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波柏哲学与新物理学 下一主题:关于“GUEST”
对“双生子佯谬”问题的澄清
[楼主] 作者:ccxdl  发表时间:2001/01/10 22:12
点击:559次

Guest在看到我写的批驳相对论文章后仍然继续鬼搞,似乎他是BBS论坛的评判官似的!我曾表扬过Guest脑筋好用,擅长装疯卖傻。但凡事要有个限度,玩过了头就会适得其反。Guest曾经非常诚恳的想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我的学生!我没有留联系地址给他后,看做不了我的学生就恼羞成怒,反水胡来。还没有拜成师,就已经先干出欺师灭租的事情。这样的人品和素质,就算有一点小脑筋也成不了气候。同时,也不会有人敢收他做学生!奉劝Guest悬崖勒马,否则假系会成真,有一天自己完全进入走火入魔之中,还以为自己是得了道,成了仙呢!为了惊醒Guest,我就给大家解开所谓的“双生子佯谬”吧。

对“双生子佯谬”问题的澄清

首先,我们应该弄清楚“双生子佯谬”问题中所说的“双生子”是否真的是现实中的生物体?大家知道,人作为大自然界中的一种存在物,本身有自己的生长规律。由一个双胞胎所生下的一对孪生兄弟,就是生活在同一地点,如果其中之一生了某种能加速其衰老的疾病,他就会明显地比另一个看上去要老。决不会因为戴在他们身上的钟表是同样的时刻,在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就会消失。所以,“双生子佯谬”谈论的并不是发生在真实世界之中的有关人体或是其它生物的事件。爱因斯坦所说的“双生子”,实际上指的是两只同时制造出来的“理想钟”。在爱因斯坦所著《物理学的进化》一书中,爱因斯坦对于“钟”的概念,是这样做出的解释:任何物理现象,只要它能够照原样重复任意次,都可以当作一个钟。

请问:“能够照原样重复任意次”是什么意思?自然界凭借着什么来保证某个物理现象能够照原样重复任意次?如何判断物理现象的重复是照原样进行的?在爱因斯坦的思想中,这个关系到建立在它基础上的整个理论体系是否可靠的最基础的问题,只要用“照原样重复”这么非常随便的一句话,就可以给糊弄过去!爱因斯坦在他自己创作的“狭义相对论”中发明使用的“理想钟”,也就是爱因斯坦所说的“好的钟”,只不过是一个“想当然”的东西。准确的说,所谓的“理想钟”就是“绝对时间”的替代名称。爱因斯坦又如何来鉴别所谓的“时间膨胀”、“长度缩短”等奇谈现象呢?那就是用数学公式的推导结果作为判断依据。然而保证那些数学公式能够成立的根基又是什么呢?其实就是“绝对空间”。当爱因斯坦认为“绝对时间”与惯性系这两个可怕的“鬼魂”已经不再出现在他建立的“相对论”物理学中之时,正是爱因斯坦自己不知不觉地把“绝对时间”与“绝对空间”概念应用到了极点。

在同一地点同时制造出来的两只在任何方面都完全相同的“理想钟”,先让其中一只保持在原来的A位置,让另一只钟先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运动,待其达到速度V时改为恒定的匀速运动,在它运动到达足够足够远的距离后,改作 - a 的匀减速运动,待其速度等于零时让它停止在空间的另一处B位置。然后,让保持在先前A位置的那只钟以同样的运动过程从A位置运动到空间B处并停止在该位置。此时重新处于同一位置处的两只“理想钟”上所显示走过的时间是否相等?它们显然应该是相等的时间。但根据爱因斯坦建立的“狭义相对论”制造出来的“时间膨胀”现象,它们都将得出对方显示走过的时间应该比自己显示走过的时间要短的结论。请注意,在上述的“理想实验” 中,有人可能会搬出广义相对论来做逃避性的补充解释。为此,我们特地要求以速度V作匀速运动的时间要足够足够长,走过的距离要很远很远,从而使得因加速过程和减速过程抵消剩下的时间增减量不足以与以速度V作匀速运动的过程中产生的时间增加量相比较。这是一个要点,否则会被对手耍无赖。

人们可能都知道伽利略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落体实验”,这个著名的实验推翻了统治世界2000多年的由亚里士多得提出的“物体越重,落得越快”的古典物理学定律。如果“物体越重,落得越快”,把一大一小两个物体捆在一起落下时,这个捆在一起的物体因比其中的任何一个物体都要重,那么它应该比其中的任何一个物体下落得更快。可是按照常识,把运动速度一快一慢的两个物体连在一起时,整体的运动速度应该介于二者单独运动时具有的速度之间。只有当它们单独运动时都具有相同的速度,将它们连在一起运动时才能保持运动速度不变。伽利略就是根据这样的逻辑分析,判断出亚里士多得提出的“落体定律”是错误的理论。人们根据在逻辑上自相矛盾的“双生子佯谬”问题的分析,被推翻的只能是“狭义相对论”。可是爱因斯坦却要人们接受他的荒诞玄说,这就等同于是要把人们对物理学的理解,再重新拉回到亚里士多得凭个人感觉判断物理现象的非理性思维时代。

