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因为人 ~-[最是好心情]文集 下一主题:致明月天衣
我的祖先 成锦著 云胡译
[楼主] 作者:云胡  发表时间:2003/10/23 11:38
点击:495次

我的祖先

成锦著   云胡译

 

出世

 

那是道光十六年,也就是1836年的事情。道光是清朝第六位皇帝。这一年是猴年。根据阴历,正是正月下旬,人们刚刚庆过新春的时候。虽然人们称这一段时间为新春,其实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北风呼啸著吹过无枝无叶的树干,冷得让人索索发抖。看上去好像是在一个白色的世界里。大地是那样的白,眼睛都被刺得生痛。我记得年轻时候在这样的一个大雪覆盖的日子里,我的父亲曾透过窗子凝视著飘逸的雪花,对哥哥和我说:“明朝末年有位有名的土匪叫张献忠的曾经写过一首诗来描绘这样的雪景;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大小山谷都填满,江山一笼统 。”

 

父亲讲完这首小诗后我们都为黄白狗的滑稽样子开怀地笑了。

 

因为中国是属于大陆性气候,除了紧南边的地区,到处都有机会在新春期间看到这样的大雪封天的雪景。也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大雪的夜晚,一位孩子在一个姓成的书香世家降生了。成家里有一老一少两位寡妇。两人长年居住在湖南衡山。孩子是在乙申年正月二十一早晨出生的。凌晨时刻,一声凄厉的叫声吵醒了还在酣睡的人们。过了片刻,就能听见婴儿的哭声,然后就再也听不到什么了。邻居们早就知道成家的遗腹子就要出生了。在她们听到凌晨的叫声后都知道成家大概生了。于是就有人去成家道喜。当他们叫开成家门的时候,都很奇怪丫头为什么在哭。等大家进到内室后才发现老太太抱著孩子在流泪。接生婆也正在清洗地上躺著的产妇身边的血污。大家还没有来得及问,老太太久指著地上哭著说:“可伶的孩子她死了”。

 

邻家的妇人们被这一大清早突发的事件惊呆了。她们也只能安慰老太太:“别哭了。您应该为媳妇生了个男孩子而高兴,他一定会给成家传宗接代,光宗耀祖呢。把孩子放下,给他先喂点糖水吧。我们来为孩子的妈妈沐浴更衣,准备明天的丧事吧。”妇人们并且跟接生婆好言说:“您发点儿慈悲好好清洗下孩子的妈妈吧。”在她们给孩子妈妈清洗过后,给她穿上了最好的婚服,并给她盖上家里最好的被褥后,把她放在了地上。她们给接生婆付过赏钱后就跟老太太说:“好好休息,明天还会很辛苦呢。”临走时她们向丫头说:“恭喜你呀,你有一位小弟弟拉要好好照顾他。”

 

妇人们离开的时候是申时,大约下午五六点钟,天色已经见黑了。冬天的时候白昼很短。她们几乎整天没有吃过饭。家里的丫头煮了点粥,又煎了几个荷包蛋和腌肉酸菜给她们吃。等到大家都走了,老太太在自己床边坐了下来,细细地端详新生的孩子。对她而言,孩子是个奇迹。傍晚的时候,她跟丫头一起吃了点儿点心。在命丫头去睡觉前老太太语重心长地跟丫头说:“记住了,从今往后你的责任就是照顾好他。爱护他。因为他就是你的小弟弟。现在去睡去吧,明天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呢。”

 

老太太自己却一点也不想睡。她在回忆自己的往事。。。。。。她是一家富有的文人之家的独生女。她的婚姻在还没有出生就定了。是她父亲和他的至友指腑为婚定的终身。老太太在十六岁上就出嫁了。她的丈夫是受人尊敬的成府的年轻人。还没有立业。丈夫家为她焦急了好几年,直到她在二十二岁上生了她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儿子。两年以后,她的丈夫就过世了。孩子则身体一向不好。从小就生痨病。她竭尽全力抚养儿子,年复一年地为他用药求医,精心看护,也没有什么起色。孩子在他短短的一生里没有停过咳嗽。他的病况在十三岁上开始恶化。咳出的痰里开始见血了。他也变得越来越瘦削。亲朋好友都来建议她给儿子冲冲喜。。。用喜事来帮助孩子恢复健康。。。他们并给孩子从乡下找了一位身体健康的姑娘来。等孩子身体恢复了就再给他们圆房。很幸运地,亲戚朋友们替孩子找了位漂亮的小姑娘。姑娘的娘家是乡下忠厚老实的农民。她的父亲叫来昆。共有七个女儿一个儿子。大女儿这年十五了,叫芸英。闺女能嫁到城里的世家里是多大的荣耀啊。这样就能攀上一门贵亲戚了。而且定亲时聘礼不斐。老太太的儿子倒真的见好了。也开始吃得多了。芸英开始还是害羞的,后来就习惯了照顾丈夫和操持家务。几个月后芸英有了身孕。大家都为她高兴。不幸的是老太太的儿子没两个月就过世了。现在芸英也去了,只留下小孙孙给老太太一人。即便是这样,老太太仍然感谢上苍给了她一个孙子来继承成家的香火。她为自己不幸的往事叹了一口气,心里暗暗祷祝小孙孙会有个比她更幸福点儿的未来。

