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智慧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丰富的文化遗产。虽部分已被我们发现挖掘传承利用,但部分至今仍旧是隐藏的珍宝,未被我们察觉,像我们最频繁使用的中国文字就大有奥秘所在。
尽人皆知,中国文字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甚至每一点一画都潜藏着深深的哲理。然而,很多时候人都忽略了这一点,囫囵吞枣的理解。如我们通常使用的“学会”一词,很多人的理解则是“会了”,这种诠释实际上只理解了后半个字,而前半个字的意义却都囫囵吞了。其实“学会”二字并不这样单调,而是各有意义价值,“学会、学会”即先学才会,前提是学,然后才是会,不学永远不会。 常言道:“人都是学而知之,没有生而知之的”就如会写字的人,他之所以写源于他学了(无论是从老师、他人、还是自学的)学者则能随时运用自如,而在他运用的同时,别人也就自然心知肚明,这是有文化知识的人,而不是文盲,但相反不学永远不会,不会当别人向其请教一问三不知,或到时面对答卷发呆,别人自然清楚这是个文盲。 写字如此,其实生活中我们每一环节事例都同样,必须先学才能会。尤其在当今形形色色的社会中,很多人羡慕别人日子好、生活好、有地位、权势、威信高,然而他们也并非平白无故就好了,也是先学才会的。而我们想会好、得好也必须先学好,学着人家的处事为人、言谈举止……才能会好,会好了自然就能收获好结果。 “学会”学才会,“学会”学啥会啥,也就是说人想会必须学。人学什么就会什么,但人想会好、得好必须学好;否则学孬,会孬至终收获的也是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