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度:标量场空间不均匀性的量度。
散度:矢量场空间不均匀性的平动量度。 旋度:矢量场空间不均匀性的转动量度。 散度实际是一个【空间加速度】或叫【即点加速度】(详见附文), 由于三维的空间(x,y,z)可以用一维的时间t的参数方程表达, 所以实际还是空间粒子的【时间加速度】或叫【瞬时加速度】, 这也就是电子加速运动带动“以太”产生电磁场的原因描述。 我对用“位移电”与“电位移”互相定义的做法很是怀疑。 对于“旋度”有个问题似乎需要澄清, 就是【自旋度】与【公旋度】的问题, 比如,对于“点涡运动”速度场:Vr=0,Vθ=C/r, r处的【自旋度】可以是处处为零的rot(v)=0(r≠0), (参见:《流体力学》上册 121页 吴望一 2000.5 北大出版社) 但是r处的【公旋度】并不为零: rot(v)=2ω =2Vθ/r =2C/r^2 如果这个“点涡旋流场”能如以前所分析的,可以产生向心引力的话, 则这个“压差引力”很可能与【公旋度】2C/r^2 相关, 但是现在似乎没有【公旋度】的概念? 所以把“点涡运动”的重要性给忽略了也未可知, 而且电、磁场都成了“无旋场”, 其实电、磁“场子”的【公旋度】并不为零, 这也可以从“区域有旋”来考虑,即对于“涡心”某个范围内的区域看, 这个“区域”内的粒子都是相对【涡心】“有旋”的, 至于“场子”相对自身【轴心】可以是“无旋”的。 由于“场论”是在一时找不到“以太介质”的情况下产生的, 所以很难用“以太”或“场子”的概念与流体力学直接接轨, 所以才出现了一些抽象的【可测矢量】:电场强度、磁场强度、..., 所以应该假设“以太场子”的存在,然后用流体力学的方法建立 这些粒子的运动方程---迈克斯韦方程, 我认为这是电磁学与流体力学接轨的关键所在。 另外,还应该有一个量: 强度:非闭合、单个微平面元上的“散度”。 即它只有单位时间流出单位面积的“流出量”, 没有“流入量”的问题,因此就不是“流量对空间的变化率”, 即它只与速度和密度相关:lim [ρ∫vds{S} /S]=ρv(M) v(M)是空间M点处的即时速度,当取极限S->0时, 直接有:ρvds /ds=ρv(M), 所以也可以说“强度”是一个特殊的“散度”, 而一般定义的“散度”对封闭微元的, 此时“散度”其实是“强度”对空间的变化率, 或者按通常的说法是:流量差对空间微元的比率。 但是它们在形式和含义上都有很大不同, 强度与【速度】、密度相关,而散度则与【点加速度】、密度相关。 所以似乎有必要单独提出来? ========================================================= 附文:【即时加速度】与【即点加速度】 速度v对时间t的变化率dv/dt=a---称为【即时加速度】, 速度v对空间x的变化率dv/dx=d---称为【即点加速度】(散度)。 【时间加速度】a都比较熟悉了, 【空间加速度】d*线密度ρ在场论中被称为“散度”(一维x空间), 因为此时处理的已不是【单粒子】问题了,对于【多粒子】问题, 就不是【单粒子】移动距离(速度对时间的积分)的问题了, 而是一个“流量”(速度对空间的积分)的问题, 所以必须引入密度ρ的概念才有意义, 比如对于匀速运动,a=0,d=0, 流量=移动距离*截面积*密度ρ 但是【流入量】等于【流出量】,【流通量】等于零,即“散度”d=0。 此处的散度: diva=dρ=ρdv/dx 是一维矢量的情况,对于三维矢量的情况, 用偏导数来表示:d=(эv/эx)i+(эv/эy)j+(эv/эz)k 或者对于M点:d=эVx(M)/эx+ эVy(M)/эy+ эVz(M)/эz 是一个矢量和。 所以对于一维空间而言: “散度”函数---【即点加速度】函数也就是速度矢量的【空间梯度】dv(x)/dx, 而【即时加速度】函数就是速度矢量的【时间梯度】dv(t)/dt, 就是说:不仅【标量】有空间【梯度】分布(随空间变化)的问题, 【矢量】也同样有空间【梯度】分布(随空间变化)的问题(散度)。 而且也可以有【时间梯度】df(t)/dt的概念, 所以“梯度”、“散度”其实就是以前常用的“变化率”的意思, 只是在讨论某变量随【空间量】变化时,似乎更加形象一点? 那么这样定义的“散度”不是很直接吗?还要沿闭曲面积分吗? 比如最简单的情况,让“流管”的截面趋于零,就成了一段“流线”L=l2-l1, 在l2、l1处的瞬间速度就是v2、v1了,也不用沿【前后两个截面】积分了, “散度”直接有: diva=lim [ρ(v2-v1)/(l2-l1)] =lim [ρ⊿v/⊿l] =ρdv/dl 其中ρv2是流出“流线段L”的“流出量”, 其中ρv1是流入“流线段L”的“流入量”, ρ(v2-v1)是“流线段L”上的“流通量”, (ρ此时当然是“线密度”了) 即按“散度”的定义方法有:【单位长度上的流通量】当⊿l->0时的极限。 对比“流管”的情况:【单位体积上的流通量】当⊿l*⊿s->0时的极限。 所以用“流线段”的概念取代“流管”后,省去了两个“中值定理”, 也不用三维的偏微分形式了,化简成了一维l的问题,使问题更加简单、明了, 突出了【即点加速度】d=dv/dx与“散度”的关系:diva=ρdv/dx=ρd, 当然“散度”也可以按通常的解释:流量ρdv对空间dx的变化率。 (这里是线流量对线空间的变化率) 所以此处“散度”在某点附近为零的意思是:沿流线方向的【速度梯度】为零, 即:v2-v1=0 对于“流管”的情况则是通常的:ρ∫vds2-ρ∫vds1=0 既:流量ρ∫vds对空间dx的变化率为零, 特别当v在前后两个截面S1、S2上的速度为近似匀布时, 有:v2*S2=v1*S1 这就是截面与流速的比例关系:河道窄的地方流速高。 准确的说,“散度”是一个“流强加速度”, 而“流强度”应该是: 流量/时间*截面积(单)=ρdl*ds/dt*ds=ρdl/dt=ρv 所以“流强度”与速度v成正比, 而“散度”---“流强加速度”则是: 流量差/长度*截面积= ρdv*ds/dl*ds=ρdv/dl=ρd 与【即点加速度】d成正比:diva=ρdv/dx=ρd 即: 【流强度】=ρv 【流强加速度】=ρd 再考虑空间与时间的参数转换, 所以实际还是空间【粒子】的【时间加速度】或叫【瞬时加速度】, 这也就是电子加速运动带动“以太”产生电磁场的原因描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