量无论如何不会使自己融化,但可以形成地幔。
地壳落后于地核。在地球行星系旋涡力的推动下折皱和分裂。褶皱就成为大陆或高山,裂口就积水成为海洋。
[楼主]  [6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7/01/03 14:32 

爱因斯坦的引力论错了?新理论将有望彻底改写物理学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016年12月23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今年初,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科学家埃里克-韦尔兰德教授发表文章声称,由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提出的关于 引力的理论是完全错误的,即爱因斯坦关于引力的理论并不能解释宇宙中的一切现象。 近日,韦尔兰德的新理论首次通过验证。荷兰莱顿大学一个独立的研究团队对3万多个星系的物质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找到了支持韦尔兰德新理论的有力证据。专家认为,如果验证成果得到最终证实,那么荷兰人的新理论将有望彻底改写物理学。
  今年初,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科学家埃里克-韦尔兰德教授发表题为《韦尔兰德引力学假说》一文,该文本来旨在解决关于暗物质的问题。在研究恒星与星系关系的过程中,天文学家发现引力的作用明显比预期要强。在诸如银河系等星系的外部区域,物质旋转速度要明显快于可数的普通物质的旋转速度,比如恒星、行星或恒星际气体等。
  传统理论认为,这种不协调的现象可以用看不到的暗物质来解释。长期以来,虽然天文学家付出了无数的努力,但暗物质粒子从未观测到。近年来,天文学家又开始通过观测暗物质对我们能够看到的普通物质的引力作用来探测暗物质粒子的存在。但是,韦尔兰德教授认为,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关于引力的理论,将暗物质从这个方程式中完全排除掉。因此,他提出了上述争议性理论。该理论认为,与其说引力是自然界的基本力,不如说是一种“突发现象”。
    荷兰莱顿大学一个独立的研究团队对3万多个星系的物质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找到了支持韦尔兰德新理论的有力证据。
  其实,韦尔兰德教授的理论观点最早出现于2010年的一篇文章中。但是,这一理论一直未被验证过,直到近日荷兰莱顿大学一个独立的研究团队终于验证了该理论,首次通过试验发现了支持这一争议性理论的证据。研究团队在莱顿天文台天文学家马尔格特-布劳尔的带领下对3万多个星系的物质分布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利用“韦尔兰德引力学假说”,即使不用暗物质也可以解释这些物质的分布。
  研究人员在研究中所采用的“引力透镜”技术也被证明是目前比较完善的测量星系质量的方法。星系的引力导致空间弯曲,因此穿行于其中的光线也被弯曲。根据光线的弯曲程序,天文学家就可以测量星系中引力的分布。在测量试验之前,研究团队分别利用爱因斯坦的经典理论和“韦尔兰德引力学假说”对结果进行了预测。然后,他们再将预测结果分别与实际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他们发现,两种引力理论都可以做出关于星系的正确预测,但“韦尔兰德引力学假说”在不利用任何“自由参数”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做到。
  所谓的“自由参数”就是可以稍加调整的参数值,其实质上是一种欺骗值,主要是用于确保对星系的观测数据能够与最初的设想相一致。研究人员介绍说,他们将暗能量因素带入到方程式中,就意味着他们也必须使用这些“自由参数”中的四个。布劳尔解释说,“暗能量模型实际上也能够稍微匹配韦尔兰德的预言。但是,接下来,如果考虑到韦尔兰德的预言中没有任何自由参数,你就会发现韦尔兰德的模型实际上表现更好。”

