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谁能提供王汝勇老师做的直线sagn... 下一主题:给各位民科兄弟的建议
雨行差和光行差
[楼主] 作者:-叶波-  发表时间:2008/02/11 15:53
点击:973次

第二节 雨行差和光行差 我们知道,雨点打在行进汽车玻璃窗上的雨迹是从前向后斜的。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因为在汽车上看雨点有两种运动,一是垂直下落运动,二是汽车不能带动雨点,它和窗外景物一起有一个向后倒退的运动。这两种运动的合成的雨点当然是向后偏斜的。所以,在一个完全没有风的下雨天,人们由于走动就必须将伞稍微向前倾斜一定的角度才能将雨完全挡住,也就是这个道理。这种现象我们可以把它叫做雨行差。 如果雨滴是从汽车的顶棚上掉下的,这种雨滴是被汽车所带动,它就是垂直下落而不向后偏斜了。 出生于英国格洛斯特郡舍博恩的布拉德雷一直在观测恒星周年视差。按照哥白尼的日心体系,地球每年绕太阳一周公转,地球上的观察者必定可以看到较近的恒星相对于较远的恒星背景有一个周期性的位移,位移的方向与地球轨道的向径相平行。1725年,布拉德雷利用一台212英尺长的望远镜确实发现了恒星位移。观测结果表明,通过格林威治天顶的天龙座γ星每年有约20弧秒的微小周期性位移。但奇怪的是,该位移的方向并不像预想的那样与地球轨道向径平行,而是垂直,相差90度。 布拉德雷很久想不通这是怎么一回事。到了1728年,有一天他在泰晤士河上划船,发现船上飘着的旗帜飘动的方向不仅取决于风向,还取决于船前进的方向,这启发他解开了那奇怪的位移之谜。 道理很简单,在一个完全没有风的下雨天,人们由于走动就必须将伞稍微向前倾斜一定的角度才能将雨完全挡住,这个角度只取决于雨的下落速度和人的步行速度。人走得越快,雨伞就必须向前倾斜得越厉害。 光的情况与此极为相似。光从某颗恒星沿某个方向以速度c射到地球上,同时地球以30公里/秒的速度绕太阳运转。望远镜就像雨伞一样,必须朝地球前进的方向略微倾斜,才能使光线笔直地落到透镜上。望远镜这个略微的倾斜导致了一年之中恒星的视位移,而位移的方向恰好与地球轨道的径向垂直。布拉得雷把这个20弧秒的小小的倾角称为“光行差”。其实把地球比作汽车,把光比作雨点,光行差也就是雨行差了。 由于汽车不能带动雨点才能产生雨行差,所以只有地球不能带动光才能产生光行差。而光又是在以太中传播的,可推得地球也不能带动以太。当然啦,火车呀,汽车呀什么的就更不能带动光或以太了。 根据光行差的大小,布拉德雷可以重新计算光速。上个世纪时,丹麦天文学家罗伊默曾经依据木卫食推算过光速,这次布拉德雷可以得出更准确的数值。结果表明罗伊默的光速值基本上是对的。光行差的发现不仅证明了地球是运动的,而且也提供了测量光速的另一种方法。 布拉德雷虽然没有发现恒星周年视差,但证明地球在运动的目的已经达到。由于恒星出人意料地遥远,恒星周年视差还得等一百年才被发现。 为了观测光行差,布拉德雷系统细致地给整个星空定位,在这一过程中,他还发现恒星的赤纬除光行差外还有一处微小的变化。这显然是地球自转轴有微小的周期性移动所致,他称之为地球的章动。1732年,他提出章动的原因是月球对地球各处引力不平衡造成地轴摆动。为了进一步研究章动问题,布拉德雷将自己的恒星观测精确到了2弧秒,在这样的精度内还没有发现恒星周年视差,足见恒星是相当遥远的。1748年,布拉德雷公布了自己多年来对恒星的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光行差和章动现象。 1733年,布拉德雷测量了木星的直径,发现比地球直径大得多;1742年,哈雷去世,布拉德雷被任命为格林威治天文台第三任台长。据说,当国王准备给他提高薪水时,他拒绝了这一好意,他害怕皇家天文学家的薪水太高必导致许多投机钻营者觊觎,反而使真正的天文学家得不到这一职位。 总而言之,光`行差是这样的一幅图景:地球以30公里/秒的速度在静止的以太中穿行。从地球上看天顶的光有两种运动,一是从天顶垂直向地面射来的速度为c=300000公里/秒的真运动,二是因地球不能带动光,光以v=30公里/秒的速度沿地球前进方向作倒退的视运动。所以,地面上的望远镜应向地球运动的方向倾斜一个角度α并且 tgα=v/c 由上式可求出α=20.5”,这与实际的观测结果完全相符。 光行差有两个重要结论:一是地球不能带动光。否则就象雨滴从汽车的顶棚上掉下时,它被汽车带动垂直下落不向后偏斜而没有雨行差的道理一样,我们当然就看不到光行差了。 二是光从天顶某颗恒星以垂直地面的速度c射到地面上,同时地球又以30公里/秒的速度v绕太阳运动。望远镜必须朝地球前进的方向略微倾斜一个角度α,才能使光线笔直地落到透镜上。tgα=v/c=30/300000,由此得α=20.5”, 实际观测也是α=20.5”。因此,从地球上看天顶的光是合运动,它是斜边,而v和c是直角边。也就是说,我们已经看到了大于光速的光——从地球上看天顶射向地面的光。这是大于光速的一个反例,只要这样一个反例就完全可以否定光速不变原理。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hongbin/msgview-950451-103949.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谁能提供王汝勇老师做的直线sagn... 下一主题:给各位民科兄弟的建议
 [2楼]  作者:马国梁  发表时间: 2008/02/11 17:03 