爱因斯坦为了建立能够适用于一切坐标系的物理学定律,他在“广义相对论”中又虚构了所谓的“引力场”来作为物体被加速的解释原因。譬如:在作圆周运动的物体上可感受到的向外离开圆心的力,还有匀速前进的车子突然刹车时车子里面的人将继续朝前冲的力,爱因斯坦并不认为这是物体运动本身表现出来的惯性特征,而是把它们解释为在空间存在着相应的引力场所导致的结果。若是按照这样的理解,亚里士多得在2000年前提出的“凡是运动着的物体必须受到力的推动”的古典力学定律,实际上也就被爱因斯坦采用虚构的引力场得到了复活。在牛顿力学中,上述找不到施力者的作用被称为“惯性力”,而且被认为是虚构出来的力。其实,“惯性力”乃是物体反抗自身运动状态被改变所表现出来的现象,它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只不过它是类似于电磁学中的自感电动势那样的概念,与物体间进行的相互作用有本质的差别。爱因斯坦认为:绝对运动之所以成为可能,只是由于自然定律能在其中有效的惯性系统的观念而产生。事实上,惯性定律乃是根据运动不灭这个最基础的公理所推导出来的必然结论。伽利略正是根据运动不灭推导得出惯性定律。牛顿没有领悟出惯性定律的真正来由,只是把它作为理想实验的结果来加以应用。爱因斯坦虽然发现牛顿力学可以在背景为均匀引力场的局部空间系统中同样成立,但他却是要把建立现代物理学的分析思路再倒退到亚里士多得的古典力学思想之中去。

然而,“青山挡不住,毕竟东流去!”爱因斯坦根据自己主观臆造出来的理由建立的“狭义相对论”与“广义相对论”,只可能暂时阻碍一下现代物理学基础理论的发展,它们最终要被人们扔进历史的垃圾箱之中。与此同时,被爱因斯坦搅乱的物理学基础理论,也终将要重新回到自己的康庄大道之上。

再补充一下,人们只要留心仔细研究那些试图验证“双生子佯谬”的实验,其中必定有靠不住无效分析或违背了基本的实验规则地方。其表现与证明中国奇功大师严新在2000公里外放功能够改变清华大学实验室里的水分子结构实验类同,都是经不起严格考证的无效实验。在这个方面,黄德民先生和许少知先生有专门的跟踪研究,我对它们不感兴趣。原因就在于所谓的时间膨胀,长度缩短根本就是捏造出来莫须有事情。

附论证资料如下:

我们就假定存在爱因斯坦所认为的那种坐标变换关系,在把K′坐标系中的两个静止点的坐标x1′、x2′变换成K坐标系中的两个运动点的坐标x1、x2时,按照正确的分析过程,应该是用x = k(x′+ vt′)、t = k(t′+ vx′/cc)两个式子,同时对K′系中的两个静止点变换成K系中的运动点的情况作出叙述,得出的结果是:
x1 - x2 = k(x1′- x2′) (1)
t1 - t2 = k(t1′- t2′) (2)

人们很容易从(1)、(2)式子分析得知,由运动点连接起来的物体与静止点连接起来的物体相比,长度应该是伸长,而与之相联系的时间也将发生相应的膨胀。但是人们也可以按照另一种分析思路,把K系中的两个运动点坐标x1、x2变换成K′坐标系中的两个静止点的坐标x1′、x2′,然后再逆推出运动物体的长度和与之相联系的时间是什么情况。此时要用x ′= k(x - vt)、t′= k(t- vx/c2)两个式子将K系中的运动点变换成K′系中的静止点,得出的结果是:
x1 - x2 = (x1′- x2′)/ k (3)
t1 - t2 = (t1′- t2′)/ k (4)

人们很容易从(3)、(4)式子分析得知,由运动点连接起来的物体与由静止点连接起来物体相比,长度应该是缩短,而与之相联系的时间也将发生相应的收缩。显然,根据(1)、(2)式子与根据(3)、(4)式子导出的结论截然相反,在(1)、(2)、(3)、(4)四个式子都能够同时成立的情况下,人们只能推导出互相矛盾的结果从而判断出变换系数k必须等于1,运动物体的长度既不伸长,也不缩短。但是,爱因斯坦在研究运动物体的长度和与之相联系的时间状况时,根本就没有按照正确的数理分析思路来作出分析。爱因斯坦实际上是按照人们平常的错觉来作出分析研究。不难想象,当物体在人们的眼前快速走过时,留在人们视觉中的时间相对就比较短暂,运动中的物体长度在感觉上似乎比处于静止状态时要显得短一些。当物体以光速在人们的眼前运动时,人们只能在非常短的瞬间看到该物体而把它等同于只是一个点的映象。类似的,当人们快速完成某个动作时,放在一旁的记时钟相对就显得走得比较慢。如果物体的运动速度非常之快达到以光速进行前进之时,它在经过一定的有限距离过程中,放在一旁的记时钟上的时刻指针就可以认为一直是停留在原来的位置上,时间就相对的近似膨胀到了无限大。有了这些“合乎情理”的想象之后,在已经给出来的狭义相对论变量代换四个式子中看那些式子可以用来作出相应的数学描述,就起用它来作为解释运动物体的长度会发生缩短,与之相联系的时间将发生膨胀的理论根据。