  研究人员认为,如果这一理论得到更多的试验证明,它将推翻100多年来的物理学基础,同时可以完全抛弃暗物质理论。如果最终被证明正确,“韦尔兰德引力学假说”将成为一种“万物的理论”,可以将可观察的经典物理世界与难以捉摸的量子力学世界结合起来。布劳尔表示,“现在的问题是,这一理论如何发展,如何进一步测试验证。但是,首次测试验证结果看起来很明显令人充满兴趣。”
    这一新理论也被称为“突发引力”,意思是引力是作为宇宙熵的副产品而出现的。熵是表示一个体系混乱程度的量。韦尔兰德引用了宇宙熵这一概念,并将其用于改编诺贝尔奖得主、理论物理学家杰拉德-特霍夫特的全息原理。他认为,引力出现于信息基础位的变化之中,存储于时空结构中。“我们有证据证明这种关于引力的新观点与观测结果相吻合。”
其实,暗物质理论并不是唯一一种与现有引力理论相违背的理论。标准模型认为,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是由最基本粒子组成,这些粒子受到四种基本力制约:引力、电磁力、弱核力和强核力。但是,多年来标准模型一直遗留一些问题难以解释,因此科学家们也一直致力于突破标准模型,寻找新的理论。
评论:“韦尔兰德引力学假说”确实令人耳目一新。他认为,引力出现于信息基础位的变化之中,存储于时空结构中。比爱因斯坦的经典理论时空弯曲还要精准先进。我祝贺他的成就,赞赏他的勇敢,支持他的创新。但是,乍一看,“韦尔兰德引力学假说”与爱因斯坦时空弯曲理论大同小异,如出一辙。也是把引力视同于时空的变异。换汤不换药。
暗物质理论没有错。错在寻找暗物质的方法上。暗物质存在于物质之中,最初的暗物质已经变成物质,物质又裹挟着暗物质继续旋聚。而这一切都是在旋涡里进行的。这就找到了物质形成的路。当然,也是寻找暗物质的路。暗物质就是非物质。
把物质和场混淆起来,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也同时堵死了许多研究思路。是应该给空间和物质下个明确的定义了。不然,人摔跤了不说自己不小心,反而楞说空间里存储着引力或者空间弯曲变异摔倒了人。
[楼主]  [7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7/01/17 21:29 

太空后院的“怪兽”:银河系近邻星系内发现超大质量黑洞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017年1月11日消息,黑洞通常都会隐匿在大量的气体和尘埃物质背后,因而能够躲开绝大部分望远镜的观察。但是当它们贪婪地吞噬周围气体尘埃物质时,就会暴露自己的行踪,因为这一过程会释放大量高能X射线,而这将会被美国宇航局的“核区光谱望远镜阵列”(NuSTAR)观测到。近期,这台空间望远镜设备便在临近的星系NGC 1448、IC 3639中探测到两个被大量气体包裹的超大质量黑洞。
  英国杜伦大学研究生安迪•安努尔(Ady Annuar)在近日召开的美国天文学会会议上做了相关学术报告。他表示:“这些黑洞距离银河系相对比较近,但我们一直没有发现它们,直到现在。它们就像躲在你床底下的怪物。”
  这两个黑洞都是所谓“活动星系核”的中央驱动引擎,这种活动星系核是一类亮度极高的奇异天体,包括类星体和耀变体等等。
  活动星系核极其明亮,因为其中心位置的超级黑洞正在大量吞噬气体和尘埃物质,而这一过程会产生极强的辐射,并且几乎覆盖整个光谱:从低频的无线电波段一直到高频的X射线波段。然而,绝大部分的活动星系核据信都是被一层厚厚的气体和尘埃包围的,无法被外界观测到。另外,不同的活动星系核也会有不同的方位朝向,比如此次NuSTAR观测的两个星系核均是侧向面朝地球。这就意味着我们不会看到它最明亮的核心,而只能看到被周围气体物质反射出来的少量X射线辐射。
  
研究人员使用欧洲南方天文台的新技术望远镜对NGC 1448进行光学波段精密成像,试图判断这个星系核心的黑洞的具体位置。隐藏在星系内部的黑洞位置难以锁定,因为在靠近星系核心的位置恒星非常密集。

评价:
黑洞并不像躲在你床底下的怪物。他们只是星系或者恒星系中心一个瞬时存在的空间范围。但是,不管从哪个角度,你休想看到黑洞,因为它真的就在天体的中心。严格地说,黑洞只是旋涡中心天体中心的空洞。就像台风的风眼。在赤道面上,物质被吸进中心,沿着黑洞壁喷向两极。两极出现高温物质粒子喷发就是旋涡喷发现象。天文学家们寻找黑洞,当然很困难。那些描述黑洞的模型以及数学公式只是想象而已,离实际情况相差千里。
至于说由于在靠近星系核心的位置恒星非常密集,因而难以锁定隐藏在星系内部的黑洞位置。只是一个借口而已。即使没有一颗恒星系,天文学家们也只能猜测哪里有一个黑洞,根本看不到、找不到黑洞。
[楼主]  [8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7/02/10 14:05 

