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质量、重力场、电荷、电场的本质... 下一主题:看中国文汇报记者发奇文---胡说
迈克耳逊-莫雷实验零结果并不是相对论证据
[楼主] 作者:徐列明  发表时间:2012/08/24 08:39
点击:2783次

 

19 世纪流行着一种"以太"学说, 人们想像着既然水波传递靠水为媒介,声波传递靠气体为媒介,那么必然有一种能够传播光波的弹性物质的为媒介, 它的名字叫"以太"。许多物理学家们相信"以太"的存在, 把这种无处不在的"以太"看作绝对惯性系, 用实验去验证"以太"存在就成为许多科学家追求的目标。地球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绕太阳运动,似乎就应该会遇到每秒30公里的"以太风"迎面吹来,同时,它也必然对光的传播产生影响。这个假设问题的产生,引起人们去探讨"以太风"存在与否的强大兴趣与试验证明探索。
   为了寻找"以太",许多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最为有名的是迈克耳孙和莫雷所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根据理论推导和实验的精度, 他们认为如果"以太"存在的话,会有预期的实验现象出现--两束光的干涉条纹移动, 实验却得到了否定的结果。实验结果证明,不论地球运动的方向同光的射向一致或相反,测出的光速都相同,因而根本找不到"以太"或"绝对静止空间"。由于这个实验理论上简单易懂、仪器数据精确可靠,所以实验结果要么否定"以太"存在、要么否定"以太"或其它物质风存在(遗憾的是人们始终不肯放弃这种事实上不存在的风)。

由于没有对此试验零结果做出其它明确合理解释,所以迈克耳逊-莫雷实验零结果,使得经典物理学家们处于左右为难尴尬境地。而令经典物理学家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一当时不能解释的光试验,却催生了相对论产生,成就了相对论光速绝对不变理论试验基础。正是人们当时"以太"假设:"地球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绕太阳运动,就必须会遇到每秒30公里的"以太风"迎面吹来",使得相对论钻了空子,既然地球上存在着"迎面吹来"的以太或物质,那么光速必然存在着地球前进方向速度C+V(地球公转速度)或相反方向速度C-V两种不同光速,由于该光试验的零结果,于是似乎就证明了光速是绝对的(C+V=C或C-V=C),光速并不受"以太"其它物质作用力的合成叠加影响增速或减速。

经典力学与相对论虽然极大不相容,但却无法解释经典力学自身假设错误而又不愿放弃这一错误假设,而相对论恰恰可以提供这一不存在的假设理论解释,于是带着经典力学无奈和无法验证的相对论假设,为相对论推行铺平了道路。既然是不存在的假设,但你却合理地解释了事实上不存在的存在,显然这是隐含着更大欺骗错误。

当我们今天重新审视这一问题的时候,就会发现当时人们这一假设,似乎重新又轮回到了"地心说"那一时代"地心说"对地球自转的质疑,如果地球自转的话,同样会遇到"迎面吹来"的东风,为什么地球人就没有感受到呢?原来地球就像一条大河上航行的封闭船舱,虽然地球在河流自然作用力推动下在航行运动,但作为封闭船舱观察者而言,船舱就是静止的,不存在任何方向气流物质的不同作用力,任何方向气流物质阻力都是相等的,无论你是往前进或是相反方向跳动,跳远距离都是相等的。地球地表在强大自身引力下,牢牢吸引地表空间周围一切固体颗粒、漂浮流体物质,使其跟随地球一起运动,因而使得地球地表周围空间一切物质都保持着不变相对位置,它们之间没有相对运动,任何方向作用力都是相等的。地球地表就相当于是一个封闭的巨大船舱空间,因而不存在任何"以太"风或流体物质风。于是光速传播同样无论任何方向,它受到的作用力都是相等的,自然光速也是相等的,所以迈克耳逊-莫雷实验零结果本来就是合理的。之所以原来零结果难以接受,就是因为始终坚持地球"以太"风的存在必然结果。因而迈克耳逊-莫雷实验零结果作为相对论光速绝对不变试验依据,也是极其荒谬的。因为实验本身并不存在不同方向存在两个不同速度的作用力。如果相对论依据是成立的,那么请问迎面吹来30千米/S大风又在那里呢?12级台风最大风速为32.6米/秒,公转速度也就是接近1000倍的12级台风速度,足以摧毁地表一切物质的大风、我们人类几乎感觉不到?这岂不是荒唐吗?即便是地球公转轨道物质密度只相当于地面气流密度1/10000,那么依据动量公式,也应该时刻领略到地球迎面而来的100倍的12级台风。这样摧古拉朽的摧毁力难道是人类可以想象的吗?这样的风暴难道是地球引力可以阻挡的吗?显然避免风暴合理解释就是公转(气流)风速与地球同速,才保障了地球像封闭船舱。

