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生活在江南鱼米之地,头脑里家乡河道纵横,阡陌交错,朝阳里,稻花菱角香溢四野;夕阳下,渔歌乡谣此起彼伏,好一幅江南福地胜景。 老家门前就有一条河流,记忆深处,小河清澈见底,河堤两岸绿树成荫,直可谓身在船上坐,人在画中游的感觉。乡老父亲淘米洗菜、灌溉农田、出入乡镇全都仰仗门前的小河。河道,曾经是家乡与外界沟通的主要渠道;河道,曾经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乡老父亲。 可不知何时起,河道不再青春美丽,污浊的黑水充斥着河床,腥臭的恶气直抵云霄,河道在哭泣! 听村子里老一辈讲,村中原本没有河道。虽地处江南鱼米之所,却因地势较低,年年黄梅季节,河水泛滥,洪灾不断,老百姓苦不堪言。直至六十年代初,当时的公社书记目睹了老百姓拖儿带女避灾的凄惨景象,斟酌再三,发动了全体农民义务疏浚河床,开凿河道。于是乎,村村都能行驶船只来往,在治理河水的同时也就拓宽了老家与外界交流的渠道。一时间,农民生活质量飞速提升,河道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依靠。 改革开放以后,全国兴起了个人承包责任制,责任到人,承包到户,农民的生活在原先的基础之上连翻了几番。村村都通上了柏油路,镇镇都浇制了水泥道,陆路交通逐渐替代了水道船只。即使是洗脚水也由所谓的自来水所替换。河道逐渐被逐出了人们的视野,唯一可以利用的就是水产养殖,乡镇养殖场看准了这一市场,把各条河床分段承包,每年收取“微小”的利润。就这样,原本村村通的河道被割据成一个个富民河塘,河堤的树木也成了炉灶的腹中物。河水不再流淌,淤泥堆积日盛,河床逐年提高,终日漂浮着人们日夜盛产的各种垃圾。河水由清变黄,由黄变黑,最终成了现在人见人恶的臭水沟! 门前的小河,是谁抛弃了你?有道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难道您为百姓付出的还少吗?难道就因为您存在的价值已经不再重要? 都说民众的素质不是你我所能左右,至少你我可以约束自我,官又何人,至多也就是民众一员!只要所有的你我都能自主自己的所为,门前的小河,能不展颜欢笑吗? ※※※※※※ 记得常联系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