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总结(关于Sagnac效应以及迈-莫实验在惯性系和非惯性内的解释)
关于Sagnac效应以及迈-莫实验,在本论坛讨论了十多年。其中在2010年,我与黄德民先生讨论后,我专门写了一个完整的文章来论述,本打算发表的,但后来想想其中所包含的内容都可在前人的零零碎碎叙述中找到的(当然,我的2010年文章还有发表的必要,只是一直没有去实行)。我这里总的说一下最基本的要点: 其实,无论是地球参考系还是Sagnac光纤陀螺参考系,都是非惯性系,因此,这些实验证明了两点:(1)光波的四维短程线(距离)ds=0;(2)光速(在非惯性系)可变。说明:ds的平方ds^2=c^2*dt^2-dr^2-2*g*cdt*dr. 从ds=0,就可以求出光速(近似值)dr/dt=c+gc, c-gc (g的物理含义,就是由于地球自转或者参考系自转所导致的等效“引力磁势”,它其实就与克里奥利力有关。从ds^2=c^2*dt^2-dr^2-2*g*cdt*dr,可以导出牛顿力学的克里奥利力)。所以,非惯性系内,光速本来就可变,第(2)点是第(1)点的产物。迈-莫实验与Sagnac效应,其实证明的恰恰是光波的四维短程线(距离)ds=0,而这就是相对论发展过程中的核心(迈-莫实验的“零结果”与ds=0密切相关)。
光波的四维短程线(距离)ds=0,在惯性系中,等价于“光速不变”。但迈-莫实验其实是在地球这个转动系中做的,地球不是惯性系,所以,迈-莫实验实际证明的恰恰是“光速可变”以及光臂在等效“引力磁势”作用下长度改变。在迈-莫实验中,光速变不变(同时伴随光臂在等效“引力磁势”作用下长度变不变),压根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ds=0即可(这才是迈-莫实验在惯性系和非惯性系中都能得到的精髓结论;迈-莫实验的“零结果”与ds=0密切相关)。
只不过在历史上,把“地球是非惯性系、光速可变、ds=0”解释为了“地球是惯性系、光速不变、ds=0”,有点歪打,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去建立发展相对论,因为在这个问题上,ds=0才是重要的,才是相对论的精髓核心(对光波),这一条它没有歪打。事实上,地球虽然是非惯性系,但我们其实也可以假设在一个惯性系内观察迈-莫实验,肯定也是干涉相位“零结果”。
对迈-莫实验,我的结论是:在非惯性系中,光速可变,同时伴随光臂在等效“引力磁势”作用下长度改变,迈-莫实验最终是“零结果”,只要ds=0;在惯性系中,光速不变,无等效“引力磁势”, 迈-莫实验也是“零结果”,只要ds=0。是否把地球看作惯性系,不是核心问题。
同样,对于Sagnac效应,也是如此(但细节有点不同)。我们可以在一些大学物理实验教材上,发现推导Sagnac相位,有两种方法:(1)观察者在惯性系内看光纤陀螺,认为光速不变,无论正向、反向传播的光波,波速都是c(我这里不考虑光纤介质折射率),Sagnac相位差只是转动的光纤陀螺“追光”引起的;(2)观察者站在光纤陀螺(非惯性系)上,认为光速可变,正向、反向传播的光波速度是c+v, c-v,Sagnac相位差是由于光纤陀螺自转速度v引起的。这两种观点得到的“Sagnac相位差”结论是一样的。实际上,因为所选参考系不同,第(1)种解释是狭义相对论的;第(2)种解释是广义相对论的(光波速度c+v, c-v,这个v就是ds^2=c^2*dt^2-dr^2-2*g*cdt*dr中的等效引力磁势gc)。
像黄新卫等,就是因为只看到皮毛上的现象,根本就没有深入到对这些解释的推导本质中去,把惯性系、非惯性系内的两种解释,混为一谈,才导致了他自己的不解和谬误。
JIAN QI SHEN 2015-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