让我们从另一角度再看光速"以太"假设问题,因为假设了"以太"相对地球静止,才有了迎面吹来"以太"风,如果我们假设"以太"与地球公转同速,同为30千米/S速度围绕太阳公转,那么这时我们就不会感觉到迎面吹来的风,这时光速传播与地球静止状态像封闭船舱是一样的,同样不存在前进或相反方向不同合成叠加速度,因而光速同样各个方向同速。那么为什么当时乃至今天仍然没有想到地球轨道周围物质或称之为"以太"可以是与地球同速运动状态呢?或即便是有人想到了、却偏偏还是固执认为是地球拖拽了它们运动,而为什么不是"以太"物质推动、拖拽了地球运动呢?虽然这样运动可以解释很多科学困惑,可以解释星球的公转与自转,可以轻易解释台风形成和西风带形成等等许多科学困惑,但天体物理学家们仍然坚守宇宙空间物质是没有运动的,归根结底是人类的绝对静止空间和空间物质绝对静止的固有情结决定这样固执思维。

即便是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自然现象都是水流、气流微观流体物质推动宏观物体周而复始运动,恰恰没有看到巨石或泥沙周而复始自我移位运动。像水之所以可以保持水平性,不就是因为流体物质具有对引力更加敏感性吗?说明了水流、气流相对于庞大固体天体具有更强引力敏感运动性;那么相对于太阳系里的天体运动,如果我们假设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是太阳引力作用结果,那么天体轨道流体物质为什么就不可以同样在太阳引力下作公转或自转运动的漩涡形式存在呢?由于宇宙空间微观物质单位质量体积更小,单位体积质量密度相对宏观天体更大(如像电子、质子、氢核类微观粒子既没有分子间隙,也没有原子间隙),单位体积质量引力更大,理所应当受到引力驱动力更大、阻力相对最小,加之没有分子牵拉阻挡力,决定了它们相对于天体有着更为强大优势的引力流动驱动力,所以天体运动首先是天体轨道微观流体物质的漩涡运动才保障了天体公转、自转完美运动。否则如果没有这些微观流体物质漩涡运动,那么庞大天体公转、自转运动岂不是面临巨大阻力而消耗更多能量而更加不合理吗?宇宙天体空间轨道流体物质与天体运动关系就像洪水与泥石流关系一样:没有洪水发生,自然也就没有泥石流发生,但没有洪水、虽然并不意味着泥石就不存在引力下滑的力,但因为自身引力下滑力不足以推动泥石流运动,所以才需要洪水冲击、无数微观流体分子冲击推动,增加了泥石流引力下滑力,于是微观流体在引力驱动力下形成强大合力,推动了看似不可能的宏观物体运动。天体运动就是在这些微不足道的空间流体物质的推动下完成了公转与自转运动。

如果上述物质运动都是理论推论的话,那么光行差现象无疑毋庸置疑地证明了地球公转轨道流体物质运动速度为30千米/S,也有力证明了光速C在这一流体物质速度作用力下,产生了光线tga=V/C=22,5″的偏转倾斜,说明了光速不是绝对的,光速是可以在其它作用力下合成叠加、加快速度并改变方向。光行差就像垂直雨点在风力作用力下发生雨点向风向推力方向倾斜的雨点一样、发生了光线倾斜。即便是地球静止的,我们看到的光线仍然是倾斜的因而光行差现象与地球运动与否无关、与光源运动与否无关。光行差就是在地球公转轨道流体物质快速运动作用力(推力)下产生的光线倾斜现象。

