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关于541218发帖的看法 下一主题:转:人在喀什——图说中国人的生活
相对论的病根在牛顿第一定律(初稿)
[楼主] 作者:费邦镜  发表时间:2015/11/18 16:44
点击:13次

相对论的病根在牛顿第一定律(1/3

(初稿)  费邦镜  2015/11/18

 

摘要:本文把经典力学中的悬疑问题作为突破点。在精读牛顿的《原理》,仔细研究力学史,通盘理解牛顿的力学思想基础上,指出了主流物理学界对牛顿水桶实验存在重大误解,并令人信服地消除了这一误解。进而为第一定律找到了优越参考系,给第一定律打了个补丁,…… 使得对相对论的挑战:逻辑清晰、证据充分、前后呼应。

 

目录

引言    ……  1

一、牛顿的两大“终生遗憾”和两大“被误解”    ……  2

二、牛顿第一定律的渊源    ……  3

三、第一定律的优越参考系是“惯性系”吗?    ……  4

四、第一定律的优越参考系是“绝对空间”吗?    ……  4

五、“引力场”才是第一定律的优越参考系    ……  5

六、《原理》中解决力学问题所依赖的参考系实质上就是“引力场”    ……  5

七、惯性运动应该是沿水平面的    ……  6

八、“惯性”的起源就是“万有引力”     ……  6

九、给牛顿第一定律打个补丁    ……  7

十、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不成立    ……  8

十一、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并不能否定“以太”的存在    ……  9

十二、爱因斯坦支撑相对性原理的论据不成立    ……  11

十三、“同时性”只能是绝对的    ……  12

总论    ……  13

 

引言

爱因斯坦所创立的相对论是一个关于时间、空间和物质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号称为现代物理的两大基石之一。

如果您经过努力,仍然无法接受它,您也大可不必自卑,因为您和许多顶尖物理学家一样,具有独立的思想!

美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迈克尔逊,“致死还念念不忘可爱的以太,认为相对论是一个怪物”;

创建了电子论的洛伦兹,“他直到去世,都不肯抛弃绝对同时性的传统观念”;

被爱因斯坦尊称为相对论先驱者的马赫,“断然否认自己的思想与相对论一致,明确反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爱因斯坦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奖,但获奖的原因并不是基于相对论,因为当时的物理学界普遍不接受相对论。

一百多年来,世界上反对相对论的声音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我也曾经对相对论发起过多次进攻。但是,所有的挑战似乎都不见成效!为什么呢?……

经过几十年的长考,我才发现,狭义相对论的病根竟然在牛顿第一定律!而第一定律的缺陷之所以一直没被发现,竟是因为牛顿的水桶实验被严重误解!

 

一、牛顿的两大“终生遗憾”和两大“被误解”

经过我的考证,牛顿有两大终生遗憾和两大被误解:

第一个遗憾:无法找到“以太”;第一个被误解:“超距作用”[1]

牛顿在1674年(32岁)之前主张原子论,但在他的“光的微粒说”受到胡克和笛卡尔-惠更斯学派的有力批评之后,牛顿开始向“以太说”妥协。

牛顿设想的以太,“极端稀薄(细小),无限延伸,在物体周围和物体自身中都存在,能运动,能流动。几乎不是气体,但也还不是虚空。门捷列夫最初甚至还指出了‘以太’在化学元素周期系中的位置,并称之为‘牛顿素’! [2]

16741684年间(3242岁),牛顿向以太说的妥协由光学扩展到了整个物质观方面牛顿的重力观点也转向以太效应,即认为重力是由以太密度差异产生的压力差引起的。这种解释可以使重力的产生和传递的原因相一致。

1684年之后,牛顿对以太的看法又发生了转变,很少再提及以太,主要原因就是“他自己和波义耳的真空实验都未证明以太的存在”。

但是,牛顿对以太并未完全否定。1717年牛顿在晚年发表了《光学》第二版,并且附加了《疑问17 - 24》,在这些疑问中,牛顿都围绕着以太提问,探讨是否可以用以太做出解释。其中的《疑问21》还专门用“以太”探讨了重力问题。

由于“以太”始终找不到,以致牛顿晚年对以太处于非常矛盾、纠结和“苦恼”之中。

这是牛顿第一大遗憾

尽管牛顿一再坚决反对超距作用,例如在1693225给本特雷的信中,他写道:“如果一个物体可以通过真空而没有其他东西的中介,超距作用到另一个物体上,不经过任何东西就传递作用或力,对我来说是极其荒谬的,我相信没有一个在哲学上有思考能力的人,会陷入这种谬论之中。”

但是,因牛顿始终找不到传递引力的以太,莱布尼兹就坚持认为,牛顿的引力理论是以原子论为基础的,而原子论的基本观点是原子和虚空,于是牛顿的引力只能通过虚空而传递,这就是“超距作用”。

这个“超距作用”是牛顿的第一个被误解

第二个遗憾:找不到水桶实验中的水相对于何“物”在转动;第二个被误解:水相对于“绝对空间”在转动

牛顿的水桶实验,人人可做,毫不起眼,但却引得一代代的物理学家争论不休,至今没有定论。其实,这都是因为大家没仔细阅读《原理》的缘故。

如果问:牛顿写作《原理》的目的是什么?可能许多人都不清楚。

牛顿在《原理》中写得非常明白:“如何由其原因、效果及表象差异推知真正的运动,……这正是我写作本书的目的 [3]

为了能推知“真正的运动”,牛顿设计了一个著名的水桶实验:“起初,水面保持平坦,因此水的真正旋转并未开始。但在那之后,水沿桶壁上升……说明水的真实的转动正逐渐加快。”

显然!牛顿用水桶实验只是论证了真实的转动——“绝对运动”的存在!

那么,什么是“绝对运动”呢?牛顿在《原理》中有明确的定义:“绝对运动是物体由一个绝对处所迁移到另一个绝对处所”

我们要追问,“处所”和“空间”是同一个概念吗?当然不是!牛顿在《原理》中定义:“处所是空间的一部分,为物体占据着”。牛顿在《论流体的重力和平衡》一文手稿中定义得更明确:“处所是为某种东西均匀填充的一部分空间。”

可见,“处所”并不是“空间”,二者决不能混为一谈。

牛顿用水桶实验,只是证明了“水”相对于“绝对处所”中所填充的“东西”在作绝对运动这填充的东西究竟是什么?牛顿终生没能找到

这是牛顿第二大遗憾

马赫则因牛顿终生没有找到绝对处所中的东西,进而混淆了“绝对处所”和“绝对空间”的区别,对牛顿水桶实验妄加曲解,一口咬定“牛顿认为水是相对于‘绝对空间’在转动”。

这个“绝对空间说”是牛顿的第二个被误解 是一个后果特别严重的误解!

