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思绪如风,暗香入梦 下一主题:他知道我会跟他一辈子(语过添情)
简.奥斯丁
[楼主] 作者:卡丘丘  发表时间:2005/05/26 11:25
点击:153次

 

简-奥斯丁写作风格初探

 

注:由于某些原因,以至没有《曼斯菲尔德庄园》的资料,所以此研究报告不全,谨请见量,请读者多多指教!
在一个崇拜机关枪,并把它高高带上安静天空的社会里,总会有人去寻求奥斯丁的小说,从中得到无穷尽的解脱和欣慰。  


--英国 比阿特丽斯
一、引文
    1996年,著名导演李安导演了一部轰动世界的电影,名为《理性与感性》(又名《理智与情感》),它获得两个金球奖,一个奥斯卡金像奖。这部电影改编自英国有名的作家简.奥斯丁的作品《理智与情感》。可见,奥斯丁的小说,随着时光的流逝,愈加被证明具有不衰竭的生命力。近来欧美再次掀起奥斯丁热。她的小说每星期可售出35000多本,成为最畅销的长销书之一。"奥斯丁是那个时代的经典作家,一个细腻的讽刺作家,她以无比轻巧的笔触揭示人们身上滑稽可笑的瑕疵和亲切可爱的弱点。"(英 丹怀 哈丁)那么这位作家又是凭什么获得了众多读者呢?
二、其人其事
    简奥斯丁(1775-1817)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她的作品具有简洁、诙谐的风格,敏锐讽刺的内涵,介于十八世纪新古典主义和十九世纪浪漫运动的抒情主义之间。
奥斯丁生于英国的一个小乡镇史蒂文顿的一个牧师家庭。她在家排行第七,有一个姐姐,五位兄长和一个弟弟。姐姐卡桑德拉与她情感甚笃,二人均终身未嫁,与家人同住。1782年至1787年姐妹二人受过一些正规教育,之后一直在家学习。曾就读牛津大学的父亲经常鼓励孩子学习,母亲机智灵敏,以其兴韵文和小说闻名。所以在这么一个家庭中,读书和写作是家庭活动的主要部分。所有这些都为奥斯丁后来的写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奥斯丁一家长期居住在封建保守势力强大的农村,生活圈子十分狭窄,所接触的主要是中产阶级和牧师。因此,她总是以女性的敏锐和细腻来描写恬静舒适的田园式绅士淑女的爱情和婚姻生活。
奥斯丁上承艾迪生(Joseph Addison)的评论风格、约翰逊(Samuel Johnson)的伦理观及菲尔丁(Henry Fielding)小说中的英国新古典文学法则,熟悉浪漫派诗人柯林斯(Collins)、格雷(Gray)、柯伯(Cowper)等人的诗作,并具有斯特恩(Lanrence Sterne)的煽情技巧。在浪漫派文人方面,主要师法斯科特(Scott)和拜伦(Lord Byron)。18世纪英国主要的小说家均对其写作有影响,但最明显的是理查森(Richardson)、伯尼(Fanny Burney)和埃奇沃思(Maria Degeworth)。她长于讽刺前辈作家的滥情滥感,而且很早即以嘲弄的方式模仿沃波尔(Horace Walpole)和拉德克利夫(Radcliffe)那种哥特式的煽情主义。
三、初窥作品
  
