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氦气为工质的能量转换系统 下一主题:科学时报:非共识研究乃科技创新...
用原子、分子的排列方式来统一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与库仑定律
[楼主] 作者:刘武青  发表时间:2009/05/12 15:50
点击:808次

系统力学基础数据实验摘要及引言内容(2009-04-26 21:40:29)
标签:科学论谈> 李启山> 刘武青> 冯劲松> 教育> 

系统力学基础数据实验

 

摘 要

    报道采取真空条件下称一物体密度不同时的重量变化这一方法测量到的与地球中心物质一起运动的弱物质层这一压力系统内的浮力性质和地球弱物质层内弱物质(以太)的分布密度. 以确立的系统力学,具体的说明了整个空间充满弱物质的宇宙这一密闭力系统是个压力系统,解决了牛顿曾经力争解决的"零物质点运动"涉及到的力学因素和力学规律这一基础问题.

关键词: 系统力学,弱物质,弱物质层,密闭力系统,物体层面静力学定律,静动定律,星体公转定律,系统力学三大效应.

 

1.   引言

    广义相对论力争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关于物体向地球中心这一零物质点运动涉及到的力.由于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构想是牛顿(1642-1727)首先提出来的,我们在探讨这个问题上重点分析了牛顿所揭示的内容.

    于1686年,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发表引力理论之后,明确指出:"难以将引力定律推广到物体(如地球)中去,只有看成是引力将物体的质量分别给集中在了各自的中心这一理论才成立"[1].以至于后来,他提出了"空间结构或许是以太为静止的、重力或许就是靠以太某种方式传播的"[2]这一猜想.这里,牛顿一方面表明了,对于地面上的物体下落向地球这一物体中心趋向于零物质点运动(简称零物质点运动)涉及到的力,用他早期设想出来的引力定律(f=G.m 1m2/r2)是不能够给予描述的,只有假想出零物质点上有物质,才可以采纳这一哲学意义上的数学原理,如果事实上零物质点上没有物质,这一理论没有理由成立,另一方面,他有所判断的表明了,物体向零物质点运动产生的重力与空间充满的类似于空间的这种物质有关. 而关于这种物质,如果考虑到,它不同于狭小区域内有核的粒子,是一种类似于空间狭小区域内无核好比融化了身体的--对粒子能够构成密闭力作用的--同样具有质量的弱物质,再进一步对物体定义为,不分物种及物态的不同,物质之间同一质心一起运动形成的形体为同一个物体,也就不难认识到,与星体中心物质一起运动的弱物质形成的是这个物体的弱物质层.这样,通过加深理解阿基米德(公元前287-212)发现地球这个物体内部的浮力,属于发现了整个宇宙由其中心向外延空间的作用力,以及帕斯卡(1623-1662)发现密闭力系统内向各个方向传递着均等压强,属于发现了整个空间充满弱物质的宇宙这一密闭力系统是个压力系统,最终也就说明了,能够对粒子起到压力密闭作用的物质,只有是狭小区域内无核好比融化了身体的具有质量的弱物质,而广义相对论将这种类似于空间的物质形成的弱物质层给说成空间弯曲,这是借助于牛顿所说的"空间结构或许是以太为静止的",在避开了围绕以太有所争议的同时,保留了其中的"空间结构"以确立其并非静止属于相对的关系,所提出来的这一说法. 这就说明了,关于弱物质对重力在发挥着某种作用,这是牛顿猜想到的结果,弱物质同时又是光波的介质,这是惠更斯(1629-1695)以及麦克斯韦(1831-1879)认识到的基本性质,而广义相对论用空间弯曲替换牛顿用以太概念表明的类似于空间的弱物质所提出来的引力理论,以及通过预言引力波去替换以太波动说,仅是在概念上的转换. 这一转换模糊了弱物质的存在形式及其充满整个空间的力学性质. 另外,如果说物理学,它是人们以确立物质结构和物体关系为基础,了解时间、空间、质点间位移及非平衡和趋向于平衡的运动,揭示和描述物体内部或物体之间所发生的静止、线性位移及非线性位移涉及到的力学因素和力学规律推动物理工程学及实用技术不断向前发展逐渐形成的一门科学,那么,对物体这一力系统内部或物体之间所发生的静止、线性位移及非线性位移涉及到的力学因素和力学规律展开探讨所形成的学科,自然属于系统力学,若用统一场论来概述它,也就远离了物理学寻求解决的核心问题. 所以,我们在物理学研究领域所重视的是对系统力学展开研究,其中借鉴了广义相对论、场论以及统一场论这些哲学意义上的理论一些有帮助的思想.