综上所述,牛顿的两大终生遗憾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某“物”应该有,却始终找不到而两大被误解则都与找不到该“物”有关。

只有在搞清楚牛顿的两大“终生遗憾”和两大“被误解”之后,我们才有可能认识第一定律的缺陷。

参考文献一

[1] 阎康年,牛顿的科学发现与科学思想,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P306433

[2] В.И.雷德尼克,场,科学普及出版社,周昌忠译,1981P24

[3] 牛顿,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王克迪译,2006P47

 

二、牛顿第一定律的渊源

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发现,当一个球沿斜面向下滚时,其速度增大,而向上滚时,其速度减小,由此,伽利略推断,当球沿水平面滚动时,其速度应不增不减,球将永远滚动下去。在另一个斜面实验中,伽利略相对地安置两个斜面,当球从一个斜面的顶端滚下后,即沿对面的斜面向上滚,达到原来的高度。然后,他减少后一斜面的斜率,球仍达到同一高度,但这时它要滚得远些。斜率愈小,球达到同一高度需要滚得愈远。于是他推断:若将后一斜面放平,显然球要永远滚下去。

据此,“1638年,伽利略在《两门新科学的对话》中把上述斜面实验的发现概括为如下的话:‘物体沿水平面运动,没有受到任何阻力时,那么它的运动是均匀和永无止境的,只要平面在空间中是无限的话。’‘任何物体都不能自己变换运动状态。’”[1] 显然,伽利略的惯性运动是沿水平面的

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意义重大,爱因斯坦对此高度赞扬:“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的开端。”[2]

之后,笛卡尔也提出了自己的惯性律,他的惯性运动却是沿直线的,不过,他“完全是从哲学的角度考虑问题,把这一切都归因于上帝的安排。”[3]

面对伽利略和笛卡尔不一致的惯性运动方式,牛顿出现过犹豫,但最终,“牛顿改变了伽利略提出的‘物体会沿着水平方向永不停止地一直运动下去’的惯性运动的表述,明确提出惯性的运动是直线运动而不是水平运动”。[4]

那么,为什么要把“水平运动”改为“直线运动”呢?未见牛顿给出任何理由。要判断这个改变是否恰当,应该先搞清楚“第一定律所适用的参考系是什么”?或者说,要先搞清楚“第一定律的优越参考系是什么”?遗憾的是牛顿并没有为第一定律指明优越参考系。

参考文献二

[1] 林德宏,科学思想史,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P87

[2] 赵凯华、罗蔚茵,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P41

[3] 郭奕玲、沈慧君,物理学史(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P12

[4] 朱鋐雄,物理学思想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P17

 

三、第一定律的优越参考系是“惯性系”吗?

尽管所有的力学教科书上都写着:“第一定律只有在惯性系中才成立”。但爱因斯坦早就发现了毛病,指出惯性系概念是循环论证:

【惯性系是什么?

它是力学定律在其中行之有效的一个坐标系。在这样的一个坐标系中,一个没有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总是作匀速直线运动的。这种性质使我们能把惯性系和其他任何坐标系区分开来。

但是所谓没有力作用于物体上,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这只是说物体在惯性系中作匀速直线运动。】[ 1]

解释的结果,又回到了需要解释“惯性系是什么”这个老问题上。这是典型的循环论证。因此无论在经典力学,还是在相对论中,都无法明确定义惯性系,也无法找到一个真正的惯性系。爱因斯坦承认:“究竟是否存在一个惯性系的问题,直到现在还无法决定”。[1]

其实,牛顿本人从来就没有提出过惯性系这个概念。那么它来自哪里?

我们已经知道,牛顿的第二个被误解就是因为马赫混淆了“绝对处所”和“绝对空间”的区别,这个误解致使大家认为“绝对空间”就是牛顿定律的优越参考系(下文将展开论述)。然而谁也无法依据绝对空间确立什么参考系,这使牛顿力学处境尴尬。于是,在马赫批判牛顿的绝对空间之后两年,“德国物理学家朗奇(L.Lange)在1885年发表的《论伽利略惯性律的科学结构》一书中,从物理概念的基础寻找消除绝对空间概念的方法。这个方法是用惯性系取代绝对空间,将牛顿力学体系建立在惯性系的基础上。”[2]

如此一来,惯性系在直觉上似乎没有绝对空间那么“空”,因此得到了物理学界的普遍接受和采用。但是,经典力学中的严重困难并没有因此得到消除——谁也无法找到真正的惯性系,爱因斯坦感叹:“我们有定律,但是不知道它们归属于哪一个框架,因此整个物理学都好像是筑在沙堆上一样。”[1]

参考文献三

[1] A.爱因斯坦,物理学的进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P154114155

[2] 阎康年,牛顿的科学发现与科学思想,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P378

 

四、第一定律的优越参考系是“绝对空间”吗?

其实,物理权威们一直都认为:根据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第一定律的优越参考系就必须是“绝对空间”。例如:

1)爱因斯坦说:“牛顿引入绝对空间,对于建立他的力学体系是必要的。”[1] “如果给古典的惯性原理以确切的意义,就必须把空间作为物体惯性行为的独立原因引进来。”[2]

2)赵凯华先生的《力学》第二版指出:“牛顿力学的理论框架本身并不能明确给出它所适用的参考系。牛顿完全了解自己理论中存在的这一薄弱环节,他的解决办法是引入一个客观标准——绝对空间,用以判断各物体是处于静止、匀速运动,还是加速运动状态。” [1]

3)郑永令先生的《力学》第二版直接指出:“牛顿声称自己研究的运动是在‘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中进行的‘绝对运动’,因而在他看来,第一定律应在‘绝对空间’成立。”[3]

特别令人吃惊的是,除了郭奕玲先生的《物理学史》之外,我所能查阅到的所有力学教科书都还进一步认定:“牛顿为了论证绝对空间的存在,设计了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水桶实验。”[4]

上述观点显然都是马赫对水桶实验的那个误解所产生的恶果!通过第一章的论述,我们已认清了这个误解。那么,第一定律的优越参考系当然就应该是“绝对处所”,而不是“绝对空间”

问题是,怎样才能让人信服地彻底消除马赫对水桶实验的误解呢?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把这个绝对处所中所填充的东西寻找出来。

参考文献四

[1] 赵凯华、罗蔚茵,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P8685

[2] 阎康年,牛顿的科学发现与科学思想,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P363

[3] 郑永令 等,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P56

[4] 赵峥 等,广义相对论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P10

(未完待续,请勿跟帖)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hongbin/msgview-950451-422195.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关于541218发帖的看法 下一主题:转:人在喀什——图说中国人的生活
[楼主]  [2楼]  作者:费邦镜  发表时间: 2015/11/18 17:52 

相对论的病根在牛顿第一定律(2/3

(初稿)  费邦镜  2015/11/18

 

五、“引力场”才是第一定律的优越参考系

我们已经知道,牛顿的第一大遗憾是“找不到以太”,不知道传递引力的东西是什么。这在我们现代的人看来,“引力场”传递“引力”,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吗?传递“引力”的“以太”当然就是“引力场”啊!这不是牛顿的无能,而是在他那个年代,谁也不可能知道还有“场”这样的物质。

受“引力场传递引力”的启发,我发现,力学教科书上的水桶实验例题,已经提示了我们“绝对处所”中的东西是什么。

例题:“一水桶绕自身的竖直轴以角速度ω旋转,当水与桶一起转动时,求水面的形状。”答案:水面为旋转抛物面,物线方程为 z=ωωrr /(2g) [1]

该方程显示,抛物面的唯一外因是“地球引力场强度g

如果把“地球引力场”看成是水桶实验的“绝对处所”,水面呈抛物面是由于“水”相对于“地球引力场”在旋转,那是何等的简单、明快!现代的我们已经知道,引力场也是一种物质,当然可以被填充在绝对处所中啊。

可见,牛顿的“第一个遗憾”和“第二个遗憾”所寻找不到的东西其实就是同一个东西——“引力场” 这真是值得庆幸的巧合。

如此,马赫对水桶实验的严重误解就毫不含糊地被彻底消除了

既然水是在相对于引力场发生旋转,那么这个“引力场”也就是上一章中爱因斯坦、赵凯华、郑永令他们所误认为的“绝对空间”,因此,第一定律的优越参考系当然就是“引力场”,当然“引力场”也就是牛顿力学的优越参考系。

那么,如果牛顿在世,他会赞同这个优越参考系吗?

参考文献五

[1] 郑永令 等,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P94

 

六、《原理》中解决力学问题所依赖的参考系实质上就是引力场

牛顿几乎正确地解决了从地面物体到天体的所有运动问题,那么,他所依赖的参考系是什么呢?