 

 

老太太就是这样一夜没有阖眼。她心情既悲伤又沉重。但是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她必须去成家宗祠去向列祖列宗报道孩子的新生和孩子母亲的不幸。然后她还要筹划芸英的丧事。她快快地洗漱完毕,淡描素妆之后就匆匆去宗祠见家族长老们了。在宗祠的族长祝贺她为成家添了一名新的后代,并建议她给孩子个乳名,就叫成儿,取成家之子的意思。等他满周岁后再起名。族长又同别的长辈们议定每月给老太太二两白银用于贴补抚养孩子用。叫她每月到宗祠来领。她谢过长老们后才禀报孩子的母亲也过世了。族长表达了他的同情,又从宗祠的柜上提了二两银子给老太太作为丧葬费。族长说:“赶紧回去送媳妇入土吧,跟族里管丧葬的人说说,他们会帮你料理一切的。”

 

老太太回到家里,临里的妇人们已经在了。她们带来了午饭,并且给孩子已经喂过米汤了。老太太跟她们说了她去宗祠和坟地的事情。这一天实在是老太太和临里的妇人们最高兴也是最难过的一天了。老太太其实按现在的观念看并不十分老,她才四十多岁而已。在古时候这就是很老的年龄了。

 

第二天一大早,她就去市场上买食物去了。为的是答谢来帮忙的临里的妇人们和亲朋好友。客宴上大家相聚甚欢。说了很多关于抚养孩子的事情。大家建议不要给孩子找奶妈,因为那样又贵又让人不放心。妇人们又撺掇老太太允许她们做孩子的干妈,这样好大家都来帮忙照顾和抚养孩子。在场的族里的男人们也觉得这样很妥当。于是事情就这样定了。最后男人们并建议老太太从此该被尊称为奶奶。

 

成儿看上去真的可爱极了。不论谁抱他都会很喜爱他。妇人们于是天天来看他。她们给他缝制衣裳,织小帽子,做鞋子。尤其喜欢给他洗澡,再用新衣打扮他。大家都很高兴看他一天天长大。奶奶则按月去宗祠领取份银。她知道在孩子满周岁后份银就会加到四两。并满心盼著孩子长大后会有出息。

 

寻武

 

岁月如梭。成儿已经长大了许多。在奶奶和干妈们的照顾下成儿长得胖胖的,也开始依呀学语了。成儿很快就过了一岁生日。奶奶给他隆重地做了周岁。族长在周岁宴会上宣读成家族谱:成儿的爷爷显颐,父亲良辅,他这一辈该排到明字。成儿大名就取明宪。在明宪四岁的时候就开始进入成府的私孰读书。教师爷在他进学堂的第一天就发现他聪颖过人。对他褒奖有加。明宪在私孰里认真读书,勤恳上进。奶奶心里暗自欢喜,庆幸祖宗保佑,孩子长得又健康又有灵气。

 

在明宪十岁的时候,很多事情开始发生变化。他的干娘们先后都过世了。奶奶也把丫头嫁出去给一位忠实可靠的农家。奶奶并且把明宪搬出去自己睡从前他父母的卧室。自从私孰的老先生年老体衰后,他就常常被请去帮别家的老人写信。奶奶也觉得他已经成熟了,可以自己出门跟邻居们交往,并主动地吸取别人的思想。明宪就是在这段时候开始注意到人们的贫富不均,教盲不等。还又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事情他并不完全明白。他常跟街上的一些老人交谈,为自己很多不明白的事情索求答案。明宪生在衡山,长在衡山,衡山的地理,人文,宗教於是在他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名列中国五大名山的南岳衡山,每年都有很多进山的香客。衡山较之其它四岳的独特之处在於只有衡山有自己的镇山火神祝融。衡山诸峰最高的祝融峰顶上有一幢祝融庙。石柱铁瓴,经年傲立于风霜之中。直至文革前庙里还收藏有古籍千余册。衡山自古就是诸岳里最大的佛教庙宇集散地。计有大小庙宇数百。大者容僧侣数百人,小者仅方丈一人。衡山以其高峰史迹寺庙诗景而著称。全年都有游人香客络绎进山。明宪因此也见识了不少社会的三教九流文人骚客。最让他开眼的还是功夫。他非常羡慕武功高强的艺人谴调霆万钧于瞬间的超人武艺。从进山的游人中打探功夫高强的人是很难的事情,因为游人往往来历出处口音各异。过了很多日子,明宪才明白明师难求,且不能问,必须暗自观察耐心探索才能找到有真本事的师父。武术高强的人往往外表看不出来。有的可能是乞丐,或者和尚。能不能求得明师就要看一个人的缘分了。

