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幽梦9岁生日快乐! 下一主题:祝贺【幽梦帆影】建坛9周年
【512地震三周年祭】废墟中绽放的风信子(祝幽梦生日快乐!)
[楼主] 作者:dream_梦儿  发表时间:2012/01/10 21:19
点击:5641次

(该5.12大地震纪实报告获得《小说选刊》第二届全国小说笔会优秀作品"中篇小说类一等奖";第二届"新视野"杯全国文学征文大赛"散文类"二等奖入选《第二届"新视野"杯全国文学征文获奖作品选》)

>

 

《废墟中绽放的风信子》

文/梦儿

 512地震后,我去成都省人民医院地震伤残康复中心献爱心时,偶然认识了汶川县映秀镇的地震幸存者黄益民、李金琼夫妇。

  黄益民:45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五金交电化工公司下岗职工,短平头,头发似乎很硬,根根竖起,眼睛颇有神彩。身着白色背心,米色休闲短裤,虽然左小腿已被截肢,断肢处被纱布包裹着,脸上却没有地震幸存者常见的那种漠然与哀戚,而总是带着一丝淡定的笑容,瘦弱的身躯透着男人惯有的乐观与坚毅。李金琼:黄益民之妻,44岁,映秀镇书店职工,中等身材,五官端正,身着一件碎花连衣裙,虽然稍有些木然的脸上写着忧伤,却仍努力地向我展露微笑。

时光荏苒。伴随着5.12汶川大地震3周年日子的临近,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本完成。三年来,我用眼睛和心灵记录着一个巨大伤口的痛楚和挣扎,以及伤口的渐渐愈合并焕发新生的进程。我之所以在512地震三周年将他们的经历发我博客,一是他们身上的坚强、乐观、感恩心以及他们用生命书写的人间真爱,用实际行动表达的最有力的爱情宣言,让我在拨开层层废墟,还能看到爱情之花如此美丽动人而感动与震撼;二是为了永远铭记这场人类巨大的灾难。我们都是512大地震的幸存者.对于灾难,只有记住那些应该记住的,生命才具有永恒的意义。只有在一次伤逝中遗留的价值观,国家与公民的关系,应该被捡拾的生活方式,才能弥久不衰,支撑起一个民族的未来;三是三周年是一个纪念的日子,又必将是一个希望的启航。大地震幸存者超越痛苦的能力,给我们带来的希望,同样值得留在我们的记忆里,给生者以更多的信心与勇气;四是因为当太阳照样升起时,还有那么一些心灵的角落需要我们用彼此的温度和爱去照亮,去温暖。

     风信子还会在废墟上开放,犹如田野永远不会拒绝花朵一样。风可以不懂云的漂泊,沙可以不懂海的辽阔,天可以不懂雨的落魄,但有一种力量与精神却永远不会倒下。

现在,失去家园,接上义肢的黄益民一家三代4口暂时住在都江堰市"幸福家园"板房社区,9平方是有些拥挤了,没有国家他们还不知道自己会怎么样呢。欣慰的是他们最近已在映秀分到一幢具有羌族民族风格120平米3层楼新建的永久性居住房(连排别墅)。很快就会回到映秀去,回到属于他们自己的那片田野。经历过巨大灾难并有着在钢板似的坚贞爱情的他们犹如一粒蒸不熟、煮不烂、捶不扁、炒不爆的铜碗豆,在岁月的长河中注定还要响当当地活着。这种力量这种精神其实给了人们一个强有力的信念,让生命的个性更加顽强。灾难面前,人类是一体的,我们和国家是一体的!这种信念不是天生的,它来自我们每一次面对灾难时我们的国家、政府还有人民的所作所为--这便是我们这个社会、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不变的性格!为什么,我们的眼里常含着泪水?不仅是因为我们爱这片土地,还更爱这片土地上的团结勇毅富有爱心与希望的人们! 

 1

   2008年5月12号,是一个与平日里毫无异样的日子,但却又是彻底颠覆了黄益民生活和命运的日子。

  这一天,像每一个熟悉的日子那样,黄益民和女儿吃完午饭,父女俩照例温馨地看一会儿电视节目,享受亲情的天伦之乐。14:00点,女儿收拾好书包上学。像往常那样,打开门转过身,对坐在沙发上的黄益民扬了扬手说:"爸爸,我上学了。拜拜。"没想,这样的一句话,竟然成了女儿与父亲的最后诀别。

  14:28分,突然间,耳边传来轰隆声,身下的沙发像暴风雨中的小舟剧烈颠簸。所有家具在剧烈摇晃,凳子在蹦跳,墙壁裂开一道道狰狞的缝隙。"不好,地震了!"正在看电视的黄益民马上意识到是地震了,他心跳得几乎蹦出来,立即从沙发上跳起来冲向家门,打开门,左脚刚踏在走廊上,伴随一阵巨响,顷刻间,这座六层楼高的宿舍楼轰然整体垮塌。一、二、三楼下陷地底,他家所居住的四楼坍塌成了一楼,而五、六楼斜倾歪塌到了一边。随着垮塌的走廊,他整个人头朝下呈倒挂金钟状被废墟紧紧掩埋,而这一切从发生到结束不过4、5秒钟,他最后的一点意识就是:"我完了!"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待他醒过来,眼睛、鼻腔、口腔、耳朵里塞满了建筑物的残渣和尘土,无法正常呼吸,眼睛也刺痛得睁不开,双腿被压住不能动弹,恍惚中,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阳间还是在地府。忽然,他的右腿感觉到了微弱的一丝凉风吹拂。哦,我没有死,我还活着。黑暗中,时间的流逝仿佛没有意义。但对于黄益民而言,在废墟中的每一秒钟,都是在和死神较量。余震持续不断,碎石和瓦砾不断往下掉,呼救,没有人应答。怎么办?那一刻没有人能帮自己,只能自己救自己。没有恐惧,没有绝望,只有生的希望支撑着他顽强的意志。

  他顾不上浑身上下的疼痛,在黑夜中展开自救:他艰难的把手慢慢地从砖块中拔出来,然后用手把口腔、鼻腔的尘土掏干净,令人窒息的胸闷终于因能顺畅呼吸而一下舒畅起来。不过,让他伤脑筋的是被尘土迷住受伤的眼睛怎么也睁不开,他将两只外衣袖子翻卷过来,用没沾着泥土的外衣袖子里面和贴身的背心慢慢擦拭眼睛,一分钟,两分钟......终于,他的右眼勉强能睁开一条缝了。接下来,头也可以转动了,再试着让自己慢慢的在漆黑狭小的废墟里高难度的转体,翻身仰躺,头向上,这个姿势让他可以稍微舒服一些。接着,用手在黑暗中摸索,发现自己被困在垮塌水泥板与栏杆形成的一个封闭的空间里,虽然双腿被水泥板压住,可身体其他部位似乎还没什么大碍,身体周围是一些碎石和瓦砾,并无水泥板和重物。他还惊喜地看到从废墟缝隙里透出星星点点的光亮,得知自己埋得不深,心里暗自庆幸:看来老天对我还算厚道,我还能活着出去。他用手摸索被水泥板压住已经没有知觉的两条腿,发现压住左腿的水泥板与左腿间有一些碎砖头。于是,他用摸索到的一小木条捅那些碎砖头,因担心动作过重,会引发废墟新的垮塌,所以他只能轻轻地捅击,一个碎砖头被木条捅松动,取出来,紧接着又捅下一个碎砖头,半小时过去,一个小时过去......  

  2

  14:28分,地面上下颠簸,猛烈摇晃,远处传来轰隆声。正在上班的李金琼在意识到"地震了"的瞬间,一个箭步冲到大街上。此时,地底下发出的"轰隆"声呼啸着,建筑物轰隆隆倒塌,腾起一股股青烟,清明的天色突然变黑,空中黄沙尘土遮天蔽日,人们在街道上四散逃窜,倒塌的房屋下传来凄厉的呼救声,市场里的商家和顾客混成一团,摊档被颠翻,各种水果和蔬菜滚落一地,被无数狂奔的脚踩踏进灰尘和泥土,小镇一片狼藉,恐惧袭击了每一个人的心。

  快去电厂坝子!有人一边大声叫喊,一边向电厂坝子跑去。李金琼也随着人流向电厂坝子方向奔跑。可还没跑出几步,前方农业银行六层大楼轰然倒地,阻断了前往电厂坝子的道路。李金琼只好折回身随着惊慌失措的人流往另外方向奔跑。可大地颠簸得实在太厉害,脚下软绵绵的似乎踩不到底,站立不稳的她被摔倒在地,趴在地上的身子下面仿佛有一股波浪在翻腾,任她怎么努力也没法从地上爬起来。

  救命啊!救命啊!老天爷啊,你要灭人了啊?!你踩着我的手了,你踏着我的脸了!听着耳边声嘶力竭尖锐凄厉的哭叫声和呼救声,看着眼前惊恐万分四处奔跑的人们,趴在地上满脸泪水惊恐无助的李金琼感觉世界的末日来了。情急中,求生的强烈欲望让她紧紧拽着一位奔跑的陌生小伙子的裤脚,借助小伙子向前奔跑的力量爬了起来,全然不知刚才摔倒而右脚脚踝扭伤的疼痛,随着人流拼命跑到一处相对安全的开阔地。

  几分钟过去,令人窒息发狂的地动山摇终于平静,那一瞬间,整个小镇突然陷入死寂。令人窒息的死寂过去,嘈杂的人声似乎由地底迸发,又充塞于每条街道,所有活着的、受伤的、站着的、趴着的、躺着的、坐着的,浑身尘土难以分辨面目的男人、女人、孩子、老人都在惊恐中痛哭和呼叫。

  啊,我的家呢?在家里的丈夫还活着吗?在学校读书的宝贝女儿在哪里?持续不断的强烈余震使四周的房屋不断坍塌,飞石不断从眼前掠过,李金琼冒着令人心悸的余震,凭着记忆,忍着右脚扭伤的疼痛,一瘸一拐,跌跌撞撞好不容易才寻找到他们所居住的小区。天啊,眼前的一堆堆废墟瓦砾就是耗尽他们夫妻一生心血,刚搬进去不到两年,曾经充满着全家人欢声笑语温馨的家吗?在家休息的丈夫在哪里?对着这堆废墟瓦砾李金琼泪流满面,撕心裂肺地大声哭喊"老头子......黄益民......"

  凄厉的声音,穿透了厚厚的水泥预制板,在空气中回荡。黄益民突然听到妻子在废墟外面悲怆的呼喊,她还活着!她来找我了!黄益民惊喜极了,使出全身的力气大声其实却很微弱地回应着妻子的呼喊,并告诉妻子自己被压住了,没办法出来,让她去找人帮忙救他出来。

  终于,李金琼依稀听到了丈夫的声音,她悲喜交集,大声哭喊着,拼命攀爬废墟,寻找发出丈夫声音的确切位置,并乞求路过的人帮忙救助废墟下的丈夫。惊魂未定的路人看着余震中还在不断垮塌的废墟,无奈地摇摇头快步离去。眼睁睁看着丈夫被困在废墟下,自己却无能为力,这是怎样的痛!心碎的李金琼一边用手疯狂的刨拣碎石瓦砾,一边哭喊着"老头子,老头子,你说什么啊?我听不清楚!你一定要坚持住啊!"

  因为废墟里的嗡嗡回声,不管李金琼竖起耳朵再怎么仔细倾听,也听不清楚丈夫在废墟下再三应答自己说的一连串含糊不清的话。无奈中,她思忖可能是丈夫暂无大碍,让自己先去找还在漩口中学读书的女儿。于是,她大声对在废墟里的丈夫说自己去学校找女儿,让他一定要坚持。然后带着对丈夫的万般不舍,咬咬牙,硬着心肠,哭着离开埋在废墟下的丈夫,忍着右脚扭伤的疼痛,一瘸一拐地前往漩口中学去寻找女儿。  

  3

  啊,她竟然丢弃我走了?听着妻子走远的脚步声,浑身上下都在疼痛的黄益民难以想象与自己相伴二十年的妻子竟然会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刻离弃自己。不过,他很快从失落中冷静下来,与妻子二十年朝夕相处的深厚感情和自己对妻子人品的了解,他相信妻子应该不会是什么"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的无情之人,他想妻子一定是去找女儿了,而妻子找女儿一时半会儿来不了,没有救援的人来,为了活命,他加快了自救。在水泥板与左腿间最后一个碎砖头被取出来的同时,早已没有知觉的左腿也随之从水泥板下面滑了出来。他在喜悦之际,不敢有丝毫松懈,马上接着试图取出压在水泥板下面的右腿。可是,当他仔细摸索时,他的心被揪了起来。与左腿不同的是,右腿是被水泥板直接紧紧贴压在一起,中间没有任何空隙可以使展小木棍。尽管他用双手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使劲推掀压在整个右腿上的水泥板,可那巨大水泥板纹丝不动,一切努力都是徒劳,他被恐惧击垮,绝望的想到:糟了,今天我要死在这儿了!就在恐惧绝望袭来时,贤淑的妻子,漂亮乖巧的女儿,今年即将高三毕业上大学的儿子,七十多岁的老父慈母,两个弟弟的身影一一浮现在黄益民的脑海里。他心里一激灵,我头、手、身体其他部位都好好的,怎么能因为一只右腿就这样轻易放弃生命,抛下我所深爱的亲人们呢?!不!我不甘心,更不能放弃!为了我所爱和爱我的人,也为了我自己,在死神面前我绝不能退缩,我必须得活着出去!