其早期作品多在18世纪90年代完成,对当代小说缺失多有嘲讽。在她的著作中,经常让书中喜剧式的女主角不断晕倒或郑重其事地自我警惕不可晕倒,来讽刺自理查森以来英国小说中充斥的那种乏味的滥情描写。
成年时期的作品为六部。1811年出版《理智与情感》(Sense and Sensibility)。该书严厉抨击滥情滥感是因贫乏而起。书中对价值观的认定更为复杂,理性与想象力不在针锋相对,而是反讽式的相互关联。1813年出版《傲慢与偏见》。该书近似18世纪的讽世喜剧,是她最受读者欢迎的小说。1814年出版《曼斯菲尔德庄园》,该书运用一连串精彩的喜剧情节和毫不留情的写实描述。书中反讽技巧显然是她小说中用得最普遍,也是最突出的部分。1816年出版的《爱玛》可能她结构最完美的小说,书中使用反讽观点来探究女主角的种种幻想。1818年出版了她的遗著《劝导》和《诺桑觉寺》。前者特别运用了如诗般的自然现象,展现出精制的抒情内涵。后者对哥特式恐怖小说的讽刺更为精到。书中除讽刺女主角煽情式的幻想外,还揭露了其笔下人物在传统文雅外表下隐藏着的哥特式的恐怖兽性。(注:18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文学中有40年代左右没有出现过一流的小说。社会上充斥着"伤感小说"和"哥特小说"。奥斯丁最初的创作就是为了讽刺这类流行小说,后来她进而以高超的艺术技巧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浪潮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场景。虽然反映的生活面不广,但扭转了当时小说创作的庸俗风气,在英国小说发展史上起到了承上起下的作用。)
    奥斯丁的代表作是《傲慢与偏见》和《爱玛》。这两部小说都是描写爱情与婚姻的。小说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阶级关系、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衬托出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乡村生活的保守和闭塞。作者在这两部小说中通过几个乡镇中产阶级少女对终身大事的处理表达了她的婚姻观:为了财产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但结婚不考虑财产也是愚蠢的。    在《傲慢与偏见》中,作者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又反对把婚姻当儿戏,比较强调感情对于缔结理想婚姻的重要性。《爱玛》一般被公认为是奥斯丁作品中艺术上思想上最为成熟的一部。与其他几部小说相比,它的现实主义成分增多,戏剧性的夸张减少,结构更为严谨。女主人公爱玛不再是一个理想化的人物,她既有单纯直率的一面,也有养尊处优的富家女的任性、势利、自以为是的一面。她把邻近的一个孤女哈丽叶特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武断地安排她的恋爱和婚姻,却屡遭失败。最后爱玛和哈丽叶特都结成了门当户对的婚姻。这表明作者的已认为在中产阶级社会中,爱情和婚姻是与财产和社会地位相联系的。这部小说描写的婚姻,不再像第一部作品那样不计较门第,对于世事也不那样乐观。
 
四、纵览全集
   
相信你对奥斯丁有了初步的了解了吧。现在就开始我们的英国古典文学之旅吧。
作为一个才女,她15岁就开始写短剧、小品试笔,来娱乐家人,21岁完成小说已挤身英国文坛最佳作品行列。她的写作风格有以下几方面:
1.题材范围
   
她所写的小说都是英国乡村和邻近地区中产阶级的生活,完全限制与自己所熟悉的那个很小的生活圈子,但她的观察细致入微,构思巧妙、合理,人物刻画细腻生动,写作风格朴实无华,清新隽永,表面上琐碎的叙述读来让人寻味。在她的六部小说中,没有拜论式的慷慨激昂的抒发,也极少见那惊心动魄的现实主义的描写。对于简.奥斯丁,要想捕捉她的"伟大"之所在,应从何处下手呢?她笔下那一场一场的舞会、一次一次的串门喝茶、一顿一顿的家宴和一桌一桌的纸牌,还有那些数不清的散步、闲谈等如何能体会她的小说艺术的伟大呢?评价奥斯丁是不能以一般的眼光看待的。毫无疑问,奥斯丁适合写小题材的。据她自己说:"乡间村庄里的三、四户人家"是她"得心应手的好材料"。她还把自己的艺术比作在"二寸象牙"上"细细地描画"。这是奥斯丁在艺术上自觉的选择。当有人建议她在创作上改换路子写这写那,她都婉言拒绝,坚持说:"不,我必须保持自己的风格,按自己的方式写下去。"看来,她的看法是对的,她没有改变写作风格,她的作品照样为许多人所推崇。夏绿蒂勃朗特曾说:"我可不愿意在她们的那些高雅而狭窄的房子里跟她(奥斯丁)的那些淑女绅士们呆在一起。"(1848年1月28日给乔治亨利的信)在奥斯丁的小说中,房子的确可能是窄的,,人物活动的天地也可能是小的,但这能限制作者的视野吗?作者曾在书中提到过:"人本身的变化那么多,你永远可以在他们身上看出新的东西。"的确如此。
2.时事涉及
   