 

几年间明宪又长大了几岁。他越来越佩服这几年里见到的习武人的义气和勇敢。心里更向往求师习武了。两年里明宪遍访衡山的大小寺庙,希望能看到有愿意收他为徒弟的师父,都没有什么结果。直到明宪十四岁这一年,他决定开始探访山里不知名的小庙。一天下午很偶然地踏进了一个深隐密林的小小庙宇。小庙又破又旧,长年没有翻新了,里外都没有人。他也不敢大声问,就在庙堂上走来走去好几倘。在确认庙里没人的时候,开始向外走。就在他迈出门栏的时候,看见台阶上坐着一位衣着破旧的中年和尚。和尚看到明宪就跟他说:“你一定是来找我的了。既然找到了,现在你就可以回家了。明天夜里子时你来庙后门找我吧。”然后和尚就站起身来,离开了。明宪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突

然他意识到这就是他梦寐以求的师父。

 

他怀着异常兴奋的心情回到家里吃晚饭。奶奶也觉得奇怪为什么今天明宪胃口会这么好。奶奶说明天她要去看望教师爷的妻女,会在她们那儿待几天。然后明宪和奶奶就去休息了。

 

拜师

 

这天晚上,明宪实在是太兴奋了,他前半夜根本就没有合眼。在床上翻来覆去好不容易熬到半夜,就赶快爬起来穿过树林来到小庙后门。和尚已经在那里等他了。两人一句话也没说,和尚挥手示意明宪跟他去。天很黑,月亮偶尔从浓云后露一下面。出了树林他们开始爬上一条崎岖的小道,一直通向一出天然岩洞前的空地上。明宪感觉到山上飕飕的冷风,偶尔还能听到昆虫的嘶鸣,天却仍然是漆黑的。到了空地上后,明宪马上跪了下来要拜师父:“师父大人请接受明宪大礼。。”和尚阻止他跪下去,并说:“先别急,先别急,今天晚上我只是领你来这里看你将来练功习武的地方。从今往后你每天都要来这里见我,直到我离开此地为止。明天半夜你再来,带些香支蜡烛,要穿着干净一点,按时到,在这里等我。别让我等你。”然后他们就一起分头下山了。明宪於是回到家里继续睡觉。

 

第二天明宪带来了一柱香,穿着整齐,来见师父。刚到地方师父就来了。师父念道:“跪下。我有几条规矩要跟你先讲清楚,然后你才能叫我师父。你好好听着。第一,我无名无姓,你只可以称我为师父;第二,人前你不可以认我;第三,武功是为了自我防卫,切忌滥伤无辜;第四,讲义气,扶助赢弱,尊老携幼;第五,要忠於自己,忠於朋友,忠於亲人,尤其是要对天下忠心耿耿。第六,切记师父教导。你明白这些规矩并保证按这些规矩行事吗?如果你接受的话,就把香在地上立起来。燃香,对天地扣首起誓。向天地三扣首,再回头来拜我,拜一次就行啦。”成明宪完全按照师父的指示一项一项都做过。他们席地而坐,畅谈通宵直至拂晓。分手后明宪就快快地回家去了。此后六年间,明宪每天都来跟师父秘密习武。直到有一天,师父跟他说:“明宪啊,我从来不在一个地方呆过一年。可是我跟你在这里已经度过了六个年头。你知到为什么吗?因为我很中意你这位有天赋的孩子。你我相聚一场也是缘分所致。现在你已经从我这里学到足够你用的武艺了,我也该走了。你以后可要小心在意。你命里将会有一场大难等着你。到时候我是没有办法帮你的。只盼老天爷有眼,保佑你大难不死。如果你有幸安全渡过这场灾难,你终有一天会光宗耀祖的。切记要小心在意。别试图找我。。。。。。好孩子,照顾好你的奶奶和家人。不要哭,要象个大男人的样子。”成明宪葡伏在地,听师父讲完后,向师父磕头三次,两人就这样分手了。

 

济贫

 

从明宪十七岁起,奶奶就开始为他张罗娶亲的事。明宪则因为忙于练习武功,跟奶奶推脱说自己还没有想娶媳妇。现在又知道他将来会有大难临头,就更不愿意想成家的事情了。他跟奶奶说自己会留心找一位保证让她称心如意的儿媳的,自己则专心致志地念书,并且在学堂里帮助先生管教小一辈。

 