2004/01/05 10:32 字节:212 点击:13次 帖号:42120

是的,当光被完全拖拽时天顶星光是没有光行差的。此时从天顶来的光因为波面与地面光介质的界面、层面平行,当光被完全拖拽时,各向光速相等,其次生波的波面为球面,次生波的包络面仍与地面平行,所以光将竖直落地!
这就象下雨天,公共汽车在雨中行驶,虽然雨水相对车顶是倾斜的,但是从车顶漏进去的雨水却都是竖直落下来的一样!

但在一般情况下还是有光行差的。也就是说,光行差现象并不因光介质被完全拖拽而消除。
设 在与介质同步运动的惯性系中看,光介质的界面是水平的,光的入射角为α,折射角为β。那么在光进入介质前,各向光速是不相等的,其波面呈椭圆形。光速公式为
v = cc/(c - u sinα)
此时光线与波面的夹角不再垂直。其差值的正切为
tgΔ= - u cosα/(c - u sinα)
而光线在进入介质后则各向光速相等,均为c′
那么根据惠更斯折射原理
vt cosΔ/sin(α+Δ) = c′t/sinβ
将v式和tgΔ式代入可得
sinβ= c′sin(α+Δ)/v cosΔ
= c′(sinα- u/c)/c = (sinα- u/c)/n
≈ sinα- u/c
可见,除了sinα= u/c (天顶位置的星光,因为惯性系的运动而使得看上去倾斜了α角)这一特定情况外,其它星光的折射角β都不为0 .可惜实际观测结果并非如此。事实上,天顶星光的光行差是最大的。这就说明用“拖拽说”来解释迈-莫实验完全是错误的。况且在地球表面上,关于“各个方向上的单程光速都相等”根本就没有实验上的证据;假若是在小行星上,光介质的密度极低,那么其拖拽能力还能使各向光速都相等么;还有如“时空收缩假说”不成立,那么在运动惯性系中点光源的光波面就都不再是标准的椭圆了,介质的拽引系数恐怕也就不再是f = 1 - 1/nn 了。
 [3楼]  作者:61.159.206.*  发表时间: 2008/02/11 18:08 

有个比喻,如果在静止空气中骑车,一定感觉阻力是来自正前方,
可如果风从右边吹过来,你就会感觉阻力偏右了一点?
因为此时空气的合力是倾斜的了,所以你对空气的反作用力也是偏向风的反方向的,

如果假设原子发光是由于绕核电子的回旋辐射(以太冲击波)导致的,
那么情况就与上面说的情况基本相同了,而且进一步的说,
如果天顶处的星系发出的光垂直向下运动,在遇到横向整体运动的太阳系“开普勒以太”后,
同样会因为类似上面的原因而产生“星光偏斜”,因为本来以太压缩势能释放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现在遇到横向的以太流后,以太粒子之间的动能、动量传递的方向估计也会改变,
而且可能正好等于“光行差”,以后就不用说了,地球在同步公转以太中就接收到了这个“星光偏斜”=光行差,

怎样用实验来验证这个设想还不清楚,不过一旦M-M实验获得实质性的进展后,
再对比这个看似失败的“横向sagnac实验”就基本可以澄清一些问题了?
(类似的“两莱塞实验”给出的横向以太风上限已经达到了9米/秒)
这样的话,那个太空横向激光战的问题就有解了,如果两个飞船平行等速运动,那么你垂直瞄准对方时,
即不用考虑对方的光传到你这里偏斜了多少,也不用考虑发射激光武器的提前量问题,
只要照直瞄准对方开火就是了,一定可以打中目标?





