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北大博导钱理群退休后将到南京母... 下一主题:响应李欧梵"知识分子要占领...
关于钱理群先生--算是请大家兼听吧
[楼主] 作者:所谓故国者  发表时间:2003/05/25 18:22
点击:517次

听说最近几年名声鹊起的钱理群先生是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有人称其为“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的领军人物”。钱先生有两位著名的弟子,一位是大家都熟悉的余杰(我只看了他的“余秋雨,你为什么不忏悔”),另一位是大家也许不那么熟悉的孔庆东(《47楼》的作者--书名记不大清楚了,很有趣的一本书)。孔庆东的那书本写得很有趣,读过之后喜欢上了这小子。呵呵。至于余杰,后来听到的批评倒是更多些。

老实说,我不太愿意看到论坛上什么事都只有一种声音,但大家往往没有时间或没有兴趣去刻意寻找“另一种声音”。由于职业的关系,我轻易不会相信单方面的观点,也不愿意看到别人只听到一种声音,这种职业病不可避免地随我到了论坛。

转贴两篇文章,算是给大家兼听提供一点条件。

最后重复一点:我对钱先生及其弟子并不了解,谈不上什么倾向性,只是看到了一些不同的说法而已。

如果斑竹认为不合适,不妨删除,本人将不表示异议。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hnzqz3/msgview-135899-46720.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北大博导钱理群退休后将到南京母... 下一主题:响应李欧梵"知识分子要占领...
[楼主]  [2楼]  作者:所谓故国者  发表时间: 2003/05/25 18:26 

回复:钱理群,你为什么不负责?! (转贴)

钱理群,你为什么不负责?!

pingp

想想余杰这孩子现在可能还在自己攒那些千字文,却不知道这边已经铺天盖地了。我想他不过只是一个青年,看了一些书,听了一些课,有一些模糊的批判意识和责任感。但是缺少反思的能力,离一个成熟的知识分子还差得远,更不要提万卷书万里路了。我想他也并未堕落,即使现在这样高产,也和那种卖文为生的写手还是根本不同。由于环境和出身的不同,人经常会犯些小糊涂,余杰对自己的出名我想根本是没有预料,也没有足够的信心的。对于突然的名声财富和重担,即使王朔那样的老炮也糊涂了几年,所以就算他现在为钱而写就断定他的人格是不公平的。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余杰闪光的背后,是有着一些幕后的黑影,交易和斗争的。比较清除的是那个发了大财的酋长,为我辈所不齿,但是如果你注意一下,丛书里面北大出名的两个人余杰和孔庆东都是一个人的门生,那就是钱理群。 

就我看余杰的书,他的思想方法和主要立场基本是搬钱理群的那一套,主要观点都在我听钱理群的课笔记上出现过。可以说他是在老钱的圈子里跳舞,老钱也对他青睐有加。当余杰一遍一编地重复那些套路的时候(他的文章大概是这个结构,外国  文学史典故,然后对应中国文学史反例再加上感慨和一些有力的名言)老钱的那种听任态度,我总在怀疑他实际上作老钱的传声筒。 

钱理群是一只老狐狸。在余杰和孔打破坚冰后,他现在已经开始浮出水面了,整个过程他不声不响,但是已经是批判态度的人文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之一,影响早超出他的现代文学专业了。而同样境况的如戴锦华都是一直在枪林弹雨里打天下,难免让人想起莫非放枪和挨打的让余杰出头了。从老钱那个时代过来的人,一尘不染的凤毛麟角,如巴金也未能免俗。但是老钱的历史是一张白纸,从来只听他反复讲如何受压制,自己如何不屈不挠,记得给我班座谈的时候他高声说到"我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伴着女生一片迎笑,感觉非常的SHOW。钱的课上表现也是非常的SHOW,我觉得他完全可以作一个很有煽动力的TALKSHOW主持人媒体明星。他最有感染力的形象就是抖动着花白的头发充沛大红脸瞪着无邪的大眼睛激动地抖着身子的说话。(钱的课我自己一节没拉很有收获)钱自己也是个很有"野心"的人,他总是提自己成名成家的愿望。以他的鲁迅专家的气质,绝对是个快意恩仇的人。我觉得以钱的手段性格,决不应该是现在这样沉默的老学者的形象,除非他有别的小算盘。而且老钱为人也并非那么地道,上次百年校庆剧社排练"蔡元培",请老钱当顾问。本来是马哲他们的本子,后来老钱非要用他一个湖南老乡作家来搀和,搞得剧社意见很大,最后还是自己修改了才定稿。 