牛顿在研究天体运动时,首先确定了一个“不动的参考系” ——《原理》的【第三篇、宇宙体系】中有“定理11:地球、太阳以及所有行星的公共重心是不动的。”[1] 牛顿正是依赖这个不动的重心,研究行星的运动,建起了气势磅礴、美轮美奂的宇宙体系,写就了《原理》中最为辉煌的篇章。这个静止不动的公共重心,难道不正是太阳系引力场的中心吗

牛顿研究地面物体的运动,显然是以不动的地面作为参考系的;在研究月球运动时,是以地球中心为坐标原点的(命题25262830313234等)。根据上述定理11的思想,严格地说牛顿研究地面及月球的运动,是以静止不动的地球和月球的公共重心为参考系的。而这个静止不动的公共重心当然就是地球系引力场的中心。

由此可见,《原理》中解决力学问题所依赖的参考系实质上就是“引力场”!这就有力地印证了我上一章的观点:“引力场”就是牛顿力学的优越参考系!

牛顿那个年代还不知道有“场”这样的无形物质,这就是牛顿无法找到水桶实验中的水相对于什么东西在转动,也无法为第一定律指明优越参考系的原因

参考文献六

[1] 牛顿,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王克迪译,2006P270

 

七、惯性运动应该是沿水平面的

既然第一定律的优越参考系是引力场,而引力场是有心场,它不是平直的!那么,就没有什么理由认为惯性运动必须是沿直线的。

相反,如果说惯性运动应该沿水平面,却有非常充分的理由:

1)有实验依据:伽利略的斜面实验简明、可靠,其推理无懈可击,因此,伽利略通过该实验而得出“惯性运动是沿水平面的”这个结论不容置疑;

2)机械能守恒:在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中,匀速的小球如果不沿水平面,而沿直线,那么,小球将脱离水平面,其高度将越来越高,它的势能就越来越大,这必然违反机械能守恒定律!

因此,惯性运动必须沿着引力场的等势面,即水平面。

 

八、“惯性”的起源就是“万有引力”

几百年来,人们对惯性的定义、起源、特性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但至今对其认知甚少,以至费恩曼说:“没有人找到为什么物体会按惯性而行的原因。我们不知道惯性定律的来源”。

根据上文的论证,我们已清楚,惯性定律的优越参考系是引力场,且惯性运动是沿着引力场的等势面的,因此,“惯性”一定与“引力场”有关。

古代的“自然运动”,是一个被广泛注意并做了很多研究的课题。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把一切运动分为自然运动和强制运动两种,他定义:被自身推动的运动者是自然地运动的。[1] “重物下落是自然运动,天上星辰围绕地心做圆周运动也是自然运动。” [2]

受亚里士多德这些运动理论的启发,我认为,可以把仅仅受到万有引力作用的物体运动定义为自然运动。依此,自然运动应该可包含下列五类:

1)静止

2)绕引力中心的匀速“圆周”运动

3)开普勒(椭圆)运动;

4)斜抛(抛物线)运动;

5)自由落体(直线)运动。

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之前,这些自然运动当然都只能被认为是“被自身推动的”。这个“自身推动力”应该就是前人所谓的“物质固有的力”——“惯性”。因此,我认为:“惯性”的起源就是万有引力!!!

马赫说:“惯性来源于宇宙间物质的相互作用”。[2] 可见,我的这个推论符合马赫的观点。而且,由这个推论可以直接推断:“惯性质量等于引力质量”

“惯性的起源是什么?”“惯性质量为什么等于引力质量?”这两个困扰了人们几百年的悬疑问题终于有了合乎逻辑的答案!

参考文献八

[1]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商务印书馆,张竹明 译,1982P229

[2] 郭奕玲、沈慧君,物理学史(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P13,37

 

九、给牛顿第一定律打个补丁

既然“惯性”的起源就是万有引力,那么,在研究物体的惯性运动时,就应该把物体的质心和引力场的中心(质心)看作为一个质点系。因此,自然运动也就是物体在仅受质点系“内力”作用下的运动。如此,自然运动的特征就是质点系的机械能守恒!当两质点的质量悬殊时,质点系的机械能守恒就表现为小质量质点的机械能守恒[1]

我想,所谓的“惯性运动”是否就是“最简单的自然运动”——“匀速的自然运动”呢?

依据伽利略斜面实验的结论,以及上述“第一定律的优越参考系是引力场”、“惯性运动是沿水平面的”等论证,我给牛顿第一定律打了个补丁。

修正后的惯性定律是:相对于其所处的引力场,每个物体都保持其静止状态,或保持其沿等势面向前作匀速运动的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迫使它改变那个状态。

注:这个“外力”是指(物体质心与引力场中心)质点系的外力。

原先牛顿对第一定律是这样表述的:每个物体都保持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迫使它改变那个状态。(请比较作了哪些修改)

根据这修正后的惯性定律,可以给“惯性运动”一个严格的定义等势面上的匀速运动称为惯性运动

伽利略斜面实验中,水平平板上的小球是沿水平面绕地心作匀速圆周运动,小球所受的引力与平板支撑力的合力恰等于向心力,该合力属于“内力”(被“外力”抵消后所剩下的),因此,小球的机械能守恒,其匀速运动当然是惯性运动。

理想的同步卫星,卫星仅受地心引力作用,该引力当然是“内力”,卫星的机械能守恒,卫星的匀速运动也是惯性运动。

行星的开普勒运动,尽管仅受“内力”的作用,但其不是严格匀速的,所以只是近似的惯性运动。

对第一定律进行这样的修正,其优越性是明显的: 

1)惯性定律与伽利略斜面实验的结论完全一致了

2)明确了惯性定律的优越参考系是物体所处的引力场。牛顿力学将不再是爱因斯坦所讥讽的那样是“筑在沙堆上”的学说了; 

3)明确了惯性运动的本质是等势面上的匀速运动惯性定律不再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相抵触了

4)使得在研究观点上侧重于“力”的牛顿力学,和侧重于“机械能”的分析力学有了统一的起点——机械能守恒。

一定有人质疑:原第一定律毕竟是牛顿力学的根基,对其进行修正,岂不是会引起牛顿力学的垮塌?难道我们需要另外创建新的力学吗?牛顿力学的惊人成功和巨大贡献是众所周知的,而且,至今仍在我们的生产、科学技术和生活中继续起着重要作用。难道我们有更美妙的新力学可以超越牛顿力学吗?

当然不是!

我的这个补丁,只是使得牛顿力学更加完善而已——在局部情况下,原第一定律仍然成立。因为“局部用切线段近似代替曲线段,这在数学上称为非线性函数的局部线性化,这是微分学的基本思想方法之一 。”[2] 因此,原第一定律只不过是修正后的惯性定律的局部线性化,修正后的惯性定律包容了原第一定律。通常情况下,原第一定律更简便、更实用。

且慢,仍有人会质疑:如此一来,牛顿定律就有了特别优越的参考系,这将与相对性原理发生严重抵触!难道相对性原理的磐石地位动摇得了吗?

参考文献九

[1] 郑永令 等,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P171

[2] 同济大学数学系,高度数学(第七版)上册,P113

 

十、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不成立

为了避免歧义,让我们先确认一下爱因斯坦所表述的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假使力学定律在一个坐标系中是有效的,那么在任何其他相对于这个坐标系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坐标系中也是有效的。假使有两个坐标系,相互作不等速运动,则力学定律不会在两者之中都是有效的。”[1]

其实,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并没有可靠的依据,在每一本教科书上所能查证的,也就仅仅是伽利略所描述的大船上的那些极其粗略的力学现象。而我们大家都凭着曾经有过的“舟行不觉”的亲身感受,非常自然地认可了它。

哈佛教科书《力学引论》评价:“在古典力学的发展过程中,相对性原理所起的作用不大;爱因斯坦却把它誉之为动力学的根本原理。” [2]

爱因斯坦则透露:“许多理论物理学家比较倾向于舍弃相对性原理”。[3]

既然如此,难道我们不应该对它进行一番更严格的考证和思辨吗

其一,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符合事实吗?请看:

1)力学定律在固定于地球的坐标系中是非常有效的,不然,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怎么可能在地球实验室中,归纳、总结出力学定律呢?

