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消息:据美联社报道,宋美龄北京时间24日11时17分在美国逝世,享年106岁。
宋美龄去世 新华网台北10月24日电 据台湾媒体报道,宋美龄女士于北京时间24日11时17分在纽约去世,享年106岁。 背景资料:宋美龄(1897~2003) 蒋介石的夫人及外交助手。广东文昌(今属海南)人。 1897年生于上海。幼年在家学英文。 ※※※※※※ > |
新华网消息:据美联社报道,宋美龄北京时间24日11时17分在美国逝世,享年106岁。
宋美龄去世 新华网台北10月24日电 据台湾媒体报道,宋美龄女士于北京时间24日11时17分在纽约去世,享年106岁。 背景资料:宋美龄(1897~2003) 蒋介石的夫人及外交助手。广东文昌(今属海南)人。 1897年生于上海。幼年在家学英文。 ※※※※※※ > |
红颜不薄命:跨越三个世纪的宋美龄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宋美龄,在历史的风云际会中光芒四射、瑕瑜互见。她有与生俱来的聪明、美丽与手腕,加上孔宋家族的强力支援与美国背景,使她在权力、财力与魅力的交织中,成为中国近代百年史上最有争议与影响的女人。 宋美龄兼具中国古典气质和西方优雅风度,而又带有犀利、精明的作风,使西方人如醉如痴、又爱又恨。罗斯福、威尔基、陈纳德、马歇尔、麦克阿瑟、鲁斯都对蒋夫人有着错综复杂、莫可名状的情结。蒋介石的抗日、“剿共”和保卫台湾,处处需要美国的助力,而宋美龄就是他获取美国物资援助与道义支持的最大本钱。 “就是她!就是她!”让美国人如醉如痴的仪态与讲演 宋美龄在外交舞台上的最大表现,是1943年“征服”美国的访问。 1943年2月17日,宋美龄一行赴美后自海德公园搭乘火车于下午5时10分抵达华府联合车站,车站内外万头攒动,挤满欢迎人潮。白宫以国宾之礼欢迎蒋夫人,2月18日,可说是她生命史上的一大日子,她要在众议院发表一篇相当重要的演说。她必须把中国人民奋力抗战的情况,生动地介绍给美国国会和美国人民,以唤起美国朝野对中国的同情与更进一步的支持。此外,她个人的形象和声望,端看她在国会山庄的表现。 罗斯福夫人陪同宋美龄至国会,议员席和旁听席座无虚席,她向鼓掌欢迎的参议员微笑颔首。宋美龄原仅计划向众议院发表演说,抵华府前始接获副总统兼参院议长华莱士之邀向参议院“说几句话”。宋美龄一开始即说:“余本非善于致辞之演说家,其实余并非演说家;然余亦非绝无勇气。盖数日前,余在海德公园时,曾参观总统之图书室,其中所见,其最令余发生兴趣者,即玻璃窗内有一总统一篇演词之初稿,第二次稿,直至第六次稿。昨日偶与总统提及此事,谓知名而公认为优良之演说家如阁下者,其演说草稿之次数,尚须如此之多,殊使余有以自慰。总统答称,彼演说词草稿有多至十二次者。准次而论,余今日在此临时发言,诸君当能谅我。”这段开场白获得了如雷掌声。 宋美龄在参院的演说,举出了美国飞行员杜立德上校1942年4月率队轰炸日本后,数名飞行员在回航时降落我国山区获中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如同回家。她说:“余在贵国度过余身心长育之时期。余操诸君之语言,不但操诸君内心之语言,且操诸君口头之语言。故今兹来此,亦有如见家人之感。” 宋美龄的演讲不时被掌声打断,有时会有近五分钟的掌声。她在结语中的一句话,获得了满堂彩,她斩钉截铁地说:“我中国人民根据五年又半之经验,确信光明正大之甘冒失败,较诸卑鄙可耻之接受失败,更为明智。”众院议事厅爆出了历久不歇的掌声,一位议员说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宋美龄差点让他掉下眼泪。 一位住在新泽西州东奥伦奇市的家庭主妇,寄了一张三块钱的汇票和一张上海难童在火车站哭泣的剪报至白宫,要求代为转给宋美龄。这位美国太太说:“三块钱汇票是我的三个女儿合送给那位在火车站哭泣的小朋友。”这是宋美龄的国会演说经由收音机转播全美,打动千千万万美国人心田的最佳证明。每天有数百封来自全美各地的信件寄至白宫,收件人是宋美龄。