  他重新振作起来,并冷静地思考各种可行的自救办法。最后想到房屋的水泥板外表一般都会刷上一层灰浆和涂料,如果把那层灰浆和涂料去掉,压住右腿的水泥板与右腿之间就会有小小的空隙,右腿就能取出了。想到此,黄义民似乎看到了希望,时间不允许他多想,他马上开始行动,除了双手,什么工具都没有,只能用手一点一点的抠压住整个右腿水泥板表面上的灰浆和涂料,指甲抠掉了,手被磨破了,十指鲜血淋淋,血和灰混在一起,疼得钻心,可他咬着牙,忍着疼痛坚持不停的抠,不停的抠......经过不懈努力,黄益民终于用指甲将压住右腿水泥板外面的灰浆涂料全部抠掉,然后双手试着用劲,将右腿从那水泥板下面取了出来。

  接着,他用手刨头顶上有光亮缝隙周围的瓦砾砖块,力图扩大缝隙形成的洞口,以便把身体从洞里挪出来。一次又一次的余震使他的努力前功尽弃。可是,执着的他毫不退缩,继续用手刨,一点点将身体往上挪。

   晚上8点过,经过6个多小时的自救,他凭借自身顽强的求生意志,终于为自己筑就了一条生命之路,奋力挣扎着从废墟里爬了出来。劫后余生的他体会到了一生中从未感受过的无法言喻的幸福和快乐!强烈的喜悦过去后,他想站起来,可是,此时的他才发现自己已经无法站立,在大地震中,水泥板已将他左脚除大脚趾的其余四个脚趾头轧断了,并且双腿因被水泥板重压时间过长,已完全失去了知觉。

  因为地震断了电,四周一片漆黑。持续不断的余震中,空中下起了雨,并刮起了大风。他在黑暗中摸索着脱下贴身的背心将缺损了4个脚趾头流血不止的左脚脚掌小心地包裹了起来。然后,拖着没有知觉的双腿,爬向地震中幸存者在开阔处用塑料彩条布栓在树上搭建的简易地震棚。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狂,乱成一片的街上,哭泣或尖叫的人们不时慌乱地跑过。四面通风的简陋地震棚难以抵挡如注的雨水,棚外下大雨,棚里下小雨,黑暗和寒冷袭来,里外上下湿透的黄益民又冷又饿,禁不住瑟瑟发抖。幸亏后来向过路的好心人要了两件衣服和一把雨伞,蜷缩成一团,坐在漏雨的地震棚里,一只手撑着伞,一只手不停的按摩失去知觉的双腿,在前面和右边两具与他相距不到1米的遗体的陪伴下,度过了他一生中最难熬的漫漫长夜,在雷鸣电闪,凄风苦雨中等待妻子带着女儿回来,等待救援部队的到达。

 4 

  念女心切的李金琼离开丈夫后,全然不顾脚伤的疼痛,冒着持续强烈余震的危险,在风雨中一瘸一拐地来到女儿上学的漩口中学寻找女儿。只见漩口中学五层的教学楼在地震中已经全部垮塌,三楼下陷为一层,整个主体大楼斜埋地下,而楼顶还有一面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显得格外醒目。旁边的学生宿舍楼在地震冲击波下呈S形倾斜,400多名学生和老师被埋在废墟下,有的死了,有的在呼救,有的只有微弱的呻吟,从各处赶来的惶恐的父母在废墟周围凄厉地呼喊着自己孩子的名字,用手、用就地找到的"工具"疯狂地挖刨、寻找自己的孩子。整个漩口中学悲声四起,哭声一片,撕心裂肺。

  眼前的一切让李金琼难以置信,发疯似的扑向瓦砾堆,哭着,叫着,喊着:馨儿,你在哪里?你还活着吗?你有没有听见妈妈喊你?你为什么不答应?馨儿,你怎么不答应妈妈啊?!李金琼一遍又一遍地呼唤女儿,凄厉的呼喊声在小镇上空久久回荡,可那些堆积的瓦砾、垮塌的水泥钢筋下没有任何回应。旁边有人告诉她,漩口中学幸存的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被转移到渔子溪山上去了,或许你女儿被老师带到渔子溪山上去了。一番话让本已绝望的李金琼看到了希望,她忘了右脚踝的剧烈疼痛,拔腿就向渔子溪山上奔去。

  好不容易爬到渔子溪山上,李金琼迫不及待地向所见到的初一(二)班的同学询问女儿的消息,可同学和老师们都说没看见女儿跑出教学楼。一次次的询问,一次次的失望让李金琼的心越揪越紧,绝望虚脱的她跪在雨地里悲痛得几乎晕厥。不行,我还得去学校找女儿!女儿可能还在废墟里等我去救她!李金琼爬起来准备下山返回学校找女儿。组织女儿班上幸存同学到渔子溪山上避灾的班主任杨老师极力安慰劝阻李金琼:"我知道你的心情,我也同样挂念黄里馨,可是,现在天这样黑,雨这样大,又在余震,你脚又受伤,你怎么找啊?!今天晚上就在这山上老乡家躲一下雨,明天早上天亮了,再去找好了。"

  山下一片黑暗,寂寂无声,山上也人声渐低,学生们最先睡着了,最初的惊恐和慌乱,逐渐归于接受宿命一般的安静。看着如注的大雨,李金琼只好无奈地听从杨老师的劝告,到山上一家村民临时搭建的简陋地震棚里,在恐惧、悲伤、绝望和疼痛中垂泪到天明。

   5

  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疲惫不堪、饥肠辘辘的李金琼拖着更加疼痛的伤脚冒雨下山去漩口中学找女儿。在去学校的路上遇到女儿班上的三个同学,"阿姨,阿姨,黄里馨被挖出来了,还活着,不过脸被严重压伤了,你快去看看吧!""是吗?我马上去!"正当李金琼准备去学校看女儿时,李金琼的一个要好女友跑来不由分说地拉着她就走,"哎呀,终于找着你了!黄益民昨天晚上自己从废墟里爬出来,他脚被水泥板砸伤,砸得好凶哦,你还不快点去看他!""啊,他在哪里?......"

  李金琼在女友的搀扶下跌跌撞撞来到黄益民的面前,看见简易地震篷里的丈夫浑身尘土,惨白着脸,眼眶因受伤青黑得像大熊猫,包着左脚的背心浸透了斑斑血迹,身上没有一处完好,全是大大小小数不清的伤口,一时悲不自胜,心如刀绞,悲伤地哭喊着"老头子,你是怎么出来的啊?你咋个伤得这么凶哦?老头子啊,我们的女儿不在了!""老婆子......"劫后余生的夫妻在众目睽睽之下,紧紧地抱在一起嚎啕大哭,像是要把一天来积蓄在心里太多的恐惧、悲伤和绝望全部倾泻出来。 

  待悲伤的情绪稍稍平复,黄益民和李金琼透过雨雾默默地看着眼前自己居住了二十多年的映秀,被这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灾害,毁坏得面目全非,成片的房屋倒塌,一幢幢建筑完全混在了一起,横七竖八的水泥板、水泥柱和裸露的钢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瓦砾堆,四处是一辆辆被砸毁的车辆和一具具有的完整,有的支离破碎的遗体,有的用旧床单或者塑料布遮盖着,有的就那么裸露着。从巨大的水泥石块下面传出微弱的呼救声或呻吟声,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血腥味,死神的阴影在废墟上飘忽游荡。人们从一种混乱陷入另一种混乱,有人在奔跑,焦急地寻找家人,而他们的家已经完全不存在了。有人神智不清来回游荡。受伤的人躺在地上痛苦呻吟。侥幸没受伤的人或继续寻找救助浅埋在废墟下的孩子、老人或自家亲人,或照料受伤的亲人,或眼含泪花,神情悲伤的呆坐在风雨飘摇的简陋地震棚里......

  看着眼前这惨烈的景象,想着昔日温馨幸福的生活被瓦砾替代,想着女儿生死未卜,想着黄益民受重伤的腿脚,守着遍地遗体的黄益民和李金琼心里竟然没有丝毫恐惧,感到的只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悲恸和苍凉。李金琼挂念着女儿,准备再去漩口中学寻找女儿。虽然女儿是夫妻俩的心头肉,可持续不断的强烈余震,房屋不断垮塌,瓦片碎石满天飞,加之李金琼右脚脚踝扭伤,黄益民怎么也不放心妻子冒险去找女儿,这两天已饱受身心折磨的他已经承受不起再失去妻子的打击了。在那时刻,恐惧、空虚、悲伤的黄益民和李金琼挂念着在都江堰居住的老父老母和上学的儿子,渴望与亲人们联系,可此时的映秀通讯已中断,打电话已是奢求。

   6

  惊心动魄的地动山摇停止,生活仿佛一瞬间回归了原本,人们从生死的癫狂中进入了现实的担心。要活下来就必须找吃的,找喝的。由于地震,所有通往映秀镇的道路全部被摧毁,全镇人被困在高山环绕的河谷底部,映秀,已成孤城。镇里房屋倒塌,掩埋了一切;剩下的崩裂歪斜,没人敢进去。水源受到污染,供电和通讯中断,由于事发突然,很多人衣不蔽体,饥饿难忍,生死线上的挣扎让纯朴的人们放下了斯文和尊严,只好冒着余震的危险在废墟里东刨西挖,找吃的,找穿的,有的甚至哄抢超市的食物和矿泉水,这个时候,没有人有资格用道德的标杆来衡量他们仅是哄抢食物和矿泉水的救命行为。

  大雨仍在不断地下,狂风仍在不停地刮。孤岛映秀汇集了所有人的悲伤与祈祷。露宿在外的大部分人因为下雨感冒发烧,伤员伤口感染,全镇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和饮用水严重缺乏。黄益民在地震中被水泥板截断脚趾的左脚因为没有及时得到治疗以致伤口开始感染,李金琼扭伤的右脚脚踝也肿得象个萝卜。可他们找不到一颗抗生素,一包消炎药、一点纱布棚带。夫妇俩因为受伤没有能力去找水和食品,四十多个小时没吃没喝,饥饿感一阵强似一阵地抓挠着胃部,为了生存,只好向那些从废墟里掏出些许食物和饮水的人讨要一点食物和水。可在那种时候,大家都非常恐惧,求生对于每个人都非常重要,何况还有传闻说还会有洪水袭击,那些幸运找到水和食品的人都不愿意给别人自己救命的水和食品。

  为了受重伤的丈夫,李金琼,一个平日里堂堂正正的人,看见路过一位卖废品的大姐手上有水,却不得不放下尊严上前乞求,"大姐,我老公受伤了,两天没喝水了,你给我一瓶水吧,我会报答你的。"卖废品的大姐看见黄益民夫妇实在可怜,虽有些不舍,但还是忍痛给了他们一瓶矿泉水。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被解救出去,没有其他的食物,只有要来的这瓶水,得留着救命,渴得实在不行时,夫妇俩含着泪推让着你轻轻抿一口,我轻轻抿一口,一瓶水喝了两天。在这极端灾难面前,面临食品短缺,不仅吃东西,就连喝水也只能悄悄喝,剩下的还得赶快藏在衣服里,生怕被饿疯渴疯了的人抢走。

  在巨大灾难面前,黄益民和李金琼相互安慰、相互鼓励,患难与共、生死相依。他们深感:过去,他们相爱,但不懂爱;他们有感情,但不懂感情。而这次生死洗劫,让他们真正明白了爱的真谛。天色全暗了下来。漆黑的夜晚,狂风大作,暴雨倾盆,黄益民和李金琼与其他幸存者们得以藏身的简易地震篷被刮得东摇西晃,蓬里浸满了水。余震还在持续,周围山体哗啦啦不断滑坡,房屋还在继续垮塌,夜里不时有人惊叫,有人哭泣,在夜空传散。