简 奥斯丁小说中对于当时时事的描写不多。她生活的那个年代正随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英法战争等重大事件。她经历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变革,但她终生居住在乡间小镇,没有收过正规教育。总的看来,她的作品题材范畴似乎不太广泛和博大,没有极端的贫富悬殊,没有激烈的对抗和争斗,也没有强烈的激情。她的作品中也鲜有自然景观的描写,即使在《傲慢与偏见》中,有近五百字的景物描写,但主要也只不过是为了赞美彭伯里花园之雅韵,为伊丽莎白对达西家的看法改观埋下伏笔。须指出的是,虽然这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对家庭、婚姻和伦理问题讨论得较多,但事实上,她对当时社会现象和人民生活、对历次战争和英国社会出现的某些变化是非常了解的。这在《劝导》中有所反映,该书主要描写那时代中产阶级的生活,以细腻的笔触反映了那个阶层人物的方方面面,也以幽默和讽刺的笔调对中产阶级的虚伪和势利进行了无情的鞭鞑。且如果就那个武断地说奥斯丁小说中关于拿破仑战争没有被提到那是不正确的。其实我们也可以从字里行间中读出,暂且不论《劝导》中对海军的突出描写,就仅以轻快著称的《傲慢与偏见》第十二章中,也还在谈笑风声时引出"一个士兵挨了一鞭子"这种不和谐之音。仔细的人会发现所以有这些弦外音的原因,是民团驻扎在麦里敦,这一英国南部小镇,这是为防备法军的登陆袭击。而军官们有时间去玩乐,也是由于战争并没有到来,可见,小小天地(乡村)仍能反映出大问题。
3.人物塑造
    她写小说最擅长的也许是创造人物。她塑造人物的形象,一不靠抽象处理描写,二不靠精细的内心刻画,而是借助生动的对话和有趣的情节,就能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因此英著名作家E。M福斯特称她的人物是圆的立体的而不是扁的平的。(《简。奥斯丁评论集》第9页)奥斯丁素来长于刻画人物,有的批评家还认为在这点上她能与莎士比亚媲美。实际上,奥斯丁的某些人物基本上只是漫画,是扁平的。如《傲慢与偏见》中班纳特太太和柯林斯牧师,他们身上只有一个基本特征,这个特征从他们一开始出场就交代清楚了。如小说一开始就用寥寥数百字的对话把班纳特太太的过去、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当一个有钱的单身汉来到浪博恩村,她无比激动,对丈夫说:"噢!是个单身汉,亲爱的,确确实实是个单身汉;每年有四五千英镑的收入。真是女儿门的福气!"他要是挑重我们的一个女儿做老婆,可多好!"寥寥数笔就将班纳特太太想嫁女儿的急切心情写得极为传神。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奥斯丁在描写人物形象时,她使用嘲讽和喜剧的手法。当她说班纳特太太只要碰到不称心的事,她就自以为神经衰弱时就含有嘲讽的意味了。奥斯丁还善于自己躲在后面,让人物通过自己最普通的言行自己暴露自己。如《理智与情感》中,约翰达仔伍德夫妇在谈话中对于资助继母和三个妹妹一个强词夺理,一个言听所从,短短一席话,两个自私鬼跃然于纸上。
4.五大问题 