    而我们围绕系统力学的探讨,在具体解决牛顿发现的"零物质点运动"涉及到的力学因素和力学规律这一基础问题上,于2007年,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二十三届年会上公开了一项在轨道空间站内可以很方便观察到的物体向零物质点运动原理实验 [3] . 这一实验,是用软质弹性透明薄膜材料制作一个直径为80~100毫米的空心球,在球内分别装入一个比水密度大的,一个比水密度小的,另一个与水密度相同的,直径为5~10毫米的三个深颜色小球和纯净水,将这一装置放在轨道空间站内,使之在微重力环境中受站内空气压力作用成型一个近似于对称圆的水球,由宇航员来观察小球在水球内趋向于零物质点运动的具体情况. 其观察结果应该是:由于受压球体内沿压力方向上任意层面是压强与反压强相等的作用关系:fρH = -fρH (对此,我们确立为系统力学第一定律或物体层面静力学定律),而在水球中的小球密度(ρA)等于水球密度(ρ)的那个小球A,因所处在的力学条件为fρAH1H2= H= -fρH,它在压力球体内力对抗平衡位置为静止状态;在水球中的小球密度(ρB)小于水球密度(ρ)的那个小球B,因所处在的力学条件为f(ρH1+ρBH2 <-fρH,它在压力球体内受反压力作用要排开压力的沿反压力方向运动直至到了它在压力球体内力平衡位置为止;在水球中的小球密度(ρC)大于水球密度(ρ) 的那个小球C,因所处在的力学条件为f(ρH1+ρCH2 >-fρH,它在压力球体内受压力作用要积累压力的沿压力方向趋向于零物质点运动直至到了它在压力球体内力平衡位置为止.由此说明的静动原理(系统力学第二定律)是:不分介质的不同,物体在压力系统内的运动及静止,是它所在的压力系统中的压力与反压力的平衡能力和该物体密度变换增减这一能力的大小使它趋向于力平衡过程的运动和达到力平衡时的静止.其中,小球C在水球内快速的向水球中心趋向于零物质点的运动,反映出了一物体在另一属于压力系统的物体内的向心运动,是物体在压力系统内的密度变化与对它施加压力的合力大于反压力时向压力系统中心这一零物质点处于位移状态所产生的力,以及物体连续积累压力的冲击运动所形成的向心加速度.

    本文所介绍的系统力学基础数据实验,就是据系统力学第二定律反映出来的压力系统内物体的重量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采取在真空条件下称一物体密度不同时的重量变化这一方法,通过检测与地球中心物质一起运动的弱物质层这一压力系统内的浮力性质,所掌握的地球弱物质层内弱物质(以太)的分布密度. 下面将这一测量结果介绍给大家,以便对整个空间充满弱物质的宇宙这一密闭力系统是个压力系统和牛顿发现的"零物质点运动"所涉及到的力学因素和力学规律有个共同的认识.

已投稿到: 规则>)(积分排行榜> 圈子> 阅读(76)|评论>(18)|收藏>(0)|打印>|举报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点击查看详情>
  • 刘武青>

    刘武青>:

    2009-04-27 17:26:30

    我做的数个实验,用现有的、教科书上的理论不能解释。

     

    博主回复: 2009-04-29 15:36:18

    系统力学的宗旨是完成统一力学,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就得需要广泛的研究物理中以及化学的各种现象。教科书都是些概况或概念,不同于去研究西方各位科学的基本思想。我通读过《物理大全》,并专心致志的研究了10年美国阿西摩夫所著的《自然科学》--‘大气与太阳系'、‘从元素到基本粒子',还有英国科学家所著的《火焰学》,以及还有前苏联出版的《简明哲学辞典》,李四光的《大地构造学》、日. 狄严尊里的《地震学》、施关根所写的《爱因斯坦》以及《相对轮》、李正道的《物理中的数学方法》、华罗庚的《与大学生谈学习》、马克思所著的《资本论》和《意识轮》、恩格斯写的《家庭与私有制起源》和《自然辩证法》。可以说,这些学书的内容,包罗了方方面面的科学和哲学。

  • 刘武青>

    刘武青>:

    2009-04-29 19:05:01

    我们应该将我们所做的数项实验集中重复、多次再做,确认实验是成立的。
    而且,我们做的实验是互相印证的,形成了证据链。
    让主流学术界公认。
    让主流学术界公认实验,是一项很困难的工作,但是,我们要努力去做。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让更多的人知道实验。
    有些主流学术界的学者,还不知道我们的实验。

     

    博主回复: 2009-04-29 22:42:23

    关于这方面的工作,我正在做。所谓主流学术届,是个已迷失方向的学术界。唯一能够使他们找到方向的,在于证明重力场(弱物质层)的体质量--密度分布。证明了之一点,才能够扭转乾坤。我举个例子,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通过实验发现x光穿过石墨要发生散射,也就是康普顿效应,对于实用技术没有什么推进作用,就能够获得诺贝尔奖,而你们通过实验所发现的现象不亚于康普顿当年的发现,却得不到科学界的重视,原因在于:现在需要我们所做的实验,必须触动近代科学的命脉。我想有机会,与冯劲松和刘先生一起探讨一下,民间科学家的战略战术问题。

  • liqishan01>

    liqishan01>:

    2009-04-29 22:21:33

    回先生
    象冯劲松进行的物体温度变化重量发生变化的称重实验,用这个实验去说明什么"广义宇宙相对论"累不累呀。本身"相对论"的争议就很大,又提出了个"广义宇宙相对论"这一完全属于局限在哲学范畴的说法。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主要是为了解释迈克斯韦的"相干实验"反映出来的光相对于地球自转不西行的所谓物理相对性以及质能相对性、时间空间的相对性。而广义相对论主要是针对于牛顿所说的"空间结构或许是以太为静止的",其中否定了以太的存在,则将"空间结构"说成是相对的。其实,这些仅能够欺骗一些无知者。牛顿所说"空间结构或许是以太为静止的、重力或许是靠以太某种方式传播的",既然牛顿所说重力属于以太某种方式传播的,那么,关于他所说的以太是静止的吗?静止的以太为什么对重力要发生作用?这就说明了西方的一些所谓科学家,在理解牛顿阐述的思想方面,仅是小儿科。爱因斯坦是其中的一个,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所说宇宙广义具有相对性质(不是相对关系)这是一个很怪异的思想。爱因斯坦在证明物理相对性方面是失败的,那么,"广义宇宙相对论"的哲学意义上相对关系,在获得成功方面确是渺茫的。而不如就实验论实验,这可能会得到物理学界的重视。范良澡是浅学森的学生,而线学森仅是个物理工程学的成就者,他并不能够贯穿整个物理学去看问题。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接触过钱老,他善于谈论他的系统论,不赞成唯物主义辨证法,关心中国的"气功",对于物理学的节点,他了解的不多。所以,举出范良澡去谈论"广义宇宙相对论",能够说明什么问题?在我看来,实事求是相当重要,只有依实验而论实验,才有意义。

     

    博主回复:

     

  • 刘武青>

    刘武青>:

    2009-04-29 22:54:32

    谢谢李启山先生的支持,有机会我们在一起讨论及做实验。

     

    博主回复:

     

  • 冯劲松>

    冯劲松>:

    2009-04-29 23:02:36

    李先生的观点,我是不赞成的。因为我不赞成以太的存在。我不认为时间空间有相对性,我却认为库仑力、万有引力、光量子(或电磁波)的频率、图象的大小与相对运动有关。我做的物体温度变化重量变化的实验是验证这一规律的。

     

    博主回复: 2009-04-30 07:29:43

    这是对的,之所以你不承认以太的存在,你才去对问题的解释归为相对的关系。很多科学家,也不去公开承认以太的存在,所采取的手法是,通过提升"场"概念以及"空间弯曲"、"暗物质"转换概念的,在反映以太的存在。何况,我所进行的称一物体密度不同时的重量不同的实验已经证明了空间充满了一种类似于空间的狭小区域内无核好比融化了身体的弱物质在起着浮力作用。而物质的本质,是由一种属于强体态的(狭小区域内有核的)粒子,一种属于弱体态的(狭小区域内无核好比融化了身体的)弱物质所组成,以及发生着相互作用。遗憾的是,自牛顿之后,被那些场论学家以及量子学家们给搞的面目全非,所构成的思想上的矛盾。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选择用相对关系过渡的加以解释本不能够解释的内容,来满足于心里上的平衡。

  • 冯劲松>

    冯劲松>:

    2009-04-29 23:12:56

    我的《宇宙相对论》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是有本质区别的。我的《宇宙相对论》中的相对论速度修正项是用来修正:库仑力、万有引力、电磁波的频率、图象的;不是修正质量的。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的相对论速度修正项却是用来修正质量的。这是有本质区别。我不技持以太论。

     

    博主回复: 2009-04-30 07:16:48

    静电力是什么,是振动引起的力。电磁波以及光波是什么,是分子、原子、粒子的振动作用弱物质波动传播形成的波。在这个问题上,不去考虑具体的物质存在,用"能量"或"波粒二像"性去模糊物质结构及物体关系,是爱因斯坦与布朗克之流的所为。

  • 冯劲松>

    冯劲松>:

    2009-04-29 23:18:59

    才子对阵说:
    科学从测量开始,冯先生也是从测量开始的。他从测量原子核外运动电子的瞬时速度和轨道半径开始的,同时还测量出了单光子的质量和每份光量子内的光子数。冯先生为什么能有重大突破和创新,这完全取决于他对有关参数的精确测量和分析。 

     

    博主回复: 2009-04-30 07:38:52

    你既然提出了"广义宇宙相对论",关于这一理论的方程式应如何表示。总之,不能够说说而已。而相对关系,在爱因斯坦之前的哲学家就已认识到了这一点,但不妨碍科学家去探索宇宙的真谛,相对关系中的绝对的存在以及变化规律。爱因斯坦设定的相对理论,其目的在促使人们去解释相对关系中的绝对性,并不是促使人们在相对关系的认识中停止不前。

  • 冯劲松>

    冯劲松>:

    2009-04-30 08:05:08

    说明李先生目前尚未见过我的"广义宇宙相对论"和"宇宙相对论量子力学"。其实我的理论是有数学公式的(或有方程式的),并且计算是相当精确的。请李先生看一看我的论文。我的相对论,其实也是揭示出的相对运动中的万有引力、库仑力、电磁波频率、几何光学图象大小的绝对性的量的。爱因斯坦错在他将相对论速度修正项用在了修正其质量上去了。应该是修正"万有引力、库仑力、电磁波频率、几何光学图象大小变化量的"才对!

     

    博主回复: 2009-04-30 08:53:09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基于力学相对性原理,先前是为了解释迈克斯韦的相干实验,由于当时很多科学家认为以太或许与地球一起运动,爱因斯坦觉得用物理相对性解释光与地球一起运动并非合乎于实际,故此,在广义相对论中表示出以太概念是多余的空间弯曲了。其中所指的空间弯曲,是借助于牛顿用以太所设想的空间结构,转换概念的来表述"以太或许与地球一起运动"的具体存在形式。因此,在区别这个问题上,爱因斯坦基于狭义相对论的一些思想,继续说牛顿的"空间结构说"是静止的--绝对的,而他的"空间结构说"是相对的(这里是应为以太与地球是一起运动的,以致后来被一些学者称为重力场)。事关爱因斯坦,通过洛伦兹变换式所说的时间以及空间的相对性,哪是指通过两个坐标系的相对运动,在观察上,由光的反射引起的相对变化,并不是自然界存在着一种不许可人们搞清楚的物理相对性。而在这个问题上,当证实了以太的确存在,这种相对关系的说法随之破产。

  • liqishan01>

    liqishan01>:

    2009-04-30 09:52:42

    冯先生
        牛顿对自己的引力说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发表,很诚肯的表明了这一理论属于哲学意义的数学原理,并不是物理学原理。可是,不诚恳的是,库伦用同等的数学形式表明的库伦力,以及麦克斯韦用他的方程表明的电磁波理论,即对这些哲学意义的数学原理,直接当作为物理的表现形式。则在这些问题上,我认为,在没有确立物质结构及物体关系之前,凡是以理论的形式给出的数学描述,一律是哲学意义的数学原理,在物理学方面的意义并不大。
        现代科学提出解决"统一场论",而这种提法就已经表明了,引力理论、库伦力理论、电磁波理论、磁力理论相对于物理的实际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很可能实际的物理变化是来自于一种统一的作用性质。结果我的实验说明了,统一来自于压力。我记得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的引言中涉及到了压力问题,由于他没有理由说明压力的来源,才一错再错。
        我进行过这样的实验,使温度表在恒温(千分之一度的变化量)条件下,地球上面的重力变化时,温度表内的汞要随之重力的减小发生膨胀,反之收缩。按照这种原理,我有能力制成一种压力测重议。想不到,正在我研究压力测重仪的进行中,你们公布了黄金称重实验,从而启发了我进行一物体密度不同时的重量变化实验,一举证明了以太的存在及其充满整个空间所起到的压力作用的性质。你不承认以太,也就等于你不承认你的实验对证明以太的存在所起到的重要的推进作用。但我会将这一重要影响写进历史。遗憾的是, 历史上的两个见证人,在认识上是分歧的,一个是在通过证明以太的存在去消除由此引发的局限在相对关系上去看待物质世界物质性的绝对性,而另一个被困惑在相对关系中,看不清楚物质存在及其各种变化的绝对性。 

