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范围内的科学研究和工业过程脱节是个现实。怎么样把科学界的研究成果,尽快地引进到工业过程,完成进入市场,并进一步服务社会这样的良性循环,是自从工业革命之后各个发达国家试图解决而屡试屡败的一大难题。 云胡是经过过去几年的具体实地考察研究之后才认识到这个阻挡中国科学和工业进一步发展并真正达到与发达国家齐头并进的一大障碍的。本障碍的具体表现是科学界与工业界形同油水而不相容,或如泾渭而不相混。从来就是各干各的。都有自己最终经济利益局限下的行为和交流准则(也包括其他利益,诸如名誉,职称,乃至在位年限,但是都逃不出自己的利益这个范畴),本质上各自为政,又在大面上夸夸其谈。但凡双方同坐一室,都一律是这样的口是心非,而且是在大家都了然于心的前提下的口是心非,怎么能达到双方合作的局面呢,更别提融洽合作了。 双方并且都瞧不起对方。工业界的都认为科学界的都是好夸夸其谈的,没有能够实际帮助工业界解决实际问题的。讲的事情都是天上的事情,玄机重重。发表了文章,工作就算完成了,也不管怎么实际应用。还说不上几句话,几个公式,就让人找不着北了,以后就只能让他牵着你的鼻子走,这样怎么是生意之道呢?当然得从一开始就持怀疑态度,先把自己保护起来再说。 学术界呢,也总觉得工业界做的都是科学上的儿戏,根本上不了科学的厅堂。P大一点科学认识,动辄就能有上亿元的经济效应。这也太容易了吧。我们做的科学可比先生您的这几条道道要艰深得多。别以为自己掌握了经济实力就把科学不放在眼里。我又不是靠你吃饭的,谁听你来指手画脚?我跟你讲科学你还不爱听,也不知道是听不懂还是根本就不敢听。 都到了小康社会了,靠劳力做世界工厂的事情不大可能无限期地持续下去。是该工业界跟科学界走到一个战壕里的时候啦。最近世界范围内比较流行的具体做法是“放”。反正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用风险投资,鼓励创业,再上市,做成功的,对个人的经济效益巨大,一般也就需要做成功一次,这辈子就搞定了。当然从国家的角度来看,这样有衔接工业和学术界之间鸿沟的具体效果。但是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是不是最佳途径呢?云胡认为其实不然。近几年的泡沫现象跟这个方案的本质上的缺陷很有关系。重赏之下的勇夫们,当然奋勇当先,凡是钱先拿下再说。经济利益就在上市不是吗?勇夫们当然想尽一切办法要坚持到上市为止。其工业过程的优化,产品的耐久性,在市场上的持久的竞争力,都不在勇夫们的考虑范围。那么谁对社会负责呢?实际运做的结果当然是投资人做冤大头啦。风险投资给大批私人来促进科学与工业的衔接,上市,赚了一把之后再把那个烂摊子交给社会去收拾,是治表不治本的咳嗽糖浆。这样的惨痛教训在美国那斯达克股票市场上屡见不鲜。要从根本上去解决科学和工业界之间的油水不相混的问题,还要从两方的根本利益上来着手。怎么样能够协调双方的利益,而使双方进入实际的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这才是对国家的长远利益,在世界之林与各个科技和工业大国鼎立的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