《华盛顿邮报》一位名记者写道:“她所要的是什么?是为了整个地球上的人类。” 在国会演讲后的第二天,影响力并不亚于国会演讲的记者会在白宫总统椭圆形办公室举行,172名记者挤满了办公室,争睹“亚洲第一夫人”的风采。在记者会上,宋美龄坐中间,罗斯福在右,罗斯福夫人居左。《时代》周刊说,宋美龄有如初次登台演出的少女一样,总统一直在抽烟,总统夫人的一只手放在宋美龄的椅子上,状似护卫着她。主持过数以千计记者会的罗斯福像个纵容的叔叔介绍他美丽的侄女,他说“蒋夫人是个与众不同的特使”,他要求记者不要问难以回答的问题。 穿着一袭黑色旗袍,胸前别了一支中国空军军徽的宋美龄,一开口就不同凡响。她说,她在中国战场访问过前线无数次,不知惧怕为何物,但此刻看到记者的笔不停地挥动,心里面不知道是怕还是不怕,“然而,我看到你们的脸上都闪烁着笑容,我感觉到我是你们的朋友……”,记者热烈鼓掌。尽管如此,美国记者们开门见山就提出一系列尖锐问题,有个记者问她:听说中国并没有充分运用其人力?脸上露出不悦之色的宋美龄,提高声调回答说,中国在人力上已尽全力,但缺少军火,中国不缺训练有素的飞行员,但没有足够的飞机和汽油。一个记者马上追问:中国如何获得军火?宋美龄很技巧地把难题推给罗斯福,她恭恭敬敬地转向罗斯福说道,总统解决过许多重要问题,度过许多危机,最好由总统来回答这个问题。记者微笑着看罗斯福如何“接球”,面对多次类似场面的罗斯福马上接腔说,要把飞机和空需品运到中国去,可说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但美国政府正戮力以赴把这些重要物资送到中国。他说,如果他是中国政府成员,也会问:什么时候运来中国?为什么不多送一些?作为美国政府一分子,他将会回答:我们将以上帝所允许的速度,把物资运往中国。罗斯福说完后,脸上露出得意的表情。 一位记者立即问宋美龄,她对加速美国军火运华一事有何建议。宋美龄站起来,两眼盯着前方,然后转向罗斯福总统,徐徐说道,他刚刚说过将以上帝所允许的速度把物资运往中国,“但我提醒大家要记住:自助者天助之。”罗斯福听了大笑,并说他非常同意“自助”乃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不过,有些记者觉得宋美龄有点咄咄逼人之势。有位记者问及飞虎队在中国表现如何?宋美龄大加赞扬美国志愿飞行员对中国抗战的贡献。“老政客”罗斯福知道记者会如果继续开下去,宋美龄的风头会比他还健,于是宣布散会。 记者会使专栏作家克莱伯大呼过瘾,他说,也许有一天要让影星海伦·海丝来演这个角色,不过她演得再好也比不上真实生活中的宋美龄。 2月28日晚上,宋美龄一行坐火车离开华府,展开她的忙碌而紧凑的“征服美国”演说行程。宋美龄的火车在半夜经过犹他州一个小镇,全镇居民(包括50名小学生)在车站守候通宵,希望能一睹宋美龄的风采。火车紧急停车后,宋美龄仍在睡觉,一个女佣打扮成宋美龄的样子,穿着她的披肩,走到月台上,频频向群众颔首微笑,这位完全不懂英语的女佣平时看多了女主人的神态,再经过一番指点,乡下人都以为她就是宋美龄,一直叫道:“就是她!就是她!” 宋美龄此行最受瞩目的是在好莱坞露天大会场发表来美的第三次重要演说,以及会见200多位支持中国抗日的影剧界人士。为中国人所熟知的大牌影星如劳勃·泰勒、贾利·古柏、英格丽·褒曼、凯瑟琳·赫本、亨利·方达、丽泰·海华丝、秀兰·邓波儿等都和宋美龄寒暄,宋美龄对好莱坞电影的熟稔,不但使影星惊喜,亦使影剧记者大为佩服。影星均踊跃捐巨款给中国。宋美龄于好莱坞露天广场向3万听众发表演讲,呼吁大家支持中国抗战。 历时7个月大有收获的新大陆之行后,1943年7月4日,宋美龄返抵重庆。 无限风光成往事,长岛长命隐居人 50年代宋美龄依然是对美外交权威,但政治权力显然已逐步受挫,她的最大对手乃是蒋经国。 蒋经国在日记和回忆文章里,几乎从未提到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继母与弟弟蒋纬国,亦鲜少道及其妻蒋方良,其目的自然是要凸显他与父亲的密切关系及传承意义。