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外维暗能量发力公式初探(修改稿) ---现代实用量子弦学发轫(3) 淳弦变 摘要:类似同样形状的一段钢丝,卡拉比-丘流形解释额外维度的紧致化,这类似力线或纤维丛在洞穿环面中心孔的缠绕、纽缠,所以缠结的能量或等价质量的变化是,钢丝越短,缠绕、纽缠的空间越小,所用的能量就越巨大,这就是E=mc2/Rx 公式呈几何级数倍数增长暗能量的秘密。 关键词:额外维 暗能量 发力公式
在弦论实用动力学中,额外维引力或能量储存是一个最大的谜, 现给出一种机制。 额外维也称"点内空间",是一个小数级的长度距离关系,或说是一个大数倒数类似的长度距离关系, 其间的引力或储存能量的视界,称为"膜",是一种"力面"。利用"点内空间"视界外亚光速和"点内空间"视界内暗能量共存原理,在膜视界表现为: vv′= c2 (1) (1)式中c是视界外真空中光速, v≤c是亚光速 ;v′≥c是视界内暗能量虚拟速度,那么额外维暗能量表现的新引力或可发力公式可推得能量储存:E=mc2/Rx ,其中R是小数, x=0、1、2、3......n;即Rx是个在公式中可变的大数。 这个额外维暗能量新引力或可发力公式,是点内空间暗能量发力的基础,它能把宏观和微观物理学统一起来。原子核力是强引力,而宇宙力是多元化的,传播引力的引力子是闭弦,能够在额外维空间中移动。但开弦不能离开膜面,它的一端或两端是粘在膜面上的。反之,我们平时感受到的重力,或称地球的吸引力,之所以是弱引力,原因是已经扣除掉了从额外维内逃到额外维外的那部分发力能量E=mc2/Rx 后的表现,即它已经是被弱化了的重力。其次,由于膜力面本底存在自然振荡,而成为光子和引力子传播保持光速的自然加油站。这里为了便于理解, 我们虚拟假设A是点内空间,B是视界膜面球的膜面上的一个物体,研究重力扣除掉引力子从额外维内逃到额外维外的那部分发力能量E =mc2/Rx后的表现,作为引力模型作图,我们将Rx 中的x取x =1;由于R是小数,1/Rx成为大数,在作镜像对称图时,可变换为类似平常的圆周运动引力图像。在这种视界膜面球的膜面上,分析B运动相似三角形的∂v/∂t和∂v′/∂t共存,可得: vΔt/R=Δv/v (2) 从(2)得出向心加速度a=Δv/Δt, 设limΔt→0, a=Δv/Δt≈vΔl/RΔt ∂v/∂t≈Δv/Δt≈v2/R (3) 从镜像对称图也可得出: vΔt/R=Δv′/v′ (4) 从(4和1)得出点内空间视界暗能量发力虚拟离心加速度a=Δv′/Δt, limΔt→0, ∂v′/∂t≈Δv′/Δt≈-vv′/R≈- c2/R (5) 在这种额外维视界膜面球的膜面图像的物体B上,这两种加速度共存,且有相同的形式,从(3)得出物体B上离心力,那么用这种新方法推导离心力公式: F=MBv2/R (6) 其中MB是物体B的质量。从(5)也可以推导出额外维视界膜面球的膜面图像的物体B上,暗能量表现的新引力或可发力公式: F′=-mc2/R (7) 其中m是扣除掉引力子从额外维内空间逃到外空间的那部分视界暗能量发力虚拟离心加速度的质量m′转变后的引力质量, m′质量虽是不可测的 , 但m是可测的。这两种力在物体B上是共存的,从而联系地球B的离心力F和向心力(引力) F′平衡,可得 F+F′=0 (8) 从 (6), (7) 和 (8) 得出 m/MB=v2/c2 (9) 有人说:"宇宙没有暗能量,因为物体B增加质量m, 离心力大于引力, 那末物体B向外膨胀, 这就是宇宙膨胀的机制。"其实这话是错的,根据物体作功的功能原理是,动能的变化,是外力的空间累积作用,即是力和距离的乗积。宇宙膨胀的机制恰恰是由扣除掉引力子从额外维内空间逃到外空间的那部分视界暗能量发力虚拟离心加速度的质量m′转变后的引力质量m,在起作用。把这种类似平常的引力图像,还原为镜像对称的额外维内空间图,那么其R在缩小,即R这个小数变得更小,从而额外维暗能量表现的新引力或可发力公式可推得: E=mc2/Rx (10) 这里就是我们所知的常规物质只占宇宙构成的4%,暗物质和暗能量分别占23%和73%的来历。丘成桐先生在《大宇之形》一书中讲,这类似同样形状的一段钢丝,卡拉比-丘流形解释额外维度的紧致化,这类似力线或纤维丛在洞穿环面中心孔的缠绕、纽缠,所以缠结的能量或等价质量的变化是,钢丝越短,缠绕、纽缠的空间越小,所用的能量就越巨大,这就是E=mc2/Rx 公式呈几何级数倍数增长暗能量的秘密。这是比核聚变和核裂变更大的能量的来源,这正是大型强子对撞机解释宇宙大爆炸能源来源的秘密。 参考文献
[2]王德奎,三旋理论初探,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5月; [3]孔少峰、王德奎,求衡论---庞加莱猜想应用,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9月; [4]王德奎,解读《时间简史》,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9月; [5]陈超,量子引力研究简史,环球科学,2012年第7期; [6]杨振宁,韦尔对物理学的贡献,自然杂志,1986年第11期; [7]王乔翻译,超弦理论,科学世界,2013年第3期; [8]刘月生、王德奎等,"信息范型与观控相对界"研究专集,河池学院学报,2008年增刊第一期,2008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