3.7亿公里外的这颗小行星价值惊人:能使全球经济崩盘
2017年01月19日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月1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NASA近日发现,一颗距地球足有3.7亿公里之遥的由大量铁和镍构成,还包含金、铂、铜等其它稀有金属的小行星灵神星(16 Psyche)或能给我们带来一笔不菲的财富。
  如果能将这颗小行星运回地球,光是上面的铁就价值1×1019美元(约合6.8×1019人民币)。它的价值足以使商品价格受到毁灭性打击,导致总量为73.7万亿美元(约合500万亿人民币)的全球经济彻底崩溃。
   评论:
小行星灵神星上的大量铁和镍、还有金、铂、铜等其它稀有金属能否导致全球经济彻底崩溃暂且不论,我只想说说它的科学价值。因为它的存在,彻底颠覆了恒星系的形成和演化理论。传统的理论认为,太阳并不能够演化出金、铂等其它重金属。金、铂等其它重金属都是在超新星爆炸中形成的。这颗小行星恰恰证明:金、铂等其它重金属与铁和镍是一起形成的,并且牢牢的集聚在一起。地球和太阳都是老太阳爆炸和太阳系旋涡旋聚的结果。这颗小行星也是地球核心的真实写照。试想一下:大量这样的小行星、陨石被一个旋涡旋聚在一起,转啊转啊。会是什么样子。地球的起源也就清楚了。
[楼主]  [9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7/02/14 09:33 

是谁在谋杀星系?科学研究揭秘神秘星系气体剥离机制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017年01月2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  近日,国际射电天文学研究中心(ICRAR)的科学家们发表的一篇论文称,一种被称作“撞击压力剥离”的现象发生的几率要比原先设想的更高,这种现象会将星系内部的大量气体驱离出去,从而导致星系由于无法再继续产生新的恒星而过早迎来衰亡。这项研究对多达1.1万个星系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其中的气体和尘埃物质——新生恒星形成的“源泉”正在被大规模地驱离星系内部。
  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ICRAR和斯威本科技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托比•布朗(Toby Brown)表示: “当星系穿越较大型的暗物质晕时,星系际空间的超高温等离子体就可能通过一种名为‘撞击压力剥离’的机制将星系内的气体大量驱离出来。你可以将其想象为一把宇宙的扫帚,将星系内部的气体都清扫了出来。”
评论:
国际射电天文学研究中心(ICRAR)的科学家们观察研究星系的演化是好事情。但星系的真实情况未必就是他们描述的那样。“撞击压力剥离”的现象可能存在,但绝不是普遍现象。“撞击压力剥离”也不可能“将星系内部的大量气体驱离出去,从而导致星系由于无法再继续产生新的恒星而过早迎来衰亡。”说白了,星系不仅能够旋聚物质,形成恒星系,而且能够从中心向两极喷发物质,当然是高温高压高速的气体物质和粒子。看到这种高温高压高速的气体物质和粒子离开星系,并不能说明它们就被剥离了。小小太阳都能旋聚大气而发光,更何况巨大的星系了。怎么可能驱离星系内部的大量气体,导致无法再继续产生新的恒星。”
更何况,星系的温度比星系际空间的温度要高得多。当星系穿越较大型的暗物质晕时,星系际空间的超高温等离子体即使具有‘撞击压力剥离’的机制也难以将星系内的气体大量驱离出来。

[楼主]  [10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7/06/18 18:02 

向相同。
日本天文学家的发现正好验证了中国学者的恒星形成旋涡理论。
中国学者袁玉刚的恒星形成旋涡理论认为:一个太空大旋涡把物质旋聚到旋涡中心附近,高压形成核聚变,新物质从两极高速同向旋转喷出,再落回旋涡面上。如此下去,成为陀螺状恒星。恒星起源于物质旋涡,演化于物质旋涡。当旋涡消失时,恒星会逐渐解体。详见《旋涡里的宇宙》、《日冕温度异常之谜浅探》、《旋涡悠悠》。
[楼主]  [11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7/06/23 22:47 