虽然目前光行差流行传统解释仍然是相对论解释,尽管采用相对论的"雨行差"解释光行差现象表面上容易理解,但事实上这是两种截然不同本质现象的混淆,这里最为明显理论漏洞就是相对运动产生的雨点倾斜方向(雨伞向前倾斜是因为雨点向后倾斜)与光源光线在地球前进方向的物质作用力推力下,产生光线向前倾斜方向是不一样的。如果按照相对论光行差解释不仅仅是地球运动与光源运动两者之间相对运动光行差结果不等效,即便是观察者相对光源运动引起的光行差也是充满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虽然在地球有限运动速度下(事实上是轨道流体物质运动结果)光行差答案可以与经典力学计算答案近似一致,似乎相对论计算貌似正确的,但一旦相对运动速度加快,如假设地球运动速度等于光速C时,相对论答案就立即显示出虚假原形:依据相对论光行差公式sina=V/C、当V=C时sina=V/C=1=90°,也就是说这时光行差是90°,如果用望远镜观察垂直光源,那么这时的望远镜方向与垂直光源成90°夹角,显然无论如何光线都不可能透过望远镜,这与事实是极大不相符的;如果按照经典力学计算tga=V/C=1=45°也就是说相对于垂直光源,只要望远镜倾斜45°就可以通过垂直的光线,与事实相符,这一点通过试验也是可以验证的(尽管经典力学公式并不适用于相对运动解释,但仍然比相对运动公式准确,可见光行差相对论公式折射出来的巨大漏洞我们从来就没有去认真推敲)。所以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相对论对光行差解释是错误的,由此衍生虚幻概念仅仅是地球公转前行相对运动引起的光行差现象是错误的,正是地球公转轨流体物质运动作用力才是形成光行差现象的唯一答案。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恰恰是证明相对论错误的光行差和迈克耳孙和莫雷光实验却成为了相对论的两大理论依据。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hongbin/msgview-950451-275107.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质量、重力场、电荷、电场的本质... 下一主题:看中国文汇报记者发奇文---胡说
 [2楼]  作者:董银立  发表时间: 2012/08/24 13:08 

1、迈克耳逊-莫雷实验零结果仅仅证明地球表面的以太风是0(或接近于0),并不能否定以太的存在。你的“地球公转轨道流体物质”是什么东西?难道仅仅是给以太换了个名称?
.
2、按照你的观点,“地球公转轨道流体物质”导致了地球上存在“恒星周年光行差”,那“恒星周日光行差”又是什么物质引起的呢?

※※※※※※
流水和气流不会改变其中超声波束的传播方向——动煤质波动理论呼之欲出!
[楼主]  [3楼]  作者:徐列明  发表时间: 2012/08/24 15:51 

对【2楼】说:

"地球公转轨道流体物质"是什么东西?难道仅仅是给以太换了个名称?-------------------------------------------------------------------------------------------------------------------------------

地球公转轨道物质总称,任何物质运动都会给光线一个作用力,只是作用力大小与物质运动速度、及密度质量有关。由于以太概念解释不统一,容易引起误解和不必要争论。

"恒星周日光行差"如果按照现行解释,就是地球自转线速度相对于光速比值造成的,但这是依据相对论相对运动光行差来理解的,事实上是没有意义的。

 [4楼]  作者:董银立  发表时间: 2012/08/24 17:15 

楼主可以先研究一下机械波的波行差现象,在空气中,假设有两块平行的板,每个板上面都有一个洞,当俩板都静止时,【相对实验室静止的声源发射的】一超声波束正好可以穿过第一个洞后,再穿过第二个洞;
.
假设俩板以相同的速度同方向运动,超声波束就不可能先穿过第一个洞后,再穿过第二个洞,(相当于望远镜必须倾斜),这就是“第一种波行差”——观察者相对媒质运动引起的波行差——tga=V/C
.
假设俩板(相对媒质)静止,但波源运动,这种情况下超声波束【同样】不可能先穿过第一个洞后,再穿过第二个洞,(相当于望远镜必须倾斜),这就是“第二种波行差”——波源相对媒质运动引起的波行差——sin=V/C
.
假设波源、俩板都以相同的速度同方向运动(即三者照样相对静止),奇怪的现象就出现了,超声波束【居然照样可以】先穿过第一个洞后,再穿过第二个洞,这种情况下不存在波行差,实际上是tga=V/C和sin=V/C抵消了!
.
同样道理,只波源运动时存在多普勒现象,只观察者运动时也存在多普勒现象,但当波源和观察者同速运动时居然不存在多普勒现象,抵消了。

※※※※※※
流水和气流不会改变其中超声波束的传播方向——动煤质波动理论呼之欲出!
 [5楼]  作者:董银立  发表时间: 2012/08/24 17:53 

4楼中,
假设俩板水平向右运动,望远镜的上口必定【向右】倾斜,倾斜角度为tga=V/C
.
假设波源水平向右运动,望远镜的上口必定【向左】倾斜,倾斜角度为sina=V/C
.
虽然倾斜角度定量上不相等,当当俩板和波源都向右运动时,居然可以完全抵消为0,太奇妙了!
.
波源在观察者左边,波源向右运动是,多普勒频移【增大量】为A,观察者向右运动时多普勒频移【减小量】为B,A和B的数值(绝对值)是不等的!但是当波源和观察者都向右运动时多普勒频移居然是0!!