  女儿一直没有消息,李金琼几次到学校寻找,问遍了女儿初一(二)班生还的同学和老师,可所有的同学和老师都说没看见女儿跑出教学楼。至于女儿被挖出来,脸被严重压伤一事,也仅仅是听说而已,并没有任何人亲眼看见女儿被挖出来,黄益民和李金琼一次次的希望被一次次地破灭。女儿到底是不是还活着?家没了,以后怎么办?在都江堰的父母儿子是不是安全?政府救援什么时候来?苦难什么时候才能完结?黑暗吞噬了白昼那一点点极不容易凝聚起来的希望,被巨大悲伤击穿的人们只想早点得到安顿。两天来被一幕幕惨烈情景麻木了神经的黄益民和李金琼在那风雨飘摇的简易地震篷里彼此依偎着,手握着手,神情凝重,呆滞的眼里充满了无助、恐惧、悲戚,目光互相交错,却凄然无语。他俩都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大脑同样一片空白。凄风苦雨中又度过了难捱的一夜。    

7

  5月14日清晨,天边渐渐亮出了鱼肚白。下了一天两夜的暴雨终于停了,天空格外晴朗,没有一丝云彩。黄益民和李金琼似乎透过这异常晴朗的天空,看到了一线希望。

  上午,解放军官兵、消防战士、武警战士以及医疗人员先后到达映秀,并顶着炎炎烈日立即展开搜救,争分夺秒地奋力抢救幸存者。缺乏挖掘机械,他们就用手去挖刨,医疗队在现场对抢救出来的伤员进行紧急救治、转移群众,迷彩色与白色铸成了一条生命的绿色通道,满目疮痍的废墟上跃动着越来越多的橄榄绿。

  看到冒着生命危险徒步急行军近百里来救援自己的救援部队,四十多个小时在绝境里挣扎的灾民们看到了希望,心里有了安全感,他们鼓掌欢呼迎接救援部队,有的甚至跪在地上泣不成声。

  为了更快更有力的救援,发挥空中救援优势,解放军将漩口中学前面一小块河滩开辟成临时停机坪,以便直升机降落运送救灾物质和转运伤员。突然,空中传来"嗡、嗡、嗡"的声音,军用直升机在头顶盘漩。"我们有救了!"在河滩等待被直升机运送到成都医院救治的伤员和伤员的家属看见空中军用直升机不断投下来的救命食品和矿泉水,所有人都振臂欢呼,热泪盈眶,奔走相告。

  转运伤员的直升机从天而降,每架直升飞机上只能放下6个担架,在螺旋桨扬起的风尘中,等待的人们与直升机相距约100米。执勤的战士、等待的伤员,都用手捂住耳朵,以抵挡直升飞机的巨大声响。而抬伤员的战士,他们的手都紧紧捉住担架。抬伤员上直升机必须经过一个土坡,再踏上一条碎石路,稍不注意就会扭伤脚。可为了抢时间,战士们跑得飞快,穿越那段碎石路时,为了保持担架的平衡,每个战士才稍稍放慢脚步。离直升飞机越近,气流就越大,沙石漫天,抬担架的战士们,都面朝担架上的伤员,他们肩膀搭肩膀,用身体为担架上的伤员筑起一道人墙,挡住风沙,还有战士,用手护住伤者的面部。

  到达映秀的部队医疗队在旋口中学旁一块空地上很快就搭起简易帐篷,以随行携带的简单医疗设备和药品马上开始对危重伤员进行清创、消毒、包扎、药物治疗等简单的治疗,然后抬上直升机运往成都各大医院进一步治疗。

  在河滩陪伴受伤丈夫等待直升机的李金琼看见河滩上挤满了伤员,重伤的躺在地上,轻伤的或站或坐,部队医护人员根本忙不过来,而丈夫受伤以来两天两夜几乎没吃没喝,伤口因没处理已重度感染。无奈中,只好硬着头皮向医生要了一袋液体为丈夫输上。因伤员实在太多,医护人员带来固定输液针头的胶布等药品得去救治其他伤势更重的伤员,所以,医生只好让黄益民自己用右手摁住固定左手背输液的针头,并让李金琼为躺在门板上的黄益民高举着输液袋。

  15时50分,载有温家宝总理的3架直升机降落在漩口中学河滩上时,大地还在震动。温总理一下直升机,河滩上的伤员和家属以及在场的灾民见到总理,犹如看见亲人,一起高喊"总理好!""总理......"

  总理举起手臂向大家问候,大家辛苦了!同时对聚拢过来的当地干部群众说,你们受苦了,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心汶川的老百姓,时刻惦记着这个地方。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把伤员救出去,公路不通就用直升机,现在我们正在想方设法增加直升机,继续加大运输力量,使更多的受伤群众得到及时救治。同时,继续组织施工力量打通公路,使灾区恢复重建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温总理接着坚定地高声说,看到你们现在的困难,看到死伤的群众,我们心里非常难过。现在我们就是要想方设法救人,把救人摆在抢险救灾工作的第一位。面对困难,我们要坚定信心,相信党和政府,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战胜这场灾害。

  总理讲话时,声音沙哑,嘴唇微颤,手不断抖动,眼里满是泪水,用感同身受的泪水冲刷着人们郁积的恐惧和悲伤,听了总理的话,群众激动地流下了热泪,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简短讲话后,总理逐一走到躺在河滩上等待救治的伤员们中间,蹲下来,和躺在门板和地上的伤员说话,查看他们的伤势。总理请伤员再忍耐一下,很快就会把他们救出去的。看见受伤的儿童,他低声告诉孩子不要害怕。当总理来到双腿受伤严重,66岁的谢升贵面前时,他蹲在地上,握着谢升贵的手说:"老同志,这次地震您受灾了,您要坚强些,您一定会好起来的!"握着总理温暖的手,听着总理暖心的话,看着面容憔悴,鬓角花白,与自己同龄的总理时,谢升贵感动的泪水夺眶而出,激动得不能言语。

  总理来到黄益民的身边查看黄义民的伤势,旁边站着为丈夫举着输液袋的李金琼向总理问好,总理微笑着问李金琼,"你是护士吗?""不是。他是我丈夫,我是照顾他的。""哦,你们受灾了,我们会用一切力量救助你们的。"看着慈祥得像自家亲人的总理,李金琼热泪盈眶,再也说不出话来。

  随后,总理又冒着危险,走过一座已经被震裂的石桥,到河对岸察看受灾情况。这时,旁边山上不时还有石头滚下。天慢慢阴下来。一直在空中侦察天气的飞行员报告说,天气有变,要求马上返航。成都军区副司令员范晓光上前不得不催促总理回程。

  17时许,总理离开映秀镇时,对救援人员说,映秀镇是受灾最严重的地方。现在陆路交通不方便,就要加大直升机的运量,还叮嘱一支刚刚赶到的救援部队要尽全力救人。面对这巨大的民族创伤,温总理在第一时间给予了民众最及时,最贴心、最有力的抚慰。

  5月15日,痛苦呻吟着的废墟,太阳像火一样炙烤着,炙烤着大地上这个巨大的流着血的伤口。 

   地震72小时后的映秀镇,死尸的气味在小镇里弥漫开来,不少人忍受不住,呕吐不止,不得不用布角塞住鼻孔。由于缺少尸袋,仍有大量遗体被摆放在街道废墟的空隙间等待处理。而废墟下面仍埋有数千人之多,且正在不断死去,曾经秀美的那个狭长山谷已变成人间地狱。 

  营救仍在继续,虽然废墟中掩埋的幸存者生还率随着时间的消逝大大降低,可只要还有一线希望,还有一点微弱的生命迹象,搜救就绝不放弃。救援队员、武警、消防、解放军官兵、医护人员以顽强的毅力和巨大的勇气,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克服余震、暴晒、暴雨、寒冷、饥饿、伤病等重重危险和困难,全力抢救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整个救援过程,部队始终军纪严明,以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由于陆路交通中断,救援人员只能经过徒步行军、冲锋舟突进、直升机运载等方式把救援物资送往映秀镇。小镇幸存的妇女、儿童和老人可以优先领到食品和饮用水,大多数灾民住进了空投的帐篷,情绪有所稳定,但水和食品仍是限量供应,缺少的仍然是药品和饮用水。 

  因为受伤学生、危重伤员太多,下午六点过,黄益民才被救援人员抬上直升机。这是他第一次乘坐飞机,并且是军用直升机。临上直升机前,李金琼用力握着丈夫的手,含着眼泪,匆匆但坚定地告诉丈夫:"你到成都好好治伤,照顾好自己,你走后,我再去找女儿,然后马上就走路到成都来照顾你!" 黄益民打断了妻子的话,"不行!到成都的公路已经没有了,又有余震,你一个人怎么能去走那么危险的路哦!等明天约上几个人结伴再去成都看我!"黄益民非常清楚现在映秀到成都的"路"是一条死亡之路,何况还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不行!你脚伤得这样厉害,左眼今天也才能勉强睁开,身边不能没有人照顾,我是你老婆,我不去照顾你,哪个照顾你嘛!再危险我都会去成都找你,你等着我!"李金琼对丈夫的坚定承诺让黄益民眼眶发潮。 

  10 

  随着运送丈夫的直升机起飞,越飞越远,渐渐成了一个小黑点,最后消失视线里,李金琼的一颗心也被乘机远去的丈夫带走。 

李金琼最后一次到漩口中学的废墟上寻找女儿无果后,只好带着极度失望和悲伤,独自一人离开曾经是那么秀美,给自己留下那么多美好记忆,如今却只剩下伤痛和惊恐满目疮夷的悲情小镇,忍着右脚被扭伤的疼痛,满面灰尘一身黄泥,一瘸一拐踏上前往成都寻夫的艰险之路。 

  "老头子,你等着,我就是爬也要爬到成都去,你等着我!"李金琼怀揣着这份坚定信念,在不断的余震中,冒着随时可能被山上飞石击中的危险,强忍着脚扭伤的痛苦,深一脚浅一脚,手脚并用,独自往圣音寺方向攀爬,她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在天完全黑下来之前赶到圣音寺临时渡口,只有从那里才有希望通往紫坪铺,再到成都。 

  映秀距离都江堰虽然仅30多公里,可大地震摧毁了映秀通往外界的一切公路,宽阔的白花大桥已经被地震震掉了近一公里的桥面,摔在地上成了四截,高处悬崖上是随着石块不断滚落扬起的尘雾。而最危险的尤为映秀至圣音寺路段,沿途需要不断翻越五六公里滑坡山体,一边是悬崖绝壁,一边是滔滔翻滚的岷江。路是根本没有的,有的是飞滚的山石、泥石流和深深的泥潭陷阱,泥泞伴着不断的余震层层加深,随时有可能一脚陷进去再也拔不出来,或滑下山去,被波滔汹涌的岷江吞噬。已被泥石流、山体滑坡完全淹没的公路边不时能看见被砸烂倾翻的汽车和车里已死去的人的头顶或伸在车窗外的手,令李金琼毛骨悚然。更让她惊悚与恐惧的是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暮色中"路"上除了她,没有一个向外奔逃的灾民,这种黑夜中的奔逃,无异于是在将生命再次推入可怕的陷井。可她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因为,有一种牵挂,有一股力量,让她迸发前所未有的勇气与信心。 

   约摸走了半个小时,李金琼终于欣喜的在一条岔道上遇见了一位在水磨加油站工作的小伙子,小伙子刚从映秀寻找亲人返回,现急于回水磨加油站上班。小伙子见李金琼不顾天黑"路"险脚伤拼命往外赶,好心劝说,"大姐,天眼看就快黑了,又在不断余震,况且前面根本没路可走,你又脚伤,你一个女人走多危险哦!你和我一起到水磨加油站,我给你找住处,过了今晚,明天出去也不迟啊。" "谢谢兄弟!我老公受伤了,今天被直升机送到成都,一个人没人照顾,我得赶去照顾他。"心急如焚的李金琼紧紧咬住嘴唇,木然的表情中带着几分执拗与苍凉,脚步一刻也没停,依然埋头前行。 

