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旅途----行走泰山记
心愿 人生是一次只有单程票的旅行,走了那么多的路,亦不再多么留恋着所有已发生的 ,也不会多么期待着所有未进行的。依稀记得上一站台的路灯,灯光穿过烟灰密集的街道,透明中变幻着朦胧,霎那间知晓,想要欣赏途中的风景,不仿就稍微的停留。不用考虑今天是不是素面朝天,也不用想今天用不用穿正装, 无需想往旅程的浪漫或悲壮,只想找份从容的心情,迈着闲散又匆匆地脚步,让自己陪自己一程。 目的地 迈着还算有力的脚步去追寻古人的踪迹,去感受巍峨、雄奇、沉浑素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誉的泰山。 人在旅途 从容的心情没有因买不到机票、火车票而打折,六小时的长途大巴就是放任心情必不可缺的一段旅途。四周座位几乎都是回家的山东人,难听的山东话就当是外国语一点也没影响我悠闲的思绪。只有一路的缘份不会让我们在人世间彼此纠缠不清,除不去解不开的是游离在古老的诗词编制的名山意境中,脚步被传统的词句所牵绊,沉浸在延续千年的山水旧梦之中。脑海里满是旭日东升、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石坞松涛、对松绝奇、桃园精舍、灵岩胜景等大自然景观的一幅幅天然的山水画卷。一遍遍地想象着那海拔1545米的东威沧海,西镇大河,山势挺拔,奇峰突兀的“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 之姿。搜罗着一系列的美丽词汇:雄伟、奇特、古老、秀丽… 登山 望着那人山人海似赶集的人群,略一思索,放弃了古往今来历朝帝王将相、文人骚客、达官贵人、普通百姓以及进山朝拜、许愿还香的香客所选择的传统的最经典——泰山东路(红门路)登顶路线。跳上一的士, 直奔山后泰山东麓扫帚峪由山脚至山巅、长达5.4公里的带状风景区--天烛峰景区。天烛峰因形似蜡烛,其峰顶有一棵松树,远望象蜡烛的火焰而得名。天烛峰景区是泰山所有登顶路中最为原始和古朴的路线,也是一条充满山林野趣的徒步攀登旅游线路。 步行进山,自仙鹤湾、好汉坡、山呼台到大、小天烛峰。一路下来,脚下踏着千百年来和我一样的进山人却怀着不同情怀踏出来的蜿蜒山路,而又处处可见旧路中连着新开拓出来的通幽曲径。一路上,几乎不见人文景观,也未见喧嚣的商店和地摊,前后望去,只有和我一样依稀可见的寥寥游人。在后石坞古松园里,饱览了或挂在石崖上或立在绝峰颠或生在石缝中的争奇斗怪、千姿百态的松树,那偕肩为伴的对松绝奇--姊妹松,以及枝丫苍劲、状极特异的卧虎松。满眼望去,美丽的奇峰俊秀,峰峦起伏,嵯峨秀丽,幽谷深壑,奇石多姿,瀑布流鸣,纯自然的风光,这就是我心中的“奥”区。 躺在地上,望着蓝天,并未有与我们祖先一样的敬畏之心,更没有恍然置身于时空隧道,顿发思古之幽情之感。只想用山里清爽空气洗洗疲惫,让头上灿烂阳光搓搓肩背,让山间潺潺溪水洗洗胃,让自然野花野草香香肺,让阵阵山风扫扫灰,让耳边啁啾鸟语陶醉陶醉。零距离的亲密接触大自然,无需刻意体会泰山的威严,无需文字涂沫泰山的端庄与浑厚,就在他的怀抱,就是他的一部分,身心只有与世隔绝般宁静与放松,直觉中选择了这条人影稀疏、静谧从容的自然原貌与生态线路,冥冥之中是上苍对我的厚爱。 虽然体力不支,歇了不下二十次,喝光了带来的所有水,但相对坡缓路平的山路最适合我,终于到达了北天门,见一饭店,酒足饭饱小憩片刻后,一鼓作气冲上玉宇仙阁、朔风阵阵的泰山极顶。 顾不得玉皇顶上的人声鼎沸,赶快去找寻那簇拥泰山岱顶的日观峰、月观峰、丈人峰、象鼻峰。