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转载]超距作用实验可以推翻牛顿... 下一主题:破除迷信,揭示真理的好地方
温度是分子平均带净正电量的反映
[楼主]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2014/08/15 07:29
点击:247次

传统对温度的定义是: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反映。这个说法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温度的性质,但它不是实质。

我现在根据我很早以前推出的正亚电子理论,推导出一个全新理念的公式,新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它是:

PV=nWq^2

这里Wq^2对应过去的RT。R是气体常数,T是温度。

这里P是气体压强、V是气体体积、n是气体摩尔数、W是我新定义的气体常数、q是每个气体分子所带正亚电子电量。

W=1.6210742857573675913570153206613e+42 kg m2 s-2 C-2 mol-1

标准状况下:

1个标准大气压=101325 Pa

温度T=273.15 K

摩尔体积Vm=22.413996e-3 m3

NA=6.0221415e+23 mol-1

1/4πε0=8.9875517879979107161559640186992e+9  m^3 s^-2 kg C^-2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hongbin/msgview-950451-365620.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转载]超距作用实验可以推翻牛顿... 下一主题:破除迷信,揭示真理的好地方
[楼主]  [2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4/08/15 08:02 

具体数值有待仔细验算,这是一个粗略数据。还有待大家提出修改意见。

在原子核内,带有正电量q1,在原子核外的电子带有负电量q2,两者之间存在静电库仑力。根据库仑定律,F=kq1q2/r0^2。原子为理想原子,并且在温度0K时,q1=q2,kq1q2/r0^2刚好满足向心力。q1、q2电量相等,且空间的重心完全重合,对外无电力作用。这种原子,很难结合在一起,即使温度到达0K,依然不能固化,必须外加高压才能将原子体积压到很小,成为固态。氦原子基本属于这类原子。
在温度不等于零时,q2不再等于q1,体现出正电量加大。在我的理论中,热量就是正亚电子。这在以前的帖子中早已叙述过。电子吸收了正亚电子(热量),正电量增加了Δq。在原子核内的正电量q1却不变。在温度不等于零时,q2不再等于q1,原子整体由电中性变成正电性。体现出正电量加大。此时电子电量为q2-Δq。因此原子整体带正电Δq,电子带负电量也减少了。电子轨道半径随负电量减少而增大,原子间也因带正电量而产生排斥力。Δq的出现,使得原子半径加大。但这只显现在原子尺度,对气体体积影响不大。但是Δq却使气体原子之间产生了斥力F=k(Δq)^2/r^2。我现在把Δq直接写成q,表示原子所带净正电量。因为相等部分的q1、q2已经互相抵消了,这里不再考虑。
在体积不变时,原子间力正比于q^2。因此气体温度是分子所带净正电量的平方。
[楼主]  [3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4/08/15 08:43 

气体分子被光照射后,电子吸收了正亚电子。于是分子被加热,电子轨道变大,分子间斥力也加大。

我以前也反复说过光子是带正电的粒子,举出了电子各种吸收了光子的表现。

现在我再把我在某群中的发言复述到这里:

“中子、中微子等电中性的粒子几乎不受原子周围电子的负电电场影响,因而能够长驱直入,这是事实。
一个光子打到原子上,假设是只有一个电子的氢原子,它也是被电子所吸收,而不是被质子所吸收。要按道理说电子的截面不会比质子大。即使是截面等同,也没有道理光子碰不到质子。如果说光子能被万有引力所吸引,那么质子的质量比电子质量大很多,起码一千多倍吧!而光子却不管电子是不是此时正好转在质子背后,还是要舍近求远去找电子而不是撞上质子。这个问题有人想过吗?如果想过,作为一个有些智力的人都会打个问号吧?我们知道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我们又知道质子质量大。按万有引力它的力要远大于电子。而光子的行为显然是按照电场力受力而不是按万有引力受力的。因为光子是受的电场力,那么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光子是带正电的。
光子带正电,不仅(前面昨天 21:57:32)给出了道理,上面又给出了电子和质子对光子的态度。通过这些分析,大家看看是不是符合常理?分析得到位不到位?
我的这些道理分析起来极其简单,但偏偏书本上没有。我引用朱顶余先生 2014/07/29 08:46 说的一句和我没有任何关系的话:“任何真理都会左右逢源 处处吻合,互相印证。没有真理是孤立的。”这话是对的。我现在对光子的认识就是处于左右逢源的状态。”

