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将此文献给“八一建军节” 我曾经是名军人 作者:冷雪残阳 军营生活一直是我的向往和梦想。 记得在上学读书的时候,老师曾经给过我们一个命题作文:我的梦想 许多的同学写的梦想是什么科学家、作家,甚至有的还梦想当什么有歌唱家、舞蹈家,全都是带“家”字的,即使有不带“家”字的也是选择教师和有钱人。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普通的军人。我不想做将军,也不想做什么战地指挥官,我只想做一名最普通的战士。 从小我就在军营长大,接触最多的是那些可爱的战士,我管他们叫解放军叔叔,没有叫过解放军阿姨,因为那所军营没有女兵。在电影中我分明见到有女兵的,尤其是那些抢救伤员的都是女兵,为什么这里却没有女兵?!我曾经问过父亲,父亲只是简单地告诉我说:有女兵容易出事。 有女兵容易出事?!能出什么事我却不知道,父亲也不多说,我也不好再问。 我选择要去当兵,妈妈是极力反对的,反对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怕我适应不了部队生活,另外母亲也不愿意让我这个她最溺爱的儿子去部队受苦受罪,母亲说:咱们家你爸爸是当兵的、你哥哥也是当兵的,常年咱们一家都难得团聚一次,说什么我也不让你去当兵。再说了,你在家衣来张手,饭来张口,连个地也没扫过几回,你到部队去受得了那份罪么?! 不管母亲是否同意,我要当兵的决心已定。 父亲对我说:你要是想当兵,就要到最苦的地方去,你去吗? 我去,而且我绝不后悔。 到了军营以后我开始后悔了。因为这里与我在电影里看到的和想象中的军营相差太远。 这里是内蒙古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沟,没有树,光秃秃的树都没有,有的只是山连着山,岭环着岭,虽然说不上荒凉但也人烟稀少。而且当时正是冬季,寒风凛冽,白雪茫茫。 送我的车盘山绕岭,颠簸了也不知道有多久才到了一所有人的地方——这就是所谓的军营了。 营区的房子是窑洞,让我想起了电影中看到过的延安。这里不是延安,这里是一个叫土贵乌拉的地方。 营区里走动的那些战士人人身上裹着绿色的羊皮里子的军大衣。 这里住的条件也是我所没有预料到的,完全出乎我的想象:一个班六、七个人,一张水泥抹就的大通铺,一人一条白色的小棉薄褥子,屋子里取暖是采取烧火墙,屋子里的温度很低,感觉得到那种寒冷。 这里的生活用水也很紧张,要到离营区不甚远的唯一一口井去挑水,井边结着厚厚的冰。在家一直用惯了自来水的我,对于这种古老的挑水根本无法适应,而且还有一种担心:挑水的时候会不会脚下发滑跌进井里。 接下来的是晚上睡觉问题,因为天气太冷,而且行装又很单薄,每天晚上要穿着毛衣毛裤,而且被子上还要盖上笨重的羊皮大衣,尽管如此仍然感觉到寒冷冻人。 到了部队,我比较怵头的是晚上站岗问题。岗哨是在离营区不远也不近的半山腰,孤零零的岗楼没有取暖的设备,也没有可以坐下来的地方,夜晚的风一吹,冻得打哆嗦,偏偏还要背着一杆没有子弹的枪(据说是因为曾经有个战士背着装有子弹的枪站岗,由于走火而出过险情,后来就取消了枪里的子弹)。刚站岗那会儿,听老兵说:山上有狼。不知道是真是假,反正听得身上冒冷汗。 因为军营的地理位置问题和生活用水的紧张,洗澡自然是相当困难。到部队一个多月后,终于洗上了一次澡,那次洗澡是连队用大卡车拉着我们翻山越岭行了很远的路到某部队的澡堂子洗的,而且还有时间限制:半个多小时。 常常我也会因为一时无法适应部队的生活而哭过,战士们笑我没出息。其实每个战士刚到部队的时候都和我一样,慢慢地逐渐适应了也就习惯了。 在家从未动过针线的我,逐渐学会了缝缝补补、拆洗被褥; 在家习惯了坐等闲吃的我,学会了包饺子、擀饺子皮和炒菜、做饭; 部队的生活锻炼了我的体魄的同时也教我学会了自立。 部队的生活是单调的,却也是快乐的,那是一种肩负使命感的快乐。(不好意思,这话是我们连长说的。) 如今,我已经脱掉了军装,但我对军营的感情却永远是那么真实和热爱。 部队的生活我写不出全部,也无法用简单的文字表达出我对部队的感情,以上的这些也只是我部队生活的一个小的侧面,如果你真的想了解部队,那么请你到最艰苦的部队去亲自体验军营的生活吧。 ※※※※※※ 冷酷无情非本性 雪雨星风总伤情 残心拾遗红尘事 阳光何时照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