     

    博主回复:

     

  • 807018814_exttn>

    807018814_exttn>:

    2009-04-30 17:29:37

    欣赏各位的精彩论述!

     

    博主回复:

     

  • 冯劲松>

    冯劲松>:

    2009-04-30 18:46:05

    李先生:
        我和你先后做过的有关物体(包括液体、气体)温度变化的称重实验。看来,实验结果,我们都是认可的。现在问题出在如何解释?我们的解释是完全不一致的。我们研究的领域也是不相同的。我支持牛顿等科学家的因果律,我反对测不准关系。我认为在原子核和核外运动电子这个层次,有关电子的运动瞬时速度和轨道半径是可以精确测量的。事实上,与我们生活工作有关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均在这一个层次上。只要我们把分子内原子核外运动电子的瞬时运动速度和轨道半径与各种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搞清楚了就可以了。我认为压力不是本质,只是现象。

     

    博主回复: 2009-04-30 20:21:35

    我在向你解释的实验中已经谈到,在恒温条件下,地球上的重力不同时,水银的体积要发生收缩或膨胀,就已经告诉你,用热(分子的振动)去解释你的实验是解释不通的。你说压力是现象,这就说明,你在哲学上是紊乱的,在分辨属性、性质、效应、相互作用方面把握不准。另外,通常电子的直径小于光波,所以,很难通过摄影的手段将电子的运动形式拍照下来,请问,你是如何知道原子的层子瞬时的轨道速度的。波尔在建立原子模型时假设原子如同是个小星系。这仅是假设。事实上,如果原子的层子是轨道运动的,那么一个原子与另一个原子之间是如何结合成分子的?当对这种假说解释不通时,量子学说的支持者们,就说,如此的考虑是经典的。而我的实验所能够证明的,原子内部的粒子是个振动群,彼此之间并不发生轨道运动,在原子之间的结合部位存留的自由粒子形成有规则振动时,在导体内,就会形成对原子的层子影响的形成振动环或带,这就是所谓的电流。而所谓电子,由于是个振动体,在振动体之间发生着共振体排斥非共振体接近所形成的基本粒子之间的接近与分离。故此,不存在正电子或负电子。所谓磁场,是分子之间飘浮的原子,有规则形成环形运动扰动地球弱物质层内的弱物质随之运动在原子周边形成环形运动的弱物质层,而环形弱物质的上下面,也就形成了SN磁极。也正是因为电子也好、磁运动的原子也好,它们没有属于自己的场,是借助于地球的弱物质层发生的彼此之间相互作用,所以,屏蔽所谓的电场、磁场,或者在重力环境、微重力环境中,发生电运动或磁运动时的重量要随之弱物质层的压力不同而发生改变。

  • liqishan01>

    liqishan01>:

    2009-04-30 20:48:03

    回冯先生
    运动不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基本粒子的自转,是因压力的聚合点偏离于粒子质心所致,基本粒子的振动,是因压力与粒子这一弹性体的反压力处于外界干扰下的不稳定的延续变化所致。希望你能够用你的理论来解释物质为什么静止又为什么运动。难道这也需要相对关系吗?有人说静止是相对的,这一点很容理解,也就是物质在地球内看起来是静止的,由于地球是运动的,基于这一点,可以说静止是相对的。而这种相对静止的绝对静止是如何形成的,对此,"广义宇宙相对论"作如何解释。点是无限小的标记,在这个标记上没有物质的存身之地,所以地球上的物体向地心运动是向零物质点运动,而物体为什么能够向零物质点运动,对此,"广义宇宙相对论"作如何解释。宇宙就是宇宙,将其作为狭义和广义之分,这本身就是一种争议。物质,一种是强体态的粒子,一种是弱体态的弱物质,正因如此才使得粒子之间建立起来的联系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现阶段的物理学只考虑粒子,不去考虑使粒子发生联系的物质,对此通过建立起来的"场"概念来满足于这种有联系的解释,因而构成了在解释上的矛盾。

