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比高考更好的选择,出国留学IT 下一主题:高压放电反引力航空航天飞碟研制...
 [31楼]  作者:和满  发表时间: 2008/06/27 20:13 

对廖铭声先生来说“较简单的问题”,不等于对别人来说“较简单的问题”。这个问题,至今为止,对大多数人仍然是复杂含混的问题。大多数人目前看了廖氏相对论,可能更乱。因为,目前在物理学中所使用的“波长”、“频率”这两个概念是含混的。

对此,我冒昧解释一下:
(1)“波长”这个语词(或者“λ”这个符号),在物理学中有两种不同的涵义。
一个指“介质内第n个波球,与第n+1个波球半径差”,令其记为1λ;一个指“接收器接受到第n个波时,与接受到第n+1个波时距离”,令其记为2λ。
2λ=1λ+X(X为任意实数),当波源与接收器都相对介质静止时,X=0,2λ=1λ。
(2)“频率”这个语词(或者“ω”这个符号),在物理学中也有两种不同的涵义。
一个指“1/(波源发射第n个波球,与第n+1个波球时间差)”,令其为记1ω;一个指“1/(接收器接受到第n个波,与接受到第n+1个波时时间差)”令其记为2ω。
2ω=1ω+A(A为任意实数),当波源与接收器都相对介质静止,或者相对介质同步均速直线运动时,A=0,2ω=1ω。特别注意:波源与接收器相对介质同步均速直线运动时,也是2ω=1ω。本人以前就是因为这个地方卡住了,所以我早已懂得LT是能量密度关系,但没往FM上想,不理解“天上一日地下百年实为炁相”。当年宇观系统论先生

当2λ不=1λ时,2ω不=1ω,接受器接受到的能量密度不同。LT的基础是麦克斯维方程组,麦克斯维方程组的电磁实验基础,做的都是能量密度测定,不是对微观粒子的观察。理解了(1)、(2),进一步理解“廖氏相对论”,就能理解麦克斯维方程组。由于绝大多数微观、超微观电磁实验,也不是对微观粒子的观察,而是通过能量、距离、时间等数值,“推算”微观粒子,所以“廖氏相对论”也能合理解释许多微观、超微观电磁实验结果。


但是:“廖氏相对论”无法解释美国公开的环球原子钟实验结果。在局部空间内,环球原子钟的波源与接收器相对介质,是同步均速直线运动(那点向心加速度,在局部空间内忽略不计,否则,所有相对论确证实验结果都是不成立的),2ω=1ω。按“廖氏相对论”,不应该有时间间隔输出变化。美国公开的实验结果与“爱氏狭义相对论”运算结果相符。我认为这有三种可能:
1、美国公开的环球原子钟实验结果,是伪实验结果。假如那样,我们只能自认倒霉,别人没有义务告诉我们真东西。在有重大经济、军事价值的科技领域中,欺骗是普遍存在的。
2、美国公开的环球原子钟实验结果,是真实验结果。与FM无关。
3、美国公开的环球原子钟实验结果,是真实验结果。是与“廖氏相对论”有关的另一种FM效应。杨新铁先生曾经讲过,在廖铭声先生启发下,他发现FM中的“可压缩流效应”与“相对论效应”相似。
廖铭声先生的《流体不变论》后半部分,似乎已经讲到了“可压缩流效应”。但我缺乏FM基础,不理解“可压缩流”概念确切物理意义,所以我至今搞不清楚那些后继研究成果。

理论物理、普通物理中都没讲过“可压缩流”概念。FM以经验事实为基础,没学过,自己推导,很难搞懂。LTFM体系的始作俑者,廖铭声先生,您能否给我们普及一下“可压缩流”常识?
 [32楼]  作者:和满  发表时间: 2008/06/27 20:31 

我使用“2λ、1λ、2ω、1ω”这种表达方法,也不好,容易与系数混乱,我们使用大写小写表达,好不好?约定:

Λ表示:介质内第n个波球,与第n+1个波球半径差。 Ω表示:波源发射第n个波球,与第n+1个波球时间差。

λ表示:接收器接受到第n个波时,与接受到第n+1个波时距离。ω表示:接收器接受到第n个波,与接受到第n+1个波时时间差。

与此相对应的是:

绝对光速、相对光速。

绝对时间、相对时间。

 [33楼]  作者:和满  发表时间: 2008/06/27 20:40 

当年宇观系统论先生
---------------
我记性不好,写了前文,漏了后文了。我想说:

当年宇观系统论先生讲到,他以前钓鱼,用声纳探测鱼群,发射器与接收器在船上固定位置。无论船走得多快,频率显示都不变。我还认为“不可能”呢。现在想起来,觉得自己对不起“宇观系统论先生”。
[楼主]  [34楼]  作者:ltbbl  发表时间: 2008/06/28 08:03 