  小伙子见李金琼执意要冒死赶路,只好走到路边用手将一根倒下的树枝折断剔净,递给李金琼做拐杖,又摸遍浑身上下的口袋,将身上仅有的200元钱递给李金琼,说:"大姐,你硬要急着走,将这200元钱带上吧,出去用得上"。除了身上所穿的衣服,兜里没有分文的李金琼接过小伙子尚带体温的钱时,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半响才哽咽着说:"兄弟,大姐如果还能活着见到你,我一定还上。"说完又扭头一瘸一拐地往前赶。小伙子的双眼也潮湿了,一直目送李金琼的身影消失在乱石泥泞之中。 

  一个人约摸又蹒跚行走了近半个小时后,随着暮色渐浓愈发恐惧的李金琼听到身后传来脚步声与说话声,原来是四个徒步前往汶川运送药品的成都志愿者,因为到汶川的路完全不通,他们便将药品全部留在映秀,然后又徒步返回成都准备再次筹集药品送往汶川。 

  看见他们,李金琼狂喜得几乎说不出话来。四个志愿者从李金琼的口里了解到李金琼一家在地震中的悲惨遭遇而非常难过,同时,也被李金琼对丈夫不离不弃的执着而感动,决定宁愿慢下步子,晚一点返回成都,也要携带着李金琼一起在无路之中寻路前行。见她穿着皮鞋走路不方便,一个小伙子又解开背包,将自己备用的一双旅游鞋送给她。就这样,他们一路搀扶一路相互打气,一次次惊险躲过因为山体滑坡从山上滚落下来的飞石,终于在晚上八点多钟,到达进入漩口惟一的黄金水道--圣音寺铝厂码头。 

  圣音寺铝厂码头,其实不像码头,纯粹是软泥形成的沙滩,脚踩在上面软绵绵的,一踩一个脚印。武警战士从紫坪铺水库用冲锋舟和浮船将救援物资运到圣音寺铝厂码头,返回时,再将灾民运出去。码头上已经聚集了上千名惊魂未定急于上浮船情绪焦躁的灾民。他们在地震中成了惊弓之鸟,不顾一切地想逃离险境,在他们的心中,上了浮船,仿佛就多了一份生还的机会和保险。除了灾民,码头上还有一些维持秩序,帮助灾民上船的武警和志愿者,浮船靠岸的时候,把年纪大的,小的,生病的,受伤的灾民排在前面,身体比较强壮的排在后面,在排队过程中,不断给他们发食品和饮水,尽量为他们送去温暖,缓解他们内心的焦虑和惊恐。 

  看见从山"路"上走来满身黄泥,一瘸一拐的李金琼,码头上的武警和志愿者赶紧上来搀扶着她,并热情的为她送上饼干和矿泉水。又饥又渴的她接过饼干和矿泉水,连声说着"谢谢",感动的泪水早已模糊了双眼。 

  看见李金琼排好队等着上浮船,刚才携带着她同行的那四名成都志愿者对她说,因为浮船的承载量有限,灾民又多,他们决定放弃乘船,继续在夜里徒步山"路"前往都江堰。并对她加油鼓劲,鼓励她相信灾难总会过去,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其中一位高个子小伙子还从兜里摸出身上仅剩下的100块钱硬塞到她手里。 

  手里紧捏着这滚烫的100块钱,李金琼的眼里再次泛起了感动的泪花。自然的魔力将大地撕开了裂痕,可这裂痕却在人与人之间的大爱中得以弥合。 

  终于轮到李金琼上浮船了。江水散发着一股浓浓的酸臭味,江面上飘满了被上游冲下来的房梁、成棵原木,一团团树枝、家具、日用品、还有其他不知道是什么的漂浮物,时沉时现,并且因为不时发生的余震,山上不断有飞石滚落到河里。为了安全起见,部队的的冲锋舟在前面照明探路,承载百余名灾民的浮船跟在后面非常缓慢地行进。 

  经过4个多小时的行船,凌晨两点,李金琼终于到达紫坪铺水库。 

  紫坪铺水库设立有临时救助站,虽然是深夜,依然有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与志愿者在烧火做饭,以随时准备为从浮船运来的灾民送上热饭。当灾民们到达时,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与志愿者马上迎上来,对每个灾民如同亲人般嘘寒问暖,并送上热饭热菜和御寒蔽体的衣服。已经整整三天三夜没有吃过一口热饭,喝过一口热汤的李金琼终于吃到了地震后的第一顿热饭,饥寒交迫的李金琼吞咽着热腾腾的饭菜,穿着救助站工作人员送来的厚厚防寒服,听着耳边一句句:"慢慢吃,慢慢吃,不要噎着了,......"轻柔的叮咛声,一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动,一种绝处逢生的激动,一种"我终于逃出来了"回家的感觉,让她禁不住泪如雨下,那顿伴着泪水的饭菜,是她一生中所吃过的最难忘的美味佳肴。 

  5月16日,历经艰辛的李金琼终于回到都江堰的哥哥家。看见因地震后失去联系,一直让家人揪心的妹妹突然来到眼前,哥哥全家喜极而泣。听妹妹一一讲述地震中家毁、女儿失踪、丈夫被埋受伤自救、看见总理、到都江堰一路上的艰辛以及所遇到的太多好心人...... 

  妹妹所讲述的一切,让哥哥悲伤、心痛、感动。尽管李金琼要马上赶到成都丈夫的身边,可看着妹妹已经疲惫困乏到极点,哥哥坚决让她休息一夜,明天早上再开车送她到成都。 

  5月17号,哥哥开车先将李金琼送到成都姐姐家。 

  得知李金琼已到成都,丈夫的弟媳打来电话,告诉李金琼黄益民在15号被直升机运到省医院的当天夜里即做了左腿截肢手术。听到此消息。李金琼再也承受不住人生这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悲痛欲绝,哭得死去活来...... 

11 

  512地震后,各地震灾区的伤员源源不断送至成都四川省人民医院救治。面对大量需要手术的伤员,医院举全院之力,抢救伤员:所有手术室全部开放,每天24小时连台手术,做到手术无积压,所有手术均是在病人入院的两天内完成。 

  5月15日18点过,运送黄益民的直升机由汶川映秀镇抵达成都凤凰山机场,立即被早已等候在机场的四川省人民医院救护车迅速运送到省医院救治。 

  到了省医院,经医生检查,发现黄益民在地震中受伤的左脚因没得到及时救治,已高度感染,皮肤组织已经部分腐烂坏死,并流出白色的液体,发出难闻的气味,决定立即对黄益民做左小腿截肢手术,以避免伤情继续恶化而危及其生命。 

  得知自己伤腿高度感染将被截肢,黄益民如五雷轰顶,坚决不同意,他对医生说,他尚在中年,是家里的顶梁柱,如果截肢,成了残废,他自己和这个家该怎么办?尽管医生也希望尽量保住黄义民的伤腿,可是黄益民的伤腿实在已高重感染,如果再不采取截肢,坏死部分的毒素侵入血液而导致脓毒血症,那将会有生命危险。医生说,为黄益民的未来生活着想,他们会在手术中尽量保留黄益民左腿健康部位,以便于以后接义肢,并且黄益民在未来生活中的生活质量会更好一些。 

  在医生的耐心解释下,黄益民最后只得忍着内心的悲恸,同意做截肢手术。手术因是半身麻醉,手术台上,黄益民是在清醒状态下被截肢的,意识一直保持清醒的黄益民清楚的感觉到自己本是健全的身体,在医生的手术刀下永远变成了残缺,那种尖锐的疼痛让他攥紧了双拳,咬破了嘴唇。     

  12 

  世事无常而人类有常;生死无住而信义有住。 

  512汶川地震后,人们以一种感同身受的心情、守望相助的担当精神,表达着悲悯、传递着温暖,全国成千上万的志愿者大军以行动兑现爱心。志愿者们从四面八方赶往四川,带着"做些什么"这个简单急迫的愿望,出钱出力、献血流泪,戮力同心,而成都省医院则是许多自发前来的志愿者集聚的地方之一。这些志愿者大多是年轻人,其中以在校大学生为主。除了运送伤员的救护车驶到,他们马上上前帮忙外,还承担起陪护伤员的工作。当黄益民与其他地震伤员被直升机运送到省医院的那一刻起,即强烈感受到这些志愿者的热情和爱心。 

   因地震伤员实在太多,只能男女伤员混住同一病房。与黄益民同住传染病房的病友除了谢升贵(66岁,映秀镇农民,在地震中双腿受伤,与黄益民同机送到省医院救治),后来还增加了右腿截肢的18岁的藏族姑娘李芳。 

  深夜,做左小腿截肢手术的黄益民与和做双腿截肢手术的谢升贵先后回到传染病房,手术麻药时间过后,被截肢的伤口疼痛难忍,黄益民和谢升贵躺在病床上不住呻吟,豆粒大的汗珠布满全身。一直主动陪护黄益民和谢升贵的俩位成都四川财经大学的女大学生不知从哪里找来纸板不停地为黄益民和谢升贵扇凉风,以缓减黄益民和谢升贵的伤痛。手酸麻得受不了了,歇一会儿,再接着扇。一个小时过去,两个小时过去...... "姑娘,你们快休息去!" "大爷,我们不累。" "太晚了,你们快回家去休息!我们已经好多了,不疼了!"黄益民和谢升贵被俩位志愿者不顾年轻女孩子的羞涩,细致入微的护理和爱心深深感动着。 

  手术后的最初几天里,截肢伤口撕心的疼痛和失去爱女的深深哀痛,让黄益民精神萎靡,心绪芜杂,情绪低迷,彻夜难眠。 每当深人静,躺在病床上身心痛楚的他总会睁大双眼,凝视着窗外,试图能眺望朝向家乡的那片天空。然而,窗外没有他曾经多次仰望过的满天星星,有的只是无边无尽的黑暗,整个人象被紧紧包裹在黑夜中的蚕蛹,陷入了对未来生活的茫然与绝望中。 

  而也正是在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里,省医院医生、护士犹如对待亲人般的细心治疗护理,嘘寒问暖,特别是众多热心帮助他的志愿者们让他感受到了有生以来从未体验过的人间大爱。按照医院规定,传染病房与外界严格隔离,除了家属每天10分钟的短暂探视,不允许其他任何人进出。 

  当黄益民与病友谢升贵伤口拆线后由二楼传染病房转到地震伤员康复中心一楼普通病房的当天,几位热心的成都志愿者便来到他们病房,给他们捐送毛巾、肥皂、纸巾等各类生活用品。接下来的日子里,来自成都和北京、广州等全国各地的志愿者更是络绎不绝的来到医院病房,为他们送来各种生活物品、食物、捐款。其中,充满激情和爱心,令人敬佩的绿丝带成都志愿者王晨航和有着一颗纯净善良之心的艺梦更是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了黄益民极大的帮助和支持。也正是这些素昧平生,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人间温情渐渐温暖了他那颗深受重创的心。     

  13 

  5月17日,是个下雨天。窗外的小叶榕树在暴雨中,虽然绿,却缺乏生命的气息。躺在病床上,看着窗外被暴雨击打的小叶榕树,黄益民掐指在心里默念着,我离开映秀40多个小时了,老婆子在哪里?她是否平安?她还好吗?女儿有消息吗? 

