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傅科摆的一切行为特征都与科里奥... 下一主题:吕子东地震预警假说全文 刘武青...
地震是怎么形成的呢?
[楼主] 作者:濮青松913  发表时间:2008/05/14 21:07
点击:692次

                                         地震是怎么形成的呢?
                                                  雷元星
    高中《地理》(人教版2004年印)第117页贴了一张地震构造示意图与唐山地震的照片,正文简要地介绍了几个地震带与震源、震中距等知识,对地震形成的原因没作讲解。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时,本人正在西藏日喀则,当时就听到了抗震救灾的广播,我的一个唐山同事因死了三位家人而痛哭了一场。那时我的研究兴趣还在《摘译》刊登的一篇南非汤恩小孩(古人类化石)的文章方面,并在雅鲁藏布江河谷业余收集奇石、化石、矿石与气象、水文资料,自唐山地震发生后,激起了我对地震问题的兴趣,下面(《地球大揭秘》第五章:火轮与火旋;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是我对地震成因的初步思考,望对现在的中学生有所启发。

            五、为何地球肚皮里有气?
    若潜艇顺着漂在南极的冰山侧沿往下沉,然后钻到冰山底部往上看,你定会发现,冰山底部小型负山谷、负洼地里储有大量空气,半透明的冰山还把阳光导入这些气仓里,构成一个个奇妙的冰天水上世界。若潜水艇开进北冰洋冰原底部,也到处能见到这样的气仓。这些气体主要来自于海底,如南太平洋东部一条200多公里长的断裂带,现仍在不停地往上冒气泡,其它没有断裂的地壳底部,如也有负盆地、负洼地的话,也会储存大量的气体,如火山底部的负山谷就是一个厚达几公里的大气仓。地底哪来这么多的气?地球肚皮里究竟装了多少气呢?这些气是如何形成的呢?
    前面已了解岩浆的成因,原来这些气与岩浆来源于同一个过程,地球这盘大磨不仅把地中岩石磨熔、磨热,而且使之沸腾、蒸发、再蒸发。在这一"机械加工"的过程中,已熔解、蒸发的元素又不断地分解并与其它元素化合,地底已成为一座天然综合化工厂。
    地球岩石的主要成分有氧、硅、氢、铝、镁、钠、钾、硫、磷、钙等,由火山口中喷出的气体成分分析,地底气体与岩石的化学成分相关。如石灰石CaCO3和硅石(石英)SiO2熔解后,就有二氧化碳CO2气体冒出,反应式为:
    CaCO3+SiO2 高温 CaSiO3(玻璃)+CO2↑
  若硅石SiO2与石墨碳C层熔解后,就有一氧化碳CO气体冒出,反应式为:
  SiO2+2C 高温Si+2CO↑
  若硅石与碱类(如NaOH)在地幔岩浆内化合,就会有水蒸汽冒出,反应式为:
    SiO2+2NaOH 强热 NaSiO2(硅酸钠)+H2O↑
  而水蒸汽遇到1000℃以上高温,又会分解成氢和氧,氢再和硫蒸气化合,又会生成硫化氢H2S气体冒出,......
    在这样一个综合性"化工厂"里,许多气体都可以生产出来,只要大磨不停,热源不断,气体就会不断产生,直到岩石全部蒸发为气体、等离子体,可见地球肚皮里的气完全来自于内部摩擦。如地核、中地幔与地壳的旋转同轴同步,内部没有摩擦,地内热量不再增加,产气量就会减少直到停止。这时,因地表水圈内的一、二次蒸发,带走地壳的体温,地壳进入冰期,负盆地、负山谷等气仓里的气体降温减压,有的气体因低温而液化,地球进入消气的阶段。
  但是,太阳风、日月磁场的作用力在不断变化,地壳与地核同轴同步的状态只可能瞬时地存在,靠一时的热输出大于热产量的方式消气,其效率是非常有限的。故地球肚皮里的气会时多时少,却永远不会消失。

