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的生活是最终令人绝望的生活,当花丛背后的骷髅出现,我们是不是再应该垂死挣扎 下 ?找个人互掐一番,在互掐中感受爱恨的激烈冲撞-----这才叫活着,而非审美。然后再心甘情愿地回复伦理生活----虽然又是同样的令人绝望, 但那毕竟是另一个轮回了。 --------有了哲学基础,找对象就是件容易的事了------虽然实情只不过简单的就是我已经有了心仪的对象。而有了哲学基础就象古人的“替天行道”-----其实自己早已是憋不住的要去。。。了。 对不起,知了,我要搔扰你了。 知了说我没有什么问题----这让我有些惶恐,自己真是有些问题的了,这就象贝利的乌鸦嘴一样。本来我只觉得自己是有些小问题,给他这么一说,我简直是觉得自己已经毫无希望的可能了。 知了,我就暂时把希望寄托给他了。 在春天里的17次闪光灯中,知了说, 只要她幸福不受伤害就算她有一天失去了公正与天真自己也情愿 - ----这完全是借父爱的名义行私之实。你也不想想,失去了天真还是幸福吗?没有了公正还可以不受伤害吗?真是读亏了几十年的民主书了。----------其实我是一点不怪知了有这样的想法,因为就算所有人类伟大的事业最终都得回归现实中的实践----哲人永远不情愿当政治家,而政治家也永远成为不了哲人。我只怪知了是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现出来。这样在我看来就是“庸常的生活,理想的乌托帮”,而除非是拉家常讲生活,只要是宏大叙事理论的那就真只不过是演戏了---演技的好坏就看自己投入角色多深。 最后说到知了的文字。在我看来真是没得说--------长篇大论毫无漏洞;叙事清楚逻辑严谨,简直就是非学院派秘书不能所为---------我看过他说过“不和体制内人交流”之玩笑云云,但在我看来这成了自嘲----体制的潜移物化已经是很深的了,但我同时也深信,知了的灵魂深处始终是有块自由之净土的。我也可以大胆地断言:知了对爱女无尽的关怀里面既包含父女血脉关系的深情但更多的是对自己的理想对自由的热爱在后代身上体现出的一种延续和期许。 就掐到此吧,希望原谅我。如果原谅我,我希望原谅的方式不要出乎我的意料,如果要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不超过这届世界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