冷涡暴雨是怎么形成的?
2017年06月22日
  中央气象台6月21日18时发布暴雨黄色预警。预计,6月21日20时至22日20时,山西北部、河北大部、北京、天津西部、内蒙古中部偏南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
冷涡暴雨 驾到!中央气象台发布监测实况显示,21日14时山西临汾出现了冰雹天气, 1个小时内气温从34℃降到了19℃。
冷涡暴雨究竟是怎么形成的?中国气象局暴雨预报专家创新团队带头人、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介绍,所谓冷涡,就是在高空旋转的冷性涡旋系统,它的中心温度比周边低,因此称为“冷涡”。与之对应的,像台风,它的中心温度比周边高,就是暖性涡旋。  
  这次冷性涡旋掉到华北平原之后,在低层也伴有一个比较强的涡旋系统出现,也就是我们说的低层涡旋系统,即低涡,高低配合,才造成满足暴雨产生的天气条件。低涡的形成主要与高空冷涡强迫作用和华北地区地形作用有关,另外,还与降水产生的潜热释放有关。
  在低涡形成后,其前部西南暖湿气流输送条件非常好,另外,由于暖湿气流是暖的,冷涡是冷的,冷暖空气相叠加,形成上冷下暖的结构,容易造成大气不稳定,促成了较好的大气不稳定条件生成,同时冷涡南侧和东侧有很强的风向风速辐合,对暴雨发生起到触发作用,基于这些因素,暴雨就出现了。可以说这次过程低涡的作用更大。
    之所以这次预报暴雨较强,在于西南暖湿气流强盛。孙军介绍说,据观测,这次过程与低层低涡相伴的风速达到20米/秒以上,一般风速达到12米/秒后,就是很强的过程了,气象上称之为西南低空急流,像这次达20米/秒,是历史上比较少见的。水汽和动力强盛,带来的降雨量就比较多。
   评论: 孙军说的很对。但我要多一嘴。冷涡除了冷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冷空气迅速下沉,形成和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的旋涡。这是暴雨的必要条件之一。冰雹为什么会下一条线?就是冷涡旋臂控制的。这和台风一样。台风是热空气迅速上升,形成旋涡。暴雨的必要条件还有水汽要丰盛。不然,可能是狂风和沙尘暴。
对付冷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冷涡中心发射热火箭。热气流上升可以冲散冷气流,减缓冷气流的下降速度,也就减慢了冷涡的旋转速度,使风雨雹灾害变小一些。

 [12楼]  作者:丁明良  发表时间: 2017/06/24 02:50 

对【10楼】说:

为什么提到日本人,就是天文学家,而提到中国人只是一个学者?

为什么不说中国科学家? 

[楼主]  [13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7/06/30 07:32 

首次捕捉婴儿恒星“诞生瞬间”:或揭晓其形成之谜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017年6月1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研究人员首次捕捉到一颗婴儿恒星的“出生啼哭”,他们观测到一颗被命名为“Orion KL Source 1”的婴儿恒星喷射一股巨大的旋转气体流,该恒星距离地球大约1400光年。
  这项观测便于研究小组确定气体如何从婴儿恒星中释放,并解决了恒星形成的未解谜团。天文学家小组使用阿塔卡玛大型毫米/亚毫米望远镜阵列(ALMA)观测了婴儿恒星Orion KL Source 1,它位于著名的猎户星云。
  他们发现伴随着恒星逐渐成熟,恒星出现溢出气体流旋转的清晰证据。该气体流起到了刹车作用,减缓了恒星旋转速度,便于它在巨大气体灰尘云中孕育形成。日本国家天文观测台研究员Tomoya Hirota博士说:“我们清晰地观测到旋转气体流,此外,观测结果对于理解婴儿恒星流出物释放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这项研究报告发表在《自然天文学期刊》上。
[楼主]  [14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7/06/30 09:00 

