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聘 给自己准确定位 生活的快节奏,越来越多地敲击着我们绷紧的神经,优胜劣汰的残酷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地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存状态。为了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我们拼搏着前行。虽然辛苦但是辛苦中也收获着更有意义的欢乐! 关于岗位竞聘,这方面的专著很多,且有不少生动的具体事例可资借鉴,但是借鉴也只能作借鉴,它无非是提供一个思索的引子。参与竞聘者在笔试过关后如何应对瞬息万变的答辩,是比试卷问答更加复杂得多的难题,因为你将要面对的常常是五个以上的评委,较量的则是个人综合能力,体现的是思维创新的应变能力。 我不是个怎么爱学习的人,所以无法从书本来谈理论,但是面对越来越多的竞争上岗和多次观测竞聘者场上的表现,尤其是今天面对二十六名参与六个主管岗位竞争的热血青年的成功与失败及并未完全达到期望值的录用,颇有几分感触,思忖之际,涂抹几句个人认识。 答辩过程中我作了一个粗略的统计,二十六人中有十四名是生于七十年代末(8人)八十年代初(6人)的大学毕业生,其他的均是七七年以前出生的。若论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均表现上佳,可以用夸夸其谈滔滔不绝来概括。其中那些工作在3至5年的大学生更是自成一景,他们直率,热情,思维跳跃大,设想也大胆,甚至敢于将问题的矛头直指评委,对涉及到实际难以解决难以回答的问题也可以灵活地绕道而行,但是他们却往往忽视了自己的立足点本职岗位,对职能部门职责的定位、所竞聘岗位管理理念及其应用缺乏深入细致的了解及准确的判断,概念模糊不清,认为“我有热情我有本科文凭给我机会给我时间我就一定有能力把工作做好。”这样的想法有没有错呢?不算很错!但是我们的回答却只一条:给人机会必须是立即胜任。以往工作经验的累积不足以让一个有热情有思想有思维能力的人提出有创意的方案,说明思索的途径离可行的轨道还存在很遥远的距离。 所以参与竞聘一定要给自己准确定位,切不可将侥幸取胜的心理率先切入竞聘的思路之中。用什么如果、假设之类的来设定竞聘结果似乎是谦虚谨慎,其实是准备欠充分的不自信。参与就没有如果也没有假设,当以舍我其谁的勇气去争取,重视过程忽视结果。那种以碰运气的玩笑劲去凑数的态度很不足取,除非你输得起自己的尊严。如是在不同的公司竞聘倒可以反复尝试,若在同一家公司竞聘,一次差错太多的失败,可能会失去全部的机会。 给自己准确定位,首先是自我认识的定位,也就是自知之明,这样的说法有些过份,但事实上眼高手底、自视甚高的却是大有人在。所以自我认识定位,就要善于分析自己的能力、拥有的学识及在竞聘的岗位上你到底有多少的潜力和可塑性,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更要分析自己的劣势,不必隐讳自己的缺失,实际上评委们很多的情况下会更侧重于考察你的优势到底能发挥到什么程度而做出取舍。 给自己准确定位,要在所竞聘的岗位上定位,找准立足点,立足点之一则是你已有的工作经历中所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方案而不是你曾经取得了多少成绩,擅于发现问题才会不断改善提高。这是管理者最应具备的眼光。在此基础上将立足点拓展到你竞聘的领域。管理的精髓是相通的,用最优的整合最佳的模式最简洁的途径来达到更好的效果。所不同的只是方式、方法和达到目标的路径。 给自己准确定位,要在整体的实施思路上定位,认识了自我,有了目标明确的方案,如何实施呢?这是最关键的问题,不少的答辩者回答组织部属去实施,进一步再问如何组织部属实施呢?很多的人回答用制度约束、加强检查和考核。这些是治标不治本的,具体实施的重点当是过程控制及事前预测。至于如何事前预测及过程控制就要结合工作实际而定了。 至此,好象可以说OK了,但是对于一些较大的公司而言,还有一项考察内容常常会起否决作用,这就是边缘工作的延伸。在边缘工作管理的接轨处,很多的部门会在同一个流程上交汇,沟通与协调的能力、团结与协作的精神会在此表现突出。这不仅体现出真正的责任意识, 也是对个人团队意识协作精神的考验,如果认为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不去思考并放弃,好象是分工明确,实则是部门本位主义恶性膨胀的前奏,不可小视。 参与竞聘,成功之路千千万,竞聘方法万万千,认识自我,勤于思索,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好象在给谁上课哈,收笔!
2005年6月15日夜 ※※※※※※ 仰望高远的天,俯视山间的云,笑遨于浩渺的人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