                    六、构造地震与放气
  中国西周时代的伯阳父,曾把地震归因于"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现英国一地 震学家提出过相同的观点,被称为"放气成因说"。火山与火山地震确实由放气引起(见前),而构造地震是否也与放气有关呢?
  通过对历代记载的地震资料和近一个世纪地震观测记录分析,大多数强烈地震确实伴随有放气现象。现需要弄清的是,究竟是放气引起了构造地震?还是构造地震引起了放气?
    如前所述,地壳底部的负盆地、负洼地、负山谷内有大量气体,形成气仓、气泡,有的气 泡还在地壳底部"流动",如图49。
  〖TPK49,+69mm。96mm,BP#〗
    〖TS(〗〖JZ〗〖HT5"H〗图〓49〖HT〗〖TS)〗
    一旦构造地震发生,地壳水平或斜直错位,就会使粘在它底部的地壳膜被撕裂。而一旦封藏气泡的地壳膜被撕裂,气泡就会冲进地壳裂缝,当遇到地下水层再次封藏时,又穿过水层,把沙和水一齐冲出地表,在地表筑起一个个漏斗状的喷沙水口,地下气体进入大气层。
  气体逸出,原气泡对地壳的浮力消失,地壳向下坐塌。原整块地壳坐落到岩浆洋面上,地底洋面产生岩浆波。随着岩浆波浪的起伏,地壳也上下起伏,由此产生的表面波开始向外传播,直到岩浆波浪慢慢减弱,地壳也渐渐平静下来,踏踏实实地漂浮在岩浆洋面上,新的岩浆涌进刚被撕裂的地壳膜内,缓慢地冷却凝合。
  第一次震动之后,震区周围的岩浆像水泥沙浆一样已被振活(流动性增加,粘结性减弱),近700公里深的岩浆洋中部和底部的气泡也缓慢向上浮升,附近负盆地、负洼地的气泡、气团、气流也缓缓向震区底部水平移动,渐渐使震中底部的负盆地又积聚了少量气体。因第一次破裂的地壳膜还凝合得很薄,又被新的气压冲破,造成第二次余震。......只有当附近气体放完,余震结束,破裂处的地壳膜才有足够的时间凝合到原来的厚度,继续封藏新的气体。
    由于地壳底部到处都有一些负盆地的小储气结构,这些气盆会把当地的地壳顶高,使地壳 应力发生变化。一旦盆底某处的地壳及其壳膜胀裂,高压气体泄出,浮力消失,地壳下塌, 原有地壳应力也会突然释放,产生构造型地震。震后,有的储气盆还会再次储气,同火山复 苏那样,再次引起该处地震,但震级与震中不会绝对相同。
    以上可见,构造地震的水平错动为气泡逸出提供了契机,故最初是构造地震引起了放气。而放气又引起地壳上下振动,使震级与范围扩大,时间延长,且有时高气压率先胀破地壳膜 ,这又是放气引起了地震,因而两者互为因果。
    从统计学角度看,大多数构造地震都伴随着或多或少的放气现象。但有的震区底部没有储气条件,即没有气仓,有的地壳上部水平错位或斜向垂直错位时,地壳膜并没有破裂。因此构造地震并不必然导致放气,而放气也不必然导致地震(如海底缓慢放气),只有突发性地大规模的放气才会引起地震,而这类地震与火山地震类似,不纯属于构造地震。