我觉得钱理群现在这样看着余杰不管非常的不地道,简直是让他送死或自行堕落。另外一个孔庆东,此人是一个老油条,名声赚尽却不留把柄,余杰还写文章吹过他,他应该对现在事情看得清楚,却不伸手拉一把,八成在那个小黑屋里面玩女人谱写他自己的北大情事呢。余杰的反思精神,可以说是一种依靠新权威来反对旧权威的对外反思精神,而不是那种能不断对自身内部和他依靠的权威的彻底的反思精神,我觉得他在精神上是有依赖的。同时他缺少成熟的知识分子那种清醒的自律,他自己是一个典型的文人却想用传统的文化批评手段来解决所有的问题(大概有些文化决定论的味道),他不断地写呀写,又面对如此多的直接的压力,自己会逐渐越陷越深越封闭(而且也很危险)。老钱是有责任挺身而出,分担一些火力,纠正一些偏差。如果我不惮用最坏的来揣摩老钱的话,那么余杰是成是败最后得利的都将是他,成功自然了,如果余杰真进了局子吃了枪子,那么第一个"挺身而出""大声疾呼"邀买人心的肯定是老钱! 

回头一想,咱们这么声讨他们最后弹冠相庆的是哪些人呢?和老钱那些人比他们岂不是要糟糕万倍而且毫无人性,在这个权力的世界里他们永远是胜利者,而最高兴利用对方阵营里面的矛盾,因为他们毫不讲规则甚至可以制定规则。但又想想高尔基和罗曼罗兰的教训,或是自己已经天生属于某个阵营?出生在一些时代确实是倒霉的机遇。从钱余孔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知识分子深刻悲剧色彩的角色。而名垂青史者,必是我辈中人。 

[楼主]  [3楼]  作者:所谓故国者  发表时间: 2003/05/25 18:31 

回复:余杰一思考,徐江就发笑(转贴)
         余杰一思考,徐江就发笑

□徐江

(摘自《时尚杀手》,伊沙 徐江 秦巴子 著/花城出版社,ISBN 7536033168
  《时尚杀手》简介:文坛永远是不寂寞的,冷不丁地就会冒出两叁个杀手剑客,把个文坛搅得漫天飞雪,水瘦山寒。这本书像一枚重磅炸弹,杀伤力极强,波及到演艺界,体育界,文化界的诸多现象及人物。伊沙,徐江,秦巴子三剑客弯弓搭箭,用百步穿杨的神功,指名道姓,喷出当今最具激情的点射,洞穿出众人眼里所忽略的某些常识。 
汉林书城(www.hanlin.com, www.hly.com)推荐)

  和大伙儿一样,我对余杰的作品关注也是始于《火与冰》。封面上“中国大陆的第一个李敖”、“北大的第二个王小波”。“抽屉文学”,封底的“本书出版前,曾以手抄本形式在首都九所名牌大学中悄悄流传”诸多宣传语不能不让人注目。虽然我也知道,有关“李敖”、“王小波”的提法肯定是书商的借势,那两个人的文字从根儿上就不一路,但我还是很好奇,想知道今天在大学里发狠的小崽子们都前进到了哪种程度。