2)爱因斯坦承认:力学定律在关联于太阳的坐标系上,比在关联于地球的坐标系上更有效。

3爱因斯坦认为:力学定律在自由落体的电梯上和在地面上一样有效。

4关掉引擎且无自转的航天器上,宇航员们已经证明了力学定律非常有效。

够了,上述这四个坐标系,它们相互之间绝对不是在作匀速直线运动,但是力学定律居然在它们之中都非常有效!

可见,坐标系本身如何运动,坐标系相互之间如何运动,都不是力学定律在其中是否有效的原因,这就无可置疑地证明了:伽利略相对性原理违反事实

其二,牛顿说得清清楚楚,自己写作《原理》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探知绝对运动,还用水桶实验强有力地证明了绝对运动的存在,可见绝对运动在牛顿力学中的重要性。而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完全否定了绝对运动的存在,使得牛顿力学“对绝对运动的需要被一组相互平权的惯性系所替代”。[4] 因此,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与牛顿力学在本质上是不相容的

其三,传统观点认为,“惯性定律说明静止与匀速直线运动都是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下,能不断维持下去的状态;相对性原理则说明在静止与匀速直线运动这两种状态中,力学定律是相同的。这就揭示了力学中的静止状态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等价性。” [5] 可见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得到了“原”第一定律的支撑。

但是,我在上一章已经用充分的理由,对原第一定律进行了修正,指出了惯性运动并非“直线”的。如此修正之后,在牛顿力学中,静止与匀速直线运动不再具有等价性,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也就失去了修正后的惯性定律的支撑。修正后的惯性定律,强化了对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的否定

基于上述三条理由,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不成立

参考文献十

[1] A.爱因斯坦,物理学的进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周肇威 译,1979P114

[2] D.KLEPPNER 等,力学引论,人民教育出版社,宁远源 等译,1980P541

[3] A.爱因斯坦,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杨润殷 译,1964P17

[4] 郑永令 等,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P455

[5] 林德宏,科学思想史,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7

 [3楼]  作者:silin007  发表时间: 2015/11/18 17:52 

别续了!因为相对论的病根只在爱因斯坦的光速(加上光源或光介质特别是观察者的速度)不变假设!

※※※※※※
即别轻信人说的,也别坚信己学的,更别迷信书写的;只信亲眼能见的,而且亲手能算的,关键亲身能验的;科学事实
[楼主]  [4楼]  作者:费邦镜  发表时间: 2015/11/19 09:43 

相对论的病根在牛顿第一定律(3/3)上

 

十一、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并不能否定“以太”的存在

开尔文1900年指出:在物理学晴朗的天空上还有两朵令人不安的乌云。其中一朵是指“经典物理无法解释对‘以太’的探寻实验”。

原来,关于光的本质究竟是粒子还是波,在古希腊就已经产生了分歧,一直争论不休。直到1865年,麦克斯韦成功地得出了真空中的电磁场方程,并指出光本身也是一种电磁波,从此,才有了光传播的真正理论,光的波动理论似乎得到了最终的证明。

根据对机械波的经验,人们自然地认为,光既然是波,其传播也一定需要媒质,大家一致认为,此媒质就是笛卡尔所说的“以太”。

我们都坚信,每一个关于运动的陈述都包含着一个物理的参考系,我们只能相对于其他物体来量度位移和速度。而从麦克斯韦方程可解出,光波在真空中沿各个方向的传播速度都为恒量c。那么,这一恒定的速度是相对于何物而言的呢?正如声速是相对于传播声音的媒质而言一样,光速c理应是相对于传播光的“以太”而言的。以麦克斯韦、洛伦兹为首的大多数物理学家都持这样的观点。

于是大家都和当年的牛顿一样,绞尽脑汁探寻“以太”,然而,“以太”无影无踪,难以捉摸!

1)普遍认为,地球是在以太海洋中漂移。大家还认为,布拉德雷观测到的恒星周年光行差现象证明了地球相对于以太的漂移运动。

光行差现象是:1728年,布拉德雷发现,为了能看到天顶附近的恒星,不能将望远镜绝对竖直地放置,而必须将望远镜轴线调整到偏向地球的公转运动方向,向前倾斜20.5’角度,望远镜的轴线在一年中描画一圆锥。

“当我们开始利用光的理论来分析光行差现象时,粒子模型显然能够提供一个非常现成的解释:光行差现象恰好同下落的雨滴的情形类似。然而,只要以太完全不受地球运动的干扰,借助在以太中穿行的波动也能解释这一效应。另一方面,如果地球附近的以太随地球而动,那么就不会发生光行差现象。”[1]

21818年菲涅尔提出部分曳引假说,即在透明物体中,光可以部分地被这一透明物体曳引。斐索和霍克分别于1851年和1868年用实验有力地证实了菲涅尔的这一曳引假说,从而使这一假说成了“以太理论的重要支柱”。

特别是“斐索实验的结果可以看作是对恒星光行差观测的加强支持……运动物体并不把它的任何运动速度传给以太,不论是物体内部的以太还是外部的以太”,部分曳引是由于透明介质的运动所致。[1]

3)既然地球不能拖曳以太,而地球又在轨道上以30公里/秒的速度运行,那么,在地球上应该可以测出以太风。在麦克斯韦的激励下,迈克尔逊发明出一种空前灵敏的干涉仪,他确信可以根据干涉条纹的位移推算出这一漂移速度。

迈克尔逊还邀请莫雷一起,进一步改进了干涉仪实验,把精度提高到可以分辨0.01个条纹间距的位移。他们预期的以太漂移速度为30公里/秒,据此,预期可观测到0.4个条纹间距的位移。1887年,迈克尔逊与莫雷连续4天从早到晚进行实验,却始终观测不到预期的条纹位移。过了半年以后,他们又做了一次观测,仍然没有发现预期的条纹位移,这使他们大失所望。他们的结论是:“即使由于地球与光以太之间的相对运动会使条纹产生任何位移,这位移不可能大于条纹间距的0.01。” [2] 这相当于给出了“以太漂移的速度上限是4.7公里/秒”。

-莫实验的结果发表后,科学家们都膛目结舌!

普遍认为这等于就是“零结果”,证明地球完全拖曳了以太,这与斐索实验的结论:“运动物体完全不会拖曳以太”恰恰相反!这似乎是对菲涅尔曳引假说这一“以太理论支柱”的致命打击。

4)但迈克尔逊和莫雷坚信以太理论,他们倾向于用斯托克斯的“完全曳引假说”来解释这个“零结果”。[2]

1845年,斯托克斯提出黏性流体运动理论,次年,他用这一理论漂亮地解释了光行差现象。斯托克斯认为:“紧挨着地球的以太应当整个地同地球一起运行,围绕地球的以太云在地球沿轨道运动时为地球所完全裹携走。不过,这云的各层是以不同的速度在运行的:云层离开地球越远,它的速度就越小。……由于光速在紧挨地球的比较密的以太层中减慢,所以来自恒星的光的波前就转向,这正确解释了所观察到的光行差”[3]

迈克尔逊和莫雷依此认为,既然“紧挨着地球的以太整个地同地球一起运行”,那么地表就不会有以太风,这能很好地解释迈-莫实验的“零结果”。

5)但是,从斯托克斯假说出发,必然会引出一个结论,即在运动物体表面有一速度梯度的区域,在运动物体附近,总可以察觉出这一效应。于是洛奇在1892年做了一个钢盘转动实验,以试验以太的漂移。但洛奇的实验证实:紧挨着钢盘的以太,完全没有被高速转动的钢盘带动,这一结果导致人们对斯托克斯的假说失去了信心。[2]

总而言之,所有对以太探寻的结果都相互矛盾,无法调和。牛顿找不到“光以太”的终生遗憾,变成了20世纪初物理学界的普遍遗憾。

26岁的爱因斯坦,初生牛犊不怕虎。他说:“最初,我并不怀疑以太的存在,不怀疑地球相对以太的运动”,但在得知迈-莫实验的零结果后,爱因斯坦就干脆否定了以太的存在,他承认:“这是引导我走向狭义相对论的第一步。”[2]

那么,这个第一步对不对呢?迈-莫实验真的能够否定以太的存在吗???

