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大狐狸知了出来,讨论个问题~ 下一主题:深夜了,矫情几句~就几句~~
你看见过他吗?
[楼主] 作者:_惊弓知了_  发表时间:2009/09/01 10:44
点击:858次

你看见过他吗?

近日轰动美加两国的一件大事就是詹金斯案。这个来自加拿大的电视节目秀明星,在加州涉嫌谋杀了自己的模特前妻。令人发指的是,这个家伙毁尸灭迹的时候把被害人的牙齿和指甲全都拔掉了。此后,他上演了一出逃亡大片,从加州驱车北上,从水路经过美加边境成功潜入加国。经过媒体的大肆渲染,此事一度成为美加两国报纸的热门新闻。最后令人震撼的新闻是:詹金斯在靠近美国的加拿大BC省希望镇的一个汽车旅馆里自缢身亡。

我对这件事关注不多,但媒体连篇累牍的轰炸之下,多少有些耳闻。让我比较感兴趣的是,本地几张报纸都在显要位置上登出了杀人犯的照片,并配上了大幅的字体:Have you seen this man? (你见过这个人吗?)

詹金斯真实的自杀原因目前不得而知,但我估计已成惊弓之鸟的他肯定知道现在世面上全是他的消息和照片,风声鹤唳之下肯定心有无处遁形之感而绝望地上吊自杀。其实,据汽车旅馆的东主介绍,他根本没有认出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詹金斯,因为瘦得太多,已经完全变形了。但是,自知罪无可赎的他杯弓蛇影之下所承受的心里压力之大肯定已致极限。这使我联想到国内曾经也有一个杀人犯,公安根据目击者的描述画出了他的模拟像,在此像贴出几天后公安顺藤摸瓜地找到了他的住址,才发觉他已于模拟像贴出的第二日自杀身亡。可见做贼心虚导致逃亡生涯往往以自我毁灭告终。

而今天提笔提及这件事是因为它使我联想起近20年前在《世界之窗》上看过一篇几乎同名的文章:你看见过他吗?(Have you seen him?)。故事的梗概是英国一个小职员监守自盗,为此他进行了周密的策划。在计划成功后他随即整容,并埋名隐姓地在别处过起了悠哉游哉的隐居生活。为了捉到这个罪犯,他的前同事想尽了一切办法,最后他们拍了一部系列电影,名字就叫:你看见他了吗?这部电影在每个影院放映正剧前都播放一次。内容就是罪犯的所有特征,包括生活习性,常用口头语,肢体动作,兴趣爱好等,而且电影根据大家的回忆不断更新。前几次看到这些电影时,罪犯都是嗤之以鼻地不屑一顾。但是随着电影的不断放映,身边的人开始逐渐把他和电影上的罪犯联系起来,有些人甚至开起了他的玩笑。从镇定自若到后来几次勃然大怒,罪犯的心理防线逐渐崩溃,最后的结局就是:罪犯走进了警察局对警察说不要再放这部电影了,我就是罪犯。当然他不知道的是,开玩笑的人中从没有一个真正地怀疑过他就是罪犯,但作贼心虚的他还是毅然决然地自投罗网了。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hnzqz3/msgview-135899-238296.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大狐狸知了出来,讨论个问题~ 下一主题:深夜了,矫情几句~就几句~~
[楼主]  [2楼]  作者:_惊弓知了_  发表时间: 2009/09/01 10:45 