事实上,人们只要对t = t′= 0的时刻进行验证分析,就会发现在K参照系与K′参照系的坐标原点重合之时,空间的任意一个世界点P在K参照系确定出来的x坐标与它在K′坐标系中确定出来的x′坐标之间都不可能符合狭义相对论坐标变换关系。假如P点在K参照系确定出来的x坐标可以变换成它在K′坐标系中确定出来的x′,同时P点在K′参照系确定出来的x′坐标也可以变换成它在K坐标系中确定出来的x ,那么就有x′= kx 、 x = kx′成立,这样就只能推导出k = 1的结论。所作的坐标变换也就回到了经典的伽利略坐标变换上。狭义相对论的建立者们将这个明摆着的事实回避掉的办法就是规定在t = t′= 0的时刻,强行要求x′= x = 0 。于是所有的运动事件在人为约定的零时刻都必须收缩到ZY坐标平面上,由运动事件构成的宇宙在t = t′= 0的时刻就处于YZ坐标平面之上。当t 与t′≠ 0时,由运动事件构成的宇宙世界就会从厚度为零的YZ坐标平面拉伸出来,也可能是从坐标原点爆炸出来。这显然是人为自己制造出来的宇宙,而不是真实的自然世界。

简言之,在狭义相对论坐标变换公式出现的错误都是非常低级的错误。而导致这些错误没有被及时发现的原因,就在于人们以往根本就没有对推导出来的相对论坐标变换公式进行必要的检验论证。譬如:对K参照系中处以静止状态的任意空间点A来说,它在K′系中是运动点。人们在K系中观察,总是x1 = OA = a ;但是在K′系中观察到的是A′点,在t′= 0的时刻,K′系中的OA′与K系中的OA并不相等,x1′= OA′= a′≠ a ,人们可以通过一个系数k将二者表示成a = k a′;在时刻t′≠ 0的时候,A′点的坐标是x1′= a′- vt′,数值x1′+ vt′= a′。因此:
x1′+ vt′= a′= a / k
故此得到:
a = k( x1′+ vt′)= k a′

而对K′系中处于静止状态的另一个任意空间点B′来说,在K系中是运动点。人们在K′系中观察,总是x2′= OB′= b′ ,但在K系中观察到的是B点,在t = 0的时刻, K系中的OB与K′系中的OB′并不相等,x2 = OB = b ≠ b′,人们必须通过系数k′将二者表示成b′= k′ b 。在时刻t≠0的时候,B点的坐标是x2 = b + vt,数值x2 - vt = b 。因此:
x2 - vt = b = b′/ k′,
故此得到:
b′= k′(x2 - vt) = k′b

无论怎样给出k和k′,上述变换等式都保持成立。而导致人为制造的变换关系能够成立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变换关系实际上都与时刻变量无关,它们描述的都只是t = t′= 0时刻的变换关系。此外,由于静止事件点无论在时刻等于任何值时它们的空间坐标都不发生变化,故此有:
P( x , y , z , 0 ) = P( x , y , z , t ) = P( x , y , z )
P′( x′, y′, z′, 0 ) = P′( x′, y′, z′, t′) = P′( x′, y′, z′)

人们根据狭义相对论时空特性计算出来的空间间隔就不再是固定值,它有可能大于零,也可能小于零。具体数值的改变情况将由人为约定的起始时刻和坐标原点的实际选择位置来确定。于是,连最简单的静止物体事件点在人为给定的初始条件下都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属于“绝对远离”的不存在事件点。人们也就可以自己欺骗自己的让宇宙世界像放电影一样逐渐地展现出来了!由此可以判定,狭义相对论并不是现代物理科学理论,它实际上是打着科学旗帜愚弄了人们近一个世纪的伪科学。

除非相对论的拥护者能将我已经论证指出来的错误消除掉,否则就没有资格再提相对论的所谓“成果”。同时也没有脸面再要求我对其进行重复批驳。

CCXDL 2001年1月10日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hongbin/msgview-950451-1572.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波柏哲学与新物理学 下一主题:关于“GUEST”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096174955368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