  "老头子......我可找到你了!" 黄益民抬起头来,难以置信虽然分别仅两天,但却似乎已恍若隔世,让自己牵挂的心痛的妻子会突然出现在眼前。"老婆子......我没得脚了!我下辈子残废了!"黄益民紧闭着双眼,语声颤抖,心中万分凄怆。"没得事,命保着就行了。"看着仅仅两天,就明显消瘦苍老了许多的丈夫,李金琼强抑着内心的悲痛,用手轻轻抹去丈夫眼角的泪花,故作轻松地安慰着丈夫。

14

  生命脆弱得像一根芦苇,生命高贵得又难以衡量。国务院5月19日发布公告宣布,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

  "国之兴也,视民如伤。"2008年5月19日,五星红旗第一次为普通百姓死难者降下,全国人民第一次为普通死难者共同哀悼,给生命以尊严,给牺牲以敬意,人的生命尊严上升到了历史顶点。国旗不仅为汶川地震中的亡灵而降,其实也是为全体中国人而降--每一个为汶川地震亡灵垂首致哀的公民,都能透过鸣响的汽笛和半垂的国旗,感受到生命的尊严和价值。

  当时针指向14时28分,哀伤的警报响彻成都市上空,国旗低垂,行驶的车辆,停了下来;匆匆的行人,纷纷驻足,默默低下头来;忙碌的人,也放下了手中的活......汽笛、防空警报的尖锐鸣声,与人们默哀的沉痛心声交织在一起。很多群众闭上了眼睛,任眼泪在脸上流淌。

  省医院内的救护车鸣笛,医护人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向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默哀3分钟。泪水在很多人的眼中打转,但他们强忍着不让滑落,作为一名医生、护士,他们还要面对那些受伤的孩子,面对失去家园的地震伤者,他们需要比普通人更多的坚强。

  听着窗外大街上的汽笛、防空警报的尖锐鸣声和医院内的救护车鸣笛声,躺在病床上的黄益民和陪护在侧的李金琼泪流满面,身为地震中的幸存者,他们被国家前所未有的对普通公民的尊敬而感动;更为自己能身在这样将普通公民的生命如天的敬畏,如地的尊重的祖国而庆幸。

  

  15

  地震后,因映秀镇通讯中断,黄益民到省医院后才电话联系上家人。从弟弟处得知都江堰灾情也很严重,父母居住的房子成了危房,弟弟已将在地震中受到惊吓的父母和侄子以及自己儿子送往重庆亲戚家避灾。因担心已受惊吓的父母再受打击,黄益民给父母电话时仅简略说了一下自己和妻儿的情况,而有意隐瞒了女儿失踪至今没有下落和自己截肢以及家被毁的真实情况,以让父母和今年高三毕业,准备高考的儿子能在重庆安心休养和学习。

  接下来的日子里,尽管夫妻俩和家人们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各种渠道寻找失踪的女儿,可一切都犹如石沉大海。为了不让在重庆的父母和儿子担心,每次电话和短信,夫妻俩总是以轻松的口吻向父母报平安。

  6月3日,实在挂念长子的父母从重庆回到还在余震不断的成都,在小儿子和小儿媳的陪同下,来到省医院看望长子夫妇。看着形容憔悴的长子夫妇,特别是消瘦得几近脱形的爱子那触目惊心的断腿和全身上下的累累伤痕,还有家中两代单传最疼爱的孙女被埋废墟至今仍无下落的噩耗,俩位老人家悲痛欲绝,与劫后余生的长子、儿媳相拥在一起痛哭失声。

  待平静下来,看着母亲蜡黄的面容,极为虚弱的身体,黄益民夫妇俩非常担心不安,当下让小弟陪母亲立马到医院检查身体。检查的结果让全家人再度陷入了深深地悲痛。医生告知,母亲肝脏出了毛病,病情已经很危重,必须马上住院治疗。

  小弟强忍着悲痛办好母亲的一切住院手续,在新住院部安置好母亲,并让妻子守侯着母亲,然后来到旧门诊大哥临时病房,向焦急等待消息的大哥大嫂汇报母亲的情况。话还没说完,想着此时躺在新住院部病床上病危的母亲,再看看面前躺在病床上残缺着一条腿憔悴的大哥,终于忍不住这段日子以来一直强抑在心里的悲痛而号啕大哭。

  看着号啕大哭的小弟,想着自己的不幸遭遇让本已在地震中饱受惊吓,又因极度挂念担忧自己全家而罹患重症的母亲,与自己同住一医院,而身为长子的自己却不能在重病的母亲病前端汤送药,伺候尽孝,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让他再也不能自持,紧紧拥抱着小弟失声恸哭,两个大男人肆意的痛哭让一旁的亲友不由潸然泪下。

  6月14日,年迈的老母亲因为实在承受不了所受到的一连串巨大打击,永远离开了人世。

  7月11日,母亲下葬日,黄益民特别向医院请假,在妻子的陪护下,撑着拐杖前往墓地送母亲最后一程。站在母亲墓碑前,黄益民泪眼模糊,强忍着身心的创痛,在心里默默地告诉母亲:亲爱的妈妈,您放心,我会照顾好父亲的生活,我会好好地活着,把儿子养大成人,我也会珍爱自己的健康。这便是您最牵挂的了。妈妈,您没有离去。天人永隔,隔开的只是肉身,可隔不断我们的母子情。妈妈,您一路走好!......

16 
  高考结束后,黄万钧从都江堰来到成都省医院守候父亲。 
  初到医院时,因512地震,家园被毁、妹妹被埋在废墟下、父亲截肢、奶奶逝去,爷爷糖尿病症加重导致视力急剧下降,自己因心情不好高考发挥失常......一连串的巨大打击让原本就有些内向的黄万钧更加沉默寡言。黄益民看在眼里,于是,常常以自己和地震以来所见所闻的许多事例对儿子进行引导。在父亲对自己的不断鼓励和引导下,尤其是父亲身上那种笑对巨大灾难的坚毅乐观精神,为黄万钧深刻地诠释了"男子汉"的真正含义。而随后的日子里,他所看见和亲身感受到许许多多志愿者和好人心的人间大爱,慢慢驱散了他眼里的阴霾,眼睛一天天明亮了起来。 
两个多月过去了,可一直让黄益民和李金琼揪心的女儿无论通过电视还是网络等各种渠道多方寻找都一直没有任何消息,而黄益民在医生的悉心治疗和妻子精心的照顾下,伤口恢复良好,现已能撑着拐杖下地走上几步。于是,李金琼终于听从亲友们让他们夫妻面对现实,不再心存幻想,尽早从悲伤里走出来的劝告,嘱咐儿子照顾好父亲,自己到映秀镇办理女儿死亡证明。 
  第三天,李金琼从映秀镇返回成都省医院。 
黄益民从妻子手里接过女儿死亡证明等证件,看着妻子疲惫憔悴的面容,红肿的双眼,心疼的为妻子端上茶水"老婆子,回来了,辛苦你了哦。" 
  "老头子,如果不是你脚伤去不了,我是肯定不会去映秀办理女儿死亡证明的。亲自为女儿做这些,你可以想象我是啥子心情?!实在是太残酷了!我这次去映秀才知道5.12地震中,全镇近一万人,现在只剩下两千多人,有些全家没有一个活着的,我们认识的朋友就有几十个在地震中没有了,实在是太惨太惨了!......"李金琼手捂着嘴,哽咽地说不下去。 
  "老婆子,难为你了!"黄益民紧闭双眼,一把将浑身颤栗的妻子紧紧搂在怀里。 
  在丈夫温暖的怀里,李金琼终于平静了下来。"老头子,我这次去映秀看见政府正在为我们灾民搭建活动板房,你伤好后,我们回映秀也能分到活动板房,也能有家了。另外,国家对我们灾民还有许多政策,反正,政府以后会管我们,我们不用担心以后的生活。" 
  "是吗,实在是太好了!老婆子,我们现在虽然家没了,女儿也没有了,可我们毕竟幸运地活了下来,比起那些遇难的人,我们的痛苦就太小了。你想,如果不是解放军用直升机把我从映秀运送到成都救治,我们在映秀即便不被饿死,我也会因为脚伤严重感染而死。国家不仅免费医治我们受伤灾民,你我这些灾民现在的生活也全是国家管。是国家和政府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国家不但现在管我们、安置我们,还将举国之力为我们灾民今后的生活解除后顾之忧。除此,还有许多大好人关心我们,我们今后的日子一定会好过的。我们不能永远这样悲伤痛苦下去,生命太脆弱,活着就是一种幸福。既然我们活着,日子就要过下去,我们还有儿子,为了儿子,为了我们自己,为了那些帮助我们的好心人,我们一定要振作起来,好好的活着。""恩,老头子,我们一定要好好的活着!"黄益民与妻子手握着手,彼此眼里都透出了坚毅和自信。 
诚如帕斯卡尔名言"人是一根芦苇,大自然的一点力量,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但纵使这世界毁灭了他,人却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因为他认识死亡,认识世界对他具有的优势,世界却对此一无所知"。虽然在地震中他们没有了家,失去了心爱的女儿和慈祥的母亲,黄益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肢体,瞬间跨进了残疾人行列,意味着将会在他今后的人生中失去许多。但是,想到成千上万失去生命,失去家园远比他们不幸的人;有生死关头不离不弃,比钢板还要牢固的的夫妻之情;有灾后一点一滴切肤感受国家、政府、党与人民对自己的爱,而也正是这种爱,是活下去并且活得更好的希望。希望就是信心,而信心就是支柱。于是,在这个于黄益民夫妇不寻常的日子里,他们茅塞顿开,深感自己其实已经无比幸运,深感作为一个中国灾民的幸福,因而走出了心灵的阴霾,带着感恩的心,坚强而快乐的活着。     
  17 
  下了一夜的雨终于停了下来,数日里阴霾的天空终于放晴了,雨后的阳光很通透。 
  上午十点,在征得医生同意的情况下,绿丝带成都志愿者王志航陪同李金琼、谢升贵妻子、小芳男朋友把黄益民、谢升贵和小芳扶上轮椅,乘电梯,再推出从省医院大门,来到宽窄巷子,让他们看看成都这座西南顶级繁华都市的另一个朴素得动人、玩味得怡心的侧面。 
  宽窄巷子屹立在车水马龙的繁华大街的拐角处。静静的,仿佛在诉说岁月年轮带给它的丰富阅历。那种安静是瞬间而至的,突然就滤掉了所有嘈杂的声音,恍如隔世。参天的大树,宁静的小院、午后的阳光、知了的叫声、糖人、工艺葫芦、各种充满地方特色的小挂件......多达四十五个明清院落式建筑再现了悠久的成都生活。 
  漫步在古朴清雅的宽窄巷子,感受着老成都独特的休闲魅力,听着志愿者王晨航大姐有关宽窄巷子已有100多年历史;是北方四合园与川西民居相结合的建筑绝版;是成都城市名片,......的动情介绍,黄益民对成都这座哺育了许许多多有着美丽心灵市民的四川省会有了更多理解,并为自己身为四川人而骄傲。 
  王志航大姐陪着黄益民一行缓步游完了宽巷子与窄巷子(窄巷子还在修缮复建中),已是中午十二点,于是,王晨航带他们到火锅店去吃火锅,桌上什么黄喉、鳝鱼、猪肝、嫩牛肉、鸭肠、鹅肠、脆皮肠、土豆、藕片、毛肚、腰片,还有玉兰片、竹笋、豆腐皮、粉丝等一应俱全,大家一边吃一边聊,火锅里的食物沸腾着,散发着热气,空气里弥漫着汤料浓烈的香味。 
  "金琼,益民、谢大爷,你们不要客气,快吃哦!"吃着地震后这第一顿火锅,听着王大姐一声声亲切的招呼声,嘴里细细咀嚼着,黄益民眼眶发潮,心里似有一股滚烫的东西在流动,是那么温暖,那么舒坦。他知道,这火锅将会是他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最美味的火锅了。 