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去世后,蒋经国已无所顾忌,他敢顶撞宋美龄,他不再需要她的意见,亦无法忍受她和孔家兄妹权充“后座司机”。蒋介石的私人医生熊丸说:“先总统过世后,经国先生接任总统。当时他与夫人对外交的意见不一致。夫人便对经国先生说:‘好,如果你坚持己见,那就全由你管。我就不管,我走了。’自此夫人便到美国纽约,一直都不回来。而经国先生的个性一直都很强,他决定的事情便一定要办到,所以也不大管夫人的意见。” 1975年9月16日中午,宋美龄搭乘“中美号”专机离台赴美,行前发表三千字的《书勉全体国人》。1995年适逢二次大战结束50周年纪念,宋美龄应邀重返国会山庄接受致敬,并发表简短谈话。此次华府之行使垂垂老矣的宋美龄重温了一场遥远的旧梦。 宋美龄于1975年9月移居纽约后,大部分时间住在孔祥熙所购置的长岛蝗虫谷巨宅,然因住宅靠海,每逢秋冬,寒气逼人,交通又不便,如遇大雪,顿成与世隔绝之孤岛。90年代后,宋美龄以曼哈顿一栋老公寓9楼为家,这栋15层楼公寓面对公园,临近东河,颇有闹中取静之优。宋美龄颇为满意,住在第五大道公寓的孔令仪和她的夫婿黄雄盛亦便于就近照顾她。 蒋介石过世后,宋美龄就如同一株“失根的兰花”,在台北、纽约两地漂泊。其实,对一生浸润于荣华富贵和享受无上权力的宋美龄来说,住在哪里都一样,权力没有了,“吾土吾民”的观念也就淡了。尤其是像她这样一个在美国成长、受过完整美式教育的人,落户“新大陆”显然远比住在风风雨雨的台北还要舒适、愉快。台湾已非久留之地,何妨乘风远扬,终老异乡。 宋美龄在纽约的晚年,因孔令侃、孔令伟和孔令杰三个晚辈的相继辞世,不免有“杜鹃声里斜阳暮”的寂寥之感。但她虔诚信教,平日与《圣经》为伴,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早已能驾驭生命中的风浪与波折。她偶尔接见访客、逛逛公园、参观画廊。1997年3月20日欢度百岁生日时,纽约宋寓热闹万分,贺礼极多。每年过生日,似乎是她最快乐的时刻,令人遗憾的是,她始终拒绝作口述历史和撰写回忆录,对国史而言,乃是无可弥补的损失。 早年曾对宋美龄顿生“我见犹怜”之心的罗斯福夫人早已去世,而她笔下“娇小和纤弱”的“中国第一夫人”却寿比南山。宋美龄不仅走过了满清末叶、民国启建、军阀混战和日军侵华,亦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更见证了冷战时代的降临与消失,以及两岸敌对关系的解冻……时至今日,宋美龄高寿已一百逾三,成为罕见的生在19世纪,走过20世纪,步入21世纪的三世纪老人。谁言红颜薄命。(来源:中国台湾网) ※※※※※※ > |
宋美龄晚年生活小事 到了台湾的宋美龄风范依旧。无论是夜生活,还是吃喝打扮,从生活的任何一个方面看,她都还是那个非常洋化、非常好享受、爱权力的贵夫人。从大陆退到台湾,国民党失败了,宋美龄作为第一夫人的舞台小了,但她的生活方式基本上没有什么改变。 驻颜有术 士林官邸的工作人员在回忆往事时,对宋美龄的私生活感触颇多,也描述得十分逼真。他们说:“宋美龄和许多当年在十里洋场呆过的人一样,都是过惯夜生活的人。因为,习惯了通宵达旦、歌台舞榭年轻时代的生活,到了老年,老夫人的习惯还没有什么大的改变,依旧保持晚睡晚起的作息。早上,大概老先生都已经起床五六个钟头了,宋美龄才从梦中醒来,她在醒来后,是不直接起床的,大概总是要躺在床榻上一阵子,先让她的女副官郭素梅为她做腿部按摩,她才慢条斯理地起床,穿上晨袍,在书房的盥洗室盥洗,然后再自己化化妆。” 谈到化妆,宋美龄在她百岁的生命中,几乎每天都在化妆。大凡见过她的人都说她真是驻颜有术。确实,宋美龄一生都非常重视自己的形象。化妆对于宋美龄来说犹如空气和水一样是须臾不能离开的东西。同时她的这一习惯也给手下人留下极深的印象。翁元回忆说: 宋美龄一向是不假手他人的,即使是副官也不麻烦她们,最主要的原因是宋美龄大概不太希望别人见到她的庐山真面目。在老先生身边这许多年来,照顾老先生私人生活那么久,却没见过卸下妆的宋美龄几次,可见她善于掩护自己的真面目。 