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轮兹时空变换及相对论的根本错误之处纵观人类的发展史,人类很早就学会如何去测量长度、时间等,那个时候人类有多个部落或团体,每个部落或团体都有自已的记事方法、自己的度量。我国度量衡制度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的起源和标准,记载不一。据史书称,黄帝设立了度、量、衡、里、亩五个量;舜召集四方君长把各部族的年月四季时辰、音律和度量衡协同起来;夏禹治水使用规矩准绳为测量工具,并以自己的身长和体重作为长度和重量的标准。这些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度量衡的萌芽情况。 空间长度 度是长度单位的名称,产生很早,上古时都是以人身体的某个部分或某种动作为命名依据的,例如寸、咫、尺、丈、寻、常、仞等都是。在这些名称中,尺是长度的基本单位。一尺的长度与一手的长相近,容易识别,所以古时就有“布手知尺”、“尺者识也”等的说法。此外,仞是量深度的实用单位,并且单独构成一个系统。仞与尺的比例关系,一向没有明确的定数,说一仞为四尺、五尺六寸、七尺、八尺的都有,一般认为是八尺。周代以前的长度单位的名称,经过《汉书•律历志》的整理,保留了寸、尺、丈三个,并在寸位以下加一“分”位,丈位以上加一“引”位,都是十进,这就是所谓五度。长度的小单位,一般都是算数学者使用的。所谓“度长短者,不失毫厘”,只是表示测量时应该具有微小数的精度的意思。《孙子算经》卷上有“蚕所吐丝为忽,十忽为一秒,十秒为一毫,十毫为一厘,十厘为一分”的说法。这些十退位的分、厘、毫、秒、忽成为算术上专用的小数名称和长度小单位名称。到了宋代,把秒改为丝。清末时把长度小单位定到毫位为止。直至现代,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以上种种表明,单位长度是人们自已定义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一个物体的长度就以一系列单位长度为刻度的工具去丈量的。假设现在一米长的棍棒,人们将来将定义这一米长的棍棒为“两米”的长度,那么按照将来的度量它就是“两米”长,其实这与我们现在用的尺寸标准是米,而古时人们的尺寸标准是‘寸、尺、丈’一个道理。所以物体的长度是客观存在的,但其大小度量却是随人的主观而定的,也就是上面所说的‘一米长的棍棒后来可以被人定义为“两米”’。而相对论中的尺缩效应却是违反了这方面上的思路。爱恩斯坦硬要说“我们现在定义这一米长的棍棒,在高速运动的物体看来是小于一米的。” 这句话简单表达了相对论中的‘尺缩效应’。这个‘尺缩效应’会有两种理解,第一种理解是认为高速运动的物体,它们的长度度量标准改变了,也就是之前所说的‘一米长的棍棒后来可以被人定义为“两米”’这种情况;第二种理解是认为高速运动的物体,测量相对静止时的一米长的棍棒,棍棒的实际的客观长度变化了,而不是高速运动的物体上人们的长度度量标准变化了,高速运动物体的长度标准与静止时一样,但是棍棒的长度缩短了。到底当时相对论的‘尺缩效应’是指那种情况?这个问题,相信很多相对论的专家都不敢肯定到底是指那种情况。但是有很多的科学家相信是第二种情况,甚至连‘老爱’也可能认为是第二种情况。我认为这是不对的,‘老爱’及很多人完全篡改了相对论的‘尺缩效应’的意思。 而我很相信,事实应该是指向第一种情况,不可能客观上长度相同的两条一米棍棒,一条只是被高速物体测量过,就可使得两条棍棒变成客观上不同长度,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OK,‘老爱’喜欢这样说,我觉得也没所谓,反正长度单位是人们自已定义的。我们就假设有一个星球,上面住着很多人,而上面的人类他们测量的标准就是:他们长度标准假设也是‘米’。而‘米’的长度比我们现在的一米长,那么就形成了高速运动物体上的长度度量标准定义。不管你怎么定义,虽然繁锁一些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只要记得到时要把它转换回来就可以了。 时间 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古时候,计时的方法有,利用太阳照射物体的阴影来计时,比如日晷;也有利用点香方式计时,比如几柱香时间等等;而西方的有利用沙漏、时钟计时;而现在更有原子钟、光晶格钟等等。所有的计时方法,无非都是人们根据周围物体的运动规律来制定时间标准的。 很显然,时间的度量与周围物体的运动快慢有直接关系。假设世界上所有的物体,其运动都减慢了,包括原子钟、光晶格钟、普通时钟、沙漏、香的燃烧甚至包括日月星晨等等,所有的物体都同时减慢了同一个速度。