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相对概念在场运动中的应用 下一主题:如果版主任由王春元之流肆意玷污...
雷元星网发PDF格式电子图书
[楼主] 作者:濮青松913  发表时间:2013/02/26 16:21
点击:2099次

             雷元星网发PDF格式电子图书(转贴)

1、《文明的起点》 独立卷 27万字 已经在2006年出版  价 5元

2、《人类的科学》  上卷  25万字已经在2007年出版  价 5元

3、《人类的科学》  下卷  25万字已经在2007年出版  价 5元

4、《科学的重建》  上卷  43万字预计在2013年出版  价5元

5、《科学的重建》  中卷  41万字预计在2013年出版  价5元

6、《科学的重建》  下卷  41万字预计在2013年出版  价5元

7、《数学的脉动》  上卷  27万字预计在2013年出版  价5元

8、《数学的脉动》  下卷  27万字预计在2013年出版  价5元

      我的QQ号是:2360761248 欲获得以上电子图书的新老读友可在QQ上留言或通话,告知想要的哪几本图书,然后按书价汇款或网银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雷元星收

      卡号:6210984550001334302  我在网上银行查到该款后,就立即把所需书的PDF格式电子版发送到您的QQ上,若收到的电子文件能打开并存盘,且文档完整,彩图清晰,回复OK,该次程序即已经完成。

      本人的博客沉睡了整整5年,主要原因是集中精力写《科学的重建》与《数学的脉动》,现正与北京和四川的出版单位谈纸质书的出版问题。因为有不少老读友一直在问我最近有什么新书没有,且纸质书的出版周期难料,故先将以上已经出版(有部分修订)和还未出版的电子文档发给了这些老朋友,书写得怎样我说了不算,还望旧雨新知多提意见。原来本不想弄什么5元书价的,但又担心有不熟悉的朋友不珍惜老夫的多年辛勤,看成网上随手捡来的垃圾而置之不读。弄出个萝卜白菜价位之后,望看官们多少瞟上几眼,也好记住有个叫雷元星的湖北佬在易学、科学与数学的领域里倒腾过一阵。