  钱理群的“醒着的青年”说强化了我的这种好奇。于是我便翻开书来看。有一些地方还算合心意,比如对“钱学”的怀疑,比如对郑州大学将一个不向外资老板下跪的打工仔特招入学的思考,都表明作者确实是一个有一定想法和分辨力的大学生。但也仅限于此了,因为书中的众多感慨地方一旦去除了青春期的烦恼孤寂、去除了大学阶段人渴望发言证实自身存在的可爱动机,便只剩下一些人名、书名和引文了,没有特殊的地方。《火与冰》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是一个挺勤劳挺爱想事儿的大学生写的一本书。文字较流畅,比大学校刊或社团刊物上发表的文章稍具个性。作者有闯劲儿,不管是不是有价值,也不管是否存有学理或知识结构上的欠缺,他想到什么就敢写出来,套用现在王朔老师的书名,有股子无知者无畏的劲头。至于他的想法本身,倒未见得犀利,或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

  再后来,一两年的功夫,或在朋友家,或在书店,见到了《铁屋中的呐喊》、《文明的创痛》、《说还是不说》、《想飞的翅膀》等书,有的信手翻来,有的则留意看了看,发现余杰又多写了不少读后感,多练了两招摘抄外加批注的功夫,研究生的学历显了出来,思维方式却也无大变,甚至有的书里,独自思考所得的内容要远少于《火与冰》中的含量。于是也就有些明白,像余杰这样的年轻作者,骨子里跟余秋雨是没什么不同的。惟其少了些阅历与世故,便随手扯了身上的愤想和图书馆里的人名书名来做幌子了。外界向来敬畏书名人名的媒体记者又多,终于又造出一个思想者的形象。其实想这样靠“文明”、“文化”成事的作者恐怕还有很多。他们只是想靠写稿赚些辛苦钱而已,真要苛求他们思想,还真难为他们啦。

  思想自有思想的尺度,或犀利或睿智,独自和正点总是一个起码的界限。还以小余杰为例吧,这方面硬伤太多。

  比如关于校园经商,余杰怎么看呢?他写了一个故事:“室友Q君曾经也是文学爱好者。一进大学,才发现文学并不那么可爱。……几经周折,他成了报社与企业的广告中间人。每月有数千元的收入,于是,他彻彻底底地从教室里消失,佩上BP机,拉着一帮哥们,奔走在城市充满欲望的大街上。来自贫困山区的他,第一次进高级酒店,第一次买狐皮大衣,第一次喝麦氏咖啡……钞票改变了他的生活,而理想却什么也改变不了。于是,口袋里装满钞票的Q君,一脚将理踢开。”(《给理想一把梯子》)。在这段话里面,余杰至少有这几个问题没搞清楚:1.什么是理想?可以构成理想的人的愿望有哪些?一个人产生理想,他的起始出发点一般情况下在哪儿?2.“好文学”与“理想”是不是一回事?舍弃爱好文学而去挣钱,是不是就意味着一个人对理想的抛弃?3.改变自身的生存状态,这种举动本身,是不是在余杰的眼里就从来是堕落的、与理想绝缘的?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如Q、如余杰),考大学的原始目的是什么?理想是否与生命真的矛盾?

  又比如看待留学生的狂妄,余杰也有一段故事:“在北大的校园里,我最厌恶的便是日本留学生,他们那副飞扬跋扈的神情跟当年的侵略者没有什么两样。有一次,两个日本留学生在教室里抢占座位,将中国学生放在桌上的笔记本扔到地上。中国学生彬彬有礼地解释说,用笔记本占
座是北大的规矩,小日本却狂妄地回答道:‘这是你们的规矩!’于是,遭到了针锋相对的回答:‘在我们的土地上,就得守我们的规矩!’两个家伙在一致的谴责中灰溜溜地走了。他们实在顽劣得可笑:想在以反日为锲机的‘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北京大学张扬他们的‘大和魂’,实在是找错了地方。”(《丑陋的牡丹花,丑陋的日本人》)我这个人也不喜欢小日本儿。然而读到这一段,仍然觉得余杰有一些东西没有搞清:1.你的所谓“思考”性的文章中玩这种煽情写法,从某种角度上讲,是一种对读者的蛊惑和误导。思想要冷静,不是浪漫的激愤。
写日本人的丑陋不要随时与你的民族义愤瞎挂钩。否则那就是梁晓声的写法。2.没教养和狂妄是小日本儿的几大基本丑陋之一。然而就纯思考问题的角度而言,我也是历来对我们大学生那种拿课本儿、书包占座的做法看不上眼的,这里面有我们民族身上的工于小算计和欠缺修养的特
点。故事里的小日本儿只不过比你做得更欢而已,并不等于你做得就好,就没问题。余杰要想“思考”,就必须改进他那种一根筋的思维方式。3.那种自负的“北大情结”的流露。不过是一场吵架的结果,关北大人和五.四运动什么事?哪儿也不挨哪儿。虽然写的时候可能很过瘾,作为“思想”,就有弱智之实和盗名之嫌。再说,我觉得北大除了蔡元培掌门的那一两年,剩余时间也就是青春荷尔蒙发作外加一通瞎折腾,没给社会带来什么实质性文化补益。尤其这些年,倒是文科类学者与弟子们的矫情和利欲熏心彰显了。北大,丢人哩!