2

联想起这件事不光是因为本人记忆力比较好,还有这两件事确实比较类似的缘故。更重要的是,当初的《世界之窗》及《你看见他了吗?》确实曾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看到《世界之窗》的这篇文章是80年代初。记忆中这是当时国人不多的了解世界的窗口之一。那时它是小开本的,涉及的内容挺广,象《你看见他了吗》这样的小说一般是压轴,而首篇一般是重大事件,我印象中有关于印度博帕尔事件,另外一篇好象是介绍当时在美国轰动一时的电影《克莱默夫妇》的,也正是通过这篇文章我第一次听到了达斯汀*霍夫曼及梅丽尔*斯特里普这样的天皇巨星的名字。它还有我喜欢的体育栏目,有一篇介绍德国(当时叫西德或是联邦德国)的自行车运动的文章开头是这样的:当西德足协介绍他们有上百万会员 的时候,西德自行车协会笑了:我们有2200万会员。当时看到这个时我是有些震惊,没想到这样的汽车大国居然会有如此众多的自行车迷。印象中它还介绍过阿根廷的美女网球运动员萨巴蒂尼,那时她好象很小。还有就是美国著名的篮球运动员霍金斯,还有一个不知名的瑞士自行车动员,他被一个交通警察拦下来告诉他骑着自行车超速了,而他扫了一眼记录时说了句:哦,这还不是我最快的时候。其它的栏目还有一些时政性的,记得看过一篇关于苏*联贪*污腐*败官*员的文章说家里开饭时有人来敲门了,马上把桌上的饭菜全藏好。当时就觉得这什么叫什么社*会*主*义呀,果不其然,没过几年人家变*天了。另外一篇印象深刻的是关于一个西德名模厌倦了灯红酒绿的生活走进非洲嫁给了一个土著猎人的,看了他们依偎在一起的照片,感觉怪怪的,后来看到美女与野兽这几个字眼,马上就想起了那张照片。
《世界之窗》当然只是80年代那众多杂志里的一本,虽然它是我最喜欢浏览的杂志之一。回想起那个时代感觉还是比较幸运的,在经历了残酷的严冬之后突然有这么多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各类精神食粮,那种幸福感真是非常充盈的。用高尔基的话来说,就象饥饿的人突然冲进了面包店。尤其对于我来讲更是满足异常,因为我看过的那些书刊杂志,居然绝大部分都是免费的,不是借来的就是在大街上的阅报窗看的
[楼主]  [3楼]  作者:_惊弓知了_  发表时间: 2009/09/01 10:45 

3
在我的基础教育年代(75-86),除了最后一年半多点的时光,我基本上是无心向学的。成绩不好不坏,多数时光都虚度在无所事事的闲逛上。闲逛倒也不是自己的爱好,主要是没有打发时间的消遣处,书没有心思读,玩吧我想跟的人不跟我玩,想跟我玩的人我又看不上。其实我是很喜欢看书的,读小学前我就开始翻大人的书了,虽然看不懂。只是,印象中家里除了一本塑料红皮的保健常识,一本毛主席诗词外就别无它物了。所以到现在我对毛主席诗词都是耳熟能详。等我初中的时候,学会了偷妈妈的钥匙打开大人的抽屉,没多久就把老爷子藏起来的水浒,三国,西游,还有一本红旗谱翻烂了,后来老爷子出差时买过一本七侠五义,虽然是竖排的繁体字,我也就是几天看完了,现在想当初怎么那么牛逼,翻那样的书居然没有感觉有生字,而且字啄米般点了几天头却没有一丝一毫恶心的感觉。所以,说白了,当时到处乱逛主要还是没有闲书可读,有的话那我可是没有丝毫客气的,要知道小学时厂里的阅报栏只要一贴出来我就会把它们看完了再回家,印象特别深的是,77年第二批简化字贴在那上面可是耗了我不少时间,我连蒙带猜囫囵吞枣地把它们过了一遍。(说实话,我这个简体字的坚定拥护者都对那批简化字深恶痛绝,可见那批字不得人心到了什么地步。但话说回来,也就是现在这么说,当时我是感觉不出有什么区别的,只是知道要把它们记住,写作业的时候会得老师表扬的。)记得当时身边有两个大人在一边议论:这是谁家的孩子呀,这么喜欢读书,将来肯定是要坐办公桌的吧。
后来,事情慢慢起了变化,读初中后,我开始慢慢看了越来越多的报刊杂志。我属于什么桃子都要过手的,连生理卫生都可以看得兴趣盎然,所以到后来总数还是可观的。这么多书里绝大部分都是借的,有自己涎皮厚脸找同学借的,有不少是老娘找同事借的,因为老爷子后来升了官,虽然钱没加多少,但愿意借书的同事明显多了起来,更多的是姐姐从同学那儿借来的。说起来家里好几口人,阅读习惯却大相径庭,老爷子除了上班时间看报,基本不喜阅读,老娘只爱看《大众电影》,这个还真是她自己自费订阅的两份报刊杂志之一(另一份是《中国电视报》)。我姐喜欢看小说,借来的文学类杂志特别多,比较奇怪的是,我和她开始欣赏水平差不多,但到后来却分道扬镳了,现在她家里光大书橱就有两个,里面充斥的居然全是女友,女报,家庭,知音,故事会等,据说分门别类,收拾得井井有条。我当然是什么书都可以看,只要闲着,只要有书,我都会拿手里翻一翻的。我大妹则不同,她只喜欢看小人书,当然那时她还在上小学,但读书的劲头不让旁人,初中时我家中午开饭前我总要被老娘差遣去找她,没回都没跑,在某街头拐弯的小人书摊上扫一眼,她绝对坐着小板凳上看得入迷,所以多数时候是我在她屁股上踢一脚,然后她旱地拔葱接着一个狼奔豕突去也。那时晚上家里总要上演鸡飞狗跳的大戏,家里总共两间房,晚上一般是老头老娘带小妹在里面看电视,我们三个学生在外间做作业。中间的门应我们的强烈要求是锁上的,理由是保证学习环境的安宁。但多数时候是三个人围着一张方桌,面上是三本课本加作业本,课本下则是杂志或是小人书,看得入迷时真是物我两忘。偏生我老娘有做KGB的潜质,她会经常蹑手蹑脚地走近房门,突然推开,一声断喝:都不要动,然后揭开面上的伪装,动作粗鲁一如当今城管,动起手来比城管不相上下。我姐也是天生的谍报人员的料,她总能在适当时候升起不祥的预感把杂志藏好,所以每回挨打的多是我和大妹。后来很多时候我都是在公共厕所把书看完的,想想真不是滋味呀,味道不好闻就罢了,多数时候是看得久了,结束时半天站不起来,两条腿都麻痹了。
[楼主]  [4楼]  作者:_惊弓知了_  发表时间: 2009/09/01 10:46 

