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当中国“国难降临”的时候他为什... 下一主题:中国挑战相对论网?
揭开重力的神秘面纱
[楼主] 作者:yaocheng1687  发表时间:2008/05/05 16:18
点击:380次

揭开重力的神秘面纱

人们经过长期的探索发现:电,是万物之本,它在宇宙中无处不在。
就如我们的身体,无论肌肉也好,骨骼也好,还不都是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什么构成的?是原子,原子是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以及"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看来物质中只有"中子"似乎与电无缘。但是,"中子"不带电,就跟电没有关系吗?科学研究早已解开"中子"的秘密,它本身也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以及不带电的"中微子"构成的。这似乎告诉我们,这世界中只有"中微子"才与电无缘。但研究结果如何呢?科学界通过实验证明,"中微子"也有正负电之分。
电的普遍性已被科学界证实,还有必要去分析其它粒子吗?无论我们的科学家发现了几千种还是几万种微观粒子,概括起来也只能是三种:带正电的、带负电的和中性的。而且中性的粒子普遍还是由正、负电组成的。
事实上,一切物质都是由正电和负电构成的,"电"是万物之本。你说,跟"电"发生作用的会是什么力?
跟"电"发生作用的只有两种力:一是磁力,二是电场力。地球确实存在磁场,但磁力除了对铁镍等金属"情有独钟",对其它物质几乎不起作用,--它不具备"万有特征"。具备"万有特征"的力只有电场力。学过基础物理的人都知道,电场对所有的物体有作用力。带电的打印纸能吸到皮肤上,也能吸到金属上;带电的玻璃棒能吸引任何轻小的物体,纸屑、毛发、小蚂蚁,都会被电场引力捕获。
地球存在很强的电场,这已被气象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所证实。
气象部门早已发现,地球大气存在电场,地表存在负电场,电离层下部存在正电场,正负电场间的电势约为三十万伏。而且,这个电场间存在着随高度递减的"电势梯度":地面附近高度每米的电势为120伏(海洋表面要高出10伏),而上升10公里处,每米高度的电势下降到3-4伏。这个大气电场的"电势梯度"说明了什么呢?
环境保护部门也早就发现,地球表面附近的空气中总是存在着一定数量的负离子,个别地区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2万个。有关科学家认为空气中负离子的标准值是:每立方厘米应该含有4千个以上。如果哪个地区低于这个值,环保部门就会认为此地区的空气不够清新。
自然界的空气中怎么会存在这么多的负离子呢?物理学的对称性表明,有多少负离子存在,就应该有多少正离子同时存在,这些多余的负离子从何而来呢?而且,太阳每时每刻都在向地球抛来大量正电粒子,这些粒子时刻都在"消灭"(中和)着负离子。千百年来,空气中的负离子生生不息,显然是有着不竭的源泉的。
"电势梯度"和"不竭的负离子"都可以证明地球内部有更强的电场。
很久以前,许多地球物理学家对地核一直迷惑不解:离地面5000公里内的物质为什么与液态物质不一样?这是地震学家在观察地震波的传播情况时发现的:地震产生的纵波偶尔能在本来不该出现的"阴影区"内出现。丹麦的莱曼博士认为只能用"固态地核"来解释,这得到了著名科学家古登堡的赞同。后来科学家们根据地震波的传播情况证实了"固态地核"的存在。
地核的确应该是固态的,是什么样的固态呢?多年来,很少有人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据科学推算,地心的压力为360万个大气压;地核的温度可达到6000K,与太阳表面温度相当,这样的环境甚至具备热核反应的条件。研究这样一个高温高压的地方,如果用常规物质去对号入座,那无疑是十足的傻瓜。在这种巨大的高温和高压中,"固态地核"绝对不可能是我们常温状态下的固态物质,更不可能是一些人所说的"铁核"。
根据物理学的原理,地核应该是一个由大量的正离子挤压在一起形成的"正电核",它具有惊人的密度,存在着强大的正电场,这是必然的,也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这可以从物理学的电子能级理论和量子理论推知。
丹麦物理学家阿