记得有一晚,在老先生的房里,照顾他老人家,这时,我不经意地回头一瞥,一个像是鬼魅般的人影,吓了我一大跳,仔细定睛一瞧,才知道是卸下妆的宋美龄。但是,卸下妆的她,不但脸色泛黄,皮肤粗糙,还把发髻放下来,拖着长长的头发在脑后,乍看之下,真会让人误以为是在夜晚碰上鬼了,因为,没化妆的宋美龄,真和化了妆的她,相差十万八千里。我们当然不会想到一个平日雍容华贵的贵夫人,在没有化妆品的烘托时,竟会完全判若两人。 宋美龄一生都非常重视身材和容貌的保养,到了晚年更是精心呵护,这在士林官邸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很可惜宋美龄患有皮肤过敏症这一顽疾,所以,有时仅仅因吃了一点海鲜或沾了一些花粉,就会旧疾复发,非常难受,也很影响她的美观。因此,手下人服侍她时,方方面面都必须十分小心翼翼。宋美龄曾到白宫做客,由于她的皮肤过敏,每天都要换几次床单,可不知内情的白宫侍从们对宋美龄这一习惯却是抱怨不已。 据悉,她的女副官还有一项任务,就是帮宋美龄拔白头发。宋美龄十分讨厌有白发,只要自己化妆时,发现头上有白发,就一定要将它除去才罢休。所以,侍从们经常可以看见的一景,就是郭副官在帮她拔头发。 考究的食谱 对于容貌上的先天不足和日渐衰老,宋美龄只有依赖化妆品来弥补和遮盖,但是对体重她不用这么费心,她一生都控制得格外好。她的侍从说,由于她对自己身材的保养格外重视,几乎每天都会用磅秤称自己的体重,只要稍微发觉自己的体重重了些,她的菜单马上随之更改,立刻改吃一些青菜沙拉,不吃任何荤的食物。假如体重恢复到她的标准以内的话,她有时会吃一块牛排。 据侍从们讲,宋美龄有一样非常喜欢吃的东西,就是爱吃有骨头的食物,也不吃肉多的部分,单单喜欢啃骨头,比如鸡翅膀、鸡爪子之类的东西。是不是这类食品吃了不会使人发胖,就无从考证了。 但是对于她的客人,在餐桌上,她却热情款待,惟恐人家吃不饱。侍从们说,在士林官邸做客吃饭的客人,大概没有人不怕宋美龄奉菜的。蒋纬国就时常有这种“痛苦”经历。有时,他明明已经吃饱了,但是宋美龄还是不停地给他夹菜,夹了几次,蒋纬国肠胃饱胀,再也吃不下了,但是依他一向的习惯是绝不浪费,所以对已经夹在面前的菜肴非把它吃完不可。蒋纬国时常开玩笑说,在士林官邸吃饭,从来没有不撑破肚皮的。 宋美龄为保持身材的苗条,还有许多的趣闻。早年,她为了控制体重,曾经常吸烟,她习惯抽凉烟。蒋介石是不喜欢闻到烟味的,更不允许人们在他面前吸烟。所以,宋美龄为了尊重夫君,常常要抽烟的时候,在自己书房里边抽,而不会到房外去吸。这个为身材而抽烟的习惯大概只维持了几年。也许,宋美龄觉得这个方法有些舍本逐末,就放弃了。 小气的第一夫人 尽管宋美龄在餐桌上显得十分大方,但侍从们都对第一夫人的小气记忆犹新。他们提到:官邸外面爱拍宋美龄马屁的大有人在,由于外边传说宋美龄自幼喜欢吃巧克力糖,而且这个习惯即使到了老年,还是不改,所以为了投第一夫人所好,给宋美龄的礼品中总得送些台湾当时还不多见的外国进口的巧克力,以致于士林官邸的特大号冰箱,经常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巧克力。偶尔半夜心血来潮,宋美龄就会让当班的侍卫人员帮她拿两块巧克力来吃。 巧克力摆满了整个冰箱,宋美龄根本吃不完,常常是放在冰箱内几年都没动过。而她也从未把吃不掉的新鲜巧克力“施舍”下人,往往是等到发现有些巧克力都粘成一团,已经不能食用了,她才像对手下人施了多大恩宠似的发话了:这些糖你们拿去吃吧。试问,此时谁还会吃她那些发了霉的、看了都让人恶心的巧克力呢? 侍从们还记得,有几次过圣诞节的时候,宋美龄吩咐手下人从官邸送一些水果蛋糕给华兴育幼院的小孩子们吃。其实,侍从们都清楚地知道,这些蛋糕都已经放在冰箱里边好久了;有时,她也让送些糖果给院童们,但侍从们也清楚地知道,通常她总是把最精致的东西留给自己,而把看不上的东西给育幼院的孩子们吃。 宋美龄手下的人常在私下议论她,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实在是太小气了。 旗袍之最 宋美龄花了大气力来保持身材,自然对服饰也十分地讲究。但她最喜欢的衣服式样大概应算是旗袍了。