4
相对那段阅读时光,现在所处的读书环境简直有天壤之别。温哥华的图书馆实在让我有身处天堂之感,有时间今后想作一番详细介绍,简单说就是方便舒适两个特点。方便首先体现在办证方便,走进任何一个图书馆,你只要有一个证明你是本区居民的信封并提供你的电话号码你就可以办一个借书证了,不需要一分钱。象我家黄脸婆这样搬过几次家的,居然有四个城市的图书馆借书证,这意味着她可以在这四个城市的大大小小几十个图书馆借书。二是借还书方便,这边一次可借五十本书,我倒是从来没有借过这么多,一次十本算多了。而还书你可以在几个城市任一图书馆还。三是去图书馆方便,这边的图书馆布局比较合理,我住的地方离图书馆步行只要三分钟,原来的住地算远的也只要步行十五分钟,而且任一个图书馆都有免费停车场供顾客使用。四是查阅资料方便,服务台查询非常方便,而且每个图书馆都有免费电脑供你查询,值得一提的是,不仅是查阅图书资料,很多市政信息都可以向工作人员查询,甚至很多招聘信息都是在图书馆查找到的。舒适一是环境很好,里面安静且设施考虑得很人性化,基本上没有看过拥挤的现象,沙发,书桌,休闲椅基本上都有配备,甚至还有会议室可供租用。另外,这儿的图书馆除了公共节假日,一周七天都是开门的,多数都是开到晚上九点,象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平时开到凌晨一点,考试周的时候是24小时开放。只是这样的天堂般的图书馆我还是没有好好享受,刚来时发觉这儿有大量的中文图书可以借阅,大概都是中港台的移民捐赠的,所以中间有不少好书。但由于怕影响学习,还是忍住了没有大借特借。仅看过几本曾经心仪已久的小说或是杂志无不让我抚今追昔,感慨不已。
[楼主]  [5楼]  作者:_惊弓知了_  发表时间: 2009/09/01 10:48 