忽悠忽现、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们凭添了几分神秘与深奥,“云海玉盘”的奇观尽收眼底。感受着衬托着岱顶的碧霞祠,玉皇庙 瞻鲁台、仙人桥。享受着山势陡峻、主峰突兀、山峦叠起、气势非凡的美景。极目远望,北面大汶口外黄河水无语东流直入大海,泰山依然在,这就是所谓的“黄河金带”了。无缘幻化出秦皇汉武,只好奋力拨开人群,看到了泰山刻石,汉武帝的无字碑,唐高宗的“登泰山铭”。 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而泰山则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第一高山。它犹如一个挺拔的大汉,端坐于华北大平原上。远古洪荒时代,只靠人脚、马腿走路的农业文明,人们能够攀登欣赏的山的高度有限,在大平原上仰望巍巍泰山,泰山就是最高大的山,先人怎不顿生敬畏之心! 下山 欣赏完“妙区”中的二处,那“旭日东升”“晚霞夕照”及其“雾凇雨凇”的美景呢?回到人群,环顾左右,拥挤的人流使我忽然觉得倒是有点害怕起来了,直觉告诉我,这次是观赏不到了。悻悻然罢,沿着大多数游客的上山路线下山,正值下山高峰,本以为那些沿此路上山的游客,会从我的来路下山,去观赏另一番人迹没有多少踩踏的美景,那知他们却都掉头,从原路下山。唉,环顾四围,摩肩接踵,躲着人群,一路小跑从天街到非常平坦宽阔南天门,过了岱顶的垭口处来到十八盘。极目左右眺,山势突兀,向下眺,山道迂回险要,几乎直立的十八盘上看到的都是人头。胆战心惊下得了十八盘(不是因为地势险要,实为因为人太多,怕不知哪个游人脚下下滑,那就是多米诺牌骨的效应),闪在路边,才想起要品一品险之韵,却发现小路二旁都是游人弃之的生活垃圾,无法立足,实在扫兴。过了对松山,游人不再紧张走路也不再拥挤,地势相对平缓,过五松亭、斩云剑、快活三里、增福庙,过了中天门,此段处于山麓,相对更加平缓,古木参天,空气清爽,山间鸟语啁啾,人声喧哗鼎沸,不见流水潺潺,回看来路,树阴夹道,石阶盘旋,峰峦竞秀,再看路旁,古人活动甚多,庙寺、碑碣、摩崖刻石处处可见,人文景观极为丰富,这既是所谓的“丽区”了。从二天门、一天门直到山脚下的岱庙,终于完成了从玉皇顶的“天堂”、“地府”、“人间”的所谓三重空间。 在这传统文化韵味浓郁的“丽区”中,从4000年前在泰山之巅的熊熊烟火中,我们的先民以敬畏虔诚之心烧起柴火祭拜天地起,历代帝王将相封禅钦点无非是祈祷其江山永固,那文人骚客无数的山水文章无非是喧泄他们的情绪,在农业文明时代他们的赞美、感慨,充斥着他们那个时代的山水文化观,经过文化重重涂抹,泰山已是一个文化道场。 泰山自有其文化价值与魅力,这是不可辩驳的事实。中国有无数人迹罕至或重重文化熏染的大山,论高度,论灵秀,论宗教文化,相对泰山都有过之,而正是经过了众多帝王对泰山的顶礼膜拜,经过文人墨客将自身的审美理想赋予了泰山,又通过山水文章的传播,将自己的审美意识物化于泰山的各个自然与人文景观之中,泰山终于演化成人人知晓的“国山”。 泰山游让我明白多年来困扰我的一个问题,象我这样一个不用为赋新诗强说愁的年龄与我这样天天处于亚健康生活状态的上班一族,我的山水观是什么?其实答案很简单:不需要附庸风雅,不需要背负千年文化包袱,只需纯净、自然,纯粹的感受到自然之美! 回到泰安城,登山后体力没有想象的那么狼狈,夜幕来临,异地也无需有人来陪,先用红茶暖暖胃,再大大方方买个醉,最后象加菲猫似的想怎么睡就怎么睡。 嘿嘿嘿,一个人的旅程万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