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什么之四 (续7楼) 光在斜向进入介面时因为每段电场的波长随频率成反比,所以波长越短,不同方向的速度差就越大,所以波长越短折射就越大。而反射时则因为新产生的光还在相同的介质中传播,所以不会发生频率分离。这是反射式望远镜可达到的清漆 淅度更高的原因。 但是光在反射时因为反射物表面电荷的约束使电荷的振动方向受限,因此反射光会随入射角度的改变而改变光的振动方向使光发生偏振现象。其实是对移动的电场场在方向上的过滤。其实透明物体如果能约束电荷的振动方向也可以让通过的光发生偏振。 迈尔逊莫雷实验的误区在于把光看作波,并认为是在以太中传播的。以太也是介质。这样的认识造成了对光的反射的误解,在7楼中已经谈过光的反射其实是光被吸收后再产生的过程,因此,新的光是以反射物为光源的光。 由于反射物的速度会造成接收到的光的频率发生变化,所以新产生的光的频率就发生了变化,而迈莫实验中的屏幕则相对反射镜的速距离是固定的,因此在以相同速度相对光运动时接收到的光的频率又被不愿了。所以无论如何改变方向,无论光相对实验仪器的速度是多少,都不会发生干涉条纹的改变。这就是迈莫实验0结果的原因,是对光的错误造成的错误实验方法。 光是我们赖以观测事物的终极媒介,我们对宇宙规律的一切测量都离不开光,都必须直接或间接的用光作标准。 这好像我们用放大镜看物体时我们知道物体被放大了,但是物体本身并没变大。因为我们能移开放大镜,所以有机会对比,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没有机会进行对比,比如我们的眼睛也是放大镜,我们不能移开眼睛来对比。如果通过加放大镜改变眼睛的曲率的方法,我们就会发现,不同曲率下看到的物体的大小是不同的。但是哪个曲率下看到的物体是:真实“的呢?因此,可以说看到的物体本身就没有真实大小,是由大脑对影像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的真实大小的结论。每个人的眼睛大小不同,曲率就不同,因此每个人看到的影像也不同,但是都能正确的判断物体的大小,原因就是人脑起了运算作用。 长期戴眼镜的人会感觉戴眼镜看到的物体大小也是真实的,而不戴眼镜的人初戴上眼镜时则会感觉看到的物体都是变形的。 我们承认绝对空间,但是我们如何定位绝对空间呢?也就是如何在空间中找到静止不动的点作为参照系的原点呢? 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移动着,没有任何能确保静止的物质。 但是我们通过前面之一、之二、之三的讨论已经发现,电磁波在离开天线后就不再受天线的影响,在宇宙中以恒定的速度、静止的球心扩散。那个电场扩散的球心在宇宙中是静止的。这给我们在宇宙中定位提供了条件,在一个封闭的球形反射面的中心点上放一个发天线,发出脉冲的电磁波,由于发射时球的位置与电场反射回来时的位置不同,形成发射点与电磁波的反射集中点有距离差。当然这个距离差极小,因为与光的速度相比地面的绝对速度是非常低的。 为了把光路加长,我们可以在光路上加上反射镜面,让光曲线运动。而事实上也并不需要一个完整的球形反射面,只需要一个很小的就够了。因为我们只是看反射回来的位置与肆地的位置的差别。 上面这个图就是用光路处以的原理设计的实验。 外壳中一个用铸造铝铸造的框架,之所以比较厚是为了尺量不让框架变形。 上下两个平等的反射面,让光在其间入复反射上千次,为使光不发生衰减,腔内抽真空。 光输入端由一半反射镜将光分成两路,一路经再次反射后射在对比屏上作为光点对照点。另一路进入真空反射腔内经上千次往反射后射出与对照点光斑对比。 对照点光斑设定在对照屏中心点,反射的光斑则会因为仪器随地面的速度和方向的不同而不断改变位置。记录每日的周期变化及每年的周期变化,需要经过长期的统计,将光斑的移动规律进行统计得到因自转和公转等原因导致的对地面速度影响,剩下的偏移量则代表地球在宇宙中的绝对速度。 实验设备必须放在恒温恒压的室内,如果技术上可以实现,也可以设置成可球形全方向旋转的,但考虑到仪器的精密性和微弱的变形导致的误差,技术上难度太高时也可以固定在一个方向上地设备变形。靠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方向不同来观测。 按地面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运动时,光行1千米产生的偏差约为0.1毫米,由于光班的偏移量极小,所以对照屏要经显微镜观察和记录。当然如果改进设备让光的偏差被曲面镜偏转,可以增大可观测度。 可能需要数十年才能统计出太阳系在宇宙中的绝对速度。主要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公转、以重可能引力对光的偏置产生的影响,但是引和的影响只要地址不变,则是固定的。因此可能观测不出来。 待续…… 下一节谈谈与光相关的速度的极限为什么是光速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