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这是老舍笔下的济南,是他满心眼里喜欢着爱着的济南。而今年冬天,我也有幸跟着山海部落的朋友来到了济南。虽然主要的目的是滑雪,但是抽个空儿看看济南的风景还是可以的. 因为大雾造成的塞车,等我们赶到济南的时候,已经是暮色沉沉了。 济南最初给我的印象一点也不好,一片灰暗的色调。马路灰蒙蒙的,落尽叶子的树木幽黑幽黑的,像个电线杆子,显不出半点的生趣,本来楼房的建筑是可以给一个城市增亮提色的,但是济南显然是一个不喜欢化妆的女子,几乎全是单纯的灰白色建筑,没有任何花样,在这样的街道中,你走它个几百米,也不会发现什么让你眼前一亮在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建筑。 但是,别急,跟着车子在济南的街道里慢慢穿行,你会慢慢地感觉到一种沉稳和谐,首先是行走在这个街道上的人流,不急不缓,无论是下班回家的,还是刚刚出门办事的,或者是沿街散步的,都是那么地从容而淡定,而他们这种淡定的态度和这个城市的建筑是那么地协调。不信,下车来到街道上走一走,立刻就会发现我们是群异乡人,无论你怎么卖力怎么模仿,也是走不出济南人的步伐来的。 这座老城,它有着深邃而又丰厚的文化功底,只是因为我的浅薄而没有发现罢了,如同来到了一个武林世家,猛一看来,个个如常人一般,但是在不经意间显出那么一招,你才发现,他们的内功是如此深厚。"趵突泉"这三个字就是我在偶尔一转头的时候发现的,且不管里面的泉水如何,单是这三个字吧,就明明白白地提醒你,我的历史我的文化功底是早就孕育在那里的,能不能发现感知,且全是你的造化了,看这一组数字"大门正中匾额上"趵突泉"三个贴金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同志写的。大门内外颜额上的"激湍"、"趵突泉"金字匾牌取自康熙、乾隆手迹,门内侧"泺源门"集书圣王羲之之字。亭东泉池中这块半浸水中的石碑,上镌三个雄健大字:趵突泉,为明代山东巡抚胡缵宗所写。"济南有七十二泉,单是这一个泉,就承载了这么多的历史文化名人,济南的文化历史的深厚,也就不难想像了。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写的是大明湖的景色,据说那里杨柳荫浓、荷花满塘,可惜,我来的时候是晚上,是冬天。一池残荷看得都不是那么分明。扬柳细细的枝条倒是在夜风里招招摇摇的,卖弄着它的风姿。 因为行程仓促,大明湖的泉水便是我所见的这个泉城唯一的泉水了,沿着湖边的小道行走,竟然听到了哗哗的水声,走进细看,夜色中看不清晰,好像是从旁边的几个石洞里涌出的,因这水声,我耳边便浮出了学生朗朗的书声,"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沿着湖面往远处看,开阔而明朗,远处高楼上霓鸿闪烁,凝神专注片刻,恍惚间仿佛入了海市仙境一般,这样的景致,很容易让我想起无锡惠山公园的寄畅园,惠山作为借景入了园里的景,已经成为著名的园林设计的典范。我觉得济南夜晚的高楼对于大明湖的点缀,一点也不逊色于惠山的,更因为是夜晚,白天喧闹的尘嚣散去,明静的湖水,闪烁着的高楼的轮廓,高低错落,仿佛悬在空中,又似浮在水面。这么开阔的一处,足以容纳所有美妙的幻想。承载所有迷离的梦境。 幕色中的大明湖 济南夜色
留得残荷听雨声 [本帖已被蓝色羽衣于2007年2月14日16时13分9秒修改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