                     七、地震放气与地光
    被地壳膜长期封藏的气体多数是可燃气体,如甲烷、硫、磷、钾、钠的蒸气,一氧化碳等。一旦它们冲出地表,与氧气接触,就会马上燃烧。若在地裂缝中就开始燃烧,其发出的光亮从裂缝中射出地表,就成为人们常说的"地光"。有的一团团冲出地表,在空中燃烧,形成各种颜色的火球。如中国河北唐山、邢台、四川松潘、辽宁海城、云南龙陵、普洱、通海、宁夏西吉等地,在近40年来发生的地震中都有地光现象和大量火球冒出。
  炽热可燃气体与等离子体穿过湖、海的水层时,与淤泥细菌分解出来的氧接触燃烧,使湖、海发光,同时有大量烟雾、气泡冒出水面。
  气体燃烧时必然发出声音,如在地裂缝中燃烧,传出来的声音就是"隆隆"声,有的如风吼,有的如火车行驶,有的如闷滚雷,这些往往被称为地声现象。若火球在空中燃烧,常发出"劈啪、嘶嘶"等声音,犹如撕布、爆米花之类,但离人太高太远则听不到声响。
  有时在大地震到来之前,局部区域的地壳膜已微微错裂,某些小气仓内的气体从裂缝中缓慢地漏出,如同车胎慢漏气一样。这些气体静悄悄地进入大气层之后,使大气昏浊,从而 出现红霞、紫霞、晴天长虹等异常天空景观。这些带正电荷的气体、等离子体进入大气层后,会使大气电场出现异常,从而对无线电、微波通讯带来干扰。若有毒或放射性气体逸到地表,还会刺激动物行为异常,这些往往成为大地震到来的前兆。
  但靠上述前兆来预报地震则是极不可靠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地壳错位、地壳膜破裂、气体冲出三者同时进行,随之地光、火球现象出现,约20分钟便全部消失,故当你看到以上前兆和地光现象时,已经处在地震过程之中或地震已经发生了。
            雷元星2004-9-10贴于超超网
《地球大揭秘》雷元星先生著,天地出版社1997年3月出版。
******************************************************
隆重再次推出反伪求真惊世新型科普文著
http://club.xilu.com/puqingsong/msgview-87597-62.html******************************************************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hongbin/msgview-950451-108721.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傅科摆的一切行为特征都与科里奥... 下一主题:吕子东地震预警假说全文 刘武青...
[楼主]  [2楼]  作者:濮青松913  发表时间: 2008/05/19 21:58 