对【31楼】说:
可压缩流体效应就是相对论效应,可压缩流体空间就是相对论空间。
[楼主]  [35楼]  作者:ltbbl  发表时间: 2008/06/28 14:13 

对【32楼】说:
 

物质空间相对论即是物质体积压缩论

物质空间相对论就是可压缩流体论,或流体不变论。流体体积的可压缩性就是流体空间的相对性。物质空间相对论即是物质体积压缩论

 

 

 [36楼]  作者:和满  发表时间: 2008/06/29 19:12 

对【35楼】说:

感谢廖老耐心指点。可是我对此真的不理解。

按“爱因斯坦相对论”,刚体在接近C时,被压成一个饼。“流体不变论”在任何介质中都是通用的,介质被压缩我可以借助“船头波”理解,难道刚体也被压缩了吗?飞机接近声速C时,并没有被压成一个饼呀。

 

 [37楼]  作者:和满  发表时间: 2008/06/29 19:18 

我不理解不等于就不对。杨新铁先生能理解,已经做出了很多后继成果。
我不理解不等于就不会用。三年前讨论陀螺问题时,经常使用陀螺仪原理的黄新卫先生曾坦率表示,他也不懂陀螺仪原理的深层力学原因。
[楼主]  [38楼]  作者:ltbbl  发表时间: 2008/06/29 20:41 

对【36楼】说:
飞机接近总声速时,产生激波,流体连续被坏。 

水的波粒二象性!

水作为一种具有流动性的连续介质,它有波动性;当水的质点流速达到总波速时,流线的连续性将被破坏,转化成水滴,即粒子,故水又具有粒子性。流线的连续性受到破坏,这就是瀑布和喷水池的喷水流线不连续的产生原因(见流体不变论P33页)。

 

 [39楼]  作者:和满  发表时间: 2008/06/29 23:54 

1、但电磁介质,不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相对电磁介质是刚体。原子震动频率为什么会改变?

2、冒昧请廖老做两个实验预言:
(1)、原子在光介质中运动速度等于光速时,其震动频率相对介质中静止原子的震动频率。是多少?
(2)、原子在光介质中运动速度超光速时,其震动频率相对介质中静止原子的震动频率。是多少?

这个研究的现实意义不仅在于准确定位,打仗杀人,还在于长生不老、返老还童。“天人不老”,也许有科学根据。人的衰老,除了疾病与复制误差原因以外,与人成长一样,都由人自身基因决定。基因由每个细胞内的“迷你原子钟”定时作用。在高速运动太空城内,假如“天人”的每个细胞内的“迷你原子钟”变得很慢,“天人”就长生不老。假如每个细胞内的“迷你原子钟”逆行,就能返老还童。
[楼主]  [40楼]  作者:ltbbl  发表时间: 2008/06/30 15:13 

对【39楼】说:

 

使哥哥比弟弟年青的,是生物学可能,非物理学可能!

 [41楼]  作者:和满  发表时间: 2008/06/30 17:42 

使哥哥比弟弟年青的,是生物学可能,非物理学可能!
---------------------------
生物学可能比物理学可能更诱人。物理学可能中弟弟100岁,哥哥20岁,哥哥也只经历了20年时间的生命;物理学可能中弟弟100岁,哥哥20岁,哥哥可能经历了120年时间的生命。
本人曾在一份前苏联航天资料上看到:有一位前苏联宇航员在太空站工作期间曾出现过返老还童现象——长出了一颗新牙。单纯失重,成年人不会换新牙。在现有知识范围内,我认为最合理的解释是:乙太风——>流体效应——>迷你原子钟变慢——>某些微观生理机制把“钟慢效应”读做“钟逆效应”——>长牙的成长程序被重新启动。

这方面的研究难道现实意义不够重大吗?可是“精英们”宁愿二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年用几千亿纳税人的钱吃喝玩乐,也不增添个可变线圈加速器。我不知道“精英们”到底怎么想的,即使“准确定位、打仗杀人”无现实意义,“长生不老,返老还童”总不是无现实意义吧?
 [42楼]  作者:余本鲲  发表时间: 2008/06/30 17:58 
[楼主]  [43楼]  作者:ltbbl  发表时间: 2008/07/01 15:47 

简单性原理:
把复杂的物理问题搞简单了,是贡献;把简单的物理问题搞复杂了,是累人。例如:发现地球绕着太阳转,是贡献,认为太阳绕着地球转,是累人;发现物体的可压缩性,是贡献,相对论认为空间可缩小,是累人。是空间缩小,还是体积压缩?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13351988792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