衡山常年都有过客络绎不绝,尤其是仲夏七月。除了来山里进香许愿的以外,更有成群结队从各地来另有所图的人。明宪现在对他们已经没有什么兴趣了。他大多数时间花在自己的学业上。闲暇时就回家照顾奶奶。同时每天都去老地方偷偷演练从师父那里学到的武功。他生来就没有父母兄弟,奶奶就是他的唯一亲人。很多时候他窃望师父还能在衡山。命运把他们带到了一起,又迫使师父凭空消失。面对师父预言自己将要受到的磨难,也不知道能不能侥幸活下来。若有不幸,奶奶可怎么办呢。每每想到这点,他就急得要哭,可是师父的话又迫使他不得不忍住。他衷心希望多在奶奶身边尽孝。

 

咸丰七年,成明宪二十一岁的时候,衡山出了一位江洋大盗。这样的事情是从来没有过的。人们对这位大盗褒贬不一。当地的富人家被大盗光临过的,只是会损失一些银子,其余的家私珠宝古玩从来没有被碰过。同时就有些穷人家里会凭空在门前或者家里的桌子上看到有碎银子。久未上集市的农家也会突然去买鱼买肉。集上的人如果问他们为什么会突然有这些银子,买肉的妇人就会说:“我也不知道啊,昨夜我婆婆还跟我说她真希望能吃得好一些,我还跟她说家里这么穷,怎么可能有银子买肉呢?今天早上一大早,我在家里扫地的时候就从饭桌底下扫出这么些碎银子来,想来是过世的公公在日子还好过的时候在地下埋了些碎银,好让我今天用这些给婆婆卖肉吃。老天保佑公公在天之灵,难得他当年这么惦记着我们。”这件事是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传遍了衡山的茶馆和街头。富人家对此非常头痛,又有些害怕。就这样,劫富济贫的事在一段时间里频频出现。县官希望抓住肇事人,可是他的下属往往家里是受惠者,不大愿意做对自己不利的事,再说他们也真的无从抓起。江洋大盗仍然作案不断,人们几乎都对这样的事情习以为常了,就这样一直到两年后老县官卸任。接任的是位年轻得多的县长,他带来了自己的捕快。新县官在知道衡山有名的江洋大盗后就想籍此为朝廷立功,也算是新官上任伊始的政绩。三个月里他们毫无线索。县官命捕快们去请他们的师父来帮忙。捕快和师父日夜不停地在衡山搜寻,半个月后来给县官报告说他们找到大盗藏身的地方了。县官命他们立即去将大盗捉拿归案。捕快师父说:“我们抓不到他。”县官问道:“为什么?你们都是会武功的,难道都是胆小鬼吗?去把他抓来!”捕快师父说:“这位大盗身怀绝技。以我的功夫,连他的影子都看不清。也不知道他是男人还是女人,或者是老还是幼。我们实在是抓不到他。”“你们说知道他在哪儿住吗?”“我们看到他潜入一个人家,就是街头的那一家。”“那还不去把他抓回来?!”县长怒道。

 

密谋

 

想找到大盗藏身的地方可比抓他容易得多,因为衡山县的人都知道奶奶和她已经长大了的英俊威武的成明宪住在哪里。县官知道是成明宪后,召集衡山的富户豪绅开了一次会。在他透露给与会者们衡山大盗就是成明宪后,大家都拒绝相信他。纷份说明宪这样的好孩子不可能是做案者。成家的长辈们松了一口气。疑心重重的县官於是命令捕快和他的师父再去详细查来。十天后捕快来报说确实就是成明宪。捕快师父跟县官说大盗武功绝伦,单凭他跟徒弟实在是没办法捉拿大盗,请县官准许他辞去。说完话就离开了衡山。

 

县官实在是不甘心就此放弃捕捉大盗的计划,几夜没有合眼,终於想到了一条妙计。他秘密送信给成家下八房的长辈们。责令他们夜里悄悄的来见他。并且不许告诉任何人。

 

成家下八房的长辈们按时来到衙门。县太爷的衙门漆黑一团。前门略开,只有仆人来接,且不掌灯。大家一进衙门,门就被关上了,都被领到书房奉茶。书房门关上之后,县官清了清嗓子说道:“本官现有铁证衡山大盗就是成明宪无疑。本官顾念到成家在衡山是名门望族,不愿意公开此事,免得成家面子上须不好看。今限时成家一月交出成明宪,否则本官将循例上报朝廷。成家如果包辟盗匪,朝廷会重办,届时成家将难免灭族之灾。现在本官限你们一个月内把成明宪交出来,你们不用再跟我辩解什么,现在就去斟酌着办吧!”说完就令仆人送客。

 

咸丰九年腊月,成家宗祠主事发告示如下:

     腊月十二成府下八房各家将例行为列祖列宗举行春祭。凡成姓男子十岁以     上者,必须参加。妇孺免。

 

罗难

 