否!

牛顿曾经认为:传播光和传递引力的媒质都是“以太”,从第五章知道,传递引力的以太就是“引力场”。那么,传播光的以太也是“引力场”吗?

假设“引力场”就是光以太,那么,斯托克斯假说中的“以太云”就是很形象的“引力场”,当然可以用来正确地解释光行差现象。而在与地球同步的引力场中进行的迈-莫实验当然只能是“零结果”。光行差现象与迈-莫实验没有矛盾。

而洛奇的钢盘,无论多重,也无论怎样高速旋转,其质量中心并没移动,高速旋转不会造成引力场发生变化,所以完全没有带动以太的理由,这与斯托克斯的假说毫无矛盾。

至于斐佐实验,其流水无论如何流动,都不会改变光路中的引力场,所以其结论:“运动物体并不把它的任何运动速度传给以太”,当然与其他实验都没有矛盾。这一“以太理论支柱”完全靠得住。

总而言之,只要把“引力场”作为“光以太”,那么,对以太探寻所产生的所有矛盾都将化为乌有。这意味着,“引力场”就是光以太的假设完全可以成立

可见,-莫实验并不能够否定以太的存在!爱因斯坦走向狭义相对论的第一步就错了

参考文献十一

[1] A.P.弗伦奇,牛顿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郭敦仁译,1978P4450

[2] 郭奕玲、沈慧君,物理学史(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P170171186

[3] В.И.雷德尼克,场,科学普及出版社,周昌忠译,1981P50

 

至此,我们看到,牛顿终生无法找到的“光以太”、“引力以太”、“绝对处所”三者居然是同一个东西——“引力场”,牛顿的两大终生遗憾竟然被同一个“引力场”所圆满弥补,这真是太美妙了!若牛顿地下有灵,也一定会感到欣慰。

 

十二、爱因斯坦支撑相对性原理的论据不成立

爱因斯坦创建狭义相对论的第一个基本原理就是相对性原理——把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的适用领域从力学扩展到整个物理学。他的论据是:“有两个普遍事实在一开始就给予相对性原理的正确性以很有力的支撑。” [1]

第一个论据:

“我们必须承认经典力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真理’,因此,在力学领域中应用相对性原理必然达到很高的准确度。一个具有如此广泛的普遍性的原理,在物理现象的一个领域中的有效性具有这样高的准确度,而在另一个领域中居然会无效,这从先验的观点来看是不大可能的。”

在第十章我已经有力地论证:相对性原理在力学领域无法成立,那么,它怎么可能在全部物理学领域都成立呢?显然,爱因斯坦的第一个论据不成立

第二个论据(爱因斯坦自认为十分强有力):

“……由于我们的地球是在环绕太阳的轨道上运行,因而我们可以把地球比作以每秒大约30公里的速度行驶的火车车厢。如果相对性原理是不正确的,我们就应该预料到,地球在任一时刻的运动方向将会在自然界定律中表现出来,而且物理系统的行为将与其相对于地球的空间取向有关,因为由于在一年中地球公转速度的方向的变化,地球不可能在全年中相对于假设的坐标系K0处于静止状态。但是,最仔细的观察也从来没有显示出地球物理空间的这种各向异性(即不同方向的物理不等效性)。这是一个支持相对性原理的十分强有力的论据。”

爱因斯坦这里所说的最仔细的观察,是指 “迈克尔逊和莫雷的实验”。[1]

爱因斯坦的逻辑是:既然迈-莫实验始终都是零结果,完全没有显示出地球物理空间的各向异性,所以,“这是一个支持相对性原理的十分强有力的论据”。

但是,我在上一章已经论证了引力场就是光以太,也就是说,地球附近的以太与地球是同步的,这个在地球以太中进行的迈-莫实验,怎么可能检测出地球上的以太风,怎么可以用来证明地球物理空间不是各向异性的呢?

显然,爱因斯坦自认为十分强有力的第二个论据同样不成立

更重要的是,爱因斯坦所采用的逻辑提醒了我们:如果能找到地球物理空间各向异性的证据,就可以直接证明相对性原理是不正确的。

值得庆幸的是居然真有这样的证据:布拉德雷发现的光行差现象,为什么望远镜总是要向着地球的公转运动方向倾斜呢?这当然意味着地球物理空间是各向异性的啊。“光行差现象”就是否定相对性原理的又一个铁证

参考文献十二

[1] A.爱因斯坦,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杨润殷 译,1964P1243

 [5楼]  作者:silin007  发表时间: 2015/11/19 10:36 

2.4 中观 相对原理 运动物体的波动力学

相对性原理最早是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空间的相对性原理,后来是伽利略提出来的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再后来当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与广义相对性原理时,却始终忽略了光速与光源和传播介质及参考系或观察者是三种不同的相对性关系的事实,而从因太明显才使人视而不见的数学错误出发,在根本不成立的光速不变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违背速度合成原则的相对论或洛伦兹变换,由此变换出了因太离谱才使人难辩真伪的两大怪异的哲学谬论。

因为水波与声波及光波等已知事实早都表明:由于这些波动都是波源随时随地振动的传播,所以波速(c)与波源运动的速度(u)之间根本就无速度合成的相对性关系,因此爱因斯坦的光速相对运动着的光源不变(c+u≡c)的假设,不仅因波速都与波源速无关的事实而多余,而且因波速与波源速都不可加而不成立,最重要的因强行将两者速度合成制造出了投球运动与超新星爆发及同时性等等的光学疑难,而人为的破坏了物理世界的因果关系。

也因太漂移实验的零结果也早就表明:由于光的传播不需要看不见摸不着的假想介质,所以光速与根本不存在的传播介质之间也根本无速率合成的相对性关系,因此爱因斯坦的光速相对运动着的传播介质不变(c+u≡c)的假设,也不仅因光速与不存在的介质无关而多余,而且因其他波速与其介质速都可加而不成立,最重要的因强行将光速与无关的地球转速合成自然的就变换出长度收缩的谬论,而导致物理科学踏上了违反力学的求和法则的歧途。

还因光的多普勒效应还早就表明:由于运动观察者测量到静止光源的光频(v)变化,是在其运动速度(u)与光速(c)合成(u+c)范围之内光波个数的变化v≡(c + u)v/c,所以若其合成不变则无多普勒效应,因此爱因斯坦的光速相对运动着的观察者不变(c+u≡c)的假设,还不仅因与事实不附而多余,而且因所有波速都与观察者速有协变关系而不成立,最重要的因强行将两者的协变关系假设为不变关系,而使物理学们走进了科幻的误区。

更因力学事实更早就表明:由于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和惯性系与非惯性系、及匀速运动参考系与非匀速运动参考系,只是运动状态不同时的物理量与物体系及参考物的坐标系,所以只要运动规律正确则这三种相对性关系自然是等效并协变的,因此爱因斯坦依据等效与协变两原理提出的广义相对论,更不仅因其前提早就是对的而多余,而且因其基础是错的而不成立,最重要的因其推论都是从错误假设中变换出来的,而根本没有任何学术价值。

综上所述,自然的相对性都不会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我们对其的理解和运用,因为水波与声波的波速相对波源的不变原理、与相对介质的可变原理,及相对观察者或参考系的协变原理谁都够正确理解,只是从来没人正确运用运动物体的波动力学的这三个相对性原理,来解决光的相对性问题,所以才使简单得根本无需假设就能解决的问题,仅仅因一个哲理性错误假设与三方面数理性错误运算及一系列物理性错误推论就变成了百年未解的大难题。