  • 玻尔的原子理论认为,绕核运动的电子分布在不同能级的轨道上,当电子吸能(受热)后它会向外层跃迁,释能(放热)后会向内层进动。这种理论因为与实际符合得很好,所以让许多人接受,后来量子理论对之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形成了一幅比较真实的原子模型图。
这个原理可以用液体汽化制冷等现象加以证实,也可以用热胀冷缩现象加以描述。
多年来,人们对"热电子发射"现象有了很深入的了解,比如,一般的金属材料达到1200-3000K的温度时都会有大量的电子逸出。
事实上,核外电子吸热发射并不是金属独有的特征。
在物质内部的微观领域,金属和非金属并没有明显的区别。现代科学对纳米技术的研究发现,金属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成为绝缘体,而非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良导体。从纳米材料的导电性来说,金属和非金属也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在自然界,几乎所有物质的原子在吸收能量(受到高温)后都会发生电子轨道半径的变化,当电子得到足够大的能量时,其运动速度会达到挣脱原子核引力束缚所必须的逃逸速度,这时的电子将脱离原子核的正电场束缚而逃逸掉。
这也可以用核聚变反应的原理来证实:原子在受到巨大的高温和压力时,大部分核外电子会逃逸掉,最后剩下裸露的原子核。也只有这样,两个原子核才会有机会"亲热"--聚合在一起发生威力极大的聚变反应。
原子的核外电子在高温和高压中逃逸的现象,是必然产生的。中国北京的马龙先生称这种现象为"热压电效应",其实这也是物理学的"温差发电"原理。
在巨大的压力和高温中,地核物质中的电子将获得巨大的动能,必然造成大量逃逸,地核会成为一个由大量失去电子的正离子挤压在一起的固态的物质核,这些正离子依靠彼此间的斥力,抗衡着宏观电场引力造成的巨大压力。在地核中心一个小体积内,物质完全由中子和质子构成,我们甚至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巨大的原子核。
地核中的大量电子向外层逃逸,但大多数不会逃得太远,因为它们仍然受到地核总体的正电场引力、地幔物质的电阻作用和磁场中的安培力,所以大多数电子只能分布在地幔层与地壳之间的一个低温层面上,形成一个球形的负电层。
但有少量的逃逸电子会克服重重阻力而游离到地表以上,在大气层中的各个层面上(云层、臭氧层、电离层)逗留,最终向太空中逸散。
电子在地层中形成的负电层是一个对内封闭、对外开放的电场,由于有地核的正电场与之相对,就构成了一个内外极式的"电容器"。在这个电容器中,正负电场的电性互相抵消,而且有"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厚的地壳"这个大绝缘层,因此,宏观地看,地表总是显示出中性的特征。
地内电场产生的强大的引力,就是我们感受到的重力。它不仅牢牢地吸引着整个地壳,它还透过地壳吸引着地表上面的一切物质,并与其它星体产生作用力。
尽管站在地表上的感性认识是"中性的",但地层和大气层却都是带电的,我们站在地面上时,腰部和脚趾之间存在120伏的电势差,这却没有人觉察到--我们对身处电场这一事实竟然一无所知!
其实这并不奇怪,如果没有电流从体内通过,人处在单性的稳恒电场力作用之中时,除了引力以外,对"电"并不会有所察觉,就好像一张带有静电的打印纸吸附在我们的手背上,我们只能感到力的存在,而不能察觉电的存在一样。
只有在另一个电场与之产生电势,并发生放电的情况下我们才会真正看到这个电场的威力,云层与大地之间的剧烈放电现象足以让我们感受到这种威力。
我们世代生活的这个自然环境,就是一个巨大电场。在地球表面的环境中,地震光、雷电、极光、电离层、磁层等电磁现象一度被各种"部分理论"解释成不同的原因。而现在,我们抛开关于它们的所有假说,冷静地综合分析这些现象,就会发现,这些现象与地内电场有着本质的联系,这些电磁现象也是存在地内电场的最好证明。
当闪电以耀眼的光芒撕裂长空的时候,当极光在空中绽放出美丽色彩的时候,当地震前的地光从地缝中喷薄而出的时候,人们为什么就没有想到这与重力场有着本质的联系?特别是当宇航员从太空看这颗每秒闪烁近百次电光的行星时,为什么就没有想到它是一颗带电的行星?
许多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在木星等其它行星上有像地球一样的"高空闪电"和极光,特别是有人发现了在天王星和海王星上也有极光现象,这让我们的天文学家茫然不解,因为太阳光照到那里时,已近强弩之末,在海王星上看到的太阳只是一颗明亮的星星。一些科学家在心里嘀咕:"好奇怪呀!天王星和海王星怎么会有极光呢?"
人们为何没有看清,行星本来就是"带电"的呀!
地内电场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依据物理规律和自然现象推导出来的必然结果。所以,"地球内存在强电场"是物理的必然,也是地理的必然。