成姓宗祠是座宽大漂亮的建筑。前门场地宽敞后院花园深幽。腊月十二凌晨起就有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这年冬天特别的冷,大雪已经下了十天了。成姓男人不论贫富长幼都来到宗祠。成家自古的规矩向来是数齿不数裘,大家不论华丽朴素都是衣着整齐神情肃穆。来人都对宗祠今年的安排很满意。虽然今天大门敞开,车马轿承却不准进来。来人很快就找到按辈份排好的自己的位置。中庭四周围好的挡风篱安排得很合适,刺骨的北风和风刮进来的大雪被挡在门外,所有来客则都被围在里面。接近中午,该来的人都络绎到齐,只有老弱病残的没有来。成姓男人们就开始互相招呼交谈相聚甚欢。虽然他们平时不见得真的认识,现在既然到了宗祠,就都是一家人了。

 

午时,前门洞开。族长和其他族中长老们一起进来排列人群前面,全体起立。主祭人从长老队列左边站起来,高声宣道:“上香。。。。。” 所有人就都跪下来。有人递给族长一注香。老人走向中堂,趋近祖宗神位。蜡烛早就点燃了。族长把香插到炉中。其余族中长老尾随其后。主祭高声道:“一扣首。。。二扣首。。。三扣首。”在场人众皆三扣首毕。宗祠当值鱼贯而入,献上供品牺牲,都排放在中庭的石祭台上。并有肉类给各家带回去与家人分享。最后才开始上酒。

 

仪式过后大家开始相互交谈,时有喧哗嘻笑。这时候族长站了起来,清了清嗓子,提醒大家肃静。族长突然用震耳欲聋的声音大声喝道:“成明宪,跪下领罪!”成明宪听到喝声后纵身跃起,脚踏石台边缘,一跳就到房梁上了。出手就把屋顶的瓦振破数十片。等他越出房顶,已经来不及了,发现自己已经被困。房顶上有二十来位手执铁棍的青壮年一起涌到房顶的破口,棍棒交加。成明宪肩膀骨被打断,头上也挨了重重的一棍,失去知觉后落到中堂地上。庭里立即有早已埋伏好的人众冲出来继续用棍棒劈头盖脸地打在明宪毫无知觉的身体上。等到确认明宪完全失去知觉后,族长命人用麻袋把他装起来,然后再把麻袋口紧紧捆上。再命其余长辈们把他拖出去。

 

整个过程中全庭的人都看呆了。虽然大家都有一点知道是怎么回事,却没有一个人出声。在宗祠里是没有人敢向族长发问的,他们只能等族长主动向他们解释。族长耐心地等大家把半死的明宪拖出去后,才用很严肃的声音喝道:“大家都跪下!”大家尊命当堂跪下。“有天地祖宗作证,所有姓成的,谁也不许出去胡说!否则当心灭九族!”长老们跟全体成姓男人跪下,再向列祖列宗三扣首。然后族长命令大家坐下来等候分肉。

 

获救

 

成姓是早期来衡山定居的大族,在衡山拥有大片土地。外姓的佃户也有很多,但是从来不准到成氏嗣堂来。嗣堂四周很多里范围内都是树林田地和池塘,还有专人管理这些没被租用的土地。在祠堂的东边走半天的路,就有一片很大的池塘。这里终年有鱼,其实是个鱼塘。每年族里的长老们都会命人来捕鱼,送给贫穷户过年用。族里的长老们现在抬着装着明宪的麻袋向鱼塘的方向走去。他们心情沉重,因为大家实在是很喜欢明宪的。明宪是后代里的骄骄者,也很受小辈爱戴。但是谁敢为了明宪一人冒灭族的危险呢?去鱼塘的路又长又滑,天也很冷。大风刮着雪花冉冉飘下。接近鱼塘,有人注意到路中间有个白白的雪堆。就在大家试图从雪堆旁边绕过去的时候,突然雪堆动了起来,然后就有人说话:“发点慈悲吧父老兄弟,可怜可怜成家自己的骨血啊。”“你是谁?”长老说道。雪堆抖掉了一身的雪花,露出一位白色长髯的老人,头戴草帽,身着蓑衣,看来是位老渔夫。一位成姓长老问他:“你想做什么?我们有正事,没功夫跟你罗嗦。这里是成家的地盘,闲人不准来的,快快离开吧!”“求求你们啦,我只是一位又老又穷的渔夫,所求者就是你们手里的麻袋和麻袋里的东西。恳请你们不要残杀自己的亲人。”“你知道什么?”长老又问。“我什么都知道,我知道他是个好孩子,大家都喜欢他。他只是帮助了一些穷苦人家,并没有做什么错事。”“走开走开,这是成家自己的私事,不关外人。”长老发怒了。渔夫於是也提高了声音:“是成家的事!如果诸位真的觉得是成家的事就该为他负责!孩子从小没有爹妈,只有奶奶。这样的孤儿,族里的父老都有责任教诲,怎么能动辄就要杀他?他犯了什么大罪你们要这样残害他,还要把他淹死?我今天凭这副老骨头,在雪地里跪了一天,就是为了请你们饶恕他这一次。这么好的孩子就要被自己的族人杀害,你们百年之后怎么见成家的列祖列宗啊?”

