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孩子:什么是最重要的
静静吐芬芳 05、04
当老师打来电话要我写篇文章谈谈对孩子的教育的时候,我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我的第一反应是支持老师工作。但撂下电话,就有了第二反应:写什么,怎么写?如果以孩子的学习成绩来衡量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我十分汗颜。应该说,更多的家长比我有资格写出这方面的心得体会。 可是,老师的约稿还是深深地触动了我。面前一大堆急待完成的工作,但我无法不思索他留给我的问题。第一次,我开始整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冷静之余才发现,一直因为孩子的中等学习成绩而烦恼的我,失败感大于成就感,这实在不够客观。 细细品读自己的作品――我的女儿,我惊讶自己并非一无建树:她不够聪明绝顶,但孝敬父母;她不是天生丽质,但心地善良、坦荡、为人诚实;她过于刚直、喜怒于色、胸无城府,但同时也勇敢、坚强;她不事修饰、打扮,却爱护环境、热爱大自然。 也许是因为从她小时候起,我的以下做法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各位把它们看成是一种教育,我不反对,但有时也并非有意。 1. 为人善良、正直,是做人第一要义。 小学时,她跟我说了一件事。班级有一位同学学习不好,家里也不富裕,说话又不连贯,同学们经常拿他开玩笑,欺负他。我告诉她,不可以这样做。我让她看了《读者》中的一篇文章:《上帝咬过的苹果》。生理有缺陷的人是上帝咬过的苹果,是上帝垂青他的表现。那不是他的错。但道德有缺陷不是上帝咬的,是虫蛀的!因为上帝不喜欢这种人。不可以以貌取人,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她听了直点头。每次带她出门,她尤其同情那些残疾人、老年人,喜欢那些幼小无助的孩子。上了公共汽车,如果有一个座位,她通常看一下周围是否有人比她还需要;在已经坐好后,如果后上车的人中有这样的人,她总是把座位让给他们。在班级,她对某一个同学被嘲笑也会深感不平。 2. 让她学会关心别人,她就会关心父母。 我也是一个老师,有时会有学生需要帮助,我就在我所能范围内去帮助他们。有时路上会遇上走路不便的人,我会搀扶他过街,有一次她由衷地对我说:妈妈的品质真好!其实那样做的时候,我很自然,并没想过以此来教育孩子(所谓的身教),纯属本能。可是孩子却学会了关心别人、孝敬父母。有时,朋友的孩子病了,她会说:“妈妈,你去看看吧,她需要你。我自己在家没事。”她小时候,我们渡过一段艰难的日子,那时要是给她买了点好吃的,她会留给我一份,有时威胁我:你不吃我也不吃!有一次我晚上有课,下课时瓢泼大雨,正担心她在家会不会因雷声而害怕,却在教学楼门外,见到了她拿伞的小小身影。她走在前面为我探路,不时地提醒我路况的好坏。家门前的一汪水让我的高跟鞋无法下足,她借着路边微亮的灯光到处寻找石头,铺在水中,再拉我走过。还有一次,她病了,发高烧,我一夜未睡看护着她。她每次睁开眼睛都能看见我坐在她身边。她说:“妈妈,你快睡吧,别把你也累病了。如果你再病了……”,下句话我以为她会说“就没人管我了”。而让我感动也让我感到渺小的是,孩子接着说的:“我又没好,那谁来照顾你啊?”(感谢老师让我写这篇文章,我才知道女儿有很多可取之处!不然我总是只看她的缺点) 3. 跌倒了,让她自己站起来。 很小的时候,带她出门,她会因为兴奋而奔跑,难免会被绊倒。在她每次摔倒的时候,我几乎就没有惊慌失措地喊叫过,也几乎没有冲过去扶过她。每次我都是笑笑,不等她哭,我先说:真是好样的,摔倒都不哭!她本来咧了咧嘴想哭,竟也因为这句表扬而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跌倒的是孩子,心疼的是母亲。但母亲的态度决定了孩子今后的脚步。三岁的一天,她不小心三次跌倒,破的总是同一个地方,渗出的血丝让她抽着冷气,我要抱她,她说,不用,妈妈,我今天说过不让你抱了。我自己能走。她为自己的诺言承受着痛苦,但没有丝毫的埋怨与哭闹。后来也是,不论去哪儿,她很少让我抱,从二岁起,跟着我,她用自己的脚步走过了很多地方。去年,我出差半个月,她自己在家,病了也是自己照顾自己。