再把“前面昨天 21:57:32”的道理复述到这里:
“光子为什么穿透力很小,而中微子穿透能力很强?因为光子带电荷,中微子带电中性。为什么光照射到金属上可被自由电子吸收,而不被原子核吸收?因为电子带负电,专门吸引光子。为什么电子吸收了光子之后会远离原子核,而不是被砸向原子核?因为吸收了光子的电子负电性被光子抵消掉了一部分,原子核对它的吸引力减少了。如果电子吸收的光子正电量十分足,电子就会被原子核排斥出轨道,甚至排斥出金属表面,这就是光电效应。为什么阳极正电位有利于光电效应产生,加负电场抑制光电效应产生?因为正电场是给光子加力的。证明光子也是带正电的。为什么X射线穿透性强?因为它荷的净正电量少,具有伽玛射线的性质。”
[楼主]  [4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4/08/15 08:46 

地球表面带有正电荷,这是我很早以前就说过的。正电荷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地球自转,力致极化产生的。另一个就是太阳光照射在地面上,被地表吸收的。因此空气的气体分子也被地表电场极化,出现上正下负的大气电场,这个电场在晴天可达到130 V/m。

因此,大凡是热的东西,体积都会变大(仅有为数不多的体积在一定温度范围被缩小)。热的东西会上升,比如热气球,热水。这种上升的本质并不在于浮力,而是它们的分子上出现了正电荷。地面正电荷对它们排斥所致。
比如吸烟,未点燃时,燃烧所用空气、烟卷并不上升。当点燃后,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能量。能量是什么?它就是存于化合物中的正亚电子被释放了出来。失去了电子屏蔽的正亚电子显现出正电性,被地表电场所驱动。
[楼主]  [5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4/08/15 09:27 

对于分子的紧密堆积来说,配位数越多越紧密。但是对于气体分子来说,因为是正亚电子互相排斥,它们是向外排斥的,因此气体分子尽可能不采取密集堆积方式存在。立方堆积就是比较松散的三维结构。那么一立方米气体,就可以按立方堆积方式分布于立方体中。在一个标准状态下,1立方米体积内有2.6867772707731365705606443402595e+25个气体分子。
有人会说,气体分子是动的,不是堆积的。是的,气体分子确实总在运动,但是每个分子都会有一个平均位置,即在那里逗留的时间最长。统计下来,应该是按照最松散堆积方式在平均点位置。

按照这个原则,能够计算出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后找出这个常系数W。
 [6楼]  作者:541218  发表时间: 2014/08/15 09:43 

那么 黑塑料袋被太阳光照射变热,那么办该塑料袋应带有很多的正电荷,那么手电筒发射出很强的光柱 那么手电筒应该带负电荷 你应该被电伤 被光照射的纸屑应该互相排斥 光照射任何物体都应该产生光电流 那么所有黑色的物体都可以制成光电源 输出正电流?
[楼主]  [7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4/08/15 10:22 

这个问题无底板先生就问过。正亚电子不同于电子,它的电量极小。中性物质中的电子被光照射后,电子吸收了正亚电子后,立即跃迁,把能量散射成更低能的光子出去。电子并不永久保存正亚电子,除非发生吸热化学反应。物体发光并不会产生负电荷,光子存在于电子内,正电性是被电子屏蔽的,物体是中性的。正亚电子一旦从电子中分离,立刻就成为光辐射离开电子。电子依然还是中性。
黑色塑料袋被太阳照射后,分子受热,一部分能量被散射出去,一部分能量加热塑料袋。随着温度升高,塑料袋辐射也加强,当塑料袋达到一定温度时,吸收和辐射达到平衡。正电荷不再增多,塑料袋温度的升高就是些微的正电荷的体现。
我们使用的用电器中的电流是带负电的电子电流,一方面电子电荷电量比亚电子大几万、几十万倍,电子要在宏观电场中才能运动。而正亚电子是随接收随辐射,积累不下能够驱动电子流动的地步。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比如半导体、热电偶,才能把这些能量积累起来,推动电子形成电流。
[楼主]  [8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4/08/15 10:39 

更正[7楼]“电子依然还是中性。”应为“原子依然还是中性。”
[楼主]  [9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4/08/15 10:54 

电子被光照射后,正电量增加,被原子核排斥到高能轨道,这时电子的动能就变大了。碰撞到其他原子上的电子后,也能提供出大的动能。得到正电量的多少决定了电子动能的大小。而运动速度的动力来源都是原子核对电子的排斥力。电子之间碰撞也是正亚电子的转移,得到正亚电子的就加速,失去正亚电子的就减速。
[楼主]  [10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4/08/15 11:53 

