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科学、伪科学
媒体策划人、天地生人网版主 于耘华 (天地生人论坛是由版主于耘华同志支持办的,经费全由他个人负担。于耘华同志经常出差出国,所以网站基本处于自动运行状态。天地生人学术讲座也没有出一分钱,完全是于耘华同志承担,实属不易。但于耘华同志真反"反伪科学"吗?)
开门见山,什么是"伪"?究其中国文化之本义,"人为"即"伪"。众所周知,中国文化最崇尚的是"自然",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就是本然如此,不加造作的意思,道家或曰"真"、"无为",与人为造作之"伪"是一对反意词。所谓返本归真或曰天人合一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完全融合与统一,主、客对立的消融与自在。 东方人最重自然,西方人最重人为,反观西方科学,近代科学的奠基人培根说:"(人类的)知识就是力量(或权力)",邓小平同志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可见,科学基于"主、客"对立这一基础假设,主张人类通过知识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控制客观世界。 《老子》有云:"智慧出,有大伪";荀子说:"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那么以我们中国本体文化这样一个标准和视角来看,西方近代科学理念的核心正是反"自然"之"伪",而且是一种极端的大"伪"。 好了,让我们收回思路,毕竟鸦片战争的坚船利炮已经给我们强行带来了西方世界的游戏规则和价值理念,并且在当今的世界,想要小国寡民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而不遵守这套游戏规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很困难的,那么我们暂且放下"科学是大伪"这一论断,按科学的游戏规则,看看什么是科学、伪科学。 首先,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对此我们少见有争议者。但在科学这种知识体系所涉及的范围上 ,各家有所分歧。1997年版的《辞海》的表述是:"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大英百科全书》的解释是:"科学是有关物质世界及其现象,并需要用到客观观察和系统实验的知识体系。"很显然,中国的辞海对科学范围的解析比大英百科全书要大很多,后者只针对物质世界,前者扩大到社会和思维领域。 其二,科学这种知识体系是否代表客观真理 很显然《大英百科全书》对科学的解释没有作丝毫价值判断,即没有说明科学一定要符合客观、符合真理。《辞海》的前半段也没有价值判断,但后面紧跟一句,"是社会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也就是强调科学是要"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的。再来看看《现代汉语词典》对科学的解释:"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它的标准最高---一定要"反映客观规律"才叫科学。 《大英》:科学研究物质世界,需要客观观察和实验为手段 《辞海》:科学研究自然、社会、思维,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 《现代》:科学研究自然、社会、思维,需要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的客观规律 比较这三部辞书,众所周知,辞海篇幅浩大程度艰深一些,《现代汉语词典》相对普及性、大众化一些,《大英百科全书》则更权威专业、更国际化。那么我们得出一个有趣的规律:越是专业些的,越是国际化些的,对科学的领域和范围限制的越窄,对科学的要求也越低(甚至不要求);越是中国的,越是普及型的、越是大众化的,对科学的要求反倒越高,科学的领域越无所不能,科学也越神圣。(我们不妨把这称为中国的科学神话,神话在这做动词用) 让我们看看"科学神话派"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先生的高论。他在《中国青年》95年第6期"科学与伪科学--世纪末的较量"一文中写到:"试图推翻某些已经科学地建立的科学原理或科学事实是伪科学的典型特征"(呵呵,很象教廷对布鲁诺的火刑判词啊)。很显然,在何先生眼中,所谓"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谁试图推翻他,谁就是搞"伪科学"。由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何先生眼中的科学,实际是一种宗教,宗教的特点正是这样:教主开山立派时创立的教言就是真理,后来人按着教言信仰和实践就可以了,不需要质疑和发展。而西方科学正是在叛逆中世纪基督教桎梏中发展起来的,科学的基本精神就是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我们不得不说,何祚庥先生所说的"伪科学的典型特征"正是科学的典型特征,而何先生所遵从的教条,正是一种其自称为科学的宗教精神。如果按着反伪斗士司马南对伪科学的定义:"自称为科学却不是科学的东西就是伪科学",那么我得出的结论是,何祚庥正是地地道道的伪科学的代表,而他所打击的,恰恰是科学精神。 