      《文明的起点》加了 第七章易理的现代诠释237

The Theory of I Ching & It's Modern Interpretation

一、易理为物质之理 239

二、元素(原子核)的构成 253

三、原子模型的演变 261

四、分子与力的平衡与统一 266

五、从布朗运动到太极热力学 273

六、"观"与光的本质 288

七、动在与阴阳平衡 300

八、《系辞》中的数学与科技 312

九、《周易》中的文学、哲学与史学 317

附录从《周易》出发 

《科学的重建》上卷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乾 ぁ 大气--地球的天圈 1

QianAtmosphere-Outer circle of the Earth

一、气重天高有谁知 2

二、蔚蓝的气圈 9

三、大黑天中的秘密 17

四、大气的化学构成 22

五、气温与物态变化 29

六、蒸发与国际云型 39

七、湿度与降水 49

八、大气电场、极光与雷 69

九、气圈与生命 85

第二章 巽 い 天风--气圈的奔旋 107

XunWind-Running of the Atmosphere

一、捕风者的脚步 108

二、热成风与地转偏向力的苟合 115

三、气压梯度风与转盘模型的忽悠 122

四、公转风与全球西风环流 128

五、三条纬向风带的形成 138

六、季风的成因 145

七、气流与气旋 150

八、物候与灾风 158

九、风能与飞天之路 1672科学的重建 Renewed Science

第三章 坎 ぅ 水流--文明的血液 191

KanWater-Blood of the Civilization

一、试问水为何物 192

二、河流与瀑布 199

三、古代的水利工程 218

四、河道疏浚与泥沙研究 232

五、比降与流量的测算 240

六、泉、井、渠与输水隧道 248

七、洪灾与水患的根治 268

八、季节河与新绿洲 286

九、淡水与水力资源的利用 306

第四章 兑 え 海洋--星球的本色 315

DuiOcean-Property of Our planet

一、湖海汪洋各自蓝 316

二、从木帆到铁舰 324

三、驾船航海三千年 340

四、海图与深海探测 358

五、潮来潮去的遐想 368

六、固体潮与海潮 377

七、风暴潮与海啸 386

八、洋流与地转 394

九、海战与海难 411

 《科学的重建》中卷

 目录 Contents

第五章 坤あ 地壳--自然的大舆 445

KunCrust-Carriage of the Nature

一、大地与经纬 446

二、地理与地图 465

三、冻土与极地 479

四、地貌与地层 500

五、岩、矿与石油 522

六、行道与铁路 557

七、吊索与桥梁 600

八、隧洞与管道 632

九、轮轴与车辆 652

第六章 艮ぇ 山脉--未陷的地块 683

GenMountains-Scar Tissue of the Crust

一、山体与海拔 684

二、名山 697

三、雪山 728

四、火山 743

五、山洞与石窟 766

六、有关山脉成因的各种猜想 782

七、塌陷与洋流造山 798

八、山关与山战 817

九、登山 835

 

《科学的重建》下卷

 目录 Contents

第七章 离う 岩浆--暗藏的火库 849

LiMantle-The Fiery Storage of the Earth

一、地幔的热源 850

二、地幔的分层 860

三、岩浆的运动 866

四、地幔中的气体 874

五、地震探测 882

六、地震灾害 893

七、地震的假说 901

八、地震的成因 907

九、地震预测与地热利用 917

第八章 震ぃ 地核--磁性的天胎 931

ZhenCore-The Magnetic Embryo of the Earth

一、地核的状态 932

二、地核的磁场 942

三、月球与磁核 958

四、地核与重力 978

五、寻找万有引力之源 989

六、地球的电场 1017

七、氢原子模型与天地结构 1047

八、引力质量的起源 1065

九、惯性与力 1085

 第九章 日太阳--燃烧的石头 1113

Solar Sun-A Hot Stone in the Sky

一、太阳系的位置 1114

二、太阳系的起源 1125

三、太阳系的结构 1147

四、太阳的光谱 1154

五、太阳的热源 1166

六、太阳的运动 1175

七、黑子与耀斑 1182

八、太阳的磁核 1194

九、太阳能的利用 1207

导 读 形而下学与形而上学 1219

后 记 1234

附 录

雷元星的主要学术建树及其意义 1236

莫要埋没当代中国人的科学大发现 1247

 

 《数学的脉动》上卷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数族 1

numbers

一、数的起源 2

二、数字的由来 12

三、进位制的确立 22

四、"0"是数吗? 33

五、负数 43

六、虚数与多元数 51

七、分数与小数 62

八、无理数 77

九、超越数 88

第二章 算具 97

Calculator

一、从指算、绳算、筹算到牌算 98

二、从滚珠、佛珠到算盘 104

三、从算板、沙盘、笔算到心算 109

四、从格算、对数到签算 115

五、算尺的演变 127

六、会算的机器 133

七、计而后算的机器 143

八、二进制机电计算机的演变 159

九、电子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形成 1802数学的脉动 Mathematics History

第三章 几何209

Geometry

一、从规矩到几何 210

二、找回原点 224

三、勾股定理 241

四、圆周率 251

五、几何公式的诞生 258

六、拓扑与分形 269

七、遭"相对论"绑架的"非欧几何" 287

八、从曲面几何到微分几何 304

九、从三角学到三角函数 314

 

《数学的脉动》下卷

 目录 Contents

第四章 数学 327

Mathematics

一、方程 328

二、代数 341

三、群论 353

四、行列式与矩阵 363

五、函数 376

六、极限与导数 384

七、微积分 401

八、概率与统计 417

九、组合数学 429

第五章 数论 439

Number Theory

一、形数世界的林奈与集合论 440

二、病题与悖论 457

三、奇数、偶数与杂数 479

四、素数与合数 491

五、数序 507

六、级数与阶乘 517

七、不定方程 525

八、费马大定理 534

九、数形 540

 