据士林官邸的侍从们介绍,宋美龄超大型衣橱里的旗袍堪称世界之最。 宋美龄有一超级勤奋的裁缝师。这个裁缝师叫张瑞香。早在大陆时期,张瑞香就跟着宋美龄走南闯北,寸步不离。有几次宋美龄到美国去,都带上这个裁缝师,可见宋美龄对这个侍从是宠爱有加的。 士林官邸内务科的人都清楚,除了过年那天休息一天之外,一年364天,张瑞香几乎每天都在不停地为宋美龄制作旗袍,而且他只为宋美龄一个人做。由于一些大大小小的官太太们投宋美龄所好,送礼之中多半有衣料,长年不断的绫罗绸缎,足够张瑞香一年忙到头的。凭他一个熟练的裁缝师,大约每两三天就可以做好一件旗袍。每做好一件,他就喜孜孜地把新旗袍捧到宋美龄面前邀功请赏。 可是在侍从们的眼里,宋美龄的旗袍穿来穿去,总是那么几套,从来没有太大的更换,令手下人不解:不知道是宋美龄不喜欢穿新衣服,还是她只喜欢用纯欣赏的方式,去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几乎每件新旗袍做好之后,宋美龄都只是大略地看一眼,就命人拿到自己的衣橱里妥善保管,从没见她再穿过一遍。这大概只有用“旗袍癖”来解释了。 最喜欢的业余爱好 五六十年代,宋美龄业余消遣最喜欢的、也是她最下功夫的应该说是学画画,主要以国画为主。由于她对中国画兴趣极浓,一直绘画不断。为了使她能学好绘画,士林官邸特地聘请了当时台湾最知名的黄君璧和郑曼青两位名家,作为老夫人的国画教师。 据宋美龄手下人说,宋美龄确有些绘画天赋,学的时间不算太长,就已卓然有成了,而且她的画风还被说成是颇有大家气势。 一度,外界关于宋美龄画画得好都不太相信,多认为是郑曼青代笔。为了改变这一看法,宋美龄采纳了老师郑曼青出的一个主意,她出面请台湾有名的画家一起到士林官邸吃饭,而后郑曼青提议大家一起作画,先从宋美龄这里开笔画松树,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宋美龄从容作画。在场的人都惊叹宋美龄的画是如此得好,甚至还超过了她的老师郑曼青。从此,再没有人怀疑宋美龄画的真伪了。 在蒋介石的住室内,往往挂着两幅肖像,一幅是孙中山像;一幅是耶稣像,而室外的客厅往往挂着一幅夫人宋美龄的亲笔画。经常是宋美龄作画,蒋介石题诗。 在宋美龄的画作中有一幅最特别的,它不是宋美龄经常爱画的泼墨山水,而是带有毕加索抽象风格的一头猪。据知情人说,这幅画的来历是这样的:有一次,蒋介石见宋美龄又在作画,觉得她总是画山水,就有意要试探她是不是能画一些新的题材。正好那一年是中国农历的猪年,所以他就问她能否画一头猪,结果宋美龄是毫不含糊,没用几下就把一头猪给勾画了出来。宋美龄当然是颇为得意,从此,士林官邸也就多了这么一幅“名画”。 最高的机密 宋美龄生活内幕中还必须提到的是她的年龄这一“最高机密”。 在蒋介石死前,宋美龄的年龄,一直被列为“最高机密”。来台以后,宋美龄把持的妇联总会虽然每年都有为会长华诞而举行的祝寿活动,但都没有触及她的禁忌——公开她的真实年龄。多年来,她本人不提自己的年纪,也不愿意别人知道她年龄的秘密。 宋美龄的年龄,在大多数书中,同时也包括蒋邸在内的人,大多都相信“她比蒋介石小一轮”之说,即小12岁。但据台湾官方公布的资料,她的真正的出生年月日是:1897年3月20日。如果按照中国纪年的方式,她出生于清朝光绪二十一年阴历二月十二日。也就是说,她只比蒋介石小10岁,而不是过去所传说的12岁。 九十七大件 1991年,宋美龄离台赴美定居。有关她所带的行李数目的消息传出后,台湾朝野上下一片哗然。一时间人们议论的话题是:香港有九七大限,宋美龄有九十七大件,宋美龄究竟从士林官邸带走了多少金钱珠宝去美国? 据士林官邸的侍从们推估:宋美龄带走的远远不止97箱宝贝,她至少带走了100多箱东西。当然这里面也有部分是随员们的行李。就因为她和随员一行带走了那么多的物品,所以才引起外界的极度关切和舆论的众说纷纭。 宋美龄之所以有这么多可带的东西,与国民党内阿谀奉承、送礼成风分不开。宋美龄的侍卫说,在国民党众多官员当中,以送礼向上爬的是不乏其人的。尤其在早年台湾一党执政的年代,更是如此。宋美龄既然是台湾第一夫人,巴结谄媚者自是比比皆是。