  还有就是对所谓“承担”话题的涉及。一方面,小余在文章里大肆赞叹与赞美一个前苏联作秀诗人叶甫图申科《提前撰写的自传》,抨击中国当代一些诗人“放弃做公民”,对历史和现实没有尽任何义务。并为诗人定义是“宁可被杀,也不杀人的那一类人”。还举顾城的结局为例,
作为“近代以来,中国诗歌与暴力合谋,堕落为暴力的帮凶、帮忙和帮闲”的证明。(《诗人在天堂与地狱之间》)另外一方面,这孩子又写道:“明代的方孝儒与50年代的胡风,我都有些不以为然:哀其不幸,怒其‘愚争’,枉送卿卿性命。我的意见是,若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资治通鉴〉批判》)两套高见如此自相矛盾,也真不知道他的“思考”功课究竟是怎样做的?莫非小余意在以前者要求他人,以后者要求自己?我个人倒觉得,上世纪中国人最恐怖的事便是妄谈理想与承担,误国误己不说,还有以此作为打人的棍子皮带的。王朔那种自觉聪明并以之为得意的做派我是不大欣赏的,但老王关于类似理想信仰的话题有一段我是拍案击节的:“……这种事不是光说说就完的,要当那样的人,也要去做,那才叫人无话可说。别人可以夸夸其谈,你不可以!信仰,是要喝血的,真正有信仰的人用不着拿别人的血去喂。”(王朔《他们曾使我空虚》)作为一个靠思想吃开口饭的人,小余杰,你脑子太乱了。一锅浆糊又怎么能有思想呢!类似的证据还可以在余杰有关哈维尔这一类的文章中找到。

  余杰还有一个发育上的新症候:越来越爱拿胡说当正经的思想贩卖了。比如2000年1月出的这一本《想飞的翅膀》,这样似是而非的东西比比皆是:

  “拒绝领取诺贝尔文学奖的萨特,是一位最会表演的作家。

  他知道,不领奖,比领奖能够给他带来更大的荣誉。”(《旷野的足音》)

  “电脑中一篇没有存盘的长篇论文丢失,而大脑中对这篇文章连一句话也记不得了,不亦悲哉!”

   "行走在北京的街头,常常遭遇到抓小贩的场面。小贩们夺路而逃,一路狂奔,真是动如脱兔。而追捕者们也不示弱,奋勇追击,所向披靡。

  然而,被抓的仅仅是小贩而已。

  庄子说:“‘窃国者候,窃钩者诛’。

  从来如此。”(《沉重的闸门》 )

  ……

  这不叫思想。这叫感触,叫想法,叫愤懑。思想应该是建立在理性的判断的基础上的,写作者的文风固然可以各异,但这一点应是起码具备的。可惜,小余在这方面基本没有。他只是乱七八糟地鼓捣出那么一盆东西,印出来卖钱了事。然后想当然地也从了媒体,去扮他的思想秀,而
且他好像越来越把抄书作卡片当成了一种思想的积累。思想呵,你以为跟考研或作毕业论文那么幼稚?