 十九、构造地震的成因

                                                       十九、构造地震的成因
                                                                    雷元星
    全球各处地震台网的仪器通常每年所记录的地震都在一百万次以上,其中2.5级以上的有感地震在15万次以上,7级以上地震约20次,8级以上毁灭性地震年平均约两次。每年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约3千万千瓦。其中:85%的地震发生在70公里深度以内,称为浅源地震,12%的地震发生在70~300公里之间。称为中源地震,3%的地震发生在300~720公里之间,称为深源地震。而全球约80%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和全部深源地震都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活动带。在浅源地震中,除极少数属于火山地震与冲击性地震外,95%以上属于构造地震,故研究构造地震的成因便成为目前地震学的主攻方向。
    对构造地震的成因,现已有多种解释,其中"断层回弹"说(或叫弹性回跳说)比较科学地揭示了构造地震的发生机制。即它是由地壳与地壳之间经过长期挤压,其应力(静挤压力)以岩石弹性的形式储存积累,当应力超过岩石弹性极限后,岩石以突然断裂、破碎、、错位为契机,立即发生回弹,释放原积累的弹性应力。一处应力的突然释放,必然引起附近上下岩石应力的改变,再通过一段时间余震以达到新的力学平衡。因而是挤压引起了岩层断裂,突然断裂引起了地震。如现美国西部旧金山至洛杉矶一带的圣安德烈斯大断层,便是经常引起构造地震的根本原因。
    断层回弹说对地壳运动与地震关系的解释无疑是正确的,已为大量的现场观测所证实,但对整个地壳运动动力来源的认识仍带有板块学说的胎痕。
    其实,整个地壳运动的主要动力是奔腾不息的洋流,其次是潮汐,洋流每时每刻都在按自己的意志塑造地壳。只是因地壳是固态圈层,故运动变化的方式形态不象漩涡与台风那样流转与显著,若用一万年的慢镜头录像来观察地壳的运动,你会发现它同磨下的面浆运动没有什么两样,都处在不断蠕动的状态。
    固体地壳的蠕动是通过每年数以百万次的地震来进行的,地壳蠕动必然引起地壳震动。地层的连续断裂,错动就是地壳蠕动的具体过程。地壳沉浮(含造山运动与山体坍塌)是地壳蠕动的基本途径,洋流的水平推力与山体垂直重(浮)力的失衡是地壳蠕动的内在原因,洋流是推动和造成地壳蠕动的直接动力。现以圣安德烈斯大断层为例,见图46。
    AB段是海底地壳S与海岸山岭M西侧的交接面,也是海底地壳S向山顶爬动的滑动摩擦面,F代表北太平洋西风洋流对海底地壳S的粘滞推力,D是AB段S与M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当F < D时,S与M保持原位不动;当F=D时,S与M处于错位前的临界状态,即临震状态;当F > D时,即推力F能够克服最大静摩擦阻力D时,S向山顶爬动一截,在F克服D的一瞬间,就是S与M在AB段两侧岩石应力突然释放的瞬间,这一瞬间就是突发性地震。岩石回弹所释放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外传递,引起附近地区地壳震动,这是造山运动中地震的通常过程。
    山体坍塌过程中所产生的地震与上面相似,只是方向相反。即当S失去F的推力之后,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滑落,自身重力大于AB段的最大静摩擦力D时,S向下突然滑动,同样会产生地震。
    除以上垂直,斜向错位搓动外,地壳内层的水平错位和断裂也会引发地震,这同中央海岭水平错位的原理一样。从构造地震的构成机制角度看,可以把它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造山地震带,它主要包括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处于大西洋、印度洋洋流首冲的沿岸区域,其主要特点是海底地壳向海岸或岛屿山脉爬升时产生地震。因太平洋洋流冲力最大,造山运动最为剧烈,故造山性地震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二是塌坍地震带,它主要以原亚非山系为走向,包括蒙古、青藏、伊朗、安纳托利亚、阿拉伯、东非、南非高原等附近地带,其特点是失去洋流推力的山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低处坍塌滑落而引发地震。
    三是海岭地震带,主要沿各洋中央海岭分布,其特点是洋流在随季风南北位移过程中,把海岭横向剪切错位而引发地震。
    三类地震带分别表示着地壳向上、向下、向侧运动的趋势,也显示着地壳从海岭诞生,被水平地牵向海岸向上爬升,又到内陆向下坍塌这样一条地壳轮回的全过程。
    当然三类地震带的划分只是在描述它们各自的总体趋势,在实际的地壳运动中,它们之间有相互包含、即向上下左右各方倾斜的趋势。如果地壳全部被熔解为岩浆,那么构造地震便同时消失,故构造地震是固体地壳壳块相互搓撞,并在洋流推涌下蠕动形变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地震震中空间分布的特点在于北半球多于南半球,北半球地震大约占了全球构造地震的70%。这种南北不圴的现象一直使地震学界迷惑不解,如地震的动力机制来自地幔对流,那么地底岩浆的运动又是根据什么给予南北两半球不同的动量?其实,由于南半球的德雷克海峡泄走了约1/6的洋流,使洋流作用于地壳的总动量小于北半球,地壳蠕动的总动量也就小于北半球,故南半球地震次数及能量都要少一些。
    地震震中分布的另一特征是南极和北极附近没有地震,这是因为极地地壳较厚,并且不承受洋流的冲力,地壳基本上不发生蠕变运动,故没有地震。
    地震发生的时间特征是夜间多于白天,尤其是当地月中天前后3小时左右。发生地震的次数最多,这说明固体潮是触发地震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固体潮每天都在使地壳微微抬高和下沉,这就造成山体与海岭重(浮)力的周期性变化,洋流水平推力与山体垂直重力的绝对平衡便不可能存在,其相对平衡中包括有周期性的不平衡因素。当这种不平衡因素与地壳中积累的足量应力叠加时,便极易触发地震。
    由于地核在太阳风斥力作用下,更多地倾在背日面一边(见前"潮汐的成因"),因而夜间的固体潮幅通常大于白天,引起地壳重力变化的幅度也更大,触发地震的机会也就更多。如迄今全球最惨重的唐山大地震就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阴历初二(朔后)凌晨3点42分53.8秒,最近日本神户大地震发生在1995年1月17日、阴历17(望后)清晨5时46分。统计表明,多数地震触发的时刻在当地月中天后2~5小时之间(这里指造山类地震),因为在固体潮落潮的这段时间,地壳有微微失重的趋势,这给受洋流水平推力驱动的地壳以契进的最佳时机。坍塌类地震的触发时间往往在月中天前2~5小时居多,因为地核上顶,使岩石应力加剧,增大了山体突然滑塌的机会。由于触发地震的因素非常复杂,要绝对准确地预报何时何地发生几级地震是不容易的,但监测洋流与潮汐的运动,将是准确预报构造地震的首要前提。

《地球大揭秘》雷元星先生著,天地出版社1997年3月出版。
挑战牛顿,万有引力不存在;首创"雹式"地球起源说;
这部新《创世纪》将告诉你:地球起源、演化、与毁灭的全过程;
第四章:洋流造山;十九、构造地震的成因;
******************************************************
隆重再次推出反伪求真惊世新型科普文著
http://club.xilu.com/puqingsong/msgview-87597-62.html******************************************************