数学的脉动

Mathematics History

2

第六章 数妖 549

Mathematical Demons

一、数妖之算 550

二、数神、数妖之间 564

三、近代数妖--洛仑兹 570

四、当妖算变成了"公设" 581

五、时间"险些"被拉长 589

六、空间"险些"被压扁 599

七、E=mc2? 607

八、"相对论"能出"原子弹"? 624

九、数妖的宇宙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hongbin/msgview-950451-290015.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相对概念在场运动中的应用 下一主题:如果版主任由王春元之流肆意玷污...
[楼主]  [2楼]  作者:濮青松913  发表时间: 2013/03/15 22:43 

                                     科学的重建       Preface   

         Renewed Science

科学的重建

 

——直面科技文明的第三次超越

Bathing the Third Storm of the Science & Technology

 

 

雷元星  著 

 

Preface

江华荣(文)

1997年元月,老雷抱给我一叠25万字的《地球大揭秘》手稿,让我协助他出版。一开始我没太在意,因为自1988年在深圳与老雷相识,一直未觉察出他对地球科学有研究兴趣,估摸着他是一时心血来潮而胡乱写了几篇地球故事。读完书稿之后,我心目中的老雷再也不是那种空谈哲学的辩者,不是一位痴迷于科学的老大哥。他在读中学时就对天文地理有浓厚的兴趣,后来又相继萌发了螺旋轨道风吹地球洋流造山等一连串的新思想火花。

1978年初,老雷在上海读书期间背了一书包手稿去拜见他心目中的地学偶像——金祖孟教授,没料到金教授并不愿意听完他的陈述,而是语重心长地劝道:美国人把月面上的地图都绘制出来了,中国人还是多向西方人学习才是……老雷不服这口气,一直留心着地球科学方面的研究动向与最新进展。上世纪90年代,他到北京向郑文光、马宗晋、王仁、董申葆等专家、院士请教,总算得到了这些名家的些许指点、鼓励与支持。

为弄清地球三圈大气纬向环流的真相,老雷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自费到新加坡与南非考察,通过测定那里的风向,观看这些国家电视台播出的天气预报与卫星云图,更坚定了他推翻海陆风理论热成风理论的信心;进而考察了南非高原的地层、地貌、海流、矿山。老雷关于地球演化与造山过程的思路渐渐清晰了起来,隐约感觉到了大多数西方地学权威有胡说八道之嫌。

读完《地球大揭秘》之后,我就一直在向周围的人介绍老雷的科学观点,而且做过一些推广工作,但效果皆不理想。老雷的其他读者也有同感,即堪与哥白尼、牛顿比肩的科学巨人为何至今默默无闻?大量西方科学垃圾还要在大、中学的教科书上呆多久?中国人什么时候才会有自己的定理与定律?作为图书发行业的一名老兵,我越来越感觉到了向更多读者介绍雷元星其人其书的责任与压力。

这种压力并非来自与老雷的私人交情,而是每年都眼看着上千万的大、中学毕业生脑子里装着大量毫无用处甚至完全可能是错误的科学知识走出校门,却无法一一提醒他们整理一下自己脑子里的资料库,让老雷的新解释路径给他们的硬盘查查毒,以便在社会上做一个独立思考并有真才实学的人,少说一些诸如保护臭氧层之类的废话,少搞一些低碳经济之类的蠢事,切实认识人与地球的真实关系。

为了更好地开展上述工作,我于5年前就同老雷商量,让他把原《地球大揭秘》《宇宙大揭秘》等作品进一步细化,从原点、源头处阐述其新思路的由来,并延伸至其能影响到的知识、技术领域。让每一个新的观点、新的立论整体化、三维化;让每一个层面的读者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面和兴奋点;让不同领域里的科学技术人员甚至文学爱好者都有近距离的入口,把骇世惊俗、石破天惊的科学奥理涵化于娓娓叙谈之中。今年夏,老雷终于把110万字的手写稿扛进了我的办公室,并附有存了3千幅插图(电子文档)的U盘。三个月之后,这些资料便一步步变成了这本《科学的重建》。