     

    博主回复:

     

  • 刘武青>

    刘武青>:

    2009-05-01 10:26:57

    回李启山先生:
    称量被屏蔽的电容器充电前后,是一项简单的实验。称量电容器充电前,得到的数据是有效数据,主流学者是没有质疑的。称量电容器充电后,得到的数据是否是有效数据?主流学者是沉默。
    我现在重点是让主流学者们认可,天平称量充电后的电容器,在对电容器屏蔽条件下,得到的数据是有效数据。
    主流学者们认可了这一实验,其余的实验就好办了。

     

    博主回复:

     

  • 刘武青>

    刘武青>:

    2009-05-02 09:04:53

    回李启山先生
    因此,我们每人要集中力量。做让主流学者认可的实验。当然,其他的实验要占高地。也就是说,在突出重点的情况下,也要做其他的实验。

     

    博主回复: 2009-05-03 10:19:47

    你说的很对。

  • 新浪网友

    2009-05-05 03:26:12

    刘,冯,李,三先生高谈阔论很精彩,牛顿力学是典型机械实用原理,万有引力是想象力,机械原理守恒,万有引力不守恒,牛顿如果用其它科学交叉实验,永动机就成功了,想知道永动机方法找07315520555对你们研究有重要作用。

     

    博主回复:

     

  • 刘武青>

    刘武青>:

    2009-05-12 08:44:07

    用原子、分子的排列方式来统一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与库仑定律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是存在于任何物体之间的一种吸引力。
    万有引力定律表明,两个质点之间万有引力的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
    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在定律中"物体"的概念,物体是由原子、分子、质子、中子、电子、夸
    克等基本粒子构成的,构成物体的基本粒子就有基本粒子的数量及排列方式、
    位置共同存在的事实。还有绝对化的"任何物体"这几个字,可以认为,任何
    物体就是基本粒子的任何数量及任何排列方式、位置。在定律中所讲到的"质
    量",对于"质量"来说,也有基本粒子的数量及排列方式、位置共同存在的
    事实。还有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总结:两个质点之间万有引力的大小:与基
    本粒子的数量及排列方式、位置有联系。而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库仑定律:"两个磁极间的引力或斥力的方向在两个磁极的连线上,大小
    跟它们的磁极强度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在定律
    中"磁极"的概念,磁极是由原子、分子、质子、中子、电子、夸克等基本粒
    子构成的,构成磁极的基本粒子就有基本粒子的数量及排列方式、位置共同存
    在的事实。

     

    博主回复:

     

  • 刘武青>

    刘武青>:

    2009-05-12 08:44:47

        在定律中所讲到的"磁极强度",对"磁极强度"来说,也有基本粒子的
    的数量及排列方式、位置共同存在的事实。还有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总结:两个磁极间的引力或斥力的大小:与基本粒子的数量及排列方式、
    位置有联系。而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通过以上总结,证明了影响万有引力
    大小与影响磁力的大小的因素是同样的:与基本粒子的数量及排列方式、位置
    有联系。而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由此证明,万有引力与磁力可以转换,物
    体间是万有引力或是磁力是由基本粒子的排列方式、位置所决定。电埸同样也
    用以上的理由。关于电与磁的互相转换,网友们是很清楚的,没有必要多讲了。
        当然,有的网友不同意用原子、分子的排列来统一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与库
    仑定律,但是,你无法否认:"两个质点之间万有引力的大小:与基本粒子的
    数量及排列方式、位置有联系。而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两个磁极间
    的引力或斥力的大小:与基本粒子的数量及排列方式、位置有联系。而且与距
    离的平方成反比。"这样的客观存在的事实。 


                                                       作者:刘武青 
                                                        2001/02/18

     

    博主回复:

     

  • 刘武青>

    刘武青>:

    2009-05-12 08:45:36

    2001年在当代物理-论文库发表的论文
    用原子、分子的排列方式来统一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与库仑定律 刘武青 2001-02-21



※※※※※※
刘武青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hongbin/msgview-950451-187351.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氦气为工质的能量转换系统 下一主题:科学时报:非共识研究乃科技创新...
 [2楼]  作者:222.242.93.*  发表时间: 2009/05/15 14:46 

建议用水做实验,记得水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以这个温度作为分隔,升温(能量+),测重力;降温(能量-),测重力。
记得要在封闭容器里做这个实验,呵呵。(或者还可以考虑用电解液做这个实验)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1042180061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