================================================================
自然物理观——看自然力学的对称结构与物理统一的客观事实
作者:思林(提交人:silin007 2005年1月30日)

※※※※※※
即别轻信人说的,也别坚信己学的,更别迷信书写的;只信亲眼能见的,而且亲手能算的,关键亲身能验的;科学事实
[楼主]  [6楼]  作者:费邦镜  发表时间: 2015/11/19 14:12 

十三、“同时性”只能是绝对的

“同时的相对性是爱因斯坦建立狭义相对论时空观的突破点。”爱因斯坦为此设计出一个绝妙的火车上的思想实验,并得出以下的重要结论:对于路基是同时的若干事件,对于火车并不是同时的。[1]

然而,这个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有两个:

1)该实验以“光速各向同性”作为大前提,而这个大前提迄今为止并无实验支撑,爱因斯坦也承认“光速各向同性”只是个“约定”,[2] 更致命的是,以相对论为核心的时空理论,从原则上否定了直接验证这个大前提的可能性。[3] 因为要直接验证“光速各向同性”必须先测定单向光速,而测定单向光速就必须先对异地时钟进行“对钟”,根据爱因斯坦的对钟法 [4] ,“对钟”又必须以“光速各向同性”作为大前提,这就形成了逻辑循环!这也就意味着“光速各向同性”这个大前提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

科学哲学大师卡尔·波普有句名言:不能“证伪”的论断就是伪科学!例如,因为无法证明“没有鬼”,所以“有鬼”就不是科学,而只能是迷信。

爱因斯坦创建狭义相对论的第二个基本原理就是“光速不变原理”,该原理包含了“光速各向同性”,因此,“光速不变原理”也只能是伪科学

2)我在2004年设计了一个思想实验,[5] 可以明快地否定“同时的相对性”:

如图五a,有一批结构相同的“好钟”,分放在路基和火车这两个坐标系内,每个钟近旁都有一位观察者,火车以速度v,相对路基向右匀速直线运动。

事先,路基上的观察者已经用爱因斯坦对钟法或其他对钟法把路基上的AB等钟全部校准同步;火车上的观察者也用同样的对钟法把火车上的PQ等钟全部校准同步。

注意,无论是根据牛顿力学,还是狭义相对论,在完成了这样的对钟之后,对于路基上的观察者来说,AB等钟将继续保持同步,而对于火车上的观察者来说,PQ等钟也将继续保持同步。[6] 这是本思想实验的大前提

当钟P与钟A擦肩而过时,观察者P观察到钟A比钟P快了t秒。于是,根据事先的约定,观察者P立即把自己身旁的钟拨快t秒,紧接着P又通知火车上的所有观察者(允许采用各种方法通知):把自己身旁的钟都拨快t秒。如此一来,不仅路基上的AB等钟同步,火车上的PQ等钟同步,而且,路基和火车两个坐标系内所有的钟也全部都同步了!这就直接否定了“同时的相对性”!

且慢,立即有人会指出其中的毛病:根据相对论,运动的钟是会变慢的,即使把钟P和钟A在相遇时校准到同步,那么,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个坐标系内的钟仍然不会同步,比如,钟P和钟B相遇时,指针转过的角度就不可能相同。

其实,这种情况是决不可能发生的。我们采用反证法,请看图五b

假设运动的钟真的会变慢,那么:【情况1,如果以路基为参考系,则钟P是运动的,观察者B(和P)将会观察到:钟P的指针转过的角度一定比钟B的要小;情况2,如果以火车为参考系,则钟B是运动的,观察者P(和B)将会观察到:钟P的指针转过的角度一定比钟B的要大。】请注意,这两种情况下,观察者PB观察到的是同一个场景,其结果不可能互相矛盾,所以“运动的钟会变慢”这一假设是不可能成立的。证毕。

因此,“同时性”只能是绝对的!

参考文献十三

[1] A.爱因斯坦,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杨润殷 译,1964P21

[2] 刘辽、赵峥等,黑洞与时间的性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P228

[3] 赵峥,相对论百问,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P39

[4] A.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意义,科学出版社,李灏译,1979P18

[5] 费邦镜,《 “同时性”是绝对的,引力场就是“以太” 》,北相网站,2004.12.18,(豆丁网等)

[6] 刘辽、赵峥等,广义相对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序

 

总论

综上所述,由于时代的限制,牛顿根本无法想象竟然会有“引力场”这种无形的物质,从而留下了两大终生遗憾,更关键的是无法为第一定律指明优越参考系!也导致了人们对牛顿的力学思想产生了不少误解。

在找到了“引力以太”和“绝对处所”之后,又找到了“光以太”。令人兴奋的是,这三个牛顿终生无法找到的东西,居然是同一个东西——“引力场”。

“引力场”使得对水桶实验的误解得以消除,使得惯性定律有了优越参考系,使得被爱因斯坦否定了的“光以太”得以重生,这真是太和谐、太美妙了!可见“引力场”是破解物理悬疑问题的一把金钥匙

给第一定律打了补丁之后,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完全失去了成立的可能, “相对性原理”也随之垮塌。

“同时的相对性”以及“光速不变原理”也都被确凿地证明不可能成立。

既然“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统统都被否定,那么狭义相对论还可能成立吗?!以它的相对时空观为基础的广义相对论又怎么可能成立呢?!

我的下一篇论文《惯性力的起源》将对广义相对论发起具体的挑战。

 

                                                                                        上海金标软件有限公司  费邦镜  2015/11/18

 

邮箱:13023110398@163.com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feibangjing> 

西陆《挑战相对论》论坛:http://club.xilu.com/hongbin

[楼主]  [7楼]  作者:费邦镜  发表时间: 2015/11/19 14:41 

抱歉,4楼的“参考文献十一
[1] A.P.弗伦奇,牛顿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郭敦仁译,1978,P44、50”
应该为“[1] A.P.弗伦奇,狭义相对论,人民教育出版社,张大卫译,1979,P44、50”
 [8楼]  作者:郭连成  发表时间: 2015/11/20 18:40 

肚子疼埋怨灶王爷。
 [9楼]  作者:silin007  发表时间: 2015/11/20 19:27 

[6楼] ...........可见“引力场”是破解物理悬疑问题的一把金钥匙!..............

这话太对了!可惜费先生却拿着这把“金钥匙”去破解物理学假说问题!..............



※※※※※※
[silin007]是在思想丛林中维护正义(真理)打击邪恶(谬误)之最基本的观念方法理论等的终极总结者[思林终结者]
[楼主]  [10楼]  作者:费邦镜  发表时间: 2015/11/22 16:41 

请郭连成先生、silin007先生针对我的帖子,具体谈谈你们的观点好吗?我这里洗耳恭听!

谢谢了!
 [11楼]  作者:郭连成  发表时间: 2015/11/22 17:50 

开个玩笑,莫当真。前面回复是看标题说的,等我有时间研究研究。
 [12楼]  作者:郭连成  发表时间: 2015/11/22 17:50 
 [13楼]  作者:silin007  发表时间: 2015/11/24 07:39 

对【10楼】说:
楼主还是先洗眼恭看牛顿的时空观行吗?

