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廖铭声先生来说“较简单的问题”,不等于对别人来说“较简单的问题”。这个问题,至今为止,对大多数人仍然是复杂含混的问题。大多数人目前看了廖氏相对论,可能更乱。因为,目前在物理学中所使用的“波长”、“频率”这两个概念是含混的。
对此,我冒昧解释一下: (1)“波长”这个语词(或者“λ”这个符号),在物理学中有两种不同的涵义。 一个指“介质内第n个波球,与第n+1个波球半径差”,令其记为1λ;一个指“接收器接受到第n个波时,与接受到第n+1个波时距离”,令其记为2λ。 2λ=1λ+X(X为任意实数),当波源与接收器都相对介质静止时,X=0,2λ=1λ。 (2)“频率”这个语词(或者“ω”这个符号),在物理学中也有两种不同的涵义。 一个指“1/(波源发射第n个波球,与第n+1个波球时间差)”,令其为记1ω;一个指“1/(接收器接受到第n个波,与接受到第n+1个波时时间差)”令其记为2ω。 2ω=1ω+A(A为任意实数),当波源与接收器都相对介质静止,或者相对介质同步均速直线运动时,A=0,2ω=1ω。特别注意:波源与接收器相对介质同步均速直线运动时,也是2ω=1ω。本人以前就是因为这个地方卡住了,所以我早已懂得LT是能量密度关系,但没往FM上想,不理解“天上一日地下百年实为炁相”。当年宇观系统论先生 当2λ不=1λ时,2ω不=1ω,接受器接受到的能量密度不同。LT的基础是麦克斯维方程组,麦克斯维方程组的电磁实验基础,做的都是能量密度测定,不是对微观粒子的观察。理解了(1)、(2),进一步理解“廖氏相对论”,就能理解麦克斯维方程组。由于绝大多数微观、超微观电磁实验,也不是对微观粒子的观察,而是通过能量、距离、时间等数值,“推算”微观粒子,所以“廖氏相对论”也能合理解释许多微观、超微观电磁实验结果。 但是:“廖氏相对论”无法解释美国公开的环球原子钟实验结果。在局部空间内,环球原子钟的波源与接收器相对介质,是同步均速直线运动(那点向心加速度,在局部空间内忽略不计,否则,所有相对论确证实验结果都是不成立的),2ω=1ω。按“廖氏相对论”,不应该有时间间隔输出变化。美国公开的实验结果与“爱氏狭义相对论”运算结果相符。我认为这有三种可能: 1、美国公开的环球原子钟实验结果,是伪实验结果。假如那样,我们只能自认倒霉,别人没有义务告诉我们真东西。在有重大经济、军事价值的科技领域中,欺骗是普遍存在的。 2、美国公开的环球原子钟实验结果,是真实验结果。与FM无关。 3、美国公开的环球原子钟实验结果,是真实验结果。是与“廖氏相对论”有关的另一种FM效应。杨新铁先生曾经讲过,在廖铭声先生启发下,他发现FM中的“可压缩流效应”与“相对论效应”相似。 廖铭声先生的《流体不变论》后半部分,似乎已经讲到了“可压缩流效应”。但我缺乏FM基础,不理解“可压缩流”概念确切物理意义,所以我至今搞不清楚那些后继研究成果。 理论物理、普通物理中都没讲过“可压缩流”概念。FM以经验事实为基础,没学过,自己推导,很难搞懂。LTFM体系的始作俑者,廖铭声先生,您能否给我们普及一下“可压缩流”常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