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走向现代科学的童年 下一主题:美国科学家有望揭示反重力秘密
量子中国科学百年战略解密材料之一
[楼主] 作者:yetiaoxin  发表时间:2012/02/02 11:25
点击:958次

 

量子中国科学百年战略解密材料之一

赵明 刘进平 戴德昌

  • (一) 赵明教授解密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在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领域为什么一直没有培养、涌现出世界公认的大师级人物(国内公认的大师级人物应该有)?为什么一直没有取得诺贝尔、菲尔茨、图灵等国际公认的科技大奖(和平奖不算)? 这些个问题不仅是钱学森先生临终前所关心的问题,也是科学网一个长盛不衰的关注热点。从饶毅、傅新元这些知名教授到普通教师研究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从文化、制度等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对上述问题发表过真知灼见的观点和建议。

华中师范大学戴建业教授写的微博,其困惑是:前苏联搞了70年的社会主义,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个空间站,产生了一批优秀艺术作品、一批诺奖获得者。而我们也搞了六七十年了,什么都没弄出来,都是模仿。如果人种不行,为什么美国华人得了那么多诺奖?如果制度不好,为什么苏联能取得那么大的科学成就?

这条微博后面后两百多条评论,看了几条摘录如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

1、我们是资本主义思潮的社会主义国家,全世界独一份,有物欲没有民富,有名利没有学术。

2、既不是体制问题,也不是人种问题,是文化的问题。苏联仍属西方文化圈,有科学思维。

3、我们的制度和苏联的制度还是有所不同的,多看些苏联题材的东西,就能感觉到,我们只是表面上看起来像人家罢了。骨子里,我们还是秦始皇那一套,或曰,中国特色。

4、这个是历史传承问题。现代化起源是新教开始于德国,16世纪。工业革命也发生于欧洲。前苏联之前俄罗斯人和欧洲是一体的。学术也是一体的。苏联的科学家继承了前辈的学术成果。苏联时期在科学上投入也很大。

5、以有没有人获诺奖和有没有搞出"第一个"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有成就的唯一标准,这是有问题的。中国的成就在于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保持了持续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让数以亿计人在短时间内脱了贫,这在全世界还没有第二个国家做得到,比任何获诺奖者都不逊色。

6、中国文化着重于人与人,往坏里说就是关系学,就是唬弄。所以和科学是死敌。

7、太有关系了,你想一下,为什么中国文明,埃及文明,中东文明,印度文明都不能蕴育现代科学,因为他们都是经验主义占优的文化,比较缺少像毕达哥拉斯,柏拉图这样类型的研究事物本质或理式的人。

8、几千年历史人种绝没问题,输在腐朽的中国文化

(二)刘进平教授解密

看赵明教授的《一位教授的困惑》,他总结的戴教授的困惑是:前苏联搞了70年的社会主义,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个空间站,产生了一批优秀艺术作品、一批诺奖获得者。而我们也搞了六七十年了,什么都没弄出来,都是模仿。如果人种不行,为什么美国华人得了那么多诺奖?如果制度不好,为什么苏联能取得那么大的科学成就?

我个人的看法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物质的、文化的、体制的、教育的、具体方针政策的因素都有,很难用一个单一原因来解答。如假以时日,中国能尽可能克服种种局限,一定有人能获得诺贝尔奖。随手可举若干个单一理由:

十八世纪的英国哲学家休漠对于中国的评价:"没有人敢于抵制流行看法的洪流,后辈也没有足够的勇气对祖宗制定、世代相传、大家公认的成规提出异议,这似乎是一个非常自然的理由,能说明为什么在这个巨大帝国里科学的进步如此缓慢。"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师昌绪说"创新来源于扎实的基础研究,但是当前环境不利于基础研究,因为主管部门要求科研单位有具体目标。基础研究是对自然界规律的研究,根本无法预先制定目标。他(主管部门)老在检查你有了什么结果,有了目标的基础研究就不是真正的基础研究。搞好基础研究需要国家体制的改变"。 见黄庆转载《师昌绪院士:科研能否成功 70%看情商》