牛顿 剑桥三一学院 一六八六年五月八日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目 录 
第一版,第二版,第一版序言 …………………………………………………………… 000 
定义 ………………………………………………………………………………………… 001 

附注 
至此,我已定义了这些鲜为人知的术浯,解释了它们的意义,以便在以后的讨论中理解它们。我没有定义时间、空间,处所和运动,因为它们是人所共知的。唯一必须说明的是,一般人除了通过可感知客体外无法想象这些量,并会由此产生误解。为了消除误解,可方便地把这些量分为绝对的与相对的,真实的与表象的以及数学的与普通的。 

Ⅰ.绝对的、真实的和数学的时间,由其特性决定,自身均匀地流逝,与一切外在事物无关,又名延续;相对的、表象的和普通的时间是可感知和外在的(不论是精确的或是不均匀的)对运动之延续的量度,它常被用以代替真实时间,如一小时,一天,一个月,一年。 

Ⅱ.绝对空间:其自身特性与一切外在事物无关,处处均匀,永不移动。相对空间是一些可以在绝对空间中运动的结构;或是对绝对空间的量度,我们通过它与物体的相对位置感知它;它一般被当作不可移动空间,如地表以下、大气中或天空中的空间;都是以其与地球的相互关系确定的。绝对空间与相对空间在形状与大小上相同,但在数值上并不总是相同。例如;地球在运动;大气的空间相对于地球总是不变,但在一个时刻大气通过绝对空间的一部分,而在另一时刻又通过绝对空间的另一部分,因此,在绝对的意义上看,它是连续变化的。 


※※※※※※
即别轻信人说的,也别坚信己学的,更别迷信书写的;只信亲眼能见的,而且亲手能算的,关键亲身能验的;科学事实
 [14楼]  作者:郭连成  发表时间: 2015/11/24 09:36 

总觉得题不对文。
[楼主]  [15楼]  作者:费邦镜  发表时间: 2015/11/24 16:15 

郭连成先生:
我反相的思路是这样的:
1、 广相是以狭相的相对时空观为基础的,所以反相须先反狭相;
2、 狭相的两条基本原理是“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由于光速巨大,依据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好像一时还很难对“光速不变原理”作出直接验证(比如在远离星球的太空中,在月球上……),而且对异地钟的对钟方法也争论很大。所以我认为应主攻“相对性原理”;
3、 而“相对性原理”是“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的扩展,要否定它就先要否定“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4、 但是,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得到了牛顿第一定律的支撑,在它们之中,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都是等价的,且都不需要优越参考系,如果第一定律没有瑕疵,则很难彻底否定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5、 由于普遍存在对第一定律的迷信,我在主帖中用了一大半的篇幅来充分证明第一定律存在瑕疵,只要大家接受了我对第一定律所打的补丁,反相就易如反掌了(因为牛顿定律有了优越参考系,相对性原理就不能成立)。所以我说“相对论的病根在牛顿第一定律”。应该不能算是“题不对文”吧。
 [16楼]  作者:liuliuliu123  发表时间: 2015/11/24 17:18 

“修正后的惯性定律是:相对于其所处的引力场,每个物体都保持其静止状态,或保持其沿等势面向前作匀速运动的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迫使它改变那个状态。

原先牛顿对第一定律是这样表述的:每个物体都保持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迫使它改变那个状态。”

你那个等势面是怎么来的?不是引力造成的?如果去掉引力,牛顿的所说不对?
 [17楼]  作者:liuliuliu123  发表时间: 2015/11/24 17:28 

什么是惯性空间:各向均匀的空间,要么没有别的物体存在,要么别的物体是以均质形式存在。
 [18楼]  作者:liuliuliu123  发表时间: 2015/11/24 17:30 

好奇你反相怎么要自虐?
[楼主]  [19楼]  作者:费邦镜  发表时间: 2015/11/25 10:08 

[13]  作者:silin007先生:

我不明白您把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定义抄录给我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欢迎liuliuliu123先生参加讨论。

您说“你那个等势面是怎么来的?不是引力造成的?如果去掉引力,牛顿的所说不对?”这证明您没仔细看我的帖子。

 

我的帖子共13章,除了第13章可以单独成立之外,其余12章都是循序渐进、一环扣一环的。

 

我相信liuliuliu123先生在耐心地、循序渐进地把帖子通读之后,您的这些疑问就不存在了。

 [20楼]  作者:liuliuliu123  发表时间: 2015/11/25 13:09 

通篇没有要领,文不对题。所谓第一定律修正不成立。
[楼主]  [21楼]  作者:费邦镜  发表时间: 2015/11/25 16:14 

[20楼] liuliuliu123 先生:

如果能表述得具体一点,那对讨论问题才会有帮助。
 [22楼]  作者:liuliuliu123  发表时间: 2015/11/25 17:05 

引力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理想的惯性空间没有引力,有引力的空间就不是理想的惯性空间。所以真正的惯性空间不存在。你所谓的等势面空间不是惯性空间。
你说:“相对于其所处的引力场,每个物体都保持其静止状态,或保持其沿等势面向前作匀速运动的状态”,会成立吗?物体受到的引力怎么就和你那个除非有“外力”的外力在本质上有不同?引力就不是力?
引力的作用改变了物体运动的方向,才使得它保持在等势面上,这不是牛顿预料的吗?
另外,在你说的等势面上任意一点都有无数的切线方向,物体应该往哪个方向运动?往哪个方向都符合你的说法吧,你的说法有意义吗?
[楼主]  [23楼]  作者:费邦镜  发表时间: 2015/11/25 23:12 

[2]  作者: liuliuliu123先生:

 

1、请问您:“理想惯性空间”的定义是什么?我建议您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最好先研读一下我主帖的<第三章、第一定律的优越参考系是“惯性系”吗?><第四章、第一定律的优越参考系是“绝对空间”吗?>

 

2、“引力”是“内力”,而不是“外力”,我在第八、第九章已有详细论述。现简述如下:费恩曼说:“没有人找到为什么物体会按惯性而行的原因。我们不知道惯性定律的来源”。惯性的起源至今仍是个悬疑问题。

根据马赫的观点:“惯性来源于宇宙间物质的相互作用”,因此,惯性运动应该不是完全孤立的自由粒子的行为。我在第八章尝试提出,并论证了“惯性”的起源就是万有引力

因此,在研究物体的惯性运动时,我认为就应该把物体的质心和引力场的中心(质心)看作为一个质点系。只有在质点系中才有内力、外力之分。[郑永令,力学(第二版),P142]

惯性定律的实验基础就是伽利略的斜面实验。理想状态下,该实验中水平平板上的匀速小球,既不是不受力,也不是所受合力为零。而是小球同时受到了竖直方向的万有引力(内力)和平板支撑力(外力),正是这两个力的合力(外力已被完全抵消,只剩内力)为小球绕地心作匀速运动圆周提供了向心力。小球的匀速运动当然是惯性运动。

理想的同步卫星,卫星仅受地心引力(内力)的作用,卫星的匀速运动也是惯性运动。

上述两种匀速运动,或者外力不起作用,或者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

因此我认为,修正后的惯性定律应该是:相对于其所处的引力场,每个物体都保持其静止状态,或保持其沿等势面向前作匀速运动的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迫使它改变那个状态。

并特别注明:这个“外力”是指(物体质心与引力场中心)质点系的外力。

 

3、您问“等势面上任意一点都有无数的切线方向,物体应该往哪个方向运动?”这个问题我在修正后的惯性定律中写得非常明确,是“向前”的方向。所谓向前即是按原方向,也就是按地球“大圆”的方向。

 

顺便说一下,伽利略早就指出:“地球的惯性运动是圆周运动,而且由于重力会使一个物体趋向它的中心(它绕之而运行的点),这样的物体实际保持的状态或惯性状态也是圆周运动。因此,伽利略的惯性原理,与笛卡尔的惯性原理或牛顿的惯性原理不同,必须把它称作为‘圆周惯性’原理”。[安东尼.M.阿里奥托,西方科学史(第2版),商务印书馆,鲁旭东译,2011P340]

 

