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普普通通的袜子似乎与过年风马牛不相及,要说有联系,也最多是过新年、穿新衣、带新帽、换新袜子的概念吧,可是在70年代初的家乡,普普通通的袜子却偏偏是家家户户过年时必须贮备的年资的一部分,而且必不可少。 大家何以会对袜子寄予如此的厚望呢?究其根由也是生活窘迫闹的,在那个年代,所有人家能解决温饱就已经感谢天地了,哪还会有什么闲钱讲究过年的门面,但穷也得过年,一些场面上的礼节也是不会疏忽的。 老百姓口袋里没钱但又都想图个过年的喜庆,尤其是亲友间相互拜年时,总要带着爱热闹的小孩子们,小孩子们给长辈们拜年,长辈们根本拿不出钱来付小辈们压岁,但也不能太寒酸,失了长辈们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尊严,所以每逢过年时,老百姓们都是硬着头皮,不得不准备一点打发小辈们的东西,富有富的方式,穷有穷的办法,一切依自己家庭的财力而定,那些家庭稍微宽裕一点的,对来拜年的至亲小辈们,会送一块3尺长的花布(可够做一件小孩子的棉袄),而那些家境一般的,大多是准备一些颜色鲜艳的袜子打发来拜年的小辈们,既省钱又不失体面。 儿时,我每年都是跟着大人屁股后面去拜年,回来时包里也总是塞满了红红绿绿的袜子,我记得我拜年所得到的袜子差不多穿到了上初中,一直没机会也没理由买自己喜欢的袜子,所以我也由此对鲜艳的袜子特别敏感,甚至有些痛恨,这么多年过去了,至今依然有些反感,以至于给女儿买的袜子也大多是素色的,气得女儿罢穿,我竟忘了女儿并不曾有我的经历。 不过话说回来,尽管在当时是一双普普通通的袜子,但却浓缩了多少长辈们淳朴的亲情,又蕴涵着多少亲人的辛酸无奈!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再也不会有送袜子的一景了,如今大家都学会了务实,都喜欢甩人民币给孩子们压岁,美其名曰压岁钱,冷冷的钞票尽管可以买来孩子们喜欢的某类东西,但是当孩子们在接压岁钱的一刹那,从他们的眼里却寻不到一丝欣喜的光彩。钱是实在的,的确比当初的袜子之类要体面、要排场得多,但接在手中的压岁钱,又有多少人情味渗在其中呢?难怪有诸多人感叹着年味越来越淡了,其实感叹的不仅仅是年味淡吧,而是对人情越来越薄的叹息! 趁着年闲,几日来我的思绪游离于现实与逝去的时空中,忆起了许多儿时过年的往事,但又可怜自己的才思有限的很,笨拙的指间无法表述内心的汹涌,只好随手乱敲了三两件往事,来排遣自己对往昔的一往情深!(全文完) 2004/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