回到主题,有一件事很值得我们思考,为什么何院士这种神话派观点能够在大众中成为主流,为什么"科学"这样一种对世界的探索方式,这样一个不断发展中的知识体系,在中国变得如此神圣,以至于科学成了正确和真理的代名词?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如上,科学之被神话和僵化,使得科学这一人类对世界的探索方式、这一发展中的知识体系,在中国大多数人眼中披上了"真理"的外衣,暗藏了宗教般的情怀,并因此被某些人利用,催生了声势浩大的反伪科学运动这一别具中国特色的怪胎。 正是由于民众对科学非理智的崇拜与迷信,导致了有人假冒科学来骗人而屡试不爽、大获其利,也即所谓伪科学,而另外一些擅长在斗争哲学中投机取利的机会分子,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置国家民族根本利益于不顾,利用政治和舆论工具,一方面神话和僵化科学,一方面制造斗争和对立,使反伪科学极度扩大化,把反伪变成了争夺社会资源、打击异己学说、扼杀自主创新、毁灭传统文化的政治工具和大棒。 以上剖析的是"反伪"之主观因素,也就是说某些"反伪"者就是要打着科学的旗号谋取个人利益的,从这个角度讲,符合了"伪"字的现代普遍意义,即虚伪、欺骗意,我们可以说,这些反伪者正是大伪!这些人不要忘了,被他们奉为至宝的科普法第八条除了讲反对伪科学外,后面还有一句话:"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科普为名从事有损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所以从本质上说,如此之反伪,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的犯罪! 除了上述主观因素,还有一些学术上的问题需要澄清。反伪斗士方舟子在其《科学时代的伪科学》中称:"科学界对判断什么是科学,是有公认的标准的,被广大科学工作者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应用着。这个标准主要有四套:逻辑的标准、经验的标准、社会学的标准、历史的标准。其中最主要的是逻辑的标准和经验的标准。这里说的经验,不是生活经验、历史经验的经验,而是哲学说的经验,其实就是指观察、实验,因此也可以简单地把科学说成是逻辑加实证。"这实际上是用科学哲学的一个流派--逻辑实证主义来定义科学,事实是自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逻辑实证主义已经受到广泛的质疑,各种学说层出不穷,对"科学"本身进行了越来越深刻、严谨的分析和思考,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拉卡托斯的《证明与反驳》、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费耶阿本德的《反对方法》、劳丹的《进步及其问题》、塞拉斯的《科学、知觉与实在》......可见即使在西方,逻辑实证主义也只是科学哲学的一个流派,而并非所谓"公认的标准"。对这样一个争论激烈的学术领域,将其中的一种学说奉为绝对真理,作为判定"科学"与"伪科学"的准则,如果不是别有用心,那只能是一种偏执。 鉴于"伪科学"一词已被利用和滥用,我非常支持在科普法中将"反对伪科学"删除,即使从纯学术和法律的角度,因为科学的定义既然尚存在学术争论,科学概念的内涵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域也在不断的发展变迁(所以本文不试图对科学提出一个明确的定义),那么伪科学一词也就不可能有明确的定义和范围,这样一个界限模糊、意义含混的词语,完全不符合法律用词的基本条件。再者,学术之争也不应由法律来做最后的判断,这应该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基本准则。 如果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来阐释这个问题,则更为清晰明了。请看,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和实生物"。什么是"和"?和就是"和谐",就是提倡多样性而又不对立[注释7];什么是"生"?生就是创新,就是发展!"和实生物",就是说只有多样性而又不对立的和谐才能创新和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创新型社会,正是中央提出的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而大量案例表明,所谓"反伪科学",已经严重破坏了学术领域的多样性学术生态,并试图消灭东、西方文化多样性,扼杀重大自主创新,人为制造对立,这些已经成为阻遏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重大不和谐因素,对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创新型社会起到了严重阻碍作用。剔除"反伪科学"瘤毒,实为当务之急! 最后总结一句,如果从中国文化的角度讲,科学就是伪,如果从科学的角度讲,所谓"反伪科学"打击的正是科学精神,反伪本身,正是伪之所在。还科学之本位,剔除"反伪" 瘤毒,是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创新型社会的根本需要。 这是我对"伪"、"科学"、"伪科学"的一个基本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