5
我们那个时候的报刊:
我读书的时候家里还是订过一些报刊的,电视报在父母眼中不可少的,开始是中国电视报,这份报纸辉煌时的销售量不可小视,后来当然被本地的电视报所取代,因为越到下面信息越齐全。
主要订的还是中国少年报和中学生报。这两份报纸我想也不需要再作多余的介绍,只想提及两件印象深刻的事件:
一是中国少年报关于红领巾的全国性大讨论。记得大概是我二三年级时的事了,少年报开展了一场少先队员是不是要经过考察才能加入的讨论。加入讨论的各方分为两个鲜明的阵营,一方认为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应该是全部少年儿童都无条件加入。而另一方则认为无条件全部加入则失去了该组织的纯洁性和先锋性,应予反对。争论的后期,由于康克清奶奶的一锤定音,此后全体在校儿童都自动加入了少先队。我读小学一二年级时成绩尚可,但有些小缺点小毛病,加上不是老师喜欢的那类学生,直到三年级此讨论结束后方才混入了革命*队伍。
大概在我初二初三的时候,中学生报刊登了一则道歉声明。大致情形是这样的,该报前期曾刊登过一首歌曲《梦中的妈妈》,当时这是一首广为传唱的流行歌曲,大概是成方圆曾公开演唱过。歌词是这样的:妈妈,梦中的妈妈,昨夜朦胧之中又见你的白发。妈妈,梦中的妈妈,你又张开双手等着孩子回家。我看到你的眼睛闪着慈祥的泪光,教我怎能不心伤,你紧紧握着我的手不放,怕我离家去流浪。妈妈,梦中的妈妈,你可听到孩子他的声声回答。妈妈梦中的妈妈,你的孩子他也正在怀念妈妈。这首歌进入大陆前是香港歌星甄妮演唱的,如同她另一首曾在中央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绎过的《鲁冰花》一样,是一首情感真挚的抒情歌曲。但不知道为什么,这首歌当时被定性为黄色歌曲,遭到全面禁止,成方圆也为此受到打压。为此,中学生报刊登了道歉声明。其实这首歌原名《BAHAMA MAMA》,由西德著名的BONEY M原创。该乐队最知名的歌曲可能还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巴比伦河》(RIVER OF BABYLON),几年前王小帅导演的《青红》里就用过这段DISCO音乐。关于这首梦中的妈妈,还有一段值得回忆的往事。还是我混长空放飞语音的时候,曾经遇到过一个叫玉小鱼还是小玉鱼的网友,当时谈到这首歌时,她也是一拍即合,她手头上还有当时批判这首黄色歌曲的社论,当时还刷到大屏上给我看,可惜没有能记下来这段奇文,不过,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几年后,我们又看到,《那一夜》等歌曲又被有识之士们定性为低俗歌曲。

[楼主]  [6楼]  作者:_惊弓知了_  发表时间: 2009/09/01 10:51 

6

6
少年报中学生报当时是学习工具之一,好象都是周刊或是月刊。而浏览新闻则主要是一些每日发行的晚报,而非官方的日报。当时最知名的晚报是上海的《新民晚报》和《羊城晚报》,另外一个名气较大的是天津的《今晚报》,但我很少读到过。这些晚报雅俗共赏,深受当时读者欢迎,特别是新民晚报,一些栏目如夜光杯我现在都印象深刻,这些晚报还有一个比较受欢迎的是它们的小说连载,有些读者会将每期的连载剪下装订成册,令人爱不释手。
值得一提的另一份报纸是《参考消息》,当时好象是需要一定级别才能订阅。那时我是每周六晚去老爷子的办公室翻阅,一翻就到了晚上十点多。那是当时了解外部世界的另一窗口。很多是外媒消息,我倒是比较中意那些轻松的政治以外的内容的。比如介绍当时苏联为了劝阻反叛的年轻人蓄胡子,特地组织专家们论证蓄胡子的危害。它还有一些专稿是外国作者介绍中国的一些文章。比如有一期专门介绍中国的司机们,写得惟妙惟肖,读来如身临其境。比如讲中国的司机有时就是领导的替身,能代替领导发表意见甚至决策。比如吃饭时,点菜总是司机们代劳,有一次,该文写道,当时老外们在和一部门领导们商谈时,旁边的司机居然插嘴发表了长篇意见,让外国友人瞠目结舌。