寒假,我告诉她必要的注意事项之后,她就一个人坐一天一夜的火车去了姥姥家。 现在,她已知道(也许她不一定做得到),人,不要害怕挫折,跌倒了就得自己爬起来,不能依靠外部力量(其实,我真希望她对学习上的挫折也是这个态度)。 4. 不要轻易满足她的要求。对她说,有什么样的能力就过什么样的生活。 一般情况下,我对女儿的要求会区分一下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可要可不要的、哪些是完全不必要的。必要的东西我会满足她;可要可不要的,我就给她讲不要的道理;而完全不必要的东西,我坚决不松口,怎么闹也不给。尽管我前面写的她挺懂事,但毕竟是孩子,她有时是无法分辨事物的对错和应不应该的。这时,家长要把握一个原则,不能无限制地满足她的要求。这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慢慢地她自己就知道把事物分为两类,不该要的要也不行;二是想要的东西一旦得到会很珍惜。现在的家长都有能力满足孩子的任何心愿,但这不是给得起给不起的问题,只是一种策略而已。简单的道理:人吃饭八成饱还有益健康呢。另外,有一次我告诉她,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能力,就过什么样的生活。生活是自己创造的,不是别人给予的。这句话虽然她不见得真正理解,但物质上她确实很少跟别人攀比,对自己拥有的东西也比较珍惜。 5. 大自然是美好的,让孩子去亲近她、爱护她,会觉得心情舒畅。 我们大人都知道,遇到不顺心的事,到大自然中走走,到海边散散步,是调节心情的一个好办法。所以经常带孩子出去(不一定是出远门),会有很多收获。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自然与人是相互和谐的一个循环链。这种道理也许要到她长大才会明白,但培养她爱护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却可以做到。女儿喜欢绿色,也喜欢去滑雪、溜冰、游泳或旅行。这使她性格开朗,但也让她好动贪玩(从而影响了学习)。我在一本书上读到,随着21世纪各方面竞争的加剧,人类最大的疾病将是心理方面的。所以,我们要想让孩子身心健康,就得放宽孩子的眼界,培养她一种情趣,让她能从中找到解脱的办法,并有效地自我控制和调节。而且我发现,她自己就会从中悟出很多道理。在三年前步行20里滨海路的过程中,她感到了山的美好、海的辽阔、毅力的可贵,以及完成目标和梦想的光荣感。另外,虽然她自己不爱打扮,但她对环境却十分爱护,手中有雪糕棍、碎纸屑等肯定会找垃圾箱处理掉,有时转几圈找不到也不会放弃。用过的电池总是留起来然后送到回收的地方。 …… …… 写到这儿,我才发现,谈教育的文章变成了表扬稿,有点不好意思。幸好老师没有给我规定主题,条件十分宽松。 知之莫若母。我知道,女儿身上仍然有许多尚待克服的弱点和缺点,如果不改,将成为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但成长是有代价的。对她的缺点,一方面我将求得老师与我的配合,共同引导;另一方面让她靠自己的力量、阅历和思想不断完善自己吧。我不可能跟随她的一生。更多的是需要她自己的悟性。 通过以上文章,读者可以看出我是一个矛盾的母亲,我既希望孩子学业优秀,也希望孩子品德出类拔萃。可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况且,必须承认,在学习方面,我没有陪过孩子,也没有请过家教,连课外班都是她自己的选择,我从没有逼过她去参加任何一个特长班,从小到大都是她一个人在努力,应该说,孩子成绩上不去,做为家长,我是有责任的,没有付出就无法讲究回报。我也希望女儿是那种自律性强、成绩突出、品质又高尚的孩子,但是,如果一定要我在学习和品德二者之间做出选择,我还是选择后者。因为,大学生有千千万万,而女儿我却只有一个!我仍然认为,善良与宽厚,爱与关心,健康与乐观,勇敢与克制,再加上一份对大自然的感怀,这是生活中最重要的! 本文结束之际,我突然觉得,面对孩子,我的缺点很多! 老师,不知你可曾意识到,你让我谈教育,而你的提议本身就教育了我:要正确看待孩子…… 希望所有的家长、老师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