18 
  四川省肢体伤残康复中心地处龙江路,附近是四川省音乐学院,周围环境静谧优美。 
  因为512地震灾区的伤员,八月份以来,四川省肢体伤残康复中心同时收治有57名512地震灾区的伤员。在企业和民政部统筹拨付的支持下,被地震夺去肢体的人们,可以在这里免费安装假肢,重新站起来。 
  黄益民伤腿基本痊愈后,于8月初被省肢体伤残康复中心接到这里安装假肢。伤残康复中心的条件很好,不但房间宽敞,内有空调、电视机,桌椅等。最让他满意的是房间里有其他医院不可能提供的陪护家属的床位。并且每个伤员连同陪护家属(1人)每天有28元伙食费,如果不愿吃康复中心提供的饭菜,康复中心可将伙食费发给自己,自己上街买菜在康复中心特许的地方做饭,这让他们有一种在家里的温馨感觉。 
  伤残康复中心里的地震伤残病人中,大部分是孩子。对于他们这些新近造成的伤残者,肢体需要足够的适应,这个过程一般要一个月,肌力锻炼,是每个人的第一步。人失去了腿,腰部的机体反应便迅速退化,肌力训练,是为了确保有力量带动假肢。 
  肌力锻炼时,上下拉动套在断肢上的套索,套索通过滑轮带动配重,每拉一下,残存的腿要带动配重。如果残存的腿越短,孩子越小,做训练时就越困难痛苦。 
  肌力锻炼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可安装假肢,再做假肢试带适应性训练。 
  适应性训练时假肢与皮肉摩擦,会疼痛、烧灼,有的训练后截肢处还会起泡。 
  平日里,周一至周五伤员们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训练,周末休息。为了尽快适应假肢,早日开始新的生活,黄益民抓紧时间刻苦训练。工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假肢适应性训练卓有成效。  
  19 
  8月11日清晨,天空格外湛蓝,没有一丝云彩,偶有微风徐徐拂过,是个难得的清爽天。 
  黄益民放开拐杖,缓步来到窗前,拉开全部窗帘,让阳光洒满三楼训练大厅。 
  旁边的李金琼从包里拿出手机拨打我电话:"梦儿好!因为书店通知我回去上班,我昨天回映秀去看了看,因为交通等缘故,映秀震后重建困难很大,至今仅搭建好了一部分临时过渡板房,如果我们迟迟不回映秀,将分不到过渡板房,那么在未来三年我们将会没有自己的家,并且黄益民通过训练,现已可以自己慢慢走路了。所以,黄益民已向伤残康复中心说明情况要求提前出院。伤残康复中心鉴于我们的特殊情况已同意他提前出院,并安排汽车明天早上八点钟送我们到都江堰,黄益民先在都江堰父亲家暂住一段时间,我到映秀上班分到活动板房后,黄益民再回映秀。" 
  放下电话,我上水果店买了一些为黄益民、李金琼明天路上吃的水果匆匆赶到伤残康复中心。 
  当我在伤残康复中心三楼训练大厅亲眼目睹黄益民有些得意地带着假肢向自己示范独自行走,又扶着楼梯扶手慢慢上下楼时,我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情不自禁地为黄益民鼓掌喝彩。 
  黄益民和李金琼接过我手里的水果和前几天请他们夫妇和谢升贵夫妇到红鼎房吃火锅,在伤残康复中心大门和四川省音乐学院附近为他们拍的照片时,眼里泛着泪花,两双手握住我的手,紧紧的,久久的。"谢谢!谢谢你这些日子对我们的关怀和帮助......" 
"黄益民,李金琼,回去后,一定会有许多困难,有什么事一定记着告诉我!" 
  "回去后,困难一定会有的,有很多的具体问题需要面对。不过,我们相信有党和政府在,并且经过地震后,我们夫妻有着钢铁墙壁一样的感情,只要我们一家人共同努力,再大的困难也能挺过!" 
  看着黄益民和李金琼脸上没有丝毫的沮丧与漠然,相反却透着一丝坚毅的微笑,我眼里泪光闪烁,心里有着太多的感动和感慨。通过一个多月的多次接触,我了解他们夫妻在这场惨绝人寰的灾难中所经历的巨大考验,以一颗感恩的心,一种坚强的意志,在痛苦中蜕变,走向顽强、走向自信。 
  4月12日清晨,伤残康复中心的领导、医护人员以及谢升贵、小芳等病友或撑着拐杖或坐着轮椅到伤残康复中心大门外冒雨送别黄益民和李金琼。 
  八点正,李金琼的手机传来短信的铃音声,点开信息,手机屏幕上显示着这样几句话:李金琼、黄益民:风雨过后有彩虹。相信通过你们的努力,必将会有美好的明天!深深地祝福你们!祝你们一路顺风!牵挂你们的梦儿" 
  看见这温暖的话语,李金琼和黄益民的心里又一次涌上一股暖流,再一次感受到了人间大爱。他俩牵着的手紧了紧,提着仅有的几件简单行李,登上了伤残康复中心送他们的专车。 
  汽车一声鸣笛,在伤残康复中心领导、医护人员和病友的一片祝福声中,载着黄益民和李金琼的汽车发动,启程,在风雨中向着前方疾速而去。

20 
  20世纪著名史学家钱穆曾说:"忘不了的人和事才是我们的真生命。" 
  日历翻卷,汶川地震过去了300余天,或许我们都曾泪流满面,或许牵挂还一直深埋心底,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鼓励我们前行的坚强力量是否已经泯灭? 
  2009年4月4日,5.12大地震后首个清明节。 
  一大早,我给黄益民和李金琼短信,告知今天将到都江堰看望他们夫妇。  
夫妇俩自去年8月与我在成都告别转眼已8个月,我一直与他们保持着短信和电话联系,时刻牵挂着他们,而我的身体状况也让黄益民和李金琼惦念。 
  今天,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终于可以如愿前往都江堰看望黄益民全家。这消息让黄益民和李金琼欣喜万分,激动不已,一家人在家里焦灼地等待着我的到来。 
  在成都商场买好礼物,然后顶着烈日辗转乘车,一点过抵达都江堰,在街上随便吃碗面条,经过4、5个小时的折腾,下午近两点我终于出现在都江堰幸福家园板房B区22幢3号的门口。 
"黄益民,李金琼,您们好!""啊,梦儿,快进来!您身体刚好,一路上可累着您了哦!""黄益民,您的腿康复的好象还不错哦。这是给黄益民的衣服,这是给李金琼的毛衣,这是伯父吗?伯父,您老人家身体还好吗?这是给伯父您的营养品。万钧,你也学校放清明假回家了哦,这是你的毛衣,还不知道衣服你们穿着合不合身呢?""谢谢梦儿!""谢谢梦儿阿姨!""谢谢梦儿!您总是这样想着我们,我们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今天好大的太阳,您坐了这么长时间的车,一定累惨了,快坐着歇歇!"接过礼物,抬眼看着风尘仆仆,脸上写着疲惫,眼里却满含笑意的我,李金琼的眼眶湿润了。 
  "伯父,您坐。黄益民,李金琼,您们也坐哦。在都江堰您们生活还好吗?"我坐下,四下打量,只见一张单人床和一张双人床紧靠3面墙壁,外面一张饭桌,两把椅子、一木凳上放着电视机,桌子上放着一台电脑,将13平米板房挤得满满当当的。 
  黄益民告诉我,地震中,除了他在映秀镇搬进不到两年的一百多平米的新房坍塌被毁,居住在都江堰的父亲、弟弟,以及李金琼俩位姐姐的房屋都在地震中成了危房,现四家人分别住在幸福家园四间板房里。因黄益民一家是映秀镇人,只能在映秀分板房,但李金琼所工作的映秀新华书店在地震中被毁,书店暂迁移都江堰,李金琼现在都江堰上班。如黄益民回映秀,李金琼则不能照顾伤残行动不便的黄益民。鉴于此,黄益民父亲都江堰幸福家园分到的板房让黄益民夫妇暂住,父亲到黄益民弟弟板房与弟弟儿子同住,弟弟夫妇则到朋友家暂住。儿子黄万钧因受地震影响,去年高考成绩不是很理想,现在广元四川信息职业学校上学。黄益民弟弟见平日里嫂子上班,哥哥左腿伤残行动不方便,大多时间只能独自待在家里而有些抑郁,于是特别买了一台电脑让黄益民在家上网打发时间。 
李金琼告诉我,大地震损毁了都江堰许多房屋,都江堰需要安置的受灾民众超过20万人,政府为了让受灾群众住进能遮风避雨的板房,五个省市对都江堰进行了板房对口支援。都江堰的受灾群众在7月25日全部入住板房,过渡时期能居有其所。 
  都江堰现有许多活动板房安置点,最大的一个目前居住了一万多人。"幸福家园"是四川最早一批过渡安置点,5月22日开始安排受灾群众入住,共建成板房2585间,安置受灾民众八千多人,形成了一个新的社区。如大家庭般共同生活的"幸福家园"里,厨房(5家人公用一间)、洗衣房、浴室都是公用,便民超市、缝纫店等基本生活设施配备齐全,实现了小区化管理。每间板房大约有13平米,房间内可以通电,通电话,居民们不仅可以看电视,还可以上网。该区定时举行大型招聘会,在安置点也会实行以工代赈,以每月大概600元的工资,从受灾群众中择优录取,获录取者担任保洁清洁人员、治安巡逻队员、食堂工等临时工作。安置点内还有灾民组成的自救合作社,让灾民生产自救。安置点环境卫生和治安很好,即便晚上放在门外的自行车、电瓶车都从未有过遗失。
 "政府现在不再对灾民发放生活补助金了,您们现在生活状况怎样?儿子读书的学费和生活费呢?您们走后,我一直很牵挂您们,特别是去年进入冬季,更是担心您们,原本准备12月初来都江堰看望您们,为您们送些御寒的衣物,可我腰伤一直不能痊愈,所以不能坐车来看望您们,唉~~~~" 
  "梦儿,真是让您费心了!现在我们的生活来源是李金琼在书店上班的1千多元工资。儿子上学第一学年的4千多学费学校全免,生活费自己负担。平时有政府发、社会捐的衣服、棉被、日用品和节日里比如中秋节发月饼,春节发汤圆等食物。去年冬天,政府又发每人一床棉被,每家一床电热毯,一个烤火炉(申请就可免费领到烤火炉的燃料),哦,梦儿您晓得不,元旦前夕,总书记胡锦涛还亲自到幸福家园看望我们,关心我们过冬过年。总书记说,一定能让我们尽快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党和政府的帮助,有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有全国各地好心人的关心援助,我们生活的很好的!我们真的已经很满足!很感谢了!"黄益民的心中充满着对党、政府和好心人的深深感激之情。 
  "梦儿,今天汶川映秀镇万人公祭5-12地震遇难者,听说省委书记刘奇葆、省长蒋巨峰等四川省领导也专门去映秀祭奠遇难者。如果您早上来,我们还可以陪你去映秀看看。""哦,现在可以去映秀吗?""可是可以,不过,到映秀还得乘车坐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您腰受得了吗?""我没关系。只是您们方便吗?黄益民能去吗?""我们方便的,前段时间我因假肢行动不便,儿子也在外地上学,是李金琼一个人到映秀为女儿下葬的。我一直想去映秀公墓看看女儿,今天刚好儿子从学校回来,有他扶着我,我应该没问题。时间已不早,我们现在马上就走。" 
  与父亲稍作简单交代后,黄益民夫妇和儿子陪同我乘车前往映秀。


21 
  汽车行驶在从都江堰到映秀镇地震中严重被毁,现已修复的的213国道上。 
  窗外不时可见路边、田野和山坡成片成片规模大小不一的活动板房,前往映秀清明祭奠的车辆络绎不绝,因有交警对车辆进行疏导,当天祭奠的车辆来往井然有序。 
  "梦儿,5月15号我从映秀逃出来时,走的就是这条路。看,那是紫坪铺水库,那是岷江。地震后,因为公路被震毁,进出映秀只有这唯一的生命通道。那天下午我送益民上直升机后,忍着脚扭伤的疼痛,一个人步行到都江堰,深夜两点坐解放军浮船从岷江到紫坪铺水库临时救助站。当时还不时有余震,山上不断滑坡有飞石滚落到河里,部队冲锋舟在前面照明探路,清除那些漂在水上和水下的树枝和其他漂浮物。现在江面上那些漂浮物已经被打捞干净了。" 
"看见河边那小路了吗?那天我从映秀出来,就是沿着那河边走到圣音寺铝厂码头的。幸亏路上遇见一位在水磨加油站工作的小伙子和四位成都志愿者的帮助,我才能回到都江堰。我实在太感谢那几个好心人了!前几天,我到映秀给女儿立碑,特别到水磨加油站找到那好心的兄弟,把他那天送我的两百块钱还给他,也算是了了我的一个心愿。快看,那是圣音寺铝厂码头,我就是从那码头上解放军浮船到的紫坪铺水库临时救助站。......"震后,李金琼曾多次乘车从都江堰回映秀镇,可至今只要一踏上这213国道,那刻骨铭心的一幕幕仍会令她难以平静。 
  "恩,看见了,我看见了!你那天就是沿着那河边走的吗?那全是泥泞的砂石和淤泥,根本没有路啊!"我紧了紧手里握着的李金琼有些颤抖的手。"黄益民,山上那么多像抓痕一样的就是512地震和余震所造成的滑坡吗?"我问道。"是的,不过因为映秀气候湿润,这还不到一年,山上那些滑坡的地方已经开始长草泛绿,不再像当时看着那么可怕了。看,前面那断成几截的大桥就是被地震震断了的白花大桥。" 
  一路上,亲眼目赌巨大的灾难让这片美丽神奇的土地遭受重创,周围山上那些狰狞的滑坡抓痕,公路旁特意保留下来的那些断裂的桥梁、倒塌的房屋,让我深切地感受到那场巨大灾难的惊心动魄,感受到李金琼当时死里逃生的危险和艰辛,心里有着太多太多的心痛。 
  看到沿途灾区民众重建更加美好家园的各项工作正快速、有序推进,各路援建大军正日夜奋战在施工工地上,在地震中断裂的横跨紫坪铺水库的公路桥已重新连接;新辟的公路奇迹般地在脚下延伸;一些损毁严重的道路重又铺上了柏油,道路两旁的建筑重又顽强拔地而起,还有窗外不时掠过"出自己的力、流自已的汗、建自己的家园!""挖废墟刨旧梁自己动手建新房"等许多鼓舞人心的标语,我深为灾区群众虽然步履维艰,虽然伤痛满怀,但却不屈不挠,顽强地站起来。重建家园的精神所感动,不时感到眼眶发热。   
22 
  汽车进入旋口镇,处处看到的是5.12大地震留下的痕迹。一块地震中刚好从山上砸落公路旁,上面刻着"5.12震中映秀"的巨石赫然在目。看着这天然的纪念碑,耳边仿佛听到那山崩地裂的轰隆声。 
  下得车来,黄益民在儿子的扶助下,与妻子陪同我绕过一一排排活动板房,来到垮塌的旋口中学遗址。只见垮塌教学楼的台阶上面是写着"‘悼念5.12'大地震罹难同胞"的横幅,台阶前面祭奠台中间是四川省领导敬献的由白色和黄色菊花扎成的花圈,周围簇拥着一束束民众敬献的鲜花,在清明节这个特别的日子,深深的思念浸染了天空,阴霾的心已不能形容。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被无法忘却的记忆带到这里,向在地震中逝去的生命深鞠一躬,心中默默地为死难者们祈祷。而每一寸残垣断壁上磨砺的痛楚,每一处香烛素纸里燃烧的思念,愈加使人们坚定地相信:记忆,永远不会成为废墟...... 
  地震中,一栋教学楼的大半截斜埋在地下,旁边的学生宿舍楼呈S形斜躺着。西边一栋倾斜严重的教学楼已坍塌。站在四楼坍塌成一楼,天花板成45度呈现,女儿至今还被掩埋在地表下面的教学楼面前,黄益民说,就让女儿永远留在这里吧,旋口中学遗址会被永远保存,以后来这里参观的游客会很多,女儿在这里不会感到太孤独。李金琼告诉我,地震后,旋口中学幸存的师生们已暂时迁往山西,待重建恢复后再返回。 
 随后,一行人来到位于映秀镇半山腰的汶川"5