然而,封闭导体有屏蔽作用,这是人所共知的。最简单的疑问就是:如果重力的本质真的是电场力,那么,我们躲进一个铁柜时,体重为什么不会被屏蔽掉呢?多少年来,科学界通过屏蔽实验,"彻底"否定了重力与电场力之间的联系。
有人让导体带上数千伏静电,却丝毫看不出这块导体的重量有什么变化,因此,就把重力与电场力看成是互不相干的两种力,谁敢把这两种"毫不相干"的力往一起归拢,会有人跳出来跟你玩儿命!他们就是没弄明白,这几千伏的电压在人类眼中看似很高,但在重力场中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啊!!其实,当你把一页带有静电的复印纸贴近金属或接近石块时,你就会发现,电场引力对这两种物体的作用并没有什么不同,金属并没什么特殊。
有的科学家发现雷电发生前几百米厚的云层上下表面可聚集到数千万伏特的电压,这个电压之高是如此的惊人,以至于人们无法想象它的巨大威力。然而,对于地内电场的相对电压来说,云层间这个电压不值一提,因为云层中的电场,只不过是地内电场的 "感应电场"。
地内电场是个巨能的、对外开放式的非均匀电场,它与匀强电场有着极大的区别。麦克斯韦方程表明:电场线如果终止,只能终止在电荷上。中性的导体上没有足够强的电场相抗衡,所以电场线不会终止。导体内的自由电子虽然可以改变一些电场线的方向,但对引力影响极小。可以说,封闭导体对重力的影响,就好比把一枚绣花针放在"地磅"上,它的影响微弱得甚至不如"误差值"那样明显。
地球的电场特性使它本身在宇宙中就好像是一个巨大的电子,对正电场产生吸引力,对负电场产生斥力,在太阳的磁场中受到洛仑兹力。
多年来,人们把水星轨道近日点的进动说成是对广义相对论的证实,把天王星、海王星的轨道偏离说成是万有引力的结果,都是不正确的。
重力场即电引力场,行星是带电体,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是由其自身的电场决定的。如果电场的能量发生改变,轨道必然改变,水星轨道、地球轨道的进动和外行星(天王星、海王星等)轨道的偏离都是不奇怪的。
宏观宇宙的结构正如物体的微观结构一样,不仅在运动规律上相同,而且在物理性质上也相同,都是虚空与物质的组合,都是引力与斥力的统一。
在地球物质中,斥力与引力是共存的,斥力被引力所掩盖,没有被科学界重视而已。当我们压缩物体时斥力就会表现出来:对物体施加的压力越大,斥力也就越大。可见,引力和斥力的矛盾统一是物质结合的基本原理。
宇宙中的星体也是物质构成的,只是带电的性质不同而已,同性相斥,异性相吸,都是电场力在起作用。所以,星体之间同样应该是引力和斥力的矛盾统一。
我们观察宇宙,总是看到广阔的空间,星体只是其中飘浮的一些"颗粒",而我们平时看到身边的物体却总是实实在在的相互结合在一起的物质,这给了我们一种思维上的错误认识,即:宇宙是虚空的,物质是充实的。所以,在我们的头脑中,总认为宇宙的性质和物质的性质看起来不会一样。
但是,这只是一种假象,如果我们仔细地分析物质的微观结构,就会发现,尽管物体看起来是充实的,但实际却是虚空的:构成物体的原子中存在着大量的空间,如果物质中的原子按规则排列成一定的顺序,光线就会从物质中的空间"穿过",我们习惯于称这种状态的物体为"透明物体",玻璃、石英、水晶都是这种透明物体。
这是对物质内部结构虚空最明显的证实。
在微观领域,假如我们把一个电子想象为一颗行星,而且人们小到能够站在这颗行星上,并把它的表面当成一望无际的地面,那将看到什么样的景象呢?
呈现在视野中的将是同样虚空的"宇宙":每个粒子(电子、原子核)都是一颗"星体",电子像行星一样围绕着原子核"公转",同时,它们也在不断地"自转",吸能后会向外偏离,释能后会向内进动。每个原子都是一个"太阳系",分子团组成了"星系",多个"星系"组成"超团"。
这就使我们找到了宏观与微观世界的属于共性的东西。没学过《逻辑学》的人也会得出"宏--微同性"的结论。
重力的本质是电场力,这个原理无论在宇宙长距离,还是在地球上的短距离内,都具有"普适性"。它像一把万能钥匙,不仅能诠释牛顿万有引力理论的缺陷,也能解释广义相对论的不足,还能合理破解许多宇宙和自然界的未解之谜,比如,重力异常、地磁的成因、月球之谜、星体的自转动力、公转动力、恒星彼此远离、大爆炸问题、黑洞问题、行星公转的同向性和同面性等问题都迎刃而解,甚至,困扰物理学界多年的自然基本力大统一问题都得到了合理的答案。
伟大的科学家史蒂芬
  • 霍金先生曾说过,"毕全功于一役地设计一种能描述整个宇宙的理论,看来是非常困难的。反之,我们是将这问题分成许多小块,并发明许多部分理论,每一部分理论描述和预言一定有限范围的观测,同时忽略其它量的效应或用简单的一组数来代表之。可能这方法是完全错误的。"
在这里,我要向这位伟大的导师致敬:您说的太对了!用部分理论去拼凑这个统一的世界,这方法真的是完全错误的。
现在,我们已经形成一种能描述整个宇宙的统一的理论--这并不困难。电场力,这把万能钥匙,可以解开从微观粒子到宏观星体的几乎所有的运动和力的问题。
引力和斥力都是电场力,圆周运动在于洛仑兹力。
不识重力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场中。