    a.金钱问题在奥斯丁的小说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部分,--数字。几乎她所有作品中都充积着数字:收入,遗产。如《傲慢与偏见》中,班纳特五位小姐每人结婚时只能从母亲那儿得到一千英镑;彬格莱小姐有两万英镑嫁妆达西小姐有三万镑的嫁妆。而男子中,达西每年净收入一万英镑,彬格莱每年有四千英镑的收入,班纳特先生则拥有年近两千镑的地产。而正是这些数字才引出了整个故事。《理智与情感》、《劝导》、《诺桑觉寺》、《爱玛》全都是围绕这一线索展开,书中人物全都是由钱聚了散,散了聚。总之,在当时社会,数字、地位决定了婚姻。决定了生活的命运,尤其是没嫁妆女子的命运。朱虹在评论中提到:要说对现实关系的揭露,可算是入木三分了。难怪西方有位马克思主义评论家大卫 戴可思指出在揭露人类行为的经济原因方面奥斯丁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在马克思以前就是马克思主义者了。
b.地位问题  既已提到金钱,那么势必谈谈小说所表现的当时人们对地位的看法。奥斯丁写的是十八世纪末叶,在当时社会阶层的高低决定了人们各自命运,而社会阶层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对土地的拥有,居首位的是贵族,他们拥有大片土地,其次是地主乡绅,然后便是律师、医生、牧师等(在《诺桑觉寺》中几家人家主要属于后几类),甚至连商人也只位于次要地位,尽管有钱可以做些买卖地产的投机买卖。但是说老实话,有钱确可以抬高自身社会地位,挤入所谓上流社会,但也会遭到贵族的妒忌与排挤,这就导致了那些商人的后裔绝口不提自己的家世,如彬格莱姐妹对出身记得很牢,念念不忘,却不乐于提及他们兄妹几个的财产是做生意赚来的(见《傲慢与偏见》第九章)。朱虹在《傲慢与偏见》序言中指出:"彬格莱一家是在工业首先发达起来的北部发家至富的,这样赚来的钱带着铜臭气,与贵族攀交的彬格莱小姐当然不愿正视它。这是当时普遍的阶级心理。奥斯丁这里轻轻一笔带过,表现了北部企业家在文化教养上的欠缺与自卑,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有些无耻之徒为了提高社会地位,不惜低三下四地巴结贵族们,更是一心想发财至富,娶有钱但出身卑贱的女子,"视家族荣誉为粪土",当意识到爵位是多么重要时,马上又不择手段地想夺到爵位:勾引情窦初开的少女;引诱贵族的情妇,无所不来。可见,这些人为了地位已沦为恶棍,这从侧面表现了地位的重要性。即使到了100年后,英国上流社会被视为上宾的仍是贵族,那些暴发户在暗地里还被称为"New Money",在背后为人所嘲笑。而那时破落的贵族们尽管穷得身无分文,仍要身穿代表身份地位的服饰,头戴插着羽毛的帽子。
c.婚姻问题  金钱和地位自然也成了婚姻的枷锁与媒人。奥斯丁小说中塑造了多种婚姻关系:门当户对的有之;自由恋爱的有之;以青春、私欲为基础的有之;图一个未来生活依靠的有之,应有尽有。而上流社会人们的婚姻观又有:一是想通过婚姻来巩固双方的地位,一是出身良好(某贵族之小儿子),但没有财产,平时又挥霍惯了的,必须娶一个有财产的女子为妻。奥斯丁认为恋爱婚姻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人们考虑婚姻大事,不能光想自己,还要对家族、亲友负责,对社会负责。关于资产阶级婚姻,恩格斯曾说过:"在每个新教国家中通例是允许资产阶级的儿子有或多或少的自由在本阶级去选择妻子,因此,恋爱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可能成为婚姻的基础,而且根据新教伪善的精神,为了体面,也常以此为前提。"从"自由选择"到"结婚"还有这么一个过程:相见、钟情、传情、求婚、订婚乃至结婚,完全是一个形式化的仪式。奥斯丁通过不同类型的婚姻关系把资产阶级婚姻从经济实质到仪式形式揭露得无比透彻啊!
