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尔原子假说与原子核相当于小磁体的结合 关键字:波尔,电子,发光,电磁波,磁场,定态 在1913年波尔提出了他的原子假说,主要有一下三点: 一﹑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做原子的定态。 二﹑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2)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1)时,原子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等于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就是hv=E2-E1. 三﹑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半径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当。 而现代物理学认为,许多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相都当于一个个"小磁体",这一点,就像许多物质微粒都具有电荷一样,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 如果原子核就是一个小磁体,那么电子绕核作圆周运动,就是在磁场中作圆周运动。应该与宏观中电子在条形磁体周围切割磁感线做圆周运动类似。或者与电子在蹄形磁体中切割磁感线做圆周运动类似。 这样,电子绕核作圆周运动就变成电子绕核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原子跃迁发光就变成电子切割磁感线运动,只要产生不均匀变化的磁场,不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不均匀变化的电场,这样就会产生电磁波,即发光。 电子圆周运动时,均匀切割磁感线,所以属于定态。只有电子从某一定态到另一定态的时候,才会产生不均匀变化的磁场。 电子自旋产生的磁场方向应该与原子核的磁场方向相同。电子绕核运动产生的磁场也应该与原子核磁场方向相同。这样才能绕核圆周旋转或自旋。 因此电子自旋方向与电子绕核轨道圆周运动应该都是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方向相同。 (本文只是个人想法,学生不可以此为准)
接上文《定态中电子不辐射电磁波的可能原因》
2012-11-17 18:38: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