[楼主]  [7楼]  作者:_惊弓知了_  发表时间: 2009/09/01 10:58 

7

7
相对于报纸,当时的期刊杂志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得如火如荼。
与我们少年儿童息息相关的是《儿童文学》和《少年文艺》。两者同样鲜明生动,活泼有趣。前者的受众比后者要年少一些。所以看得更多的是少年文艺。里面的很多故事现在都能记得。有一期的第一篇文章是回忆解*放前吃豆腐的故事。虽然有些忆苦思甜的味道在其中,但错落有致的铺陈,栩栩如生的描述让豆腐这种食物成为我此生的最爱。大学时在校园内的餐馆里经常和两三知己看球赛,一般都是点上几个煎饼,叫上一碗麻辣豆腐和猪肝汤,慢慢吃上两个小时把球赛看完,那种舒心惬意的滋味后来再也未曾寻找得到。《少年文艺》作为少年儿童的文学期刊确实有一些比较优秀的小说和诗歌,甚至一些小学生的作品也常成为我们作文的常用借鉴,比如秋高气爽,神采奕奕。最著名的开头有《一件小事》:随着时光的流逝,很多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已经被我淡忘了,但。。。最知名的结尾经常是:21世纪啊,你是属于我们的。。。
文学类期刊杂志当中有巨大影响力发行量比较大的几家是《十月》,《当代》,《收获》,《人民文学》,《昆仑》等,这些大家一般都是综合性文学期刊,集短中长篇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于一体。当时一些反响较大的文学作品很多出于这些杂志。比如谌容的《人到中年》,丛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张贤亮的《绿化树》,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赤橙黄绿青蓝紫》,路遥的《人生》,张承志的《黑骏马》,柯云路的《新星》,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莫言的《红高梁》等。我最喜欢的是《收获》,不仅是因为巴金和他女儿李小林的缘故,更重要的是,很多优秀的80年代小说作家及作品都与之有联系。除了上述的人到中年,大墙下的红玉兰,我非常喜欢的陆文夫的《美食家》,邓友梅的《烟壶》,冯骥材的《神鞭》就是在当代看到的,而且很多知名的作家余华,王安忆,苏童,以及后来的叶兆言等南方的小说作家都与《收获》有着不浅的渊源。
相对来讲,我更喜欢男性作家的作品,对他们的作品印象更深刻些,除了上述的,写了《无反馈快速跟踪》的陈冲,《少男少女,一共七个》的陈村,《狗*日的粮食》的刘恒,《蹉跎岁月》的叶辛,《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周克芹,《接近于无限透明》的朱苏进,及后来的李锐,韩少功等都是我喜欢的作家和作品。反观女作家,应该说看过的也不少,刘索拉,王安忆,铁凝,张洁,张抗抗及后来的陈染,林白等,除了方方,池莉,喜欢的并不多,方方的《风景》是我心目中永恒的经典。
值得一提的几个作家还有刘绍棠,因为父亲特别喜欢他的文章,因了他的推崇,比较喜欢80年代后发表的《豆棚瓜架》,《蒲柳人家》。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家徐迟,他的关于陈景润《哥德巴赫猜想》曾经深深打动和影响了我们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其它的还有XXX的《人妖之间》,作家理由关于栾菊杰的《扬眉剑出鞘》。 祖慰的《刘道玉晶核》让武汉大学及其校长刘*道*玉声名远播,就是这篇文章促使我进入了武汉大学。另外还有刘亚洲的几篇战*争文学,叶永烈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小灵通系列曾让我们那一代插上过想象的翅膀,但后来的纪实文学作品却不敢恭维。