d.妇女问题  奥斯丁也对当时的妇女问题进行了高度现实主义的探讨。她把笔下的那些女主人公放在当时的父权制社会中来观察。在那个社会中,人的思想价值建立在财产所有权上。由于一代代的财产都为男继承人所得,她们一开始就处于不利的地位,只能顺从男人、所谓的法律规定等。因此,她的笔下出现了一系列的人物:独断独行的父亲,念念不忘社会身份、千方百计想把女儿嫁出去的母亲,条件齐备的青年男子,他们玩世不恭,正反映出他们的优越的社会地位,以及待嫁的女儿,从优雅的没头脑的姑娘到好事多磨的富有理智或情感的青年女子。作者在年轻的时候就试图把女主人公全面地放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去,探讨她对传统道德和社会习俗的复杂而往往相互冲突的要求所作出的种种反应。作者显示出对女人在男人世界中所处的地位有成熟的认识。她强烈批判使她笔下的女主人公遭到不幸的社会习俗,痛惜青年男女在求爱方面的双重标准"男方可以用种种计谋来俘获女方,而女方不得不委曲求全,以天生的美貌来换取经济上的稳妥地位"。作者洞察了问题的症结,但是这一点并没有使她像后来的大部分严肃作家如雪莱等那样,成为时代的叛逆。她在作品中揭示了这社会制度的弊端,但基本上相信这制度是健康而能自我完善的,所以至多用犀利的笔触对个人的行为作温和的讽刺,并不流露出深恶痛绝的情绪。这正是她创作中的一大特色:用白描的手法,通过人物的道白和动作,客观地勾勒出那些拥有财产和特权、贪婪自私的老爷太太们的嘴脸。
e.战争问题  从小说中我们亦能感受到作者对战争的看法:战争能促使古老的英国社会发生变化,冲击一些陈旧的观点;战争也会给人们生活留下阴影,尤其是给阵亡士兵家人造成的痛苦。作者对前一条提到的较多。沃尔特爵士(《劝导》)就认为出身卑微的人可以因此(战争)提高地位,获得他们先辈不敢梦想的荣誉,如果没有战争。温特沃思上校与安妮就当时情形来看是不可能结合的!还多亏了战争!
奥斯丁小说的特点还有许多,在此也就不一一阐述了。且先允许我对其每部小说的特点进行介绍。
五、粗品六书
注:由于上文曾提到的原因,此处应为"五书",但窃以为似乎"六书"顺口些。这些书是按照作者写作的先后排序的。
《理智与情感》
1795年,奥斯丁完成了她的第一部小说《埃莉诺与玛丽安》(后改名为《理智与情感》)作者通过主人公告戒人们应该用理智来抑制情感,她后来更改书名,也许是为了强调这一主题吧,但她写喜剧从不做正面的说教,她的拿手好戏是讽刺。纵观《理智与情感》全书,窃以为她的讽刺采取了两种艺术手法,一是滑稽模仿,二为反讽。两者相辅相成,相映成趣,经常使读者发出启人深思的笑,妙趣横生的戏剧性场面,历来为人所乐道。有时结果似已经定下,但情节会急转而下,给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如一开始埃莉诺与爱德华的未来愁云惨谈,但后来由于爱德华被剥夺了继承权利,原来老缠着爱德华的未婚妻弃之而去。终使爱德华与埃莉诺有情人终成眷属。当然还有另一对:玛丽安与布兰登上校。玛丽安是个热情的女孩,她与布兰登几经波折,她的理智清醒了,终成天作之合。这样理智在姐妹心中占了上风。奥斯丁给她们安排了幸福的归宿,揭示了她所要表达的主题:理智比情感更重要。英国学者小沃尔波有句名言:这个世界凭理智来领会是个喜剧,凭情感来领会是个悲剧。奥斯丁凭借理智来理会世界创作了这部描写人情的喜剧作品,犹如生活的一面镜子,照出人们的愚蠢盲目和自负。