我个人认为:科技政策方面"有所为,有所不为"也是目标性太强,跟踪国外先进技术可以这样讲,创新却很难说,因为创新并不一定预先清楚那儿"所为有所果"。此政策导向还可能使经费和重心更倾向于应用技术跟踪,而不是基础科学研究。另外,有论者提到我国解放后的一段特殊历史时期是这一问题之原因。

  • (二) 戴德昌教授解密

看以上两篇精选的搏文,他们谈到的困惑的基本内容为:前苏联搞了70年的社会主义,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个空间站,产生了一批优秀艺术作品、一批诺奖获得者。而我们也搞了六七十年了,什么都没弄出来,都是模仿。如果人种不行,为什么美国华人得了那么多诺奖?如果制度不好,为什么苏联能取得那么大的科学成就?

相关的评论和讨论很多,体制问题,文化问题,制度问题,科研管理上的问题等等,然而正确答案还没有见到人提出过,这个很简单,其实就是:文革。

新中国建国之后到文革之前,是一段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美好小阳春阶段,如果这个时期能坚持50年以上,完全相信中国会出现很多第一,包括第一大批诺贝尔奖出来。就在那个时候,我们也成功了很多大项目,比如人工牛胰岛素,这个是的的确确的诺贝尔奖级别的工作。

然而,当时的国际政治环境变化很多,东西阵营的对抗,朝鲜战争的开展,蒋中正时时刻刻在反攻大陆,特别是苏联对中国的遏制(大家都知道蒙古独立,大批援建项目的突然停止,核弹技术的保密)等等都限制了新中国的快速稳定发展,受此影响国内也有了一定的不稳定性,为了新中国的稳定,文革成为了一个必然措施。

因为文革的开展和进行,大批知识分子下了牛棚或者不堪侮辱去见了上帝,这造成了中国科学发展史上最大的一次浩劫,(排在第二位的才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这么长一段时间,科学事业停止不前,而国外正在经历蓬勃发展,等到文革结束的时候,再抬头向外看,那时候,中国已经远离世界先进水平好远好远:晶体管技术落后,导致以后的芯片和计算机落后,例子太多了。

文革当然也有好处:文革弄掉了一批人,所以最近20年中国突击提拔了很多教授和院士,这些基本上是草包,其中不乏科学网上的一些博主。

不得不提到一个例子:黄昆怎么没有得到诺贝尔奖。

在中国物理学上,能真正达到大师级别的人屈指可数,不象大家认为的那样多(那些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的还差了一个档次)。但是黄昆凭其水平就是一位实实在在的大师人物,然而因为文革和中国与西方的隔绝,这个有把握的诺贝尔奖失去了,下面给出一些细节点:

1. 黄昆和杨振宁,当年在西南联大住在一起,经常讨论(其实是辩论)学术问题。

2. 黄昆的博士导师莫特,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77年。

3. 黄昆相当于博士后阶段的工作,是他一生中最高成就的代表,和马克思.波恩合著了晶格动力学一书,马克思.玻恩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马克思.波恩在德国学术界和普通民众中的地位相当高,应该超过新中国的'三钱‘,你看德国以马克思.波恩命名的研究所世界有名,中国这边和三钱有关的,只听说过一个什么人体特异功能研究所,请不要发笑。

4. 然后的贡献是黄-李因子。

3和4的成果,加上1.2.3中的人脉,得诺贝尔奖已经足够,但是,然而,却没有得到。

再看黄昆回国后的遭遇,给安排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做一个纯粹教书匠的工作,当时科研编制和教学编制完全不同。一个人那么好的研究基础,就这样被废了。然后就是文革,文革以后,多亏邓小平的直接干预,黄昆才能复出,然而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大好的创造性年龄已过,实际研究工作上还能做什么?更多地发挥了旗帜效应。

5、"真人"黄昆:令诺贝尔奖得主心悦诚服。

回过头来,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才过了大概30年,科学研究的起步是在1990年代,真正的兴起是在2000年以后,至今也就是才超过10年,刘进平的观点是可取的,这的确还需要一点时间来回答,相信这最少需要30年以后才能看清楚。今后的30年会很短,弹指一挥间,绝大多数科学网友都能看得见,请拭目以待。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hongbin/msgview-950451-262460.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走向现代科学的童年 下一主题:美国科学家有望揭示反重力秘密
 [2楼]  作者:杨发成  发表时间: 2012/02/02 13:14 