理想模型是分析问题的利器。它只是对真实的模拟和近似,但决不代表不了真实。它也不构成拒绝实际物理机理的借口和理由。
[楼主]  [11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4/08/15 12:39 

PV=nWq^2
PV=nRT

T=Wq^2/R
=(1.6210742857573675913570153206613e+42/8.314472)q^2
=(1.6210742857573675913570153206613e+42/8.314472)q^2
=1.9497020204739009180102059645655e+41 q^2

这就是温度和电量的换算关系
[楼主]  [12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4/08/15 14:13 

更正[10楼]“但决不代表不了真实。”应为“但绝代表不了真实。”
[楼主]  [13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4/08/15 14:13 

正常的空气在电场中不会偏转,很多文献都记载火焰在电场中被偏转。说明高温的火焰中产生了正电荷。

http://www.shangxueba.com/lunwen/view/8/22796.htm
电场作用下火焰中碳烟颗粒的分布与聚积规律
“在对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形成与控制的研究中,火焰内部颗粒物控制已经随着科学研究以及诊断技术的发展而受到更广泛的关注。明确机理并有效控制颗粒成核、生长、团聚及氧化四个重要阶段将对颗粒物的脱除以及定向生产起到重要作用。碳烟颗粒是化石燃料火焰中的首要颗粒物。经过数十载的研究,其形成各个阶段的机理尚未得到科学、全面的描述。本文将从碳烟颗粒荷电这一特性入手,通过人为外加一个均匀分布的静电场,放大荷电特性对碳烟颗粒运动、体积浓度及形貌的影响。采用近10年来兴起的碳烟颗粒特性在线诊断技术(LII,LE,TSPD-TEM)对静电场影响下的碳烟颗粒展开定量研究。 首先确定并量化描述研究对象。选择国际通用的McKenna燃烧器作为产生碳烟均匀分布的火焰。运用激光诊断和热泳探针采样技术确定了碳烟均匀分布特性与流量、当量比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出口速度和火焰传播速度的计算给予进一步解释。建立了一个参数u量化碳烟分布的均匀程度。利用Maxwell电磁场计算软件确定了能产生均匀分布静电场的电极尺寸。 通过激光诊断技术间接测量了荷电碳烟在上极板的沉积速率。得出火焰中的碳烟颗粒绝大多数荷电且有至少超过50%荷正电的半定量结论。碳... ”
[楼主]  [14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4/08/15 14:23 

1摩尔1500K的高温气体,在一个大气压下,比如高温燃烧着的气体,它的电子得到了多少正亚电子呢?
V=nRT/P=R=1×8.314472×1500/1=12471.708 m3
把它代入我的式子PV=nWq^2
得到:
q=√(PV/nW)=√(1×12471.708 /(1×1.6210742857573675913570153206613e+42 ))
=8.7712503861187717462029127426007e-20 C

大家看到了吧,这么高的温度,平均到每个气体分子上的正亚电子电量也不到一个电子电量。
[楼主]  [15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4/08/15 14:33 

楼上“V=nRT/P=R=1×8.314472×1500/1=12471.708 m3 ”应为“V=nRT/P=1×8.314472×1500/1=12471.708 m3 “
 [16楼]  作者:541218  发表时间: 2014/08/15 15:21 

对【10楼】说:

假如 由只有质量没有电性的粒子如中微子等聚集在一起 它们就像一群蚊虫胡乱地飞舞着……互相碰撞着 它们之间的碰撞导致它们之间的飞行动能的转移  这些 微粒的平均动能乘以微粒的密度即正比于该微粒云雾对器壁的压强,这里并没有借助亚电子 亚光子的参与 你的亚电子的假设不具有必要性和普适性 多此一举  并不是处处逢源  而是有时也能勉强凑合  牵强附会而已 并不真的被测量所证实

 

电子 中微子   介子  夸克 等微粒 都可以被检测到 ,那么 亚光子 亚电子可以被检测到么?

