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是这次江南之旅的最后一站。 在过去的几天里,我们一行绕了很大的圈,走完了宁沪杭,所到之处,不是省城,就是直辖市。原以为在走过前面几个大城市之后再去苏州,心中定然会波澜不惊的。但是,随后的苏州之行表明,这种想法显然并不正确。在苏州,我欣赏到了另一种小巧别致、优雅富足的美。 苏州以其为数可观的私家园林著称于世。 如果说杭州之美大多是源自天然的话,那么苏州的美丽更多的是来自人工。这种人工之美,集中体现在苏州的园林上。苏州园林是我国江南园林的集大成者,所以到了苏州是一定要去她的园林看一看的。 以前从苏州走的机会很多,但大都是匆匆路过,下了火车,沿人民路直奔南门,然后就坐上汽车去浙江了。只有一次与同事出差,因住在人民路南首,离沧浪亭很近,就去那里看了看。当时只感觉那里面亭台楼阁、修竹幽兰、曲廊回环、曼妙无比。但对苏州园林的整体印象还是不深的。 苏州的园林很多,现存的尚有60余处。这次的姑苏行,我们去了两处较大的园林——拙政园和狮子林。这两处园林相去不远,相比而言,拙政园要比狮子林大很多。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历史上曾经数易其主,现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全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有明显的界墙相隔,却又浑然一体。拙政园看上去以水景为主,绕水筑有舞榭歌台、假山怪石。园内多植花卉,又以山茶、杜鹃和荷花为最多,只是我们此去恰逢初冬时节,花事已过,当可谓“游园不值”了。 中园内有一潭较大的池水,站在池塘的东边西望,可以看见远隔数爿商铺的北寺塔倒映于水中,人称“借景”。这种设计,把原本不属于自家园内的风景通过一种自然现象纳入了园中,实在是独具匠心!游拙政园是一种美的享受,可以让你体会到“人在画中”的美妙意境。 狮子林是目前苏州仅存的元代历史名园。该园为元末高僧天如禅师的弟子为居其师,出资而建,又因天如禅师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故该园以佛教意境命名为狮子林。 狮子林虽小,但清代的康乾两帝却都数次驾临,至今园内尚存有乾隆皇帝的“真趣”匾额。据说,乾隆帝游过此园以后,曾下令在北京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仿建了两座狮子林,他对狮子林的喜爱由此亦可见一斑了。 狮子林最具特点的地方应该算是园内的太湖石假山了,由于它盘桓曲折,形同迷阵,向被冠以“假山王国”的美誉。既是假山,便由人工建筑而成,但设计者在建造这座假山时肯定是颇费了番心思的。假山迂回曲折,跌宕起伏;山路有急缓,洞壑有浅深;游人穿行其间,如走迷宫。这也难怪乾隆爷留下了“真趣”墨宝,可见此山当真是趣味横生。 苏州园林多多,既无暇尽游,更无法尽述,但有一点,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其设计“使游人无论站在那个点上看,眼前总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还有一点,以前在学习叶圣陶先生的课文时印象也特别深,那就是苏州园林内的建筑风格是不讲究对称的。现在亲眼目睹一下,果真如此。虽然不对称,但苏州园林照样令人流连忘返,回味悠长。 苏州园林多属私家园林,它们没有皇家园林那庄重威严的气势,却处处显露着园林主人那细腻逸情的思想品位。我想,这大该也蕴含着南北方人民不同的性格特征吧。北方人粗犷豪放,南方人细腻温情,这种不同的性格特征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各自的建筑之中了。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因了1200多年前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苏州的寒山寺和枫桥一时间名闻遐迩,至今仍是人们在苏州旅游的必览胜景。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出阊门,沿枫桥路西行可以直抵该寺。以前多次去苏州都没有到过那里,心中总感到十分遗憾,这次特意去了趟寒山寺,也算了却了一桩多年来压积在心头的憾事。 其实,寒山寺的规模并不像它的名气那么大。以前在宁波时曾参观过天童寺和阿育王寺,同样是作为佛教寺院,它们的规模都要比寒山寺大许多。 但寒山寺除了佛教寺院共有的那些殿堂和供奉外,还是很有自己的特点的。首先来讲,寒山寺的庙门是朝西的,这在佛教寺院中并不多见。大凡庙宇,山门前都有放生池,而寒山寺的庙门前并没有。寒山寺门前就是古运河,大抵这古运河可以当的放生池?我沉思良久,不得其解。 从外面看寒山寺,满眼黄墙绿树,古色古香。进到里面,却完全是一种江南园林的建筑风格。整座寺院小巧别致,一步一景,千百年来,香火不断,一直是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 日本人对寒山寺情有独钟。我们游览的当日,就有日本人在寺内参观,看着他们跟导游“叽里呱啦”讲着东洋话,就知道他们来自东瀛。据说,日本的小学教科书里一直录有张继的《枫桥夜泊》,寒山寺也因此而成了日本人家喻户晓的一座寺庙,每年都有大批的日本游客到那里参拜进香。