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选修电影学时,杂七杂八搜罗着看了一些电影,以至如今,依然保持喜欢看电影的习惯,而不太喜欢看那些能卑鄙地浪费他人时间的电视剧。美国早期有一部经典影片《正午》,拍摄于1952年,在瑞典首映。被安德烈.巴赞评价为“超西部片”。故事发生在美国西部一个叫海莱德的小镇,警长威尔·凯恩结束五年任期,刚忙完婚礼,就要离开小镇,突然得知五年前被他送入监狱的歹徒米勒刑满释放,正午要来镇上找凯恩报复。为了责任和荣誉,凯恩不顾新婚妻子的劝阻,决心迎战。他让妻子先走。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小镇上的官员与居民听说此事后,竟无一人愿意挺身而出。最后,凯恩只好无奈、悲怆地单枪匹马与歹徒决斗。 故事高度集中在一个西部小镇上。时间更是凝聚在正午前的一个多小时里。时间是这部电影的一个突出元素。电影的时间有三类:故事时间,放映时间和观众感受的心理时间。这部电影将故事时间与放映时间重叠在一起,在电影史上极为少见。影片通过“真实的时间”建立起一种宿命的紧迫感,时间一分分地不断流逝,观众和凯恩一样地紧张和焦虑。影片开始10分种后,第一次出现钟的时间:10:50,之后的70分钟里,凯恩警长找帮手,为了强化时间的紧迫感,影片中先后17次插入时钟的特写镜头,不断强化危机迫近的紧张感。最后一次出现钟的镜头是差2分12点,凯恩警长在警察局写完遗书,准备悲怆地孤身迎敌。这时,影片插入了14个不同时空的小镇居民凝神等待的镜头,将紧张感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最高潮。此时此刻,时间仿佛凝固住了,画外却是夸张的滴滴哒哒时钟的主观音响。时间的精确把握和创造性的运用,延宕了观众的心理时间,营造出高度紧张的气氛,让观众留下深刻的时间感受与印象。虽然故事是已经发生的,但是导演却希望重述已经完成的时间序列,尝试所原来的时间序列重新梳理呈现出来,且基本已经做到了。这正如现在电视媒体的现场直播,让时间本身产生某种爆炸的张力,来对受众产生直接的冲击力。在这个时间序列上,呈现真实,而真实是人们的一种内在需求。时间的意义,只在于正在进行的这个瞬间,而不在于过去的,已经完成的状态。 马原小说《拉萨生活的三种时间》是以第一人称写的,“我”本来在伏案写作,然后有很多事情接踵而至,“我”和妻子在半夜里偶然谈起一个小说的构思,发现其中有一些疑点需要去实地踏勘,于是就出去,这时差不多快天亮了,已经是明天的早晨了。用马原自己的话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小说家使用时间特别极端的例子,尝试讲一个明天的故事。时间是一个巨大的话题。许多时候,你不会感觉到它的存在,就象我们拥有空气并在使用空气,却常常感觉不到,甚至忽略了它的存在一样,但它又实实在在,一直存在。电影是如此的与时间不可分离,小说也是如此。小说总是和叙事密不可分,而叙事的过程总是有其时间序列。 马原在《虚构的时间》里说:任何一部小说都有三个时间,作者在写的时候使用的时间,读者在看的时候使用的时间,还有小说里人物的时间。这三种时间可能会很不同,与电影的三种时间相仿。比如在一个瞬间里发生的事情,作家把它写到小说里时,可以花一天或整整一个星期来描写渲染这个瞬间。如,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作家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来写一个叫布卢姆的人一天二十四小时之中的生活。这是作家把小说中人物的时间,也就是生命时间的放大。俗话所说的“度日如年”,便是如此。也有一种方式,作家把人物的时间压缩,如博尔赫斯《等待》,将主人公来到旅馆等死之前的几十年的生命长度都抹去了。俗话所说的“几十年如一日”,便是如此。当人们散步或闲暇晒太阳的时候,或是无聊透顶打发时间的时候,让时间什么都不发生,不附加任何功利地流过。此时,时间,似乎什么意义都没有了。一些人,几十年的人生半径,就只是在几十、上百公里以内,困在某一个具体的空间里,上班、下班、回家、睡觉,再上班、下班、回家、睡觉。再多,换几个办公室,换几张办公桌,换几个称呼,由科员到副科到正科到副处正处,乃到副厅,实质的生活内容并没有发生变化,他们自己挺满足的,而实则有一份悲哀。因为过于顺风顺水的生活,不可能拥有更多的回忆。而坎坷富有变化与挑战的生活,才会带来更多有意义的时间。 马原的《黑道》,从时间的意义去看这篇小说这个故事的时候,发现这个故事特别虚妄,因为在时间的坐标上,找不到故事。这个杀人故事,作者说:“我自己在面对这个故事的时候,可有事先在心里就充满了疑惑。我说的是一个杀人的故事,如果我认为我亲眼看到了这个故事,我去报案,那么我如何向警方提供证词呢?我突然发现,实际上我的困难是在时间序列里,首先在时间意义上,我的证词就不能成立。这个故事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杀人这件事,最后变成了梦,变成只存在于梦境中的事......由于在时间序列上造成的这种虚妄,我以为我曾经亲眼看见的,并且以各种细节向人们讲述的这个故事,它一下子把我推开了,由于它推开我,它把自己放到远处,不但是放到我的远处,同时也是放到了读它的人的远处。”这就是一些批评家愿意这样认为的“马原在叙述一个正在发生的故事”。 尚未发生的事情,有时,真的可以一起去经历它的“发生”。从这个角度来说,给一个理由,给一个信心,意义,毕竟在自己未来的时间上。尽管,谁难受,谁知道。 ※※※※※※ 信仰第一,别人第二,我第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