  按说,事情到这一地步也没什么必要再说下去了。路是每个人自己走的。小余要这样,我等除了发笑也帮不上他什么。只有凭他的造化。我的一个朋友前不久听说我打算就余杰写篇东西,便很不屑地说:“你理他干嘛,那些书全是圾……”可我跟她说,是呵你认为那是垃圾,可你
看看钱理群这种人是怎么说的?再有,书封底上印的那些话:“余杰的出现象征着‘70年代人’浮出历史地表,他的批判工作必定会‘惊风雨’而‘泣鬼神’”。(《南方周末》)“余杰的书让上了年纪的人顿觉天旋地转。我们读他的书,难免觉得今生今世,苟活而已。”(香港岭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刘绍铭)“读余杰的文章,能够让我们搞自然科学的人头脑变得聪明一些。”(中科院化学所前所长胡亚东)真是如此吗,至于嘛?

  坦率讲,小余的文章所存在的弊病并不怎么可怕,正如我觉得《还珠格格》,金庸、王朔等人作品里的毛病并不怎么可怕一样,可怕的是那些捧臭脚的。再往远里铺,是我们这个捧臭脚的层出不穷的社会环境。

  960万的平方公里。5000多年的历史。地大物博呵!

  我拷!
[楼主]  [4楼]  作者:所谓故国者  发表时间: 2003/05/25 18:34 

回复:警惕余杰现象(转贴)
          警惕余杰现象

                 卡车

余杰的书一下子畅销了,武汉的签售也沸沸扬扬,热的上了排行榜,成了焦点。

手中倒有一本《铁屋中的呐喊》。老实说,因为这本书里引用了许多其他书的章节句子,颇有些资料价值。武汉的资讯欠佳,这些聊胜于无罢。买了之后很觉上当,因为他的引语大多不加引号,不注出处,让人不知哪些句子是他的,哪些句子是别人的。然后认真一读,发现他的观点远比他引用的观点少,余杰没有了。

一个批评者,自然必须依据批评对象而批评,但更重要的是,批评者的话语及其话语背景是否相对独立,他在驾驭激情评论的同时,是否形成一种积极构筑的可能。如果这种背景缺失,那么你的激情演绎的再好,也只是一种情绪。

余杰引用了很多东西,很多东西淹没了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权力假借”。 当你的话语是一堆政治说教,你就要引用政策社论;当你以文化斗士自居,你就要引用福柯,德里达。福柯说得好,知识就是权力。余杰把他操作到实处,借用北大的资讯便利,摘取大量知识,拼贴在自己的行文中。

余杰的声音呢?这是致命伤。正是没有自我,他就必须借用别人的东西勾画一个自我。但他拼贴知识的手法有些落后,还停留在书评阶段,所以只好再造一个形象,用来弥补。于是,斗士出现了。

他大叫反对,说了一大堆短句子,个个叫人觉得畅快淋漓,但掩饰的是没有一个叫人折服的理论体系;他高呼批判,引用了许多名言,但看不见他的思想构架。只是大叫,只是高呼,只是在台上表演英雄式的舞枪弄棒,结果,积极的文化意义被消解了。

昆德拉倒是说,“媚俗是对大粪的绝对否定”。(《小说的艺术》三联)把说灰的拉出来说,还激情洋溢地说,那不是做戏吗?加上原本“写给抽屉”的文字,又那出来卖与众人,难道真是回应了《绝对隐私》这股潮流?

做戏和战斗不同,一个流红墨水,一个流血。想必余杰已是名利双收了。但尚无什么来自严肃刊物的批评,倒是旁证。缺乏真正的边缘姿态,这又是致命伤。

  知识分子有没有底气,要看理论水平;而有没有骨头,则要看文化姿态。钱钟书,陈寅恪,潜心做学问就是文化姿态;鲁迅,福柯,不向主流屈从又是文化姿态。在讨论后资本主义时期知识分子的使命时,前提就是怎样确立一个批判位置,去关照社会。政治是一套权力话语,商业也是一套权力话语。如果一个知识分子,仅以政治或文化批评为依据,那么他还根本称不上远离了权力话语的中心区,加上名利的诱惑,自然为真正的学人所不齿。