现在的寒山寺内,有许多处日本人留下的表示友好的树木和碑刻。 日本游客对寒山寺的钟声特别在意,据说每年除夕,都有大批日本人专程到寒山寺聆听新年钟声,他们认为在听过108响钟声后,会消除一年的烦恼。如今,寒山寺已经成了中日两国人民进行佛教和文化交流的窗口。这大该也是张继当年写下他那脍炙人口的诗篇时始料未及的吧。 枫桥风景区位于古运河西岸,与寒山寺隔河相望。景区内的景点多为后人所建,只有铁铃关为明代苏州军民抗击倭寇的历史遗迹,大块的方砖上长着青苔,显得斑驳陆离,给人以沉重的历史感和沧桑感。 枫桥就在铁铃关以北,它横跨在古运河上,是一座单孔石拱桥,与江南那些常见的石桥并无二致。枫桥也是因为张继的诗而名扬四海的。真没想到张继的诗有着这么好的广告效应,千百年来,一直引得游人络绎不绝,竞相前来拜访。 枫桥西侧静静地泊着一艘客船,在客船紧靠的石岸上书有“张继夜泊之船”几个大字,虽然都是后人所建,但游览至此,仍不免会让人生出许多时过境迁的感慨。泊船处离寒山寺不远,钟声于夜半人静之时传来,想必一定是非常清晰的。当年的诗人张继应试不第,落榜而归,途中夜泊姑苏城外,其心戚焉。深秋霜冷,夜色悲凉,他心怀落魄,耳闻钟声,终于写成了那明扬中外的诗篇,也成就了一段千古传颂的佳话。 苏州虽然不像北京、西安、南京等城市那样在历史上数次被建都,但她自公元前541年吴王阖闾筑城以来,也有了2500多年的历史。现在的苏州古城仍被围在护城河之内,老城区里几乎没有高大的建筑,这一点与其它的城市相比是与众不同的。放眼望去,并不见高楼大厦,据说这是当地历届政府干预的结果。为了突出众多的文物景观,他们从不允许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但即使如此,苏州照样繁华,处处透露着殷实与富足。 苏州建筑物的格调是相当统一的,檐角和屋脊多为仿古建筑,而且全是青瓦白墙。就连苏州火车站的建筑风格也是仿古的,要不是上面书写着“苏州站”几个大字,远远望去,根本就看不出是个车站,倒是更像一座博物馆。苏州城内沟壑纵横,小桥流水,一幅典型的水乡特色。漫步苏州街头,但见道路整洁,空气清新;市民大都衣着光鲜,彬彬有礼;商厦之内,人潮涌动,吴侬软语,不时入耳。 苏州道路的名字也很有古意,什么枫桥路、虎丘路、干将路、莫邪路、道前街、观前街、桃花坞大街等等,无不折射出城市的历史感。我总认为,城市道路的命名也是一门学问,给道路起一个好听的名字,赋予其一定的人文内涵,会给城市增色不少。 苏锡常地区一向被外界称为中国的“硅谷”,作为“长三角”经济圈中的苏州,其富足是有目共睹的。它紧邻上海,交通方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2005年10月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百强县中,苏州下辖的4个县(市)进入了前10名,其中昆山市还名列榜首。 提到昆山,我也顺便多说两句。昆山位于苏沪之间,在从上海前往苏州的途中,我们先去了那里一趟,主要是为了感受一下那里的经济环境,同时也到锦溪镇游览了陈妃水冢。 昆山不愧为全国百强县之首,所到之处,沿途尽是蓬勃发展的企业。企业以外资、合资者居多,而且日本投资者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昆山的企业多生产电子产品,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企业的发展扩大了劳动就业,带动了地方经济的腾飞。昆山经济的发展,不仅得益于天时地利,更得益于当地政府和人民与时俱进、大胆开放的改革意识。看过昆山之后我常常这样想,如果我们国家的每个县(市)都达到了昆山市的水平,那我们的小康社会就算是彻底实现了。 游客们去昆山大多是奔着周庄去的,而我们却另辟蹊径,去了锦溪。锦溪位于昆山市西南,与周庄离得并不远。它虽然不如周庄名气大,但也很有自己的特点。锦溪镇又叫陈墓镇,因为有座陈妃水冢和莲花池而名闻遐迩。 陈妃是南宋王朝第二个皇帝宋孝宗的爱妃,因随孝宗北上抗金而病死锦溪,后安葬于此。陈妃墓至今犹存,孤立地浮于湖面之上,并有牌坊立在那里。由于它四面环水,又称水冢。 在锦溪,我们一行曾分乘三艘小船泛舟湖上。摇橹的大嫂身穿花衣,头戴围巾,张开嘹亮的嗓子唱起了当地的民歌,她那婉转的歌声随着湖水的涟漪不断的荡漾开去…… 小船悠悠,慢慢地行进到小巷中。沿岸的民居仍保持着原始状态,层层青苔长满屋顶和墙面,显得十分古朴。村里的居民大都开着店面不大的铺子,卖些小百货或旅游纪念品。摇橹的大嫂告诉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不多,大都出去做工了,只有上些年纪的老人呆在家里,伺弄着他们的那爿小店。小船不断前行,不时穿过几个低矮的小桥,真真让人感受到了那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 游完苏州,这次的江南之行也就结束了。作为一个曾经在江南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再次回到江南,我有种回家的感觉。文章的最后,我还是引用白居易的那首《忆江南》作为结束语吧: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005.12.9完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