[楼主]  [8楼]  作者:_惊弓知了_  发表时间: 2009/09/01 10:58 

8
除了前述的几个大家,还有不少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学期刊《萌芽》、《雨花》、《 钟山》《红岩》、《 北京文学》、《上海文学》、《山花》、《花城》、《清明》、《百花洲》、《报告文学》及后来的《天涯》、《大家》等。印象中还有专门刊登小小说的《小小说月报》,还有几乎是打工者和文学青年乐园的《佛山文艺》。
值得推荐的是《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很多很喜欢的小说作品都是从这儿阅读到的,如梁晓声的《今夜有暴风雪》,周克芹的《山月不知心底事》还有张贤亮张承志等人的中篇小说作品。我的岳母文化水平不高,但她曾经坚持订阅过以上几类期刊,让我对她老人家刮目相看,还坚定过恋爱的信心,心想强母手下无弱女,有其母必有其女,事后方知这些古话未必正确。
几个比较有特色的文学期刊:
《啄木鸟》:好象是公安法制文学期刊,因为纪实性比较强,非常吸引过一批青少年,追捕二王的报告文学令人印象很深,当然更吸引我的是那些抓捕镇压流氓的纪实文学,特别关注其中的不良细节。
《今古传奇》:曾经是通俗文学的重要基地,发行量和影响力也曾不容小视,李安著名的电影《卧虎藏龙》的就是根据多年前发表于此的《玉娇龙》改编的。
发行量较大的一些杂志:
《大众电影》,这是我妈订阅过的不多的杂志之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电影事业的百花齐放,这本杂志曾经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发行量达到过不可思议的九百万份。它的电影人物介绍和新片推介及外国电影都极大推动了观众对电影事业的关注及审美水平。它的人物图片更是当时人们一睹为快的首选,刘晓庆,张金玲,陈冲,龚雪,潘虹,张瑜,斯琴高娃,李秀明,王馥荔,姜黎黎,洪学敏,丛珊,宋佳,傅艺伟,盖丽丽,王心刚,达式常,郭凯敏,杨在葆,唐国强,毛永明,梁波罗,周里京,朱时茂等明星就这样走入了寻常百姓人家。该杂志还有一个特色是大众电影百花奖的评选,最多时曾经回收过三百多万张的选票,成为盛极一时的佳话。
《武林》:已经停刊的这份武术类杂志也曾创下过350nv 成订数的无限风光,创刊后由于《少林寺》及其后系列武术电影及《武松》等电视剧的热播,激起了全国人民对武术的空前关注。后来连载金庸的《射雕英雄传》更是热销一时。我有印象的是里面介绍过各种武术派别包括崆峒这样的只见于武侠小说的门派,还介绍过各种拳术。还有一篇文章,作者凭着手里捏着的一本《武林》杂志吓退过一群流氓地痞。
[楼主]  [9楼]  作者:_惊弓知了_  发表时间: 2009/09/01 10:59 

9
《中国青年》、《山西青年》、《辽宁青年》:都属青年励志刊物。前者值得一提的是其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最轰动的一次讨论是关于读者潘晓提出的:人生的路啊为什么越走越窄,此后很难有超过此次的关于青年的人生观的大讨论了。后两份青年杂志都是小开本的,也是众多青年类杂志里办得比较有影响力的,我最喜欢他们封底登的一些流行歌词及简谱。
看世界的其它窗口:
《台港文学选刊》:当初很有影响力的一份介绍台港文学的杂志,但介绍台湾的远远多些,就是这份杂志让我知道了白先勇,李敖,余光中,林海音,张爱玲,李昂,陈映真,王鼎钧等台湾作家。有印象的有李昂的《杀夫》,还有王祯和的《两只老虎》。有一期的书评里讲到台湾工业化时期农村社会的破败凋零,讲到青壮皆去,只余妇孺,与当今大陆现实何其相似。
《世界知识画报》和《世界知识选刊》:类似于世界之窗,但图文并茂,内容相对少些。另外一份《环球》好象更注重时政及风土人情介绍。类似的还有一份《海外星云》。
《译林》和《外国文学》:当初中国人了解外国文学的主要窗口。前者相对熟悉一些,因为介绍的通俗文学多些。不但有侦探小说,如克里斯蒂的《尼罗河上的惨案》,还有《丽贝卡》,也是我们熟悉的《蝴蝶梦》,也有西德尼谢尔顿及五木宽之的流行小说,也有一些文学评论,诗歌,流行介绍,甚至我还看过关于足坛巨星普拉蒂尼的报告文学。有一篇法国的短篇讽剌小说很有意思,讲的是一个从来满脸堆笑不发表意见的将军,昏昏噩噩,得过且过,居然一路高升,最危险的一次,率军和一支敌人的队伍狭路相逢,无可躲避,最后只好决定投降,但是刚做好决定时,对方的人马却举着白旗过来了。该故事的最后一段是别人问:现在这个将军怎么样了?回答是:哦,人家现在是共和国总统了。
《新体育》:全国性综合体育类杂志。了解中国及世界体育成绩、动向、见闻及宣传体育知识的主要渠道。在《足球报》、《体坛周报》出现前是老百姓主要的体育知识来源。当时介绍的女排,邹振先,朱健华,李宁,童非等体育健儿的事迹让无数青年热血沸腾。印象深刻的图片是李宁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后提着奖品---一台上海红灯牌双卡收录机。
《半月谈》:当初短小精悍的它吸引我,不仅是因为当中的时事新闻会成为政治考试中的主要来源,其实有些新闻还是具可读性的,当初中学生阅读此期刊的比例比较高。
《演讲与口才》:当时我是很奇怪会有人订阅这样的杂志,有意思的是,一些平时沉默寡言者更喜欢阅读这样的杂志,看来理论和实践还需要更多的结合。其实,杂志中的很多栏目还是非常有趣的,对口语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对知识面的拓宽也非常有益。
《南风窗》:很贴近时代的一类期刊,不宜多谈。
[楼主]  [10楼]  作者:_惊弓知了_  发表时间: 2009/09/01 11:02 