[楼主]  [3楼]  作者:濮青松913  发表时间: 2008/05/20 20:42 

                                                撕下官科的遮羞布;

                                                        雷元星

          天地生人学术论坛> » 天地生人主论坛> » 撕下官科的遮羞布

    二千多年前的中华先人大禹,他的治水方法是"通汶",即将汶川之水往下游流的重大工程,同时也是顺应自然的水往低处流的方法论,可是却被现代人说是神话传说而嗤之以鼻,官科们不与理睬并采用了与大禹的通汶相反的方法"截汶",因而在所谓现代科学的角度视水往下流的自然现象而不故,非要逆天而行,我中华儿郎在莫视自然科学的国度里成为冤魂。。。。。。。

    官科水利部门你们你们你们的良心速速醒来啊!趁现在的三峡大坝尚未畜水,马上醒来马上醒来,停止啊停止啊,否则等到三峡水库畜满水后,最临近三峡的重庆市与湖北的恩施将重现今日的国难!不要再以谣言做遮羞布而不敢面对自然科学,中国的民族文化代表人物大禹的治水理论必须重读,要抓就先来抓我雷元星入监狱,我就不信这二千多年的水利工程都江堰都能平平安安,怎么就到你这紫坪铺才畜了几年的水就把我的家乡四川百姓震得横尸遍野,我抗议那些打着天灾反政府的反党言论,什么神佛鬼,这不明明是以人为错误设计导致的灾难,我的家乡百姓都死成这样了,我还活着干嘛,钱和血都能捐赠,我来捐赠对政府的谏言,明确结论:不是自然灾害是人害,我信中华文化先祖大禹的治水理论,我以死进谏,算我为家乡被官科水利冤杀的百姓殉葬!