谢谢您明确提出了问题,谢谢您的讨论。 

 [24楼]  作者:liuliuliu123  发表时间: 2015/11/26 09:22 

回23楼:
1)我已经说了惯性空间是什么样的空间了。你劝我去看你的说法,我也劝你去理解我的说法(其实是牛顿的说法)。
2)你说引力是内力,那么对于一个质点,它不对别的质点产生引力?别的质点不对它产生引力?它受到的引力怎么就转化到内力。对于质点这个内力藏在哪里?
3)你说伽利略早就指出“地球....”,这个能说明啥?不说这个说法是以讹传讹吧,它至少是形而上学的说法,早期的说法。难道宇宙就存在一个地球?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它有唯一的超越性?
我们不难想象一个宇宙,其中的物质是以均质形式存在,那么宇宙中的的引力在哪里?
如果你要采用错误的“圆周惯性”概念,那么你最好别研究物理,你的理论也别发表。因为你是要坚持错误的老理论--“圆周惯性”,那么现在你也坚持牛顿的“错误老理论”就好啦,修改它干啥?何况这个老理论还深得人心呢。
 [25楼]  作者:liuliuliu123  发表时间: 2015/11/26 13:04 

23楼费先生的说法更是一团糟,越抹越黑。
你实际上不清楚牛顿物理是什么,当然你也不会懂相对论。所谓的反相只是个起哄,“噶闹忙”而已。
牛顿物理不是对几个实验的文字或数学描述,它是实验结果的逻辑提升,现在到了完全是逻辑或哲学的层面的结论。
你说等势面上的物体是“向前运动,向大圆方向运动”就毫无理由。因为地球引力在球面任何方向都是对称的,即球面上的所有切线方向都是平等的,超哪个方向运动都不会增加或减少机械能,都不违反你的说法。
你援引的郑永令说法,说明你没理解这个问题,你不适合研究物理。
 [26楼]  作者:jiuguang  发表时间: 2015/11/26 17:58 

1 质心不是引力场的中心,画个双星的引力场,两个子星质量比是2:1,就知道了。
2、水桶实验,如果在天宫实验室中做,就是水球的旋转实验了,好像爱因斯坦也说过液态球旋转与否的问题。天宫中的水球旋转实验,与引力场有什么关系?
3、牛顿定律具有广泛性,而你的惯性则失去了这种广泛性。不能为了解释一个特殊问题,而去掉理论的最宝贵的东西。
[楼主]  [27楼]  作者:费邦镜  发表时间: 2015/12/25 11:49 

鉴于“惯性系”概念已成为大家刻骨铭心的常识,对于它的质疑非常艰难,但又非常重要,因此我对拙文《相对论的病根在牛顿第一定律》的第三、四章补充了一些论据,进行了改写,请大侠们斧正。 
 
 三、第一定律的优越参考系是“惯性系”吗?

所有的力学教科书上都明明白白地写着:第一定律在其中成立的参考系称为惯性系;牛顿三定律,只在惯性系中成立。这对我们已是刻骨铭心的常识!这样的金科玉律难道允许被质疑吗?

然而,非常不幸,惯性系概念确实经不起仔细推敲:

1牛顿本人从来没有提出过“惯性系”这一概念。他完全不依赖“惯性系”,却几乎正确地解决了从地面物体到天体的所有运动问题。

2一组相互平权、等价的“惯性系”,彻底否定了“绝对运动”的存在,违背了牛顿写作《原理》的目的,与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严重抵触。

3、华东师大朱鈜雄先生对惯性系有一段深刻的论述:“一旦在非惯性系中引入‘惯性力’,仍然可以应用牛顿运动方程……,如果把牛顿定律能够成立的参考系称为‘惯性系’,那么引入‘惯性力’以后,任何参考系也都可以称为‘惯性系’。而如果所有的参考系都是‘惯性系’,那么也就没有必要定义‘惯性系’”[1]

4、爱因斯坦早就发现了惯性系概念的毛病:

【惯性系是什么?

它是力学定律在其中行之有效的一个坐标系。在这样的一个坐标系中,一个没有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总是作匀速直线运动的。这种性质使我们能把惯性系和其他任何坐标系区分开来。

但是所谓没有力作用于物体上,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这只是说物体在惯性系中作匀速直线运动。】[2]

解释的结果,又回到了需要解释“惯性系是什么”这个老问题上。这显然是典型的循环论证。

朱鈜雄先生对此有更简明的表述:“第一定律必须在惯性系中才能成立,而惯性系的定义又隐含在第一定律中,显然,牛顿第一定律的成立与惯性系的确立之间陷入了‘循环逻辑’之中”。[1]

正是由于上述这些原因,无论在经典力学,还是在相对论中,都无法明确定义惯性系,也无法找到一个真正的惯性系。爱因斯坦承认:“究竟是否存在一个惯性系的问题,直到现在还无法决定”。[2]

那么惯性系这个概念是何时产生?又是来自于哪里呢?

根据第一章,我们已经知道,牛顿的第二个被误解就是因为马赫混淆了“绝对处所”和“绝对空间”的区别,这个误解致使大家认为“绝对空间”就是牛顿定律的优越参考系(下文将展开论述)。然而谁也无法依据绝对空间确立什么参考系,这使牛顿力学处境尴尬。于是,在马赫批判牛顿的绝对空间之后两年,“德国物理学家朗奇(L.Lange)在1885年发表的《论伽利略惯性律的科学结构》一书中,从物理概念的基础寻找消除绝对空间概念的方法。这个方法是用惯性系取代绝对空间,将牛顿力学体系建立在惯性系的基础上。”[3]

如此一来,在直觉上惯性系似乎没有绝对空间那么“空”,从此“惯性系”概念得以流行。但是,经典力学中的严重困难并没有因此得到消除——谁也无法找到真正的惯性系,爱因斯坦哀叹:“我们有定律,但是不知道它们归属于哪一个框架,因此整个物理学都好像是筑在沙堆上一样。”[2]

从上述“惯性系”的来由可知,“惯性系”只是“绝对空间”的美丽替身。在下一章可以看到,物理权威们在骨子里仍然认为第一定律的优越参考系是“绝对空间”,而不是惯性系。

参考文献三

[1] 朱鋐雄,物理学思想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P2617

[2] A.爱因斯坦,物理学的进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P154114155

[3] 阎康年,牛顿的科学发现与科学思想,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P378

 

四、第一定律的优越参考系是“绝对空间”吗?

物理权威们一直都认为:根据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第一定律的优越参考系就必须是“绝对空间”

1)爱因斯坦说:“牛顿引入绝对空间,对于建立他的力学体系是必要的。”[1] “如果给古典的惯性原理以确切的意义,就必须把空间作为物体惯性行为的独立原因引进来。”[2]

2)赵凯华先生的《力学》第二版指出:“牛顿力学的理论框架本身并不能明确给出它所适用的参考系。牛顿完全了解自己理论中存在的这一薄弱环节,他的解决办法是引入一个客观标准——绝对空间,用以判断各物体是处于静止、匀速运动,还是加速运动状态。” [1]

3)郑永令先生的《力学》第二版直接指出:“牛顿声称自己研究的运动是在‘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中进行的‘绝对运动’,因而在他看来,第一定律应在‘绝对空间’成立。”[3]

可见,物理权威们在骨子里仍然认为第一定律的优越参考系是“绝对空间”,而不是惯性系。

特别令人吃惊的是,除了郭奕玲先生的《物理学史》之外,几乎所有的力学教科书都还进一步认定:“牛顿为了论证绝对空间的存在,设计了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水桶实验。”[4] 天哪,这是何等的以讹传讹!

上述观点显然都是马赫对水桶实验的那个误解所产生的恶果!通过第一章的论述,我们已认清了这个误解:牛顿用水桶实验,只是证明了“水”相对于“绝对处所”中所填充的“东西”在作绝对运动

因此,第一定律的优越参考系当然就应该是“绝对处所”,而不是“绝对空间”

问题是,怎样才能让人信服地彻底消除马赫对水桶实验的误解呢?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把这个绝对处所中所填充的东西寻找出来。

参考文献四

[1] 赵凯华、罗蔚茵,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P8685

[2] 阎康年,牛顿的科学发现与科学思想,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P363

[3] 郑永令 等,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P56

[4] 赵峥 等,广义相对论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P10

 

五、“引力场”才是第一定律的优越参考系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4172589778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