10
快餐类期刊杂志值得重点介绍的有:
《黄金时代》:80年代快餐类文学期刊有三面旗帜:《黄金时代》,《故事会》及《知音》。除了《知音》总部在湖北。另两家是上海滩一时难分伯仲的双雄。特别是前者,立足上海,放眼全国,成为新时期市民文化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它也是我当时青春期知识的重要启蒙者之一,它的道德法庭和警钟长鸣等栏目一贯是我和几个低俗同学争相目睹的主要节目。可惜的是,时代的潮流冲刷之下,现在该杂志几无可闻了。当时与此相似但格调稍高的同为海派文化的还有著名的《青年一代》。
《故事会》:现在的《故事会》的品位连快餐文学的称呼都勉为其难。当初觉得它的一些文章还有些可读性,现在的除了开头的一些到处流传的笑话外几乎一无是处了。但它的读者群却非常庞大,这使得它拥有一贯的令人仰视的销售量。
《知音》:与《读者》,《女友》,《女报》等相比,同为茶余饭后消闲以资菲短流长的快餐文化,知音更为家长里短一些,它的一些市井故事总让人怀疑这些有姓名有地址的亲情故事的真实性。几十年来好象风格依旧,我当初最喜欢浏览的是它的征婚启示,从那里我总是对着体健貌端,肤色白皙这样的形容词浮想联翩想入非非,也是从这里学会了非诚勿扰,近照必复等礼貌用语。
30多年过去,弹指一挥间。那些飘荡在纸墨间的味道总在周围徘徊,其中不乏泛黄的书页,破旧的毛边,甚至污损的残片,但那种阅读带来的快感及引致的思考至今都让我心怀感恩。同时,那样的阅读经历也让我现在心存惶惑,在和我周围的80,90后同学相比较中,我不得不承认我们已经有了巨大的隔阂。我们曾经习惯于铅字和墨香,而他们却沉迷于声,光,电,影。信息的爆炸,资讯的丰富,影像手段的不断推陈出新也使我们不少人放弃了相对艰难枯燥的阅读而投身于三维世界努力消化层出不穷的高科技资讯。和我们相比,现代的年轻人更多的是在观赏,精彩大片,时尚娱乐,搞笑幽默他们了解得非常全面。但是,很多年轻人不知道即使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物,不知道世界的面貌,不知道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些馈赠,不知道林妹妹,柳下惠为何物。对于这类现象我并不担忧,因为听说西方也有很多年轻人是这样。我只是有些遗憾,对于世界的丰富,情感世界,物质世界的精彩纷呈的错失是多么令人懊恼的一件事。至少他们原本可以在很多似曾相识的时候,意味深长地会心一笑:你见过他吗?