楼主,以绝大多数人的观点看,思想与行为是, 你得诺对我有何好处? 我不行为啥要你比我行? 我手中有权,可以对你的大作退稿,因为......
[楼主]  [3楼]  作者:yetiaoxin  发表时间: 2012/02/02 16:07 

走向现代科学的童年
陶康华老师:你好!
感谢你赠送诗。正如你的诗所说:
人生自古攀星月
智慧源来应地天
如麻细雨涓涓落
不尽长江滚滚流
我非常愿意全力支持你,搞好青少年的科技辅导教育。原因是我从少年时代起就自然产生了许多全息联想,后来读到大学才发现西方也在研究;所以现在也有很多人觉得我和西方的一些研究相似。实际这是我们中国自己失去的部分传统思维,如整体思维。西方现代称为“里奇张量”或“里奇流”,它也是一种整体效应。自然全息也是一种整体思维,因此也许才是相通的原因。
但在西方,这起因于圆周运动的数学进化和物理射影,是由意大利几何学家格里高里•里奇(Gregorio Ricci)想到的。里奇(1853~1925),意大利数学家,理论物理学家。张量分析创始人之一。1884~1894年里奇通过研究黎曼、李普希茨以及克里斯托费尔微分不变量的理论,萌发了绝对微分学(现称张量分析)的思想。1896年发表了内蕴几何学的论文,进而提出缩约张量(里奇张量)的概念,这是一种协变或逆变张量的集合。1900~1911年里奇和他的学生列维-齐维塔进一步推动了这一学科的发展。但直到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使用了里奇理论之后,里奇思才受到普遍的重视。彭罗斯的解释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方程,包括韦尔张量和里奇张量。韦尔张量囊括类似平移运动的相对加速度,对球面客体单向的拉长或压扁作用;这与牛顿力学的性质对应。而里奇张量囊括当球面客体有绕着的物体圆周运动时,整体都有一个纯粹向内的加速,产生有类似向心力的扩张或收缩的缩约、缩并作用。韦尔张量,韦尔是测量类似自由下落的球面的潮汐畸变,即形状的初始变形,而非尺度的变化。里奇张量,里奇是测量类似球面的初始体积改变。这与牛顿引力理论要求下落球面所围绕的质量,和这初始体积的减少成正比相合。
里奇张量、里奇流是21世纪科学和以往科学的分水岭,也是21世纪基础科学研究的方向。
但在以往所有中文研究相对论的书中,包括翻译的朗道的《场论》一书都没有说清楚。我是1990年看了彭罗斯的《皇帝新脑》一书以后,从查阅中才清楚的。这里仅以我为什么支持弦论及大爆炸宇宙论,说一些与西方无任何关系的起因。我出生于四川盐亭县天垣场的一个贫苦农家。解放后父亲当村委会文书,能带回上面政府发的一些宣传书报,因此我从小就在父亲的熏陶下,爱读一些科技类的书籍。1959年我14岁,一天在上一堂初二数学课时,老师布置了一道求解人数的方程应用题,一位同学得出了三十二又二分之一个人的答案,老师批评他:“怎么会有二分之一个人呢?”这时,我的脑袋里灵光一闪:既然一个人不可分,那么坚持“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没竭”是体现物质无限可分思想又怎能成立呢?这里的道理是:对于一个稍大的层次概念或命题,它虽包含有许多层次,但它不是无限可分的,它的无限可分体现在必须变换概念上,例如人有很多层次,可以分成很多数量和内容的集团,而当分到一个人的时候,不能把人分割了,还看成一个人,但可以在有机物和细胞、甚至无机物的概念上分下去。以此类推,粒子分到一定层次必然不是粒子,这使他注意到了物理与数学的互动影响。
这样的例子还有,例如科学基础的精髓,类似庞加莱猜想中球面的封闭曲线,能收缩成一点,而环面却不能的观察和理解,就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紧密的联系;如果理解深刻和正确,它可以等价或来源于我们身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我在青少年时代,对物质无限可分中的不对易性及宇宙蛋的推证,就有这类体验。