日本天文学家的发现验证了中国学者的恒星形成旋涡理论2017年6月16日消息:一篇《首次捕捉婴儿恒星“诞生瞬间”:或揭晓其形成之谜》的文章报道了日本国家天文观测台首次捕捉到一颗婴儿恒星的“出生啼哭”,观测到一颗被命名为“OrionKL Source 1”的婴儿恒星喷射一股巨大的旋转气体流,气体流旋转方向与气体盘环绕恒星的方向相同。日本天文学家的发现正好验证了中国学者的恒星形成旋涡理论。中国学者袁玉刚的恒星形成旋涡理论认为:一个太空大旋涡把物质旋聚到旋涡中心附近,高压形成核聚变,新物质从两极高速同向旋转喷出,再落回旋涡面上。如此下去,成为陀螺状恒星。恒星起源于物质旋涡,演化于物质旋涡。当旋涡消失时,恒星会逐渐解体。详见《旋涡里的宇宙》、《日冕温度异常之谜浅探》、《旋涡悠悠》。
[楼主]  [15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7/07/30 13:12 

神秘新生恒星爱吃 “太空汉堡包”?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017年7月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天文学家最新观测到一颗新生恒星的进食习性,它就像其他年轻人一样,对“快餐”非常感兴趣。一支国际研究小组使用阿塔卡玛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阵列望远镜(ALMA),拍摄到物质流环绕一颗“年轻恒星”,这是一颗形成4万年时间的原恒星,叫做“赫比格-哈罗212天体(简称HH212)”,位于1300光年之遥的猎户星座。
  原恒星是恒星进化的最早期阶段,位于内核发生核聚变之前。原恒星能够产生强大的气体喷射流释放进入星际空间,最新研究表明HH212原恒星的喷射流处于旋转,物质从原恒星极地像子弹一样爆破出来。
高速旋转子弹证实角动量从原恒星吸积盘释放的假设理论,或者恒星周围存在环绕的气体和残骸物质,该研究报告作者将其称为“太空汉堡包”。从地球角度进行观测,HH 212的吸积盘接近于侧立状态,其半径大约60个天文单位(AU),一个天文单位是地球至太阳的平均距离,大约1.5亿公里。研究人员在声明中指出,这个吸积盘存在一个突出的赤道黑线夹在两个明亮结构之间,其外形类似于一个汉堡包。


  在发现HH212的旋转喷射流的同时,另一支研究小组使用ALMA望远镜阵列记录了猎户星云中猎户KL源I(另一颗原恒星)的旋转喷射流释放角动量。台湾科学院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ASIAA)资深天文学家李钦飞(音译)称,我们观察到多数婴儿恒星释放的喷射流,就像一连串子弹沿着吸积盘的旋转轴逐渐减速,我们总在怀疑它们的角色起到何种作用。它们的旋转方式与喷射流当前模型一样吗?
  李钦飞强调称,目前使用ALMA阵列望远镜,结合空间和速度分辨率,我们不仅观测到一颗原恒星附近的喷射流,而且还探测到了它的旋转运动。它看上去就像一颗婴儿恒星每次咬一口太空汉堡包时喷射一颗高速旋转子弹。
  伴随着它们的形成,原恒星进食它们的旋转吸积盘,但是恒星形成模型存在一个问题,这些气体盘预计旋转速度太快,能够避免物质落入恒星。目前,科学家证实从原恒星释放的旋转喷射流逐渐从该系统移除角动量,减缓吸积盘旋转,可使原恒星进食它们的“太空汉堡包”。
为了想像角动量如何从一个吸积盘中移除,可以联想一位链球运动员如何在运动场上旋转身体,伴随着运动员快速旋转,链球逐渐增大其角动量,之后当链球释放时,角动量转变成为线动量,提供能量发射链球至空中,并穿越运动场。身体旋转的运动员突然停止身体旋转,其身体的多数旋转动量将通过链球转移,在旋转的原恒星吸积盘情况下,当喷射流从极地释放,并沿着磁场线移动,它们也从该系统中移除了旋转动量,有效地减缓了吸积盘旋转速度。