 

听到老渔夫提到成氏列祖列宗,众人马上放下麻袋,都在雪地里跪了下来。长老泪流满面,跟老渔夫说道成家面临的灭族之灾。老渔夫听了大吃一惊。良久没有人出声。最后老渔夫说道:“把孩子给我吧。我向天起誓带他远走高飞,衡山永远不会再见到这个孩子。就跟他死了一样。”几位长老商议过后,大家一起跪下向老渔夫扣首道:“这样你就不仅是孩子的,而且也是成家的恩人了。老先生的大恩我们永志不忘。”老渔夫也以三叩首回礼。就这样,大家在冰天雪地里互相叩首作别。

 

成徵

 

从此以后,衡山就再也没有人见到明宪了。街头巷尾也再听不到新的有关江洋大盗的故事。只有老奶奶,还是每天去集市上。总有人看见她神情呆滞,几乎没有牙的嘴里总在念叨著:“哪位好心人见到我的明宪了吗?我的明宪上哪儿去啦?”离奶奶近的人总能看得到老太太嘴唇颤抖,眼角老泪潸潸,听到的人心都要碎了。可是谁又知道明宪去哪里了呢?只有家里嫁出去的丫鬟常来照顾奶奶,可是她也治不了奶奶的心病,因为她也不知道明宪是死是活。光阴荏冉,奶奶也渐渐老了。衡山记得有明宪这个人的也渐渐凋零。奶奶也过世的时候也没有人提起明宪的事。只有少数当年受过明宪接济的人家,逢年过节还掂记著当年明宪的好处。其间也有人谣传明宪被人救下,出湖南去湖北投军了。也有说明宪根本就没有活下来,老渔夫拖回去的就是明宪的尸体而已。就连救下明宪的那位老渔夫,也没有人再见到过他了。

 

就这样十年过去了,二十年又过去了,一直到同治七年。这时候洪杨之乱已过,天下太平,衡山百姓安居乐业。成氏仍然是衡山的旺族。每年的祭祀还是那□c隆重。入秋后,忽有圣旨自京城一路经扬州,南京,武汉,长沙檄传衡山:钦赐穿黄马褂,顶带花翎,兵部侍郎成徵回乡省亲,著各地方官员循例给予方便,不得怠慢。

 

圣旨一路传给北京至湖南各地大小官员。他们接旨后必须沿途协助这位成徵成台鉴回乡祭祖,并且要隆重接待蒙皇上隆恩的台鉴大人。成台鉴一行十五艘官船从北京出发,沿运河过南京,再经长江到达湖南。奇怪的是这位成台鉴一路谢绝任何地方官员的接待。令各地方官员大为尴尬。

 

有些老船夫事后说在台鉴船过洞庭湖时,有一天突然显得心事重重。他整天没有跟任何人说话,不吃不喝。三天中没有出过一声。台鉴看上去非常难过,下属们为此也煌煌不可终日。在船队出湖北境入湖南时,晚秋的劲风自西北吹来。成台鉴命所有船只全部落下棚帘,有成记字样的灯笼也全部卸下,连绣金的帅旗也收起来,且不许任何人到甲板上去,一律在里舱就地待命。只有头船上绣有圣旨字样的旗帜在劲风下列列的扬著。台鉴也没有接待任何人的意思。地方官员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在岸口上向有圣旨旗帜的头船遥遥跪拜。十五条船在长沙外的湘江上停泊了整整五天,直到风停下后才逆流驶向衡山。

 

逆风行船所用时日比平时长得多。十五天后船队才到达衡山。船队一到,台鉴就下令所有棚帘紧闭。灯盏旌旗都落下。任何人都不准在船外清b身。衡山边上的湘江上的景致很奇怪:一串十五条巨大的官船首尾相连,一个人影都不见,只有绣著圣旨的旗子在船队之首孤独地飘著。

 

自从圣旨传到,衡山的百姓们都很激动。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圣恩啊。衡山上一次蒙圣上隆恩还是乾隆年间,皇上驾临衡山并御赐:“江山若有分,明年我再来”。这次的圣恩可是非同小可。这次是给衡山自己人的殊荣。尽管这样,衡山百姓还是有些担心,因为成台鉴拒绝了沿途的应酬,所以没有人知道这位台鉴大人的来历。成氏宗的执事们也感到很尴尬。他们翻遍了族谱也找不到有位叫成徵的人。可是又确确实实有位成台鉴蒙圣上隆恩,回衡山祭祖。这位成台鉴到底是谁呢?他的父亲是谁,祖父又是谁呢?他是衡山下八房的人还是衡阳上八房的人呢?