  公墓是一块被当地人叫做大坡的地方。地震过后,遇难者太多,救援部队在这里开挖了三条长百米,宽5米,深3米的大坑,该镇的数千个地震遇难者分三排(每一排一层遇难者遗体上面洒一层石灰,再在上面叠一层遗体遇难者,就这样一层又一层......)掩埋在此。整整一个山包的凸起意味着,人们无法确定遇难者具体下葬地点,甚至无法确切地知道自己的亲人有没有在里面。家属从山下搬来各式石碑,在公墓随意选个地点安放墓碑。而有些家属只是在公墓随意选个地点插上一根竹竿或者木棍,甚至有的仅仅摆放着一束花或者什么什物做标记。 
  来公墓祭拜时,认准自家竖立的墓碑,放些水果和鲜花,点一沓纸钱,燃几根蜡烛。据公墓看护人胡建国大爷说"今天不断有人来祭拜,有家属,有游客,有记者,还有外国人。" 
  因已是下午6点过,公墓里已经没有想象中那么多人烧香纸,甚至鞭炮声也较上午冷清。站在女儿石碑前,默默凝视着女儿刻在墓碑上的相片并轻轻抚摸着定格女儿短短13年的笑脸,想着与女儿如今阴阳相隔,黄益民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哀痛,思绪随着那凄风飞扬,只能对着冰凉的墓碑默默诉说着对女儿的思念和牵挂。片刻后,抬头望天,然后作着深呼吸,以四十五度的姿势仰望,这样,没有眼泪。

 

   虽然这是第二次来公墓看女儿,李金琼仍然感到锥心般的疼痛,只任泪水长流,凝固的是刻骨铭心的记忆。

   把黄菊花轻轻放在墓碑前,退后一步,黄万钧久久凝视着墓碑上妹妹可爱的笑脸,双眼通红,沉默无语,心飘散着。游离着。 
  旁边一对年轻男女跪蹲在公墓路边燃着几根蜡烛的黄土前,年轻男子默默地烧一沓纸钱,抹一把眼泪,旁边的女子依偎着那男子,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将手里的黄菊花放在黄益民女儿黄里馨的石碑前,置身在这场惨绝人寰灾难的现场,这片满目苍凉的世界里,听着周围祭奠亲人的哭喊声、电光鞭炮的噼啪声,看着一个个墓碑上一张张鲜活的面容,我心里揪着的疼,泪如雨下。大劫难夺走的是同胞的生命,却不能夺走一个民族的灵魂,我在内心深处深深地为灾难中逝去的生命哀悼和祝福,也为活着的人们祈祝:天堂里的人们请安息!生活还要继续,生者要坚强、勇敢、美好地活下去......

   天空阴沉,清明的风,带着忧伤的哀鸣,微微吹过映秀的断壁残墙。清明的雨,裹着心酸的哽咽,轻轻洒过山下映秀一排排板房。 
  离开公墓,来到映秀小学。映秀小学是当地人民心中最伤痛的地方。"5 .12"地震后,背后的青山露出道道黄色的伤痕,旁边的渔子溪不再清澈;学校被地震完全摧毁,校园里,教学楼、宿舍楼、综合楼、职工家属楼四幢楼房,变成了一堆连着一堆高如小山的废墟,只有鲜红的国旗在操场中央高高飘扬。

  如今,在旋口中学遗址对面这片在地震后曾经停放直升飞机的开阔地带上,800多平方米的板房组成了映秀小学的新校舍。幸存的孩子们在操场四周的板房内上课。整齐的桌子板凳,明亮的窗户,耳边传来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黄益民告诉我,512地震中,映秀小学伤亡最大,440多名学生中死亡多达260多名,40多位教职员工中有20多人被夺走生命。除去一部份尚在外地疗伤康复、一部份转去外地就读的学生之外,目前全校仅剩下150多人。操场上,学校宣传栏里的图片可看到震前映秀小学的美丽校园和全体教职员工合影,他们中有近一半在地震中遇难,其中有不少是为保护孩子们而牺牲的。宣传栏里还贴有震后孩子们以"美好家园"为题目创作的未来家园的图画,一幅幅想象力丰富,充满童趣,美丽漂亮的画面,溢满着孩子们天真无邪的意趣,充分表达了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理解,从那些稚嫩的图画中可看到孩子们已从伤痛中重新找回了童年的快乐。篮球场上,一些孩子在比赛投篮。与孩子们交谈时,孩子们眼里透出的一种坚毅,可感受到这些历经灾难磨励的孩子们已变得成熟。 
    离开映秀小学,来到公路对面漩口中学废墟旁拔地而起的"板房小镇"。这个灾后映秀镇灾民安置点是弹丸之地,但却聚集了几十家"板房饭馆"和"板房旅馆"。除此,小超市、水果摊、理发店也一应俱全,甚至还有两张收费的台球桌,构成了映秀镇灾后过渡时期一条由板房和帐篷构成的临时性"商业街"。其实,"板房饭馆"不过是在自家板房的屋檐上加装篷布,把所有的厨房设备搬到家门口的水泥地上,购置三四套塑料桌椅--一个"板房饭馆"就弄成了。食客多为援建队队员、零散的游客和纷至沓来的记者。一个开饭馆的大姐说,她本来是中滩堡村的农民,可是地震不仅摧毁了她家的房屋,也毁坏了她家的农田。总得维持基本的生活吧。除了种地和做饭,其他的我们不会。每天的营业额几十元到一两百元不等,"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根据当地政府的分配方案,每2或3人可共住一间板房。而"旅店"一般是家里有几口人,分到了两间板房。于是一家人挤在一间板房里,腾出一间用来开旅馆。一间板房放置4张床,每个床位每天20元。价格低廉,但条件有限,洗漱解手均不方便。一个板房小商店的大姐,正笑着招呼客人。她告诉我,地震前,她就在映秀镇上开小商店,虽然房子垮了,但这个小小的板房小商店,却方便了周围的人, 
  走出"板房小镇",来到大地震中温总理乘坐直升机所降落的映秀镇漩口中学河滩临时停机坪,真切感受人民好总理在国家危难中与人民同在的那些令国人和世界动容的时刻。 
    随后,一行人来到渔子溪河边,遥望河对岸那片曾经是映秀镇人民幸福生活的美丽家圆,在512大地震中被沦为一片废墟瓦砾,现已被推平以便原址重建家园的开阔地。 
  "梦儿,你看那两棵树旁边就是我们曾经的家。"顺着黄益民和李金琼手指的方向,我看见在那片开阔的平地上突兀的立着几棵大树,葱郁的树枝在风中摇曳不止。一位老婆婆手攥着一把米,正轻轻洒在那片土地上。黄益民说,这是当地的风俗,米代表能量,代表生活的希望。"梦儿,我们在电视上看到了,映秀灾后恢复重建国际研讨会在成都开幕,来自联合国亚洲防灾减灾中心、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专家都汇集在成都,为映秀镇恢复重建中的规划建筑设计、生态环境恢复等出谋划策。国家争取用两到三年的工夫,努力把映秀镇建设成为"小而美、精致特色、安全宜居"的特色小镇。等我们映秀镇的永久性安置房修好后,一定来接你上我们家做客!""等你们的家建好后,不用你们来接我,我都一定会来看你们!"我欣慰地看见黄益民和李金琼的眼里虽然还有着一丝淡淡的哀伤,但更多的则是对未来的满满期冀。  
 震后这一年,灾区人民承受苦痛伤悲,亲人走了,把巨痛留给生者--也许他们心中仍有无法超越的痛楚。这痛楚甚至沉淀成了永远无法超越的虚无感,也许仍然在亲人身后的暗影里攀爬着,但他们却用坚强勾勒出一个大写的"人";他们经历生死离别,却用感恩作为相互鼓励的人生信条;他们无法穿越时空,却仍然把那一刻的地动山摇凝聚为一种生生不息的奋进力量。他们书写着个人心灵的历险史,也书写着我们民族心灵史的一页,这一切已经和正在重塑着我们的某些价值观,令人欣慰的是他们绝大多数都挣扎着站立起来了,这种生的愿望和智慧,正飘在灾区新生初现的人间烟火里。 
  山野一片寂静,河边一洼盛开的油菜花,显露出春的气息。 
  风过、雨过,日子还要继续下去。黄益民他们犹如在废墟上开放的风信子,花茎上长着一串串小铃铛似的花朵,在风雨中摇曳怒放出美丽的生命之花。相信两年之后,在大地震中以生命和家园的代价,被世界铭记,美丽如昔的映秀镇,一个和谐富足的小康之家一定会呈现在彼此感动的人们眼前。 
  23
  三年寒暑更替,三年秋去春来,伴随着5.12汶川大地震3周年日子的临近,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本完成。
  3年来,我与黄益民夫妇一直保持着电话或短信联系,因而知悉他们家去年夏天因罕见酷暑而从都江堰幸福家园板房暂时借住到李金琼哥哥家里。前不久黄益民电话告诉我他念大四的儿子下半年大学毕业后,如果6月能取得资格合格证即可进入当地证卷公司工作。李金琼所在的工作单位汶川县新华书店综合楼灾后重建于水磨镇城区内,现已全部竣工,5月12号正式营业。不过,最让我开心的是他们已在映秀分到一幢新建的具有羌族民族风格3层120平米永久性居住房。
  于是,在5.12汶川大地震三周年前夕,我履行两年前清明专程到都江堰看望黄益民夫妇临别时,对他们许下的承诺:"等你们的家建好后,不用你们来接我,我都一定会来看你们!",于4月16日清晨,驱车前往都江堰看望他们。
  因在成都商场购买恭贺黄益民乔迁之喜的电饭煲、双层蒸锅、一套陶瓷精美盘碗等厨房用具,驱车抵达都江堰时已近正午。在街上随意吃了碗面条,即前往黄益民夫妇现所居住的李金琼哥哥家。
  好不容易找到黄益民夫妇现所居住的李金琼哥哥家,他们夫妻早已在小区大门等候多时。
  "梦儿,您来看望我们,我们已经非常感谢了,您看您还又给我们买这么多东西,我们都不知道说什么了哦!"因为我的到来,兴奋不已的黄益民夫妇一边一一接过我送他们的礼物,一边不停地念叨着,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随他们来到二楼他们现所居住的李金琼哥哥家里,只见其居住环境出乎我想象的宽敞舒适。尤其让我欣慰的是他们夫妇和儿子也比两年前更精神更健康,黄益民带着假肢行走也比原来利索了许多。
  在沙发上落座,稍许休息了一会儿,在李金琼的建议下,黄益民陪同我前往映秀镇。
  24
  从都江堰到映秀,曾经需要走1个多小时的盘山公路,弯多坡陡,在雨天往往难以成行。现在,高速公路修成,隧道贯通,大大缩短了两地行程。而今,两地车程不过20分钟。时间,缩短抵达的距离,而那即是援建者们创造的奇迹。
  汽车行驶在2009年10月新开通的都汶高速公路上,沿途破碎的山体、变形的地貌,依然触目惊心,但窗外不时掠过依山势高低错落色彩艳丽具有浓郁羌族风情崭新的建筑却令我惊叹不已。
  汽车穿过3个隧洞,转了一个弯,只见两年前,我曾在渔子溪河边,看见河对岸因在5.12大地震中被沦为一片废墟瓦砾场,而被推土机推平,准备重建映秀新镇的那片开阔地上,经过灾后广东省对口援建帮助,如今竟然幻化出一座"秀美的江南小镇",一种穿越时空的眩晕感旋即向我袭来。
  下车来,行走在映秀新镇。灰瓦,红墙,人字顶,柏油马路向四面延展,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群,有白墙青瓦的川西民居,石墙灰顶的羌寨石阁,粉墙金瓦的藏式小楼交错相融,民族风情的民居、现代风格的场馆、宽敞平整的街道沿河顺势展铺开来。社区前的水泥路面嵌入石块拼出花纹。路两边,是保护环境的标语牌。社区之间,穿插着崭新的卫生院、幼儿园、菜市场......一切都是新的。村中街道干净,栋栋小楼整齐排列,绿树下花草掩映,楼旁的绿化带里花草点缀其中,绿化带外,一条水渠用鹅卵石铺成,水声潺潺。好一幅舒适温馨的景象。曾经满目疮痍的映秀小城,如今已是雕梁画栋,小桥流水,绿树掩映,花丛烂漫,焕发出蓬勃的朝气。除了作为遗址存在的璇口中学废墟外,已经很难让人想象当时地震的惨烈景象了。
  黄益民告诉我,在政府补贴、各界捐赠和贷款的帮助下,映秀人只需要花很少的钱就可以住进去,他所分到的一幢新建的具有羌族民族风格3层楼120平米的永久性居住房自己就仅出资了6万多。目前小镇全力发展旅游业。只见家家户户均在自家三层连排别墅一楼或开礼品店或开小吃店,不仅改善了生活条件,同时为旅游者提供服务,村民并因此而获得实惠。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农房重建不仅是居住环境的改变,生活质量的改变,更是幸福感的大幅提升。
  随黄益民来到一地势较低的小区,黄益民告诉我,这里即是2010年8月14日凌晨那场特大泥石流被淹的地方。就在映秀新镇主体工程即将完工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泥石流,泥石冲垮房屋,阻断岷江,江水将映秀镇化作一片汪洋,造成41人失踪,其中还有援建人员,命运多舛的映秀,这座秀丽的小镇,两次被悲伤所淹没,映秀人即将到来的新生活,再一次被命运无情地揉捏。一切回到了原点。再遭重创的映秀新镇,只得从头再来。黄益民说:"大地震都挺过来了,泥石流冲不垮映秀人。"地震掩藏了映秀的过去,重建抹去了板房的影子。
  短短两年,映秀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在广东省东莞市对口援建下已然破茧化蝶,东莞大道、莞城居......这些带有"东莞元素"的建筑在映秀拔地而起。两年多来,东莞按照将映秀镇打造成为"现代抗震建筑博物馆和防震减灾示范区""恢复重建的样板""温情旅游小镇"等要求,全力开展对口援建工作,与映秀人民并肩战斗,冒着余震、泥石流、飞石等危险,战胜了援建工作中的重重困难,实现了"三年援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东莞的援建,成为映秀重生的最大助力。他们在完成重建工作的同时,也希望在倾注心血的新映秀中,留下一点影子。比如建设党员服务中心时,加入岭南风格;再比如,将社区命名为"莞城居"。
  如今,被刻意保留下来的牛圈沟大地震震源依旧乱石嶙峋、映秀镇漩口中学遗址那些倾斜倒塌的建筑还是那样触目惊心、高高飘扬在地震遗址上的五星红旗依然那样鲜艳,而伫立在这些遗迹旁的映秀,却已脱胎换骨,美丽如待嫁新娘、清雅似雨后奇葩。
  黄益民手指着一栋栋各具民族风情的小别墅,自豪地介绍说:""5 .12"汶川特大地震的震中映秀的灾后重建,举世瞩目,定位很高,明确提出要用现代先进的规划理念、先进的建筑技术、先进的建筑材料和先进的建筑设计、先进的施工管理,把映秀镇建设成为一个抗震建筑的示范区,温馨宜居的民族特色精品小城镇。这里汇集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抗震技术,凝聚了全世界智慧和力量。重建的映秀每一栋建筑、每一个公共设施都将成为最新抗震技术的示范,而且都是由贝聿铭、何镜堂、安德鲁等大家设计的。"