评论:这个消息再次证明我的恒星系旋涡理论是正确的。恒星系旋涡理论认为,恒星系在旋涡中诞生和演化。初始的恒星系在旋涡面上聚集。旋涡中心的暗能量促使高速高温粒子在旋涡的两极喷薄而出,形成细长的两极喷流。之后,喷流逐渐变宽并减弱,变成太阳一样的稳定恒星。这个喷流是从吸积盘的最里侧向两极喷发的,并且与自转方向一致的螺旋前进。当然,我不认为这是什么黑洞吞噬吸积盘,喷射一颗高速旋转子弹。而是物质在视界上变向加速。这股喷流还会落回旋涡面上的。也就是说,物质只在旋涡控制的球形区域内运动,不是撒向太空。
   目前,官方的恒星形成模型很不完善。他们不敢脱离“万有”思想。至于“从原恒星释放的旋转喷射流逐渐从该系统移除角动量,减缓吸积盘旋转,可使原恒星进食它们的太空汉堡包”的说法更不科学。旋转喷射流没有带走角动量。链球运动员的比喻也不恰当。喷射流不是从旋涡面上离心而出,而是从两极喷发。即链球不是从运动员周围甩出,而是向头顶上方飞出。飞出方向与旋转方向呈90度夹角。
 [16楼]  作者:a2937061  发表时间: 2017/08/06 18:57 

没人理你
[楼主]  [17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7/10/10 10:55 

555光年外天蝎座最明亮恒星清晰照:有不明气体涌出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017年8月25日消息,被古人称作“大火”的天蝎座星宿二是夏日夜空中最显眼的亮星之一。这颗红超巨星距离地球大约555光年,近日,科学家们首次获取到这颗恒星分辨率最高的图像。
  利用位于南美洲智利境内先进的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VLT),天文学家们才得以拍摄到如此前所未有的高清图像。但令人意外的是,从这张图像上可以隐约看到这颗恒星的表面似乎正有大股的气体涌出。科学家们目前还无法对观察到的这一现象作出解释。
  
  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凯西·奥纳卡(Keiichi Ohnaka) 博士表示:“类似心宿二这样的恒星在其演化的最后阶段如何快速损失质量,科学家们50多年来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下一步面临的挑战是必须弄清楚驱动这种运动的背后机制是什么?”
我的评论:这张照片确实很震撼。它又一次证明了我的旋涡理论。旋涡论认为:恒星系是在恒星系旋涡中诞生的。恒星系两极大喷发,发光让我们看到。这张图是天蝎座星宿二两极喷发的证据。只是一个喷发方向与我们有一定的角度。另一个方向与之相反,是背向我们的。画家画的想象图两个方向都朝向我们是不对的。
巧的是,它有一个邻居名为参宿四,是天文学家已知的最大恒星,直径超过太阳的1400倍。2017年08月08日,新浪科技报道,说它表面出现了一团巨大的气泡,正以极高的速度向外喷射大量气体和尘埃。年龄只有800万岁,就要爆炸变成红巨星了。参宿四局部温度不断上升,因此呈不对称状。参宿四体积庞大,旋转速度高达每小时54000公里,比应有的速度快150倍。美国德州大学天文学家克雷格·维勒博士(Dr Craig Wheeler)指出。“它的旋转速度比任何单独存在的恒星都要快。” “我们无法解释参宿四为何以如此高速旋转。”
我不想反驳天文学家 们的解释,但为什么相同的摄影图像,却会有截然不同的解释答案?
[楼主]  [18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7/10/24 00:32 