 

成氏宗的长老们互相探讨了好几天,都没有什么结果。但是他们又必须安排接待成台鉴的礼仪。衡山县四面八方的人们都来宗,备好了鼓乐队龙狮舞准备迎接台鉴大人荣归故里。县官大人为此盛举安排好了一切:其一,在衙门府盛宴款待台鉴大人,并接见衙门的大小官员;其二,成府老少晋见台鉴大人;其三,龙舞狮队演技庆贺;其四,烟火炮仗齐鸣以贺成府殊荣。

 

县衙门派兵丁沿湘江四处把守了望。只等官船一到,欢庆仪式就开始。可是这天等了好久,也没有人看到有船队从下游上来。后来才有人报来,台鉴大人的船队在下游三里处抛锚,且没有向上开船的意思。等到晨雾消去,大家才突然远远看到船队。迎接台鉴的百姓们走到下游船队岸边才发现船上似乎空无一人。不论岸上百姓如何欢呼鼓噪,船上还是毫无动静。有人看到写有圣旨的旗子后,一声吆喝,大家就都跪下,静静地不敢吱声。良久,船上还是没有什么动静。负责迎接台鉴的执事在岸边上跪到天黑,还是没有人从船上出来。在县衙门府官服顶带的县官大人也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似的。不知道是哪里得罪了台鉴大人,整夜不敢阖眼。直到半夜,衙门府里的一位老仆人求见,声称知道为什么成台鉴不肯下船。

 

县官连忙请老仆人进来,急切地说:“快说快说,本官听著呢。”老仆人悄声地说:“老爷,这位成台鉴大概就是当年于小人家里有恩的那位江洋大盗。那还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小人记得祖母曾经抱怨说好久没有吃到肉了,小人母亲回说家里实在是太穷了怎么买得起肉呢?可是第二天清晨小人母亲就在家里地上扫出些碎银子来。还不只是小人一家呢,好些别的人家都有同样奇怪的事情呢。其实都是那位衡山有名的江洋大盗做的好事。后来不知道为什么这位大盗突然不见了。他的名讳叫成明宪。如果老爷能找到这位成明宪的案籍,老爷该用块旧布把它包起来,一个人悄悄地去船边,趁天黑把布包丢到船上。千万要一个人悄悄去,不要惊动别人。”老仆人说完就很快地离开了。

 

县官大人果然按老仆人的建议换了便服,包好了卷宗到岸边偷偷地丢到了船上。很幸运没有人发现他。就是打更的也没有察觉到他的行踪。他完成了这件事后,就回府上静候了。

 

“砰!砰!砰!砰!砰!砰!”

 

第二天清晨早早地就有礼炮的声音。县官大人这次亲自带领成氏长老们去岸边迎接台鉴大人。大家到岸边后,一起跪下。龙舞狮队也舞将起来。船上棚帘突然大开,里面走出一位朝服官员,手执圣旨,向众人宣读:圣历同治七年,九月二十六日,圣谕。。。成氏宗嗣祭祖。。同治七年,九月二十七日,圣谕。。。著成氏三代世袭。。。同治七年九月二十八日,圣谕。。。成氏老幼封赏赐宴。。。同治七年,九月二十九日,台鉴起驾赴衡阳祭祖。

成明宪在衡山的三天里,没有跟任何人说过一句话,也没有给任何人机会走近他。成府宴会上,他也只是远远地坐在主席上,身著御赐的黄马褂,所有晋见他的人都必须为这件黄马褂匍匐跪拜,并没有人真的看到他的面目。仪式的所有细节都是他的属下安排妥当,成府和衡山县衙的人都一点也插不上手。更惶论跟明宪交谈了。就连祭祖的供品也不准成府的人碰。

密访

 

在回到衡山的第三天,明宪独自一个人探访了山里一处曾有一幢小茅屋的废墟。小茅屋几乎完全毁掉,屋子的主人大概也很早就过世了。盖有茅草的屋顶已经没有踪影,只剩下一些残橼断壁和一方土灶。成明宪跪了下来,无声地哭了。举目四望,他看不到任何茅屋主人的遗物。匍伏良久,明宪终於站了起来。他拣了几根断木,一掊黄土,又细细地将周围的景致看了一遍,仿佛要把此时此景刻在心里。

 

他回想起当年被老渔夫救下后在小茅屋养伤的情景。又记起老人跟他相濡以沫,半年里不但日夜精心料理,而且还跟他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在明宪离开老人的那一个夏夜里,两人彻夜未眠。老人叙述了他自己孤寡的一生和奇遇,及他蒙成氏祖宗厚恩而得以生存的故事。老渔夫是个孤儿,从小以乞讨为生。在他不满十岁的时候有一年冬天饥寒交迫,随身的狗也是奄奄一息。就是成家有一位以算命为生的前辈把他救回家,与他相依为命直到他成年。老渔夫十四岁的时候,算命先生给了他八两白银,助他以捕鱼为生。老渔夫终身感激成家这位前辈的恩德。随后他又去探访了当年师父住持的小庙。庙也荒芜多年了,里面空空的。他跪下向天地叩首,感谢师父的教诲之恩。回到官船的路上他走得很慢,他知道以后不会再回来了。