因此,能讨人欢心的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大送其礼。 据悉,在宋美龄的书房旁边,有一间储藏室,专门存放一些大小官员孝敬她的宝物,大凡宋美龄认为比较值钱的东西全部储存在这个房间里,稍微次一点的礼物或是过时的礼品,宋美龄就会差人把东西搬到士林官邸隔壁的一栋平房式建筑的仓库里面去。 夫唱妇随 谈到生活内幕就不能不说到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夫妻感情问题。很久以来,社会上就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蒋介石与宋美龄之间的婚姻关系,不过是一种政治结合,彼此本来就是基于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考虑而结合的。但据在蒋介石夫妇身边的工作人员多年观察,认为至少蒋介石对夫人是绝对真心真意的。孔宋两大家族在抗战胜利后,受到当时国内许多人士的指责,可是,宋美龄依旧是蒋介石除了蒋经国以外最倚重的亲人。台湾时期的宋美龄,昔日的风华不再,但蒋介石对她仍然是一如既往。 从侍从们的回忆中可以看出,退到台湾后,宋美龄对蒋介石来说,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其作用都是不可缺少的。例如: 每天下午约4点左右,必亲自送甜点及饮料至蒋介石书房; 时间允许,下午5点左右,陪同蒋介石至台北近郊坐车散步; 不宴客时,每晚8点左右,必陪伴蒋介石用餐; 每周日必陪同蒋介石至官邸近旁凯歌教堂做礼拜; 蒋介石生病之后,宋美龄摒弃一切的嗜好和交际,全心全意地为蒋介石的身体殚精竭虑,陪着夫君一起住院就医,长年如此。 但是在士林官邸中却流传着早年一些老一辈的侍从人员最常讲的一个笑话:即有关蒋介石夫妇争执的趣闻。在抗战胜利的那段日子里,蒋介石夫妇的感情生活出现了“各行其是”的情况。宋美龄只要和蒋介石闹别扭,就索性往上海一躲,住在上海官邸,不去理会他。有时候蒋介石在南京黄埔路官邸等急了,就打长途电话到上海催驾,无奈宋美龄硬是不买蒋介石的账,怎么劝都不去。有时候,蒋介石实在给她逼急了,只好低三下四地低声说道:“Darling!无论如何都请赶快回来,你再不回来,佣人们都要造反了,快回来”就这样三催四请,好说歹说才把宋美龄劝了回来。可是,没过多久,宋美龄又会为了别的事情,和蒋介石意见相悖,拂袖而去。不管是为什么事情,也不管谁是谁非,最后投降的八成仍是蒋介石自己。 ※※※※※※ > |
人物:跨越三个世纪的宋美龄(组图) 宋美龄,在历史的风云际会中光芒四射、瑕瑜互见。她有与生俱来的聪明、美丽与手腕,加上孔宋家族的强力支援与美国背景,使她在权力、财力与魅力的交织中,成为中国近代百年史上最有争议与影响的女人。 宋美龄兼具中国古典气质和西方优雅风度,而又带有犀利、精明的作风,使西方人如醉如痴、又爱又恨。罗斯福、威尔基、陈纳德、马歇尔、麦克阿瑟、鲁斯都对蒋夫人有着错
“就是她!就是她!”--让美国人如醉如痴的仪态与讲演 宋美龄在外交舞台上的最大表现,是1943年“征服”美国的访问。 1943年2月17日,宋美龄一行赴美后自海德公园搭乘火车于下午5时10分抵达华府联合车站,车站内外万头攒动,挤满欢迎人潮。白宫以国宾之礼欢迎蒋夫人,2月18日,可说是她生命史上的一大日子,她要在众议院发表一篇相当重要的演说。她必须把中国人民奋力抗战的情况,生动地介绍给美国国会和美国人民,以唤起美国朝野对中国的同情与更进一步的支持。此外,她个人的形象和声望,端看她在国会山庄的表现。 罗斯福夫人陪同宋美龄至国会,议员席和旁听席座无虚席,她向鼓掌欢迎的参议员微笑颔首。宋美龄原仅计划向众议院发表演说,抵华府前始接获副总统兼参院议长华莱士之邀向参议院“说几句话”。宋美龄一开始即说:“余本非善于致辞之演说家,其实余并非演说家;然余亦非绝无勇气。盖数日前,余在海德公园时,曾参观总统之图书室,其中所见,其最令余发生兴趣者,即玻璃窗内有一总统一篇演词之初稿,第二次稿,直至第六次稿。昨日偶与总统提及此事,谓知名而公认为优良之演说家如阁下者,其演说草稿之次数,尚须如此之多,殊使余有以自慰。