时轮把咱们这一代人抛甩在了公元21世纪,即耶稣基督诞降后的第21个百年,也是释迦牟尼与孔子诞降后的第26个世纪,这在整个人类文明长河中不过是亘古时流中的一瞬。当公元100世纪到来之时,地球上的子孙们可能会叩问历史:在头20几个世纪里,先辈们的大脑里究竟装了些什么呢?古人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模样?他们在大地上干了些什么呢?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到了什么高度呢?先民们留下了哪些文明成果呢?先贤们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上做出了哪些贡献呢?这些古代的探索者、探险者、发明人叫什么名字?是哪个邦国的人氏?被太阳照耀(寿命)了多久?哪些理论与技术还在影响着咱们?

显然,未来的子孙要查询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比咱们寻找伏羲时代的文明要容易得多,因为那时出版物与互联网上的电子文本已如天上繁星,把咱们时代的文明成果全彰显了出来,任何眼睛都可以一览无余。可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怎样才能从这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抽纺古代文明的主线呢?怎样才能甄别其史料的真伪呢?如何去提炼文献中的精粹呢?

如果本人能给数千年后的子孙们转达一个建议的话,那么我肯定会让他们去读老雷写的《科学的重建》。因为该书不像《科技史》那样刻板,而能看到历代发现、发明者的鲜明个性。也不像《科学家传记》那样零碎,它客观地记载了万先贤的研究、创造成果及其在不同领域内的技术含量与学术价值。不像《百科全书》那样散乱,能清晰地了解某一学科或技术思路变化与发展的脉络。更不像学术论文与工程说明书那样枯燥,读者从中可读到一个个鲜活事件的探索历程。

近年来,科学家与发明家的传记出版了不少,但人们只能从书中孤立地了解其人的生平及其研究成果与技术发明。但这些成果与发明是在什么时代背景下做出来的呢?它的学术价值与技术水准究竟在科技进步的历史长河中居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即与前人相比有多大进展?对后来者有多大影响?读者皆不得而知。老雷的《科学的重建》紧紧顺着某一研究领域或技术项目的历史线索,把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与发明家排列起来,读者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的思想与思路如何承上启下。科技传记类作品从来不提及那些失败者,更不去讨论他们失败的具体原因,而《科学的重建》不漏掉这些走过弯路或走进死胡同的人,因为正是他们的失败不断提醒着后来者,让他们沿着正确的思路与观念走向成功。

如果说《大百科全书》是人类知识大仓库的话,那么走进仓库里的每一个人都会有头晕的感觉。这本《科学的重建》则不同,其主要通道(章)清晰可辨,分枝上的脉络(节)与要点应有尽有,是一个整洁有序的知识宝库,是对一个科技文明时代的全面综合,具有可靠的史料与引用价值。更为可贵的是,《科学的重建》一书包含了作者的许多真知卓见与最新研究成果,不仅批驳了前人的各种错误观点,而且指明了大量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路径。读者不仅仅可从中受到种种启发,而且会明白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及其相互联系。

 [3楼]  作者:无底板潜艇  发表时间: 2013/03/17 10:05 

不会那么便宜吧?才5元一本!跟白送差不多哟。——现在的书,动辄50元一本嘛!

老雷怎么不请北京相对论联谊会的副秘书长黄新卫帮忙推销、推销呢?——谁要是不买、哼哼 ,就封谁嘛!
 [4楼]  作者:黄新卫  发表时间: 2013/03/18 14:03 

对【3楼】说:你这类精神病患者不知道吧,我早就退出了臭名昭著的北京相对论研究会。
 [5楼]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13/03/18 20:52 

雷先生这几年不见抛头露面,原来是写书啊!看看长长的书单,祝贺了!
 [6楼]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13/03/19 06:39 

我都要,请加755901628,共四十元吗?
 [7楼]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13/03/19 06:39 

我都要,请加755901628,共四十元吗?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21033596992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