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的发光机理和类星体的发光机理
(一)恒星的发光机理
我们知道光子围绕电子旋转,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当光子吸收一定的能量后被激发,形成了发光现象。
(1)光的波粒二象性;科学家发现光既能像波浪一样向前传播,有时又表现出粒子的特征。因此我们称光有“波粒二象性”。
a;光的粒子性;光子是基本粒子,当光子以光速传播时就会表现出光的粒子性。
b;光的波动性;当光子以光速传播时能像波浪一样向前传播。
(2)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本质;光子即有围绕电子旋转的,也有围绕原子核旋转的。
a;例如;伽玛射线及宇宙射线,这种不可见的电磁波是从原子核内发出来的,放射性物质或原子核反应中常有这种辐射伴随着发出。这些射线就是围绕原子核旋转的光子被激发而产生的。故伽玛射线及宇宙射线的波粒二象性中,粒子性表现的强,波动性表现的弱。
b;可见光:40THz~80THz,波长约 800 至 400 纳米(通常是780至380纳米),人眼可见的光。1微米=1000纳米。可见光又细致划分为:红 750~630纳米;橙 630~600纳米;黄 600~570纳米;绿 570~490 纳米;青 490~460纳米;蓝 460~430纳米;紫 430~380纳米。这些光线就是围绕电子旋转的光子被激发而产生的。故光线的波粒二象性中,粒子性的表现和波动性的表现都很明显。
因为围绕电子旋转的光子被激发而产生的光子速度和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的运动速度有一个速度的矢量叠加(光波的振幅)。可见光的频率:40THz~80THz,对应的就是单位时间里电子围绕其原子核旋转的圈数。故光线的波粒二象性中,粒子性的表现和波动性的表现都很明显。
七色光红橙黄绿青蓝紫对应的是红色光子,橙色光子,黄色光子,绿色光子,青色光子,蓝色光子,紫色光子。它们质量的大小是红橙黄绿青蓝紫由小到大,速度是由大到小,能量是由小到大。光速的规定是以橙色光子的速度为准。
恒星的光谱为有缝光谱。
(二)类星体的发光机理
在星系的中心存在着大质量的黑洞,但是在类星体中心存在着的是大质量的准黑洞。物质在坠入这些准黑洞的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能量的说法是错误的。没有能量的释放只有光子的逃逸(冷光源)。
由于类星体的发光机理的特殊性,就是说恒星发光主要是光子以被激发的方式发光。而类星体的发光虽然也包括光子以被激发的方式发光,但是主要还是光子以被拉伸分离的溢出方式发光。并且这些光子速度还要和一个向心速度进行矢量合成。所以我认为;类星体的多普勒红移反应的只是一个虚的多普勒红移,因为这个多普勒红移对应的是宇宙中的微粒子向类星体下落的速度和类星体视向退(近)行速度的矢量和。而恒星的多普勒红移反应的只是恒星视向退(近)行速度。
类星体的光谱为无缝光谱。
附;我在王亚平博客研究相对论的总结上的评论
您在文中说:“但是主要还是光子以被拉伸分离的溢出方式发光。”以我现在所具备的知识和思维目前还理解不了,恕我没有看明白!
光子围绕电子旋转,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组成原子,原子组成分子,分子组成高分子,高分子组成植物和动物等等。当植物和动物等落入黑洞时,由于巨大的引力差的作用,他们会被撕裂。这样被撕裂成了分子---原子---原子核和电子---光子也被从电子上撕裂下来了。如果是在黑洞的情况下,光子会被黑洞吸附而不能逃逸。类星体中心是准黑洞,所以光子是可以大部分逃逸的。但是这些逃逸的光子光速要小于光速C。所以我在你的博客上评论说;光对发射体的速度可变。意思就是光源发射的光子的光速不只是光速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