总统答称,彼演说词草稿有多至十二次者。准次而论,余今日在此临时发言,诸君当能谅我。”这段开场白获得了如雷掌声。 宋美龄在参院的演说,举出了美国飞行员杜立德上校1942年4月率队轰炸日本后,数名飞行员在回航时降落我国山区获中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如同回家。她说:“余在贵国度过余身心长育之时期。余操诸君之语言,不但操诸君内心之语言,且操诸君口头之语言。故今兹来此,亦有如见家人之感。” 宋美龄的演讲不时被掌声打断,有时会有近五分钟的掌声。她在结语中的一句话,获得了满堂彩,她斩钉截铁地说:“我中国人民根据五年又半之经验,确信光明正大之甘冒失败,较诸卑鄙可耻之接受失败,更为明智。”众院议事厅爆出了历久不歇的掌声,一位议员说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宋美龄差点让他掉下眼泪。 一位住在新泽西州东奥伦奇市的家庭主妇,寄了一张三块钱的汇票和一张上海难童在火车站哭泣的剪报至白宫,要求代为转给宋美龄。这位美国太太说:“三块钱汇票是我的三个女儿合送给那位在火车站哭泣的小朋友。”这是宋美龄的国会演说经由收音机转播全美,打动千千万万美国人心田的最佳证明。每天有数百封来自全美各地的信件寄至白宫,收件人是宋美龄。《华盛顿邮报》一位名记者写道:“她所要的是什么?是为了整个地球上的人类。” 在国会演讲后的第二天,影响力并不亚于国会演讲的记者会在白宫总统椭圆形办公室举行,172名记者挤满了办公室,争睹“亚洲第一夫人”的风采。在记者会上,宋美龄坐中间,罗斯福在右,罗斯福夫人居左。《时代》周刊说,宋美龄有如初次登台演出的少女一样,总统一直在抽烟,总统夫人的一只手放在宋美龄的椅子上,状似护卫着她。主持过数以千计记者会的罗斯福像个纵容的叔叔介绍他美丽的侄女,他说“蒋夫人是个与众不同的特使”,他要求记者不要问难以回答的问题。 穿着一袭黑色旗袍,胸前别了一支中国空军军徽的宋美龄,一开口就不同凡响。她说,她在中国战场访问过前线无数次,不知惧怕为何物,但此刻看到记者的笔不停地挥动,心里面不知道是怕还是不怕,“然而,我看到你们的脸上都闪烁着笑容,我感觉到我是你们的朋友……”,记者热烈鼓掌。尽管如此,美国记者们开门见山就提出一系列尖锐问题,有个记者问她:听说中国并没有充分运用其人力?脸上露出不悦之色的宋美龄,提高声调回答说,中国在人力上已尽全力,但缺少军火,中国不缺训练有素的飞行员,但没有足够的飞机和汽油。一个记者马上追问:中国如何获得军火?宋美龄很技巧地把难题推给罗斯福,她恭恭敬敬地转向罗斯福说道,总统解决过许多重要问题,度过许多危机,最好由总统来回答这个问题。记者微笑着看罗斯福如何“接球”,面对多次类似场面的罗斯福马上接腔说,要把飞机和空需品运到中国去,可说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但美国政府正戮力以赴把这些重要物资送到中国。他说,如果他是中国政府成员,也会问:什么时候运来中国?为什么不多送一些?作为美国政府一分子,他将会回答:我们将以上帝所允许的速度,把物资运往中国。罗斯福说完后,脸上露出得意的表情。 一位记者立即问宋美龄,她对加速美国军火运华一事有何建议。宋美龄站起来,两眼盯着前方,然后转向罗斯福总统,徐徐说道,他刚刚说过将以上帝所允许的速度把物资运往中国,“但我提醒大家要记住:自助者天助之。”罗斯福听了大笑,并说他非常同意“自助”乃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不过,有些记者觉得宋美龄有点咄咄逼人之势。有位记者问及飞虎队在中国表现如何?宋美龄大加赞扬美国志愿飞行员对中国抗战的贡献。“老政客”罗斯福知道记者会如果继续开下去,宋美龄的风头会比他还健,于是宣布散会。 记者会使专栏作家克莱伯大呼过瘾,他说,也许有一天要让影星海伦·海丝来演这个角色,不过她演得再好也比不上真实生活中的宋美龄。 2月28日晚上,宋美龄一行坐火车离开华府,展开她的忙碌而紧凑的“征服美国”演说行程。