 

成明宪回到官船上后,随从们向他汇报了为成氏长辈们举办的宴会的成功。他感到很高兴。宴请成氏长辈也是因为他想念奶奶的缘故。他私下里希望这些老一辈人中,总有人曾经是奶奶的熟人,其他的也许曾经从老渔夫手里买过鱼。明宪现在还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办。他嘱咐四位随从留驻衡山以协助料理祖宗坟茔的修缮工程。他把自己从茅屋拣来的木椽黄土交给随从,命他们在祖父母坟旁另修一衣冠冢,将老渔夫的遗物入土,并立碑著文:无名渔翁之冢。

 

同一天的夜里,船队起程前往衡阳。第七号船留在衡山与留驻的四位随从办理善后事宜。官船抵达衡阳时正是午时。还没有等成氏上八房的长老们上船,就有公差出来宣道:成台鉴旅途疲惫不便出来见客。但是台鉴恭请各位按以下条例办理:同治七年十月一日,成氏上八房长辈主持祭祖。族中所有成姓男子须按时到宗祠参与祭祖。同治七年十月二日,台鉴访宗祠义塾。同治七年十月三日,台鉴启程离衡阳回京城。

 

几乎所有成姓老幼都到宗祠来了,大家都想一睹台鉴真容为快。再说此次盛举是成家百年难得的荣誉,因此上八房的偏祠里挤满了人。台鉴非常满意这次的成姓祭祖仪式。整个过程中台鉴待人亲切,平易近人,根本同传说中的不一样。成姓个家人深信这次盛宴的佳话会一代一代流传下去的。

 

第二天,成明宪去访问了上八房的义塾。多年前他自己就曾经在下八房的义塾里读过书,所以他知道教育对孩子们的成长很重要。他跟族中的长老们在课堂后面坐下。由于教师爷都是成家有名的读书人,他们没有太注意书是怎么教的,都把目光放在学生们身上。明宪注意到一位十三四岁的小孩子,个子高高的,眉清目秀。就问他的身世。孩子跟自己的一个姐姐一起生活。父母双亡。但是家境殷实,有仆人在家伺候他跟姐姐。明宪跟族中长老们讲了自己想要过继这位孩子的事情。族长当然欣然答应。当场就安排好了过继仪式,明宪回北京的时候就带孩子一起向皇上禀报了。明宪领养的孩子名叫成宪楚,他就是我的先祖父。

 

所有关于成徵的故事见载与清鉴(16441911)商务印书馆。

 

后记

 

成家的祠堂名叫“成上谷堂”。黄帝之子孙有封于上谷者-应在现在河北-姓成氏。中原姓成的不多,后来避秦之暴,渡辽的不少。现在韩国姓成的虽然不算很普遍,却也不少。而且在韩国都以文名。中原的成姓自河北迁陕西及于江西两湖广东。在广东连县的成氏说客家话,可知是从中原南迁的氏族。湖南衡山衡阳之成氏,均从江西万载迁来。共计十六房人口。先抵衡山,建宗祠,以李自成之劫后,田地荒芜,粮食不足。於是以八房人口留衡山守宗祠。另以八房人口南迁抵衡阳。分称上八房下八房。衡山成家在洪杨时出了一名大将成徵,清史上游关他的记载。成徵,又名成洪发。少孤。从小在宗祠的义塾里读书。读书之外,又好习武。於是豪侠自居,锄强扶弱,劫富济贫。县有积案,不容于官府。走安徽。先在徽军麾下。转入湘勇,累奏奇功,获钦赐黄马褂,终身不娶。后先祖父袭荫,驻江西湖广间。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hnzqz3/msgview-135899-70532.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因为人 ~-[最是好心情]文集 下一主题:致明月天衣
 [2楼]  作者:诗意  发表时间: 2003/10/23 17:23 

回复:已看:)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大小山谷都填满,江山一笼统”--这个最好笑:)

※※※※※※
http://meier0923.xilubbs.com/
 [3楼]  作者:云祖儿  发表时间: 2003/10/24 08:52 

回复:忽忽~~,你怎么尽翻译老古董的东东,下次翻点现代新鲜的西西来————


※※※※※※
梦着,梦着,天就亮了 http://www.guxiang.com/forumpic/upload/26470/47589.jpg
 [4楼]  作者:痒痒树1  发表时间: 2003/10/24 12:14 

回复:终于看了全集
这个传奇故事不寻常!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1309859752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