黑洞吞噬物质,讲究“细嚼慢咽”
2017年10月10日

  科技日报北京2017年10月9日电 (记者徐玢 通讯员王炜)几乎每个星系中心都存在一个超大质量黑洞。最新研究发现,这些黑洞在吞噬周围物质时,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因为如果吞噬物质速度太快,有可能反而将这些物质推开。中科院南美天文中心博士后克劳迪奥•里奇(Claudio Ricci)团队的这项发现,发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黑洞本身不发光,但有些黑洞会“吃掉”周边的物质,发出大量电磁辐射。绝大部分明亮的黑洞周围有大量尘埃和气体,并分布成“甜甜圈”的形状,以保证黑洞有充足的食物,从而不断发光并逐渐长大。然而,科学家并不清楚这些物质的分布,以及尘埃气体与辐射之间的关系。
  克劳迪奥•里奇与其合作者利用大样本的X射线观测数据,对黑洞及其周边物质进行空间X射线成像,测量了黑洞周围物质的数量,并研究周围物质的演化。
  他们发现,大部分黑洞周围的吸积物质离黑洞很近。当大量物质迅速掉落到黑洞时,黑洞会发出大量电磁辐射,强大的辐射压会把周围的物质推离黑洞。这意味着,如果黑洞“吃”得太急,它产生的能量将毁掉它明天的“食物”。
  “这是理解黑洞辐射与其周围物质分布之间关系的一大步,下一步我们将研究那些被吹离黑洞的气体和尘埃会如何演化和发展。”里奇表示。
评论:黑洞是不会“吃掉”周边的物质的,也不会发出大量电磁辐射。黑洞周围的“甜甜圈”是吸积盘,是旋涡中心洞外的物质盘。这些物质都在黑洞壁外,从赤道处被旋成黑洞壁,又从两极喷发出去,根本没有进入黑洞,也永远进不了黑洞。并不是黑洞 “吃掉”了周边的物质,又发出了大量电磁辐射。物质向两极喷发,并不是黑洞壁一点,而是整个吸积盘。只是黑洞壁这点最明显而已
[楼主]  [19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7/10/29 17:09 

是“宇宙结”还是一翼折?
2017年10月24日 09:26


 

  报道称,距离地球两亿五千万光年远的两个星系合并,形成新星系NGC2623或ARP243,被称为“宇宙结”,因为合并后的新星系犹如两条绳索打结。
  据悉,这个宇宙结的形成,是经由两个星系的撞击、合并形成。在猛烈的撞击过程中,大量高密度宇宙气体形成了许多的新星。
这些蓝色的新星聚集在NGC2623的中心附近以及宇宙结的两端,两端的距离长达5万光年。里面并且有至少170个新形成的明亮新星群。
评论:在我看来,这个星系绝对不是两个星系合并成的一个新星系,更不是星系的宇宙结。而纯粹就是一个星系。只是这个星系是个残疾。左边的旋臂不知怎的折了,而且向里靠了过来。显然,它自转时旋臂碰上了个速度很大的硬家伙,生生被撞断了一只翅膀。至于那个肇事的家伙则可能是穿过星系逃逸了。是星系本来如此,还是数据合成有误?只有天知道。
 [20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7/10/29 18:59 

赶紧去抓肇事逃犯!
[楼主]  [21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7/11/03 10:20 

霍金论文开放
2017年10月26日  10月24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将自己24岁时撰写的博士论文《膨胀宇宙的属性》(Properties of Expanding Universes)发布到了剑桥大学的开放获取数据库,不到24小时就被下载了将近6万次,甚至一度导致网站崩溃。

  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奇点大爆炸,而普通物质、暗物质和暗能量也都是在大爆炸中诞生。
  比利时天文学家勒梅特于1927年最先提出宇宙起源一个致密的“原点”,其爆炸产生了我们今天的宇宙。1948年,伽莫夫发表αβγ论文从而建立“大爆炸宇宙”的理论。宇宙大爆炸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从奇点爆炸到其后的普朗克时间(时间量子间的最小间隔)内,物理规律失效,之后进入大统一阶段,物质和能量可以互相交换, 电磁力、弱核力、强核力和引力四种作用力统一。随着宇宙膨胀和温度下降,出现夸克、反夸克和光子。而后进入核合成时代,逐步出现轻子、质子和中子,然后形成氦核,并且逐步演化出我们当今的宇宙。
 霍金1966年的博士论文《膨胀宇宙的属性》在第三和第四章,分别介绍了检测膨胀宇宙的引力辐射、宇宙模型的奇异现象。此外,宇宙学起源的引力波,即宇宙大爆炸产生的引力波(或称为原初引力波)也能证明该理论,但目前探测到的都是天体物理学引力波,比如黑洞和中子星合并产生的引力波,它们不能对该理论提供强有力的证明。上世纪80年代左右,科学家们发现视界疑难、平直性疑难和磁单极等等无法用宇宙大爆炸理论解释。
评论:为什么天文学家们测到了黑洞相撞、中子星相撞产生的引力波,却测不到微粒大得多的宇宙大爆炸原初引力波。宇宙大爆炸理论存在缺陷,需要修改。看看两个中子星相互绕转,为什么中子星相互绕转?因为它们处在一个旋涡的中心。科学家们应该想想,宇宙也应该是旋转的,处在一个大旋涡中。宇宙大爆炸只是旋涡两极的大喷发而已。再看看台风的形成和发展,宇宙的起源不就清楚了吗?
[楼主]  [22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8/01/19 15:22 

