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不变原理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被爱因斯坦自已推翻了—— 爱因斯坦自相矛盾的“光源速度会产生多普勒频移却不影响光速”。 1905年爱因斯坦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中宣称:“我们要把这个猜想(它的内容以后就称之为“相对性原理”)提升为公设,并且还要引进另一条在表面上看来与它不相容的公设:光在空虚空间里总是以一确定的速度V传播着,这速度同发射体的运动状态无关。”1929年E.A.Hubble(哈勃)发表了《河外星云距离与径向速度之间的关系》后,爱因斯坦就转而支持光源(河外星云)速度会产生多普勒频移,即观测到的哈勃红移,由此得出宇宙在膨胀的结论。 很容易证明,光源速度影响光频率就一定会影响光速:当接受光点R和发光点E匀静止,E至R距离为L,经历时间△T,光速V=L/△T。光频率为f,光波长为λ,光速V= λ f。当光源E以径向速度v后退,R仍静止,若光源速度会产生多普勒频移,则光频率成为f [1-(v/V)]。 1,若光源速度v只影响频率不影响波长,则由光速V会由λ f减小为λ f [1-(v/V)]; 2,若光源速度影响频率和波长两者,且按最有利光速不变的比例影响两者(即频率减小的同时波长增大),则光波长增大会使从E到R的时间△T延长,光频率减小的光周期增大也使△T延长(类似于雷达回波时延)。而E和R两点距离L没变(光发射是瞬间完成的,光源速度v无积分时间就不会影响距离),△T增大了,光速V=L/△T自然会减小。 1和2两种情况下都是当光源速度会产生多普勒频移,光源速度必会影响光速。结论是:爱因斯坦的1905年和1929年后表述的“光源速度会产生多普勒频移却不影响光速”是自相矛盾的,光速不变原理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被爱因斯坦自已推翻了。 陈绍光老師在2004年出版《谁引爆了宇宙》时就想加入上述这段论证,但担心难以通过出版审查,最后还是删去了。故在《谁引爆了宇宙》书中就只用了广义相对论与宇宙膨胀论对抗。其实狭义相对论与宇宙膨胀论才是你死我活的直接对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