                            雷元星  2008-5-18 21:54

[楼主]  [4楼]  作者:濮青松913  发表时间: 2008/05/25 20:34 

                                                          十一、大禹治水
                                                         ______雷元星
    相传,在尧之时,"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尚书·尧典》)。这说明9万年前的各块大陆上都还有大量水域。当时的地形地貌同现藏北高原类似,到处是内陆湖泊。
    当时,中国的四川盆地、江汉平原及洞庭湖周围、宁夏河套平原、八百里秦川、汉中城固谷地以及临汾河口一带,全都被滔滔湖水所覆盖,属于鱼类生活的区域。这些内陆湖周围及中间的岛屿上仍居住着少量人类,每当山洪暴发,湖水猛涨,淹没田园。有时候水溢出,洪峰冲涤下游,造成更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疏通淤积的湖水,防止洪水泛滥,便成为当时人们最盼望与关注的事情。
    另外,从大洪水后残留下来的人类全部依山而居,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生产生活都相当困难。加上山水相隔所造成的新部族相互攻伐,科学文明之火很难重新燃起,人民长期笼罩在愚昧与恐怖之中。改善交通,促进民间往来,统一宇内部族也是从望所归。根据《尚书》、《史记》以及其它文献记载,群臣曾向尧推荐鲧(读gun上声)领导治理洪水,这鲧上任后,参照金星祖先拦洪筑坝的经验,开始大搞长江、黄河水利枢纽工程。但那时找不到钢筋、水泥,所垒的土石坝很快又被冲垮,造成了更大的洪灾。由于九年洪水不息,功用不成,舜继唐尧之帝位后,杀鲧,并任命鲧之子大禹继父未竟之业,故今天有了大禹治水的传说。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尧、舜、禹三人很可能不在同一个时代,而相隔几千年或几万年。把他们的事迹编在同一时期,并把他们三人确立为君臣关系,很可能是后来的忠君之臣作了手脚。现把这一疑点搁置起来,主要讨论大禹如何治水问题。
    大禹治水工程为凿开九山,使九泽之水入于海,使湖泽露底,改为良田。同时,疏通九江、开通九道,以利舟车之便。
    "道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华阴,东至砥柱,又东至于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邳,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史记·夏本记》)。
    这一段清楚地说明了大禹疏导黄河的路线,即先将内蒙古河口至山西河曲一段山峦(古称积石)挖开,让古乌梁素海与现宁夏河套平原的积水南泄。然后将山西龙门山禹门口至陕西北艮镇一带的山体挖通,让北来之水与古临汾湖水一同泄往当时的秦川湖(即今渭河流域)。
    根据唐·张宋节的《史记·正义》:"砥柱山,俗名三门山,禹凿此山,三道河水,故曰三门也。"可见,今天的三门峡是禹凿断太行山而形成的,其目的是让秦川湖水继续东泄,流至今天的河南孟县,洛阳一带。然后向北顺低地东流,经过大邳、降水、大陆等地后,在今山东境内向东北漫流,散为九条小河入渤海。因为入海口处常有潮汐向西涌流,故称之为"逆河"。
    大禹疏导长江的路线如下:"汶山道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醴,过九江至于东陵(现铜陵),东迆北会于汇,东为中江,入于海。"(《史记·夏本纪》)。
    可见,今天四川的茂汶、汶川一带是大禹治理长江工程的起点,且岷江上游一带原也是沱江的上游。在四川盆湖(今为盆地)还存在的时候,很可能盆湖的船只可直通今天的汶川。在司马迁的笔下,没有提到过长江三峡,这显然是由于古史资料佚失造成的。而所谓"东至于醴",必指古洞庭湖的西岸城镇,即今天湖南澧县一带。沱江之水要东至于醴,必须经过长江三峡,禹凿开三峡的工程量必然远大于黄河三门峡,故这必还有一部更为雄壮的史诗。如果说今天的三峡工程是跨世纪的千秋伟业,那么大禹凿开三峡则是跨万代的工程。若大禹当时不把三峡凿开,也就没有今天的三峡工程。
    古洞庭(当今江汉平原、又称云梦)之所以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是因为今日庐山曾同大别山相连,现九江一带的江段仍为山体所隔,故现在的整个江汉平原与湘江平原全在洞庭湖水的覆盖之下。只有当大禹凿通江西九江与安徽铜陵一带的山体之后,古洞庭与古鄱阳湖水才能顺利地泄入东海。
    疏通黄河、长江之功在大禹,而利在万代,原陕西、宁夏、山西、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的大片水域转变成为肥沃的良田,农耕桑蚕迅速发展,为华夏民族后来的繁衍与壮大准备了基本物质条件。
    然而,大禹是如何治水的呢?大禹治水是神话还是历史?这一问题至今并没有完全解决,它仍然留给我们许多不解疑惑。
    科学家与一些古人类学家们认为:大禹时代的生产力非常落后,还处于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不可能人工治水,因为他们连挖土的铁锄都制造不出来。
    历史学家们则说,大禹治水同李冰修都江堰没有两样,无非是组织民工干"深掏滩,低作堰"之类的活儿,传说把大禹治水的功劳人为地夸大了。
    地质学家们说,长江、黄河都是自然形成的,没有古代人工疏导的地质痕迹。注意这里有一个问题至今悬而未决,即今天的长江三峡、黄河三门峡等峡口是靠水力自然冲刷形成的吗?如果是,那么黄果树瀑布,庐山瀑布等冲刷岩石几百万年,为何瀑布下端没有"水滴石穿"呢?为何瀑布口没有因冲蚀而远远地后退成为峡口呢?在实验室里模拟长江、黄河的水流,它能冲刷出瞿塘峡口的夔门石壁吗?显然,很难说这些峡口是靠水力冲刷形成的,它也许有古代人工开掘的痕迹。
    可是,即使在今天,要人工开凿出三峡与三门峡都将是不可思议的,其工程量远远大于埃及金字塔与现在的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倘若这真是大禹开凿的,大禹用的是什么办法在他有生之年内完成这一旷古工程的呢?如果不是大禹开凿的,那就必须否定"大禹治水"的传说,大禹也用不着"三过家门而不入"。如果这些峡口是因为地壳的断裂自然形成的,那它几百里长的峡型一定同雅鲁藏布大峡谷一样,必有一些峡段存在天然瀑布或跌水,不可能有"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巧事出现。
    将以上两种情况都考虑进来,大禹利用自然形成的峡谷地形,进行人工开凿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如前所述,金星人能乘"三足鸟"飞来地球,其开山凿石的科技水平则不会低于现在。当人们最后弄清了大禹治水的技术手段之后,我们也同时找到了失去已久的远古文明。
     