怎样发新帖?
[楼主]  [23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8/01/19 16:29 

关于相对论
相对论自诞生以来,一直受到许多人的责难。这也难怪。其实,这就是相对论的伟大之处。对于任何问题,人们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是相对论。相对论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但却可以给以启发。重要的是,许多结论要统一到经典力学上去,因为经典力学是人类经验和思考的结晶。
1)静止参照系
古人也有静止参照系的观点。我认为:只有旋转轴能够称得上静止参照系。旋涡中心的黑洞就是绝对的静止参照系。其余的全是相对的静止参照系。两个独立的旋涡不能互为参照系。旋涡中的小旋涡可以取旋涡中心为静止参照系。没有这种静止参照系,就无法标定某处的位置。从地心说、日心说到银心说,再到宇宙中心说,人们一直对静止参照系情有独钟,对宇宙的认识也逐渐接近真实。
刻舟求剑就是没有选好静止参照系的无奈。如果记下了剑掉下去后船行驶的时间、速度和方位,要回去找剑也不是不可能,但要是考虑钟慢尺缩,那就无法找到了。
2)钟慢尺缩
任何物质都要受旋力的影响。地球上的物体运行和其它星球上的不一样,地球上的时间尺度和其它星球上的也不一样。把地球上的钟表放到其它星球上不是快就是慢。钟表的快慢不是时间的快慢,所以,人们经常对钟表。对钟表就是统一时间尺度,宇宙中的钟表也要经常对一对。一个人乘坐以光速飞行的飞船去旅行,返回地球后可能比他的双胞胎弟弟显得年轻,但只是显得年轻而已。如果问他多大了,他仍然会承认与其弟弟同龄,绝对不会说比弟弟年龄小。年是一种时间计算单位。只要年龄相同,两个人度过的时间就一定相同。显得年轻者也不能与年龄小混为一谈。至于那个一个人返回过去杀害自己的尚未结婚生育的祖父以阻止其生育自己的父亲的故事则是荒唐透顶了。试想,即使他驾驶飞船以光速飞行也只能飞向未来,南辕北辙,怎么可能回到过去呢?就象你今天早晨7点开车离开家去上班一样,不管车速多大,你都不可能回到今天早晨7点以前的时光。就算他以光速飞行,也只能去看一看那过去的样子或者录象。即使他抠动扳机也只能打坏那段录象。怎么可能阻止自己的祖父生育自己的父亲呢?
宇宙中有一把尺子。牛顿站在离尺子很近的地方,正对着尺子,认为这把尺子有一米长。爱因斯坦驾光速对着尺子,认为这把尺子没有一米长。但这个一米是大家公认的,并且被用来度量空间。于是爱因斯坦说:尺子缩短了。尺子缩短了。没有关系,既然光速下尺子会缩短,那么要丈量的空间也一定会缩短。否则就不公平了。
质量与速度的相对论关系式是伟大的。但是,如果用于钟和尺,得出钟慢尺缩的结论就大错特错了
[楼主]  [24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8/02/16 22:23 

相对论有缺陷,但却是摆脱“万有”思想的最好的理论。挑战相对论的同时,也应该想一想还有其他的好办法吗?有。就是旋涡论。旋涡论能够解决万有引力和相对论都没有解决的问题。可惜,你不会接受。因为它太简单了。
[楼主]  [25楼]  作者:yuanyg4200  发表时间: 2018/04/15 16:25 


如何发帖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21022987365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