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在黎明到来前被相对论阉割
一、历史背景 . 1、光行差的观测 . 1725-1728年,英国天文学家布拉德雷(James Bradley,1693-1762)对恒星的方位作了一系列的精确测量,把恒星一年四季的位置折算到天顶,发现都呈圆形轨迹。他百思不得其解。据说,由于有一次偶然他注意到所乘的船改变航向时,船上的旗帜飘向不同的方向,才领悟到这一现象是因为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所致。 . 【该实验表明:恒星和地球之间的光的传播轨迹与地球的运动速度无关(好比雨滴在空气中的下落轨迹与地面人的运动速度无关),但地球接收到的光线的角度却与地球的运动速度有关(好比落到人身上的雨滴的角度却与人的运动速度有关)。这表明地球的运动不能曳引"地球与恒星之间"的光煤质。】(该实验并不能确定光是波还是粒子,因为不论是粒子还是波都会出现光行差,比如当人在地面运动时,他接收到的雨滴和超声波的角度都会改变。) . 2、光煤质的兴起(我回避了"以太"这个字眼) . 1800年以后,由于波动说成功地解释了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光煤质(以太)学说重新抬头。在波动说的支持者看来,光既然是一种波,就一定要有一种载体。光能通过万籁俱寂的虚空,证明在虚空中充满这种载体,这就是光煤质(以太)。 . 3、1887年的迈克耳孙-莫雷实验 . 迈克耳孙1881年在波茨坦做的实验遭到人们的怀疑,他自己也觉得不满意。只是由于著名物理学家瑞利(Lord Rayleigh,1842-1919)和开尔文的鼓励与催促,他才下决心跟莫雷(EdwardWilliams Morley, 1838-1923)合作,进一步改进干涉仪实验。1886年开始,他们在美国克利夫兰州的阿德尔伯特(Adel-bert)学院继续实验。为了提高仪器的稳定性和灵敏度,他们把光学系统安装在大石板上,石板浮在水银槽上,可以自由旋转,改变方位。光路经多次反射,光程延长至11米,他们满怀信心,认为这一次一定有把握测出以太漂移速度。然而,实验的结果依然如故。 干涉条纹的移动几乎为0。 . 【该实验表明:地球的运动可以完全曳引"地表附近"的光煤质。通常认为该实验与上面的"光行差"实验矛盾,但这只是一种误解,甚至是一种栽赃。把这两个实验结论放在一起看看吧。】 . 二、提出问题 . 布拉德雷的光行差实验和迈克耳孙-莫雷干涉仪实验矛盾吗? . 布拉德雷的光行差实验表明:地球的运动不能曳引"地球与恒星之间"的光煤质。 迈克耳孙-莫雷干涉仪实验表明:地球的运动可以完全曳引"地表附近"的光煤质。 . 如果把"地球与恒星之间"和"地表附近"这几个字后,的确矛盾。而事实上这俩实验并不矛盾,当人在地面运动时,因为他无法曳引空气(声波煤质),因此他接收到的超声波的角度会改变,假如人坐在汽车中,汽车运动时可以曳引汽车内的空气(声波煤质),车顶上有个小洞,车外部的超声波可以穿过该洞进入车内,车内的人会观测到"声行差"吗?当然会了,因为超声波在进入汽车之前就已经存在"声行差"了。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未完待续) ※※※※※※ 当用加速度计测量地球加速度的实验出现零结果后,无人惊呼:难道地球的加速度是零?!难道地球是宇宙中心?!当mkex-ml实验测量地球速度是实验出现零结果后,人们又何必惊呼:难道地球静止在绝对空间里?难道地球是宇宙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