《人类大揭秘》雷元星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7月出版。
挑战达尔文,人不是猿猴变的;金星是人类故乡,咱们都是外星人;
地球正在向太阳掉落,快!赶紧飞离地球,飞往火星,飞向更遥远的天国!
《人类大揭秘》首创生物人类外源说;__探索人类起源,__解读人类文明;
地球文明是宇宙文明的一部分,人类是宇宙中唯一的神灵;
地球世界必然毁灭,地球人正在向宇宙文明靠近;
第五章:重读史前史;十一、大禹治水;
*******************************************************
隆重再次推出反伪求真惊世新型科普文著
  http://club.xilu.com/puqingsong/msgview-87597-62.html*******************************************************
[楼主]  [5楼]  作者:濮青松913  发表时间: 2008/06/05 12:25 

                                        十七、真地雷与深源地震 如果地下也有雷暴,那它就是真正的地雷。对地震波的研究发现,某些地震的震中在70~720公里的深度内,被叫做“中、深源地震”。显然,这个深度在地壳以下,它同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冲击地震有着完全不同的形成机理,它发生在中地幔与地壳之间,是地底天空的雷霆。雷是导电性能良好的积雨云团把高空自由电子迅速导入地表的一种放电现象,地底天空是否也存在一种导电性能良好的“积雨云团”呢?如果有,它把地壳底部的正电荷和中地幔表面的负电荷导通,地底天空同样会产生雷暴,而且是能量更大的雷暴。雷暴所释放的能量不是以声波、而是以岩浆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并浪动附近地壳,造成地震,这就是深源地震发生的原因。地底天空中“积雨云团”的存在是可以肯定的,在1000℃~1500℃的地幔岩浆中,镁、铝、锌、铜、钾、钙、以及某些铁族元素都将以液态形式存在。如海洋温度不到沸点仍有汽浮出形成云团一样,这些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熔液本身就是金属“云团”,漂浮在二氧化硅为主要成分的岩浆之中。这里所说的“金属蒸汽云团”实际就是岩浆中的“金属岩浆流团”,由现火山喷出的镁、铝、铁,甚至金(如1995年南美火山)熔液的情况可知,地底的这种金属岩浆流团或流云是确实存在的,它就是造成地下雷霆的媒质。既然地雷是这样形成的,那么全世界都会发生深源地震,而统计资料表明,90%以上的中源地震和全部深源地震都发生在太平洋一边,这该如何解释?原来,它与“地心不正”是同一种原因。因太平洋一边的地壳离中地幔更近,两个带电圈层之间的距离最短,当然更容易放电,而其它地方地壳离中地幔的高度H值要大一些。同时,太平洋一边的岩浆层薄一些,滑动摩擦量S更大,热量更高,物质电离得更快,产生的自由电子更多。另外,整个地幔岩浆在环流时,太平洋一边的通道较窄,产生岩浆湍流的机会多,促使水平金属岩浆流层的垂直分量加大,上下层的正负电荷更容易被导通,这相当地面大气湿度W更大。如果地雷放电量I与前面雷的公式加以类比,即:I=S·W·H由磨擦量S、湍流量W和中地幔离地壳的高度H三值,便共同决定了太平洋一边的地震(深源地震)比大西洋、南北极更多,从而成为主要的地下雷区。由于地雷“爆炸”造成的岩浆波传到地壳时已经衰减,故深源地震并不造成重大破坏,人们对它也并不重视。但强烈的地下放电必然产生大量气泡,当这些气泡缓慢地浮升到地壳底部时,就为下一次构造地震或火山爆发准备了条件。下地幔岩浆层中显然也有“地雷”,但因中地幔与地核只相隔20公里左右,H值太小,静电荷在“空中”(下地幔)可随时积累,又随时放电,能量远不及上地幔中的雷爆,故一直没有记录到来自2891公里以下的地震波。 《地球大揭秘》雷元星先生著,天地出版社1997年3月出版。挑战牛顿,万有引力不存在;首创“雹式”地球起源说;这部新《创世纪》将告诉你:地球起源、演化、与毁灭的全过程;第五章:火轮与火旋;十七、真地雷与深源地震;******************************************************隆重再次推出反伪求真惊世新型科普文著   http://club.xilu.com/puqingsong/msgview-87597-62.html******************************************************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11490702629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