 

 



※※※※※※
电场力大统一是物理的必然,也是历史的必然,聪明的,跟我来吧!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hongbin/msgview-950451-108192.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当中国“国难降临”的时候他为什... 下一主题:中国挑战相对论网?
 [2楼]  作者:wbx.21  发表时间: 2008/05/05 16:39 

支持!

※※※※※※
科学求真;宗教求善;艺术求美
 [3楼]  作者:wbx.21  发表时间: 2008/05/13 22:12 

wbx.21

※※※※※※
科学求真;宗教求善;艺术求美
 [4楼]  作者:xiaoyingmin  发表时间: 2008/05/30 16:17 

温博格几十年前已经统一了四种相互作用力的三种,你想统一什么?
 [5楼]  作者:wbx.21  发表时间: 2008/05/31 08:02 

呵呵~~我想把四种相互作用力都统一喽!!!

※※※※※※
科学求真;宗教求善;艺术求美
 [6楼]  作者:likeran  发表时间: 2008/05/31 10:29 

我的观点就是,引力的形成是能量守恒的产物,是物质内各粒子的运动整体性的运动速度决定的
微观的讲是不同物质在近距离下最小的质子在于于原子不同的质子引力以不同速度逃离出去,
以大速度冲击小速度产生带动下影响彼此两个大物质的过成
这就是引力
 [7楼]  作者:wbx.21  发表时间: 2008/06/06 09:10 

楼上你好
你的观点我没看明白.能否再通俗详细阐述一遍???

※※※※※※
科学求真;宗教求善;艺术求美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12698006629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