要知道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山区农村,穷人翻身得解放,穷人虽能上中小学,但在中国本土对西方的庞加莱猜想、卡路扎—克林的微小圈、宇宙蛋等观念在山区农村并没有传播,更不用说西方的弦论还没有诞生。那时宣传更多的是物质无限可分观念,加上中、小学的自然、数学、物理、化学课的普及知识,当然我们已比古希腊哲人知道得多。如果自然、物理、化学课说,普天下的物体都是由原子组成的,那么宇宙一定存在过一个充满原子粒子的时期,类似空气一样。
因为这里,一个物体比一个空间的空气紧密,就是收缩的结果。如果在宇宙空间画无数条封闭的曲线,都把它们收缩到一起,不是成了类似“蛋”体的有界的宇宙蛋吗?
这个宇宙蛋把原来的宇宙分为“场宇宙”和“势宇宙”,它们可对应我们身边观察和理解到的“有”和“无”,或是“虚”与“实”,所以“场宇宙”和“势宇宙”是相对的,互为因果的。如果把“势宇宙”作为“有”与“实”的宇宙蛋,我们要问这个宇宙蛋的边界在哪里?这必然要问“场宇宙”的边界在哪里?如果“场宇宙”的边界在无穷远,那么“势宇宙”的边界也在无穷远,最多有个大无穷和小无穷之分。以上虽不是科学严密的推证,但它却就是我为什么支持弦论及大爆炸宇宙论的原因。
即我也正是从发散与收缩,推出类似“宇宙蛋”,这与西方科学完全无关。
那是1956年11岁我还属少年时,一次在河边放牛,天快黑了,我害怕,就把河沙往自己身上堆垒,突然我想到宇宙如果充满沙子,后来要变成今天的地球、石头,一定要收缩,即会有类似宇宙蛋的界面,由此埋下对微观天生的兴趣。1959年大跃进灾荒,饿肚子;分粮,不可无限可分,又启发我联系破裂、撕裂等洞穿现象,使我对球体和类圈体存在虚与实的区别,也有了兴趣。到1962年他上高中,要回家背粮到县城中学煮饭,路远的艰辛,更感父母的艰辛。一次我回家背粮,帮母亲放牛,发现牛吃的竹叶与竹壳有相似,产生“早期端上的发育,可从后期端上发育看到”的联想,推证到宇宙蛋与石头,升腾为自然全息的原理。
1963年川大数学系毕业的赵正旭老师,来我读的盐亭县中学教初中,偶然认识,谈到空心圆球内外表面不破能翻转,由此后来我自学才发现与庞加莱猜想有联系。1965年我在大学,从《科学通报》了解到国外发现微波背景及宇宙蛋到宇宙大爆炸论的介绍,激起我把竹叶、竹壳与石头和宇宙蛋的类比全息原理写成论文,投稿给《科学通报》。文革开始前,该稿被用挂号信退回,我也很高兴。从1968年开始到大学毕业,我所在的班都在大学实习工厂和武钢参加劳动,我从车间使用的葫芦吊,想到星球的引力理论:
把葫芦吊伸长的挂钩链条,看成是星体质量飞散在外面像蓬松的头发和网线类似的引力弦线。这个图像类似由弦构造的黑洞被称作的“毛球”或“弦星”,能推出像牛顿引力公式的数学方程。当时我在实习工厂开滚齿机、铣床,铣齿轮,还从具有内啮合的行星轮系的齿轮运动,联想到在瓶中能向上流出外面的超流现象。还在我童年和少年时,有几年在发生月食的很多次夜晚,父亲带我和姊妹们到垭口去观看。父亲向我们解释的月食,仍是农村传流的“天狗吃月”。当然父亲明知不对,却坚持让我们长大去求证。因为我家乡盐亭县天垣盘垭村,传流是盘古王出世的地方,父亲还说盘垭周围的大围坪地貌可供求证。人类盘古文明大爆炸难道联系宇宙大爆炸?但即使退步说,生活永远也是科学创新的老师和向导。
祝好!
绵阳日报社 王德奎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1105580329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