※※※※※※
流水和气流不会改变其中超声波束的传播方向——动煤质波动理论呼之欲出!
 [6楼]  作者:bxf77330  发表时间: 2012/08/25 15:43 

赞同楼主对光行差的解释!
[楼主]  [7楼]  作者:徐列明  发表时间: 2012/08/26 07:59 

对【4楼】说:
机械波的波行差现象,你是内行。但作为理论角度上看,我提出以下看法:1、既然是相对运动,那么无论两块带孔的板的运动或波源运动,它们效应应该是一样的,应该都是“观察者相对媒质运动引起的波行差--tga=V/C ”"而“第二种波行差"--波源相对媒质运动引起的波行差--sin=V/C ”似乎是没有道理。除非它们的相对方位和相对距离不是一样的。
2、“但是当波源和观察者都向右运动时多普勒频移居然是0!!”我觉得应该是这样。同时向右同速运动等于就是静止的,它们相对距离没有发生变化当然多普勒频移就是零。

 [8楼]  作者:董银立  发表时间: 2012/08/26 18:44 

从定量上看,波源和观察者运动速度相同时,波源运动引起的波行差效应【sin a=V/C】大于观察者运动引起的波行差效应【tga=V/C】。

从定量上看,波源和观察者运动速度相同时,波源运动引起的多普勒效应【C/(C-V)】大于观察者运动引起的多普勒效应【(C-V)/C】。

但波源和观测者同时运动时,不论是波行差效应还是多普勒效应居然都可以抵消为0

多普勒效应是这样抵消的:【C/(C-V)】乘以【(C-V)/C】=1,即观测者得到的频率=波源的固有频率。

因此多普勒效应和波行差效应可以合并为一个公式。


※※※※※※
流水和气流不会改变其中超声波束的传播方向——动煤质波动理论呼之欲出!
[楼主]  [9楼]  作者:徐列明  发表时间: 2012/08/29 10:37 

相对论对光行差解释的主要危害,在于颠倒黑白抹杀天文真相,隐含着故意把“以太”风看成是静止的,为M-M光试验零结果,埋下了光速绝对不变(C+V(以太风)=C、C-V=C)的所谓事实依据。
[楼主]  [10楼]  作者:徐列明  发表时间: 2012/08/31 14:44 

我相信迈克耳逊-莫雷实验零结果与光行差依据事实,既说出了天文真相又完好地解决了两者矛盾疑惑,光行差实质反映了地球公转轨道流体物质运动或原先人们假设猜测以太风的真实存在,只不过原先假设以太风(流体物质)并非是静止的,它与地球公转同速因而相对于地球基本上是静止的,所以出理所应当合理地现了迈克耳逊-莫雷实验零结果。
[楼主]  [11楼]  作者:徐列明  发表时间: 2012/09/03 09:20 

如果采用地球拖拽公转物质(以太)风的解释,确实可以同样完满解释迈克耳逊-莫雷实验零结果,但光行差现象似乎就很难解释,因为与地球连成一体公转物质以太风,不可能产生光行差;如果假设有多层公转物质以太风的话,那么至少有一层是运动才能产生光行差,而这一层公转物质以太风运动速度必须大于地球公转速度,而这显然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公转物质以太风自身运动才是最合理的解释。
[楼主]  [12楼]  作者:徐列明  发表时间: 2012/09/09 08:31 

相对论之所以以迈克耳逊-莫雷实验零结果和光行差为光速不变原理的理论依据,就是因为以太的拖拽理论给了相对论理论底气:因为以太拖拽不可能产生光行差(当然也有争论认为可以产生光行差、我的看法事实上不可能),说明了地球不可能拖拽住公转轨道的气流物质(以太风),那么理所当然在存在着气流物质(以太风)前提下迈克耳逊-莫雷实验零结果证明了一个结果,那就是光速不受任何物质作用力的干扰,光速是不变的。由此我们看到正是拖拽理论假设错误,给了光速不变以极大的支撑。而本文却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由于气流物质运动速度与地球公转速度一致,所以气流物质与地球是相对静止的,故地球表面不存在气流物质运动(以太风),因而迈克耳逊-莫雷实验理所当然是零结果;虽然地球与气流物质(以太风)相对静止,但相对于光源而言仍然是运动的,所以产生了光行差。
 [13楼]  作者:hudemi  发表时间: 2012/09/09 09:12 

http://club.xilu.com/hongbin/msgview-950451-272233.html?PHPSESSID=f4dc75020deaa9035892edd75115abcd
请你看一看,或许可以相互启发!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15599012374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