宋美龄的火车在半夜经过犹他州一个小镇,全镇居民(包括50名小学生)在车站守候通宵,希望能一睹宋美龄的风采。火车紧急停车后,宋美龄仍在睡觉,一个女佣打扮成宋美龄的样子,穿着她的披肩,走到月台上,频频向群众颔首微笑,这位完全不懂英语的女佣平时看多了女主人的神态,再经过一番指点,乡下人都以为她就是宋美龄,一直叫道:“就是她!就是她!” 宋美龄此行最受瞩目的是在好莱坞露天大会场发表来美的第三次重要演说,以及会见200多位支持中国抗日的影剧界人士。为中国人所熟知的大牌影星如劳勃·泰勒、贾利·古柏、英格丽·褒曼、凯瑟琳·赫本、亨利·方达、丽泰·海华丝、秀兰·邓波儿等都和宋美龄寒暄,宋美龄对好莱坞电影的熟稔,不但使影星惊喜,亦使影剧记者大为佩服。影星均踊跃捐巨款给中国。宋美龄于好莱坞露天广场向3万听众发表演讲,呼吁大家支持中国抗战。 历时7个月大有收获的新大陆之行后,1943年7月4日,宋美龄返抵重庆。 无限风光成往事长岛长命隐居人 50年代宋美龄依然是对美外交权威,但政治权力显然已逐步受挫,她的最大对手乃是蒋经国。 蒋经国在日记和回忆文章里,几乎从未提到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继母与弟弟蒋纬国,亦鲜少道及其妻蒋方良,其目的自然是要凸显他与父亲的密切关系及传承意义。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去世后,蒋经国已无所顾忌,他敢顶撞宋美龄,他不再需要她的意见,亦无法忍受她和孔家兄妹权充“后座司机”。蒋介石的私人医生熊丸说:“先总统过世后,经国先生接任总统。当时他与夫人对外交的意见不一致。夫人便对经国先生说:‘好,如果你坚持己见,那就全由你管。我就不管,我走了。’自此夫人便到美国纽约,一直都不回来。而经国先生的个性一直都很强,他决定的事情便一定要办到,所以也不大管夫人的意见。” 1975年9月16日中午,宋美龄搭乘“中美号”专机离台赴美,行前发表三千字的《书勉全体国人》。1995年适逢二次大战结束50周年纪念,宋美龄应邀重返国会山庄接受致敬,并发表简短谈话。此次华府之行使垂垂老矣的宋美龄重温了一场遥远的旧梦。 宋美龄于1975年9月移居纽约后,大部分时间住在孔祥熙所购置的长岛蝗虫谷巨宅,然因住宅靠海,每逢秋冬,寒气逼人,交通又不便,如遇大雪,顿成与世隔绝之孤岛。90年代后,宋美龄以曼哈顿一栋老公寓9楼为家,这栋15层楼公寓面对公园,临近东河,颇有闹中取静之优。宋美龄颇为满意,住在第五大道公寓的孔令仪和她的夫婿黄雄盛亦便于就近照顾她。 蒋介石过世后,宋美龄就如同一株“失根的兰花”,在台北、纽约两地漂泊。其实,对一生浸润于荣华富贵和享受无上权力的宋美龄来说,住在哪里都一样,权力没有了,“吾土吾民”的观念也就淡了。尤其是像她这样一个在美国成长、受过完整美式教育的人,落户“新大陆”显然远比住在风风雨雨的台北还要舒适、愉快。台湾已非久留之地,何妨乘风远扬,终老异乡。 宋美龄在纽约的晚年,因孔令侃、孔令伟和孔令杰三个晚辈的相继辞世,不免有“杜鹃声里斜阳暮”的寂寥之感。但她虔诚信教,平日与《圣经》为伴,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早已能驾驭生命中的风浪与波折。她偶尔接见访客、逛逛公园、参观画廊。1997年3月20日欢度百岁生日时,纽约宋寓热闹万分,贺礼极多。每年过生日,似乎是她最快乐的时刻,令人遗憾的是,她始终拒绝作口述历史和撰写回忆录,对国史而言,乃是无可弥补的损失。 早年曾对宋美龄顿生“我见犹怜”之心的罗斯福夫人早已去世,而她笔下“娇小和纤弱”的“中国第一夫人”却寿比南山。宋美龄不仅走过了满清末叶、民国启建、军阀混战和日军侵华,亦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更见证了冷战时代的降临与消失,以及两岸敌对关系的解冻……时至今日,宋美龄高寿已一百逾三,成为罕见的生在19世纪,走过20世纪,步入21世纪的三世纪老人。谁言红颜薄命。(中国台湾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