 [11楼]  作者:蓝调和弦  发表时间: 2009/09/01 11:05 

佩服知了的好记性!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难怪知了的文笔如此洋洋洒洒,汪洋恣肆哈!
前段时间好像西陆不能登陆了?暑假我一般不上网的,偶尔上来还看到家门紧闭,想来不少老友也一定因此悻悻然而渐渐绝足了吧?不过还能看见你们,还是很高兴:)
我回来了,因为开学了,呵呵,我家小子也上"城里"的幼儿园啦,回头帖相片上来,你家丫头也来秀下哈!:)

※※※※※※
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12楼]  作者:△红骆驼△  发表时间: 2009/09/01 12:45 

怀念电影又怀念杂志~

你的文字越来越长了!巨著了!

[楼主]  [14楼]  作者:_惊弓知了_  发表时间: 2009/09/02 14:50 

对【11楼】说:
一言为定
我家女儿越长越往外婆家走,性格也越来越象她妈靠拢,两人争权夺利,我是一边坐山观虎斗了。
片片太多,需要慢慢整理,不过,现在要征求她的意见了,毕竟是她的肖像权嘛
[楼主]  [15楼]  作者:_惊弓知了_  发表时间: 2009/09/02 14:52 

对【12楼】说:

看贴不细,理解错误

只怀念了报刊和杂志,没有电影,如果是电影,那又是另一长篇了

另:这个不算长的,我看了才9000多字,我以前上两字的贴是经常有的

你最近好象很沉寂呀,有什么心事嘛,说来大家听听嘛

 [16楼]  作者:长空粉丝  发表时间: 2009/09/02 15:15 

这么好的心态和写字兴致啊
我相信知了永远不老,我服!

 [18楼]  作者:思而不学  发表时间: 2009/09/04 23:17 

看的东西差不多,后来咋就那么不一样呢?

除了红领巾、梦中的妈妈和加拿大图书馆的事,看过的经历过的确实差别不大,为什么后来会有那么大差别呢?

说老实话,人家冰冰文采斐然,那是一代更比一代强哈。

 



※※※※※※
悠悠万世 惟此为大 克己复礼
[楼主]  [19楼]  作者:_惊弓知了_  发表时间: 2009/09/05 08:51 

是创作,不是写字。
是原创呀,故国那样把字象留情一样到处乱洒才叫写字。
好象在这儿原创和心态及老不老没有关系呀,象欧阳那样来得少的,也不能叫年老吧?象故国呀红骆驼呀这样经常神出鬼没的,你也不能说他们年青吧?顶多算扮嫩吧。
[楼主]  [20楼]  作者:_惊弓知了_  发表时间: 2009/09/05 08:54 

对【18楼】说:

说实话,我不觉得咱们俩有多大差别

挺普通的一群人,在长空的能有多大区别呢?顶多我当大家面乍乎,你躲在地下使坏罢了。

至于人生观呀价值观呀世界观呀有些区别,也正常嘛。你象章太炎手把手教出的那几个徒弟,那差别还不是天上地下去了。

 [21楼]  作者:风中采莲曲  发表时间: 2009/09/05 21:43 

你说的见过不少

想起那时候和同学借书和换书看的日子了。

※※※※※※
风中绿锁着雾朦, 采荷寒塘纤指冷。 莲动清绝迎风舞, 曲高不与群芳争。
 [22楼]  作者:顺风而起  发表时间: 2009/09/13 21:20 

没提到参考消息?


※※※※※※
好风长吟歌一曲 借力纵横笑沧桑
 [23楼]  作者:小布尔乔娅  发表时间: 2009/09/30 19:35 

我什么都没看,就关注知了一下飞了十层楼,,高知哦。

※※※※※※
从我眉尖掠过,时光一支箭,往事任意穿梭,划乱了一场缘.
 [24楼]  作者:欧阳小狼  发表时间: 2009/10/03 21:26 

对【19楼】说:

师傅那散发着脚气味的裹脚布文,小徒再学上500+N年以达不到这个层次!

信曾哥,唱歌不走调!

 



※※※※※※
<img src="http://www.szdog.org/UploadFile/2005-3/20053714512238.jpg">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可我却用它翻白眼!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1956810951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