《傲慢与偏见》
    此书写于1796年,可谓经典也,也是奥斯丁最受欢迎的作品的一部小说,书中字字玑玉,每一个神情,每一句话语,每一个情节都让人回味不已,又与下文有些丝缕联系,越是品味,越是香甜,如品茶一般。除上文提到的优点外,小说中的对话可用一词概括了:绝了!现取一例:小说第十章40页至41页(译文《外国文学名著及续编丛书》版):
……
彬格莱小姐弹了几支意大利歌曲之后,便弹了一些活泼的苏格兰曲子来变换情调。不大一会儿工夫,达西先生走到伊丽莎白跟前来,跟她说:
"班纳特小姐,你是不是很想趁这个机会来跳一次苏格兰舞?"
伊丽莎白没有回答他。……(达西)便又问了一次。
"噢,"她说,"我早就听见了;可是我一下子拿不准应怎样回答你。当然,我知道你希望我回答一声'是的',那你就会蔑视我的低级趣味,好让你自己得意一番,只可惜我一向喜欢戳穿人家的诡计,作弄一下那些存心想要蔑视我的人。我决定跟你说,我根本不爱跳苏格兰舞,这一下你不敢蔑视我了吧。"
"果真不敢。"
……
    此段乃令我拍案叫绝的对话之一。达西出身贵族世家,年有一万镑的净收入,"阔得像个皇亲国戚",对相对出身卑微的伊丽莎白十分着迷,才想借此机会多了解她,与她共舞一曲,却忘了自己曾得罪于她,而且苏格兰舞不是供上层人士娱乐的舞曲,使得伊丽莎白误以为他看不起她出身卑贱,想以此来嘲笑她一番,来强调自己的身份之高贵,更何况伊丽沙白再聪明也想不到达西已爱上自己这一层上,因此拒绝了达西的好意。经伊丽沙白的提醒,达西意识到自己的莽撞,马上道歉,也许他心里就会想到:"好一个聪明的女子,幸好她出生卑微,否则我就难堪了。"
对话是文学创作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材料和基本手段。奥斯丁在创造人物时,一方面注意运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另一方面又善于利用说话人、听话人、读者在动机和理解上的差异多层次语调,致使她的对话生动、富有个性、含义丰富。
《诺桑觉寺》
    这是一部有文学色彩的长篇小说,第一章便引用了许多诗人、剧作家的诗句。其中就有两处引语来自莎士比亚的两个剧本,而书中第五章与第十四章还用篇幅讨论长篇小说的地位,这些都是针对当时极流行的哥特式恐怖小说有感而发的。此书名即与哥特式小说相类似,而且后半部的地点亦是过去曾是女修道院的蒂尔尼家族的住宅内;小说的情节也是随着女主人公读了哥特式小说之后要在现实生活中只是按部就班去寻找刺激而步步深入的。然而,它却是一部与哥特式小说截然不同的现实主义作品。作者在第五章感叹长篇小说的价值被低估时指出"似乎几乎普遍有个愿望……要才智与幽默的作品"。
那些哥特式小说自有其缺陷:即脱离现实。作者在第二十五章中写道:尽管拉德克利夫夫人的全部作品,甚至她的全部模仿者的作品,都很引人入胜。然而,人性至少是英格兰中部各郡居民所表现的个性,也许在这些作品中是找不到的。因此,书中的人物是活生生的人,女主人公凯瑟琳并不是什么传奇式的人物。她在现实生活中破除幻觉,懂得了人生的道理。她在巴思和诺桑觉寺所经历的三个月,比她十七年来所接受的教育还要多。
《爱玛》
本书写于1814年,是奥斯丁第五部小说,当时她的写作技巧已炉火纯青。但是它为什么能创造出令读者如痴如醉不忍释卷的效果呢?原因有多方面的。
一是它通过女主人公爱玛营造了读者阅读时的自我陶醉的心理氛围,使读者往往都是一口气把它读完,然后对阅读感受津津乐道。我们仿佛置身于主人公的地位不由自主地在精神上被吸引进入角色,参与作品的情节发展。随着故事的展开,读者与主人公保持着比较紧密的心理联系,遇到滑稽或是荒诞的情节变化,便由此产生共鸣而忍俊不禁,读到尴尬场面,我们也颇为难堪。
    二是请节是一个谜。在作者的引导下试图去了解这个谜,从这个意义上讲,此书又类似于一部神秘的侦探小说。作者谨慎地将一些重要的线索掩盖起来,直到需要时才揭开它的面纱,先从爱玛的角度去观察其他角色的感情和性格,让读者希望通过种种线索去探求真相。虽然读者不能精确地预测到结果,但是一种预先已经朦胧形成的感觉却贯穿了阅读的过程,等到秘密揭示出来,读者的感觉已有所预料。作者仿佛在对读者说:你我都跟着爱玛的感觉走吧。这种荒诞的观念起到了一定的喜剧效果。