 

既然亚电子的电荷很小 那么电子吸收后就不足以减少与原子核之间的吸引力  亚电子的电量再小 也会因为物体吸收了大量的热而产生明显的正电荷  被晒热的物体与被摩擦发热的物体应该增加了相同的正电荷,那么摩擦生热又是哪里来的正电荷?摩擦会产生正电荷好?正电荷与热量应该具有恒定的比值。烧火产生热量 那就是说烧火过程会产生正电荷  那么电荷并不守恒,可以被摩擦出来 

   哎……普林老弟呀,你呀,你……你 简直是 一派胡言乱语 哦……赶快醒醒吧 别再胡说八道咯

 

[楼主]  [17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4/08/15 16:27 

朱老师:
我认为您这么有威望的人,说话一般会保守一些。您不觉得这些都是记录在案了吗?我这套理论是完全能自圆其说的。
这丝毫不是牵强附会,我们看到的光就是正亚电子组成的。我们眼睛都能看到,还用检测吗?检测到光实际就是检测到正亚电子。正亚电子电量虽然很小,但是它作用于外层电子,富富有余。电子外层电子的能级差很小,有个风吹草动就会跃迁一个能级。
光子照射引起物体发热是正亚电子积累的结果,所得电量一般只产生能级跃迁。除非有高能电子才能使电子逸处。正亚电子电量虽然小,但对于高频率光子的吸收,是在短时间内连续吸收上万个到几十万以上亚电子的,总的积累电量是非常大的,足以跃迁几个能级。
摩擦生热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直接的摩擦,除了从做功的力源获得正亚电子之外,还伴随着电子的得失。
烧火会产生正电荷,这个电荷是从化合反应中得到的。这些正电荷都是存在于燃料之中的,以电子和原子结合牢固程度、以结合能等方式存在的。化学反应会释放这些能量,从一种结合能转化为另一种结合能。其间的能量差值若为正(新结合能-旧结合能),则反应为吸热反应。若为负,则为放热反应。
电荷守恒,但是电性不守恒。电子可以对一些电性进行屏蔽,使其不显。关于火焰在电场中会偏转,这是我早已知道的,我夫人就搞过火焰检测,火焰不仅导电(气体高温电离),而且还带电。
[楼主]  [18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4/08/15 17:00 

您能解释为什么只有电子吸收光子,而原子核不吸收光子吗?
原子核质量比电子大1840倍,原子核截面也不比电子小,为什么光子偏被电子吸引,一次都不被质子吸引?
为什么光子不能把电子砸向原子核不出来,反而砸离原子核?
如果我所列的问题您都能讲清楚,自然我的亚电子理论就没用了。古今中外,谁把光说清楚了?但是我比他们进了一步,因为我知道了。
世界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只是组成原子的材料比例不同,就造出了各种物质。在原子、电子级别,都是由正亚电子和负亚电子组成的。几百种粒子都是它们的临时组合或永久组合。我根本不相信什么夸克等理论。因为我自己的理论完全能够解释它们,其它的都是多余的。
我和您不一样。您迷信书本、迷信专家,我则是不迷信任何书本和任何人。我从不希求哪位专家给我好评。我只留我的思想在人间。我写的这些东西,脑筋稍微慢点的人都跟不上的,这我是非常清楚的。我每次新发帖子,总有人开头冒上几句。比如我刚刚发表的《真正的动量守恒——光子动量守恒》,我弄了一个质量不守恒的式子,摆在那里,我就知道有人会上钩。果不其然,有人讥讽我是大仙。其实正中下怀,我要的结果就是这个。我要让他们替我证明,我的理论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提出,而且真正是离经叛道。还有我提出的光子速度不是光速的理论,谁能理解?但是,一旦理解了,一定不会再忘记。因为最先看到我理论的人是最荣幸的,能够和我对上话并得到解答就如同买到我签名的书一样。
[楼主]  [19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4/08/15 17:45 

更正[17楼]“电子外层电子的能级差很小”应为“原子子外层电子的能级差很小”
“除非有高能电子才能使电子逸处。”应为“除非有高能电子才能使电子逸出。”
[楼主]  [20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4/08/16 01:25 

凡是承认光子是粒子的人,看了我[18楼]的问题,都会承认电子吸收的那个子是正电荷,都不可能再睁着眼睛说那个是什么玻色子了,都不得不承认那是正亚电子了。什么叫说物理?这就是说物理。通过一切已知的原理结合现象进行推理分析。相信看过我这么分析的人,打死他也不会再说光子是中性的了。
[楼主]  [21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4/08/16 04:31 

更正[14楼]压力数值代入错误,这里重新写出:
1摩尔1500K的高温气体,在一个大气压下,比如高温燃烧着的气体,它的电子得到了多少正亚电子呢?
V=nRT/P=1×8.314472×1500/101325=0.12308618800888230940044411547002 m3
把它代入我的式子PV=nWq^2
得到:
q=√(PV/nW)=√(101325×0.12308618800888230940044411547002 /(1×1.6210742857573675913570153206613e+42 ))
=8.7712503861187717462029127426007e-20 C