唯有热闹最难说,说余杰很要有顶住唾沫的勇气,因为他差不多都成精神偶像了。一些学人不说,我想也有避嫌之意。

过早说话往往极其危险,激情与名利都是陷阱。当自我正在成长之中,往往对话语圈缺乏辩识能力。一旦你习惯了一个圈子,那么你离开它是要耗费成本的,这个成本甚至是长期积累的学术声誉。

学人要先讲底气,再讲姿态。反而行之,怕又是一种浮躁吧。
      
华中理工大        
于99年11月
 [5楼]  作者:真知浊见  发表时间: 2003/05/25 18:53 

回复:也想请先生兼听这首诗

王杨卢骆当时体,

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任何一种思想一种理论总会有人指指点点的,不奇怪,但学而不思则罔,连人云亦云都不做不到了,哈哈,学思并重,有点主见最好,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
小意思
 [6楼]  作者:不说白不说  发表时间: 2003/05/25 18:56 

回复:;)))
先生说的,正是俺想说的。

※※※※※※
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白说谁不说。 信箱:xiaoran001@sina.com
 [7楼]  作者:思而不学  发表时间: 2003/05/25 19:01 

回复:我提供的是另一种指点
如果我用阁下的回帖原封不动的回复阁下或相关的帖子,我以为并无不可。

※※※※※※
悠悠万世 惟此为大 克己复礼
 [8楼]  作者:大隐隐于网  发表时间: 2003/05/25 19:06 

回复:先不说先生选的帖子怎样,

只这种“兼听”的气度就很令人佩服。

今天是没时间看了,有空一定仔细读读。希望能看到有价值的东西!

 [9楼]  作者:真知浊见  发表时间: 2003/05/25 19:13 

在你面前我惭愧,为什么眼前总是这样一个智者?

最为长空诸子所推崇的故国,不愧是一个大彻大悟的智者,外圆内方,进退自如,洞明世事,可卷可舒,立功足为吾辈师,立言则足为万世法,至刚至柔,无可无不可,凡事无判断,无结论---大家的意见都值得倾听。

唉,服了,不服不行!



※※※※※※
小意思
 [10楼]  作者:一阁居士  发表时间: 2003/05/25 20:38 

回复:有声比无声好

我为钱理群先生有这样的弟子感到庆幸。至于有人批评,那原本是正常的事。要让一个正读的博士有多成熟老道那是强求了。中国人能说出自己声音的太少了,那怕是抄。下文中有一位先生由余杰而感到要为北大羞愧,我想大可不必。该羞的是他自己。想一想现在的研究生有多少,而像余杰这样的又有几人?何况一般人根本没有他这样的思考。只是觉得最后一文的担心还是有点道理的。太激愤了在中国不是什么好事。钱先生理当指导才是。

   至于余杰是不是北大的第二个王小波,或者是别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一个年青人,毕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一切的宣传评论不足信,看了就知了。

 [11楼]  作者:一阁居士  发表时间: 2003/05/25 20:52 

回复:一个担心
网络上的言论是自由的。所以,我觉得在网上讨论起钱余等人来,一旦失控,后果是谁也承担不了的。莫要弄到那一天手拷来了也不知呢。还是打住为好。
 [12楼]  作者:大音  发表时间: 2003/05/25 21:20 

回复:看看点击率,觉得特好玩

好像大家对于看谁演戏比演什么戏更有兴趣。其实,对于三言两语间的精彩论辩闪现的智慧火花比那些长篇累牍的转载要有趣耐看的多。

 [13楼]  作者:闲来看看  发表时间: 2003/05/25 21:46 

回复:同意楼下的意见,打住:))
俺到bbs时间不长,谢谢故国gg的提醒。
[楼主]  [14楼]  作者:所谓故国者  发表时间: 2003/05/25 21:55 

回复:迄今为止对我最严厉的批评均来自真知先生
我的帖子您究竟看了没有?
 [15楼]  作者:舞黛纤纤  发表时间: 2003/05/25 23:24 

回复:一阁好
修行的如何?改天再露一手啊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20099401473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