 [4楼]  作者:哲学黑洞  发表时间: 2008/02/11 20:55 

tgα=v/c 由上式可求出α=20.5”

========================

只分析这一个公式,是不够全面的,所以结论也有偏差。

tgα=v/c 中,c是来自恒星‘实际’位置的光速,我称之为“实际光速”。光行差的规律性证明:实际光速确实是变化的,但这条光线却是看不见的。所以据此证明的‘光速变化’没意义。

在公式sinα=v/C中,C是来自恒星‘视’位置的光速,等于c和v的合成速度,我称之为“光速”。光行差的规律性证明:光速是不变的,同时这条光线是看得见的。所以据此可证明:光速不变。

 [5楼]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08/02/11 20:57 

老叶:没有细看你的文章!但是提请您注意“雨行差”是粒子流——与以太可完全不是一条道上的!您是以太的赞成者,现在用“雨行差”比喻“光行差”,你可得注意不要自己去否定自己!
雨行差显然符合伽利略速度合成,但是,如果把光看作以太波,波速的伽利略速度合成是要打折扣的!(请看本论坛“声速与源速相关吗?”的讨论。
[楼主]  [6楼]  作者:-叶波-  发表时间: 2008/02/11 21:46 

对【4楼】说:
光从天顶某颗恒星以垂直地面的速度c射到地面上,同时地球又以30公里/秒的速度v绕太阳运动。望远镜必须朝地球前进的方向略微倾斜一个角度α,才能使光线笔直地落到透镜上。tgα=v/c=30/300000,由此得α=20.5”, 实际观测也是α=20.5”。这是布拉德雷说的呀!在狭义相对论诞生之前就有!
[楼主]  [7楼]  作者:-叶波-  发表时间: 2008/02/11 21:54 

对【5楼】说:

"雨行差"是粒子流--与以太可完全不是一条道上的!您是以太的赞成者,现在用"雨行差"比喻"光行差",你可得注意不要自己去否定自己!
雨行差显然符合伽利略速度合成,但是,如果把光看作以太波,波速的伽利略速度合成是要打折扣的!(请看本论坛"声速与源速相关吗?"的讨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粒子流与波在运动意义上是没有区别的.它们的速度都是矢量,都符合矢量合成法则.

 [8楼]  作者:哲学黑洞  发表时间: 2008/02/12 09:11 

对【6楼】说:

你说得对,正是因为布拉得雷只解释了‘实际光速’,所以才无法抵挡《相对论》的攻击的。

恒星光行差的规律性表明‘实际光速的变化规律’是这样的:实际光速随着恒星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而不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当恒星每年一次在同一位置时的实际光速相同,否则不同;任意恒星在同一位置时的实际光速都相同;任意一定位置的实际光速都是一定的不变的;任意两个不同位置的恒星的实际光速都是不同的。

布拉得雷据此认为:光是粒子的,每颗恒星的光线都是由速度不同的光子组成的,观测者(肉眼、照相底片等)对‘光速’有选择性。

 

 [9楼]  作者:张崇安  发表时间: 2008/02/12 09:15 

TO 7楼叶波先生:
粒子流矢量性明显,可是介质波矢量性不明显。雨水粒子流的方向性非常明显,就是重力方向!可是光的方向呢?如果是以太介质波,就是全方位方向。打个比方:你在空气中大喊一声,请问:矢量方向朝那?南?北?东?我相信,凡是有空气充斥的地方都能听到你的声音(指一定距离内)。(——可是,对于雨水,你站在雨云垂直地面以外,就不会遭到雨淋,在云层上的飞机上,你也不会受雨淋——这都是由于雨水运动不是介质波,而是粒子流,具有明显的矢量性)。你可能认为喊声四面八方向外扩散——错了!因为在你的肚子里也能听到声波!所以,我一般理解为介质波的波速是标量,标量通常是不能和矢量伽利略叠加的!
但是,如果介质整体运动,就另当别论!例如你站在流动水的河岸,当你扔块石头到河心,你会发现,那个漩涡中心在移动,移动速度就是河流速度,那么,漩涡中心激起的同心圆小圈相对于漩涡中心扩散速度是水媒介的弹性模量和密集度决定,可是,相对于河岸静止的你来说,水圈就要统一叠加河流速度——这才是介质波的伽利略速度叠加(虽然这种叠加可能在处理矢量和标量合成上较为麻烦)——前提是介质整体运动!
可是,以太能整体运动吗?不随动以太认为以太塞满整个空间,既然塞满,还能整体运动吗?难道你能站在以太外观测以太中的电磁波?

 [10楼]  作者:哲学黑洞  发表时间: 2008/02/12 10:33 

对【9楼】说:

我认为:矢量和标量是同一物理量的两面性。

任意物理量都有一定的、绝对的大小和方向,都是‘矢量’,但有时不必考虑其方向性,只需要考虑其大小,因此人们就把‘物理量的绝对大小’,简称为‘标量’或‘模’。

物质的性质有些是各向同性的,但这些物理量的‘矢量性和标量性之分’没意义。

[楼主]  [11楼]  作者:-叶波-  发表时间: 2008/02/12 12:19 

对【9楼】说:

回复张崇安先生:

对于天顶遥远的恒星发出的光,对地球而言可看成平行光。虽然地球重力是指向地球中心的,严格地说是不平行的,但对于汽车而言,雨点是垂直落下的。

矢量合成没有可怀疑的。

 [12楼]  作者:likeran  发表时间: 2008/05/30 03:15 

gyxdldsh.bbs.xilu.com我的网页我些的两个新的时间和空间的公式等都在里面,想交朋友一起探索未知科学
,我是刁盛会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1989450454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