大家看到了吧,这么高的温度,平均到每个气体分子上的正亚电子电量也不到一个电子电量。
[楼主]  [22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4/08/16 06:43 

我是这样证明正亚电子存在的:
第一、含有正电荷的、质量大的原子核不吸收电子,无论原子核质量多大。证明光子不是中性粒子,它受到的不是按质量计算的万有引力,而是库仑力。这说明光子带电。
第二、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光子不被原子核吸收,能被电子吸收,说明光子带正电,而不是带负电。
第三、光子不是电子。现有加速器中的电子要消耗掉非常大的能量也加速不到光速,因此光传过来的不是电子、也不是正电子。
第四、光子碰撞到电子,不但不将电子砸向原子核,而且还会使电子以相反方向跃迁,又一次验证光子带正电。
第五、既然带正电,又不是正电子,那它一定是电量小于电子的正电荷。这个正电荷我把它叫正亚电子。
第六、光子是有质量的,不同能量的光子质量不同,不同能量的光子速度也不同。
第七、谁不承认都可以,但要讲出理由。
[楼主]  [23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4/08/16 06:57 

更正[22楼]“质量大的原子核不吸收电子”应为“质量大的原子核不吸收光子”
[楼主]  [24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4/08/17 23:25 

1立方米体积内有2.6867772707731365705606443402595e+25个气体分子,假定每个分子带电量为q,这些分子一定互相排斥,造成对容器侧壁的压力。谁帮我计算一下这个压力是多少?
[楼主]  [25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4/08/18 04:03 

我们知道,原子的尺度都是在埃的级别,即10^-10 m的级别。如果上述单原子气体分子按立方形式堆积,它们只占用的体积在2.6867772707731365705606443402595e-5 m3,或更小。这些分子分散在1立方米空间后,它们的空间和体积之比是37219.311435973399163736023140606,大约几万倍。这些气体分子在实际上的空间中是很难碰撞到一起的。所谓分子碰撞也就是一个分子运动到另一个分子的势力范围(电场力范围)后,在静电力下发生的碰撞,分子之间根本不可能接触。气体越温度越高,这些分子带的正电荷越多,它们之间的排斥力越大。静电力是使分子从静止到运动的根源。这些分子之间获得正亚电子和我们导体导电不是一个机理。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正亚电子是在这些碰撞中的减速时甩出去的。一个高速运动的电子,受到减速时,具有很大质量的正电荷冲出电子,进入邻近的电子,这样就完成了正亚电子电量的转移。光辐射也就是在这个期间发生的。事实上,正亚电子就是这样辐射—吸收的循环中完成气体温度趋于均衡的。导线中的电子不同于气体中的电子,导线中的自由电子可以在外电场下移动。电子可以携带着正亚电子移动到该释放它们的地方去。比如电子在导线中流动,带走了大量正亚电子,但电子遇到阻碍时(纯电阻)就会发生减速(焦耳热辐射)、或撞击减速(韧致辐射)。电子在减速中总会发出辐射。
[楼主]  [26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4/08/18 07:29 

水这种东西,在地面或海面吸收太阳热量,变成水蒸气,上升到大气层,实际就是吸收了很多的正亚电子,被地表电场排斥到空中。这些水蒸气是带正电荷的。在高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后,蒸汽开始凝结为水滴。多余的正电量就显现出来,在地面的电场作用下依然被极化成上正下负的极性水滴。在雨滴的形成过程中,在积雨云的下端就集结了大量的负电荷,正电荷被排斥到云层顶端。这就是雷电形成的原因。我们已经知道,闪电是云层对地的放电过程,而流入大地的恰恰就是带负电荷的电子。那么分离出去的正亚电子在云层上跑哪里去了?它们跑了,以能量形式回到了太空。
[楼主]  [27楼]  作者:王普霖  发表时间: 2014/08/18 08:57 

地表电场总是排斥正电荷的,凡是热的东西都向上升。水蒸气中含有大量的汽化热,比任何天然气体含有的热量都大得多。因此它凝结时放出的凝结热也是最多的。这些放出的凝结热都以正亚电子形式出现,被排斥到更高的大气层以外,以低温辐射形式回到太空。此时水滴带有负电荷,失去正亚电子的水滴失去了地面的排斥力,在地面电场下会向下运动,降雨层会贴近地面。大量的负电电场会击穿空气对地面放电,也会在空气中形成大量负离子。这就是雷电产生的原因。
雷电产生的原因也是过去没有人说得清的。我的正亚电子理论非常容易地就把它叙述清楚了。
正亚电子理论是万能的。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2039480209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