故事中的每一个情节,经作者的巧妙构思,表面的因果关系与隐藏在幕后的本质缘故均自然合理。一开始,细心的读者也许会感到有些疑惑,但思绪自然而然跟着随着爱玛的观察而发展,等到最后结果出现时与表面现象截然不同,造成出乎意料的喜剧效果。如果回头再看一遍会发现导致必然结果的因素早见于字里行间。
    《劝导》
这是奥斯丁进入四十岁后的最后的一部小说,比以前写的小说更有思想和感情深度,因而"被许多评论家视为奥斯丁的最好的作品"。(见纽约现代文库出版的《奥斯丁小说全集》封里简介)。
    《劝导》的意义并不限于它那动人的爱情描写,也不限于它那关于爱情与谨慎之间的关系道义的说教,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比较深远的社会意义。这表现在:小说对腐朽没落的贵族阶级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和揭露。它塑造了一位令人生厌的沃尔特爵士。他是个"愚昧无知、挥霍无度的准男爵",他"既缺乏准则,又缺乏理智,无法保持上帝赐予他的地位",最后失去了在自己庄园上生息的"义务和尊严",只能躲到一个小镇上去"沾沾自喜"。"爱慕虚荣构成了他的全部性格特征";而在这爱慕虚荣的背后。又掩盖了他的势利和自私。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他去讨好达尔林普尔子爵夫人母女;为了维护家族的"声誉",极力阻止安妮嫁给"出身卑贱"的温特沃思上校,阻止安妮同"低贱的伙伴"史密斯夫人交往,而自己却有与一个真正出身卑微的女子卿卿我我,甚至想娶她为男爵夫人,充分暴露了他的伪善,批判了贵族的等级制度。
从艺术手法来看,《劝导》并不追求情节的离奇,而以结构严谨著称。小说中有许多细节描写,乍看平淡无奇,可是细细体会却感到余味无穷。经过精雕细琢的本书,确当得起"二寸牙雕"之美称。
六、小结
    完成我们的文学之旅,我们可以感受到奥斯丁的作品的确不恢弘,不庞大,但是她那讽刺技巧是那么的驾轻就熟,嘲讽渗透于各书的字里行间,人物的刻画是那么的自然,让人感到确有这种人存于世上。今天,奥斯丁所有的精雕细琢的作品已成为世界文学中的瑰宝。各种各样的原文版本及其译本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许许多多的专家发表了论文和专著。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现实主义作品会永葆青春的。现用英国文学评论家艾伦对她的评语来结束我的课题:"这是十八世纪精华荟萃的百花园中最后也是最绚丽的鲜花。"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hnzqz3/msgview-135899-129038.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思绪如风,暗香入梦 下一主题:他知道我会跟他一辈子(语过添情)
 [2楼]  作者:飘飘而负  发表时间: 2005/05/27 10:02 

回复:顶一下
尽管文学离我们越来越远
 [3楼]  作者:痒痒树1  发表时间: 2005/05/27 13:48 

回复:飘飘一顶,俺们是非要LOOK地

此评甚好

俺最喜欢简·奥斯丁地《理智与情感》和《傲慢与偏见》

俺甚至又买了原版垒在床头

可惜地是,俺大多边啃边大打瞌睡了

呵呵~



※※※※※※
活到老 学到老 拼到老 玩到老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11920595169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