原先地球要一日完成自转,要1年完成公转的,现在所有都变慢了,那么我们假设地球需要2日完成自转,而需要2年完成公转,那么仍以原先的‘24时间’制度去划分时间,原先时钟运行了1小时,周围物体变慢后,时间才运行了半小时。那么人们的时间比以前慢了,这只是时间度量标准不同造成的,它并不违反同时性。而相对论的钟慢效应认为:‘运动的物体时钟比静止物体时钟慢’。这句话也包含两种意思。第一钟认为:运动的物体其时钟的度量尺度变了,导致时钟变慢,但实际上是同时的;第二钟意思认为:运动的物体其时钟度量并没有改变,但其时钟客观上的的确确变慢了,运动的物体与静止物体时间违反了同时性。这一点‘老爱’及绝大部分的科学家的意思是支持第二种。它们认为时间是可以回到过去的,甚至可以去过去旅行,从而形成了逻辑上的缪论。 而我认为,任何物体,不管你时间怎样变化,都不能违反同时性原则,所谓的时间变慢,只不过是时间的度量变化了。就好像之前所说的,当你周围所有物体甚至包括你自己的运动都变慢了,那么你的时钟度量就会变化了,时间会相对的变慢。有人会问,一些高速运动的粒子其存在时间变长,这个如何解释?很简单,所有的实验只是证明了高速运动时,粒子的存在时间变长了,并没有证实时间不是同时,也没有证实可以时光倒流。现时所有对相对论支持的实验,都没有证明不同时性这一问题。所以‘老爱’认为时钟客观上变慢了只是一个假设,一直以来并没有得到证实。双胞胎佯谬其实并不是没有可能,一直以来,人们都生活在几乎相同的环境,人的心跳、新陈代谢等等相差不大,所以导致人的寿命及衰老速度差不多。但如果把一对双胞胎放在不同的环境下,令到对双胞胎两人的心跳、新陈代谢等等相差巨大,那么心跳及新陈代谢等所有生命特征运动得快的人,就容易衰老,寿命就会比另一个短。这种情况其实不难理解,但这并不违反同时性。 下面讲一讲洛轮兹变换。 洛轮兹变换本身存在局限性,而爱恩斯坦取用了洛轮兹变换去完成相对论,导致相对论存在局限性,从而令到相对论物理理论走向弯路。为什么这样说?洛轮兹变换到底那里出现问题? 这个问题我也曾经仔细思考过、分析过。我仔细查过洛伦兹变换整个过程,发现有一点情况可能是出现问题的地方。以下我将发现的情况描述清楚。 1、洛伦兹变换是建立在两个参照系所观测物体的速度相同的基础上。速度相同,一个物体它的运行速度客观上是一定的,是唯一的。并不会出现一个物体的客观速度随观测者不同而有不同的客观速度,这是不可能的。既然一个物体的客观速度唯一,不同的观测者有不同的观测度量,如果假设两个观测者所观测的速度数值是相等的,那么这们的速度度量是有可能相等。速度度量,它涉及到时间的度量及空间长度的度量。洛轮兹假设不同的观测者的速度度量相等,本身就是需要扭曲空间及时间为代价去成全速度。当然这样的变换,其实也没什么不可以,只不过麻繁一些,到时变换回来也一个样。最大的问题出在下面。 洛伦兹变换假设成立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式子如下: x=k(x’+ut’) 1-15 与 x’=k(x-ut) 1-16 1-15、1-16这两个式子在两个参照系上分别描述同一件事物,其表达式居然不相同。我们现在已经学习了相对论,现在我们就用相对论的原理,推导上面两条公式的是否描述同一件事物。下面指出这个出现这个问题具体之处。 洛伦兹变换中提到:如图7,自k1上观察,在t时刻,对x’=0的点应有x=ut,故可得 x’=k(x-ut)
据相对性原理,如图8,自k2上观察,在t’时刻,对x=0的点,应该有x’= –ut’(就是这里出错了),因为对在k2上观察,u已反向了。如果继续使用x’= –ut’的话,x’= –ut’这个公式描述的现象应变为:在k2上观察的结果是k1物体正以u速度大小向k1靠近,那就与图7描述的现象是两种不同现象。
图8
而现在我们研究,到底什么地方能使1-15、1-16这两个式子在两个参照系上具有相同的表达式。经发现而当u的运动方向垂直于x轴时,这两个表达式应该成立。这个就是为什么,洛轮兹做了大量的电磁场实验,洛轮兹变换都成立的原因。 洛轮兹使用自己得出来的洛轮兹变换去解决电磁场的问题,本身就没有错误,而且完全用对了方向。但是‘老爱’把洛轮兹变换推广到其它地方,这就出现问题了。 在这里仅代表个人写这篇文章,目的并不是评击任何人,也不是为了任何名或利。只是希望大家不要再走弯路,把物理拉回正确的方向。 原文在: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6920880100x5hy.html> 关于时空的理论: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6920880100omoq.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6920880100p08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