  面对眼前亲眼所见闻名中外的地震震中映秀,曾经的废墟之上崛起的温情旅游小镇,目睹映秀仅仅两年时间即跨越发展了20年的奇迹,我深深被这些重建创造的奇迹所震撼。心里充满了对灾区恢复重建速度的惊叹,充满了对灾区民众自强不息的敬佩,充满了对援建者的感激之情。
  因黄益民还未搬进分给他的新居,所以我随他来到他的一个熟人家里。进入屋中,漂亮的蕾丝窗帘,舒适的布艺沙发,立式空调,超薄的液晶电视,生活所需的电器家具应有尽有。来到厨房,干净的灶台,打着火就能做饭;打开水龙头,自来水哗哗地流出来。居住条件的改善和提高,让受灾群众心里暖了起来;基础设施的完善,让受灾群众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细细环视这么漂亮的新居,我不禁感叹:"这么漂亮的房子,简直就是别墅哦。"
  世间有一抹颜色叫生命,那就是红;有一种呼唤直击心灵,那就是红;走在映秀新镇,最醒目最让人感动的是家家户户屋檐下,墙角处,河岸边,一盏盏,一排排火红火红的红灯笼,像希望冉冉盛开,像火苗温暖着着人们的心灵。坐在街边竹椅上晒着太阳的老人、奔跑在巷道嬉戏欢快的孩童、忙着装修或打扫收拾新房的男女,无不散露出一种温暖。三年前的地动山摇,让满目的春意瞬间成了一片疮痍;三年后,踏足这片土地,希望像春天一样吐露无限的生机。
  因我明天还得上班,今天必须返回成都,故只能匆匆游览映秀,抢拍几张照片,便驱车前往李金琼现工作单位所在地--汶川县水磨镇。
  25
  快到水磨镇时,在路边恰逢一批藏族、羌族同胞穿着节日盛装前往这座劫后重生的小镇上表演传统节目,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
  黄益民告诉我,已有千年历史的四川汶川县水磨镇因古时有很多以水为动力的水磨而得名。如今,水磨镇已无水磨,远观却如丹青所画,恍如水墨。地震废墟上建成的富有藏羌建筑特色的汶川县水磨羌城"羌碉"被联合国授予了"全球灾后重建规划设计最佳范例",4月18日由国家旅游局和四川省政府主办的2011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将在作为旅游节主会场的阿坝州汶川水磨镇举行盛大开幕仪式,来自全球的600名中外嘉宾将共同见证四川旅游灾后重建新面貌。
  下车来,走进美丽的水磨古镇,古镇的古朴气息扑面而来,入眼全是赏心悦目的景色,简直就是一个"小丽江"。古镇旷远的蓝天,青黛色的山野,诗画一般的古朴村庄,错落有致的民居,西蜀人文和禅佛文化联袂绽放。涅槃后的水磨古镇全然没有丝毫震后的破败痕迹,而是沉淀了更加厚重的历史,融合了更多更博大的民族文化。鳞次栉比古色古香的古楼高耸,一栋栋装饰着羌族图腾和藏式彩绘的精致小楼,错落有致,青瓦黄墙,檐牙高啄,依山而建,整齐划一,雕花木门窗,古色古香,川西风格岭南韵味的门楼、白脊灰瓦青石铺路的禅寿老街延伸到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广场。汇集了汉藏羌民族元素和内地风情的特色建筑,凝聚了核心文化的广场牌楼,展开了一副恬静美丽的水墨画卷。每一片蓝瓦上都飘飞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每一块青砖下都深藏着一段厚重的历史;每一个高耸的檐牙上都挂着一部大爱无疆的故事;每一个窗棂上都洋溢着浓厚的感恩的心意。
  记得曾在报上看到时任广东佛山市长助理、水磨镇援建指挥长刘宏葆说过的一句话:"水磨的重生,不应该是砖瓦盖出来的,而应该是从土里长出来的。"他们不仅做到了,而且还把多种文化符号融汇在这里。
  石板老街两旁,居民们家家户户都开铺做起了各种生意。餐馆、茶楼、民族特色小商品铺等比比皆是。大街小巷弥漫着水磨豆腐、水磨锅魁、水磨香酥饼、水磨腊肉和"九大碗"流水席诱人的香气。除此,点缀在古老建筑周围的一个个充满中国文化元素的西式酒吧、画廊、艺术品商店,为这座美丽纯粹的中国小镇注入了现代韵味。仿古门牌和整齐洁净的古街以及挂满国旗和大红的灯笼的风景都向远来的游人热诚致意。这里的暖色和喜庆就像标志物一样装饰着这个小镇。古镇的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向世界汇报着自己快乐富足而悠闲美满的日子。
  游览在古街上,时不时可见身着华丽民族服饰的翩然少女。头戴芙蓉羌绣头帕,颈戴玎玲动人银环,身着五彩斑斓衣裙,脚踩玲珑精致云云鞋,明媚的羌族少女成为水磨古镇一道民族气息浓郁的迷人风景。
  不过,更多的是兴致勃勃的游客在古镇的每一处景点摄影留念,观美景、品美食、赏文化、看重建。赞叹的语言不绝于耳,欢快的笑声不时传来,人们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成为古镇又一靓丽风景线。
  因为喜欢跳舞,古镇的文化广场民族舞蹈的快乐让我流连,美丽的羌族姑娘,五官柔和,舞姿优美,小伙子面容棱角分明,舞姿中透出一股阳刚。舞蹈原汁原味,亲切自然。游人也可以随时参与其中一起吟唱,一起舞动,那种久违的只有文化才能带来的新鲜刺激的快感,真切热诚的萌动;淳朴自然的回归;羌藏文化的特质,民族舞蹈的快乐让我不禁加入舞蹈的队伍中舞蹈了一曲,夕阳下,感受着古镇的民风,我把自己融入了古镇。
  到李金琼所在工作的水磨镇汶川新华书店短暂停留后,我们便驱车返回都江堰。途中顺道看望了已搬进灾后永久性新居的谢升贵大爷。
  暮色中,将黄益民送回他家里,我执意婉拒了黄益民夫妇留我在他家晚饭后再回成都的好意,告别他们返回成都。  
  26
  回到成都家里,洗去浑身尘土和疲惫。在桔黄色的台灯下,打开电脑,将凝固在手机里的照片传到电脑里留存,看着电脑荧屏上的一张张照片,白天在都江堰、映秀新镇、水磨古镇所看到的一幕幕在脑海里一一掠过,不禁感慨万千。
  三年过去了,灾区虽然地震的痕迹依然可见,但生活已经翻开新篇。如今的灾区已是新家园、新景象、新生活,新希望。今天,我们终于可以尝试着收起悲伤和眼泪,伴随时间的记忆,静静翻阅一张张令人动容的瞬间定格,默默触摸一篇篇浸润着血与泪的感人字行。毋庸置疑,我们的关注,已经在渐渐淡化,生活毕竟要继续,终至有一天,这场国殇,会慢慢沉淀在亲历者的心中一角,成为不愿不忍轻易揭开的记忆。
  但是,对于这个国家,对于这个民族,这是一场不能忘却的记忆。在这个物质大繁荣、个性大发展的时代,人们对物质的过多追求和向往,公德与私德不断冲撞,相互间不信任,不友善,许多的底线在突破,许多的"慎独"在流失,美好的情感曾经让我们如此陌生。我们压抑自己的真心,疏离他人的内心,我们对自己尚不能把握,更由此认定人心叵测。我们习惯于这个陌生化的社会,不熟悉脚下的大地,也不熟悉毗邻而居的他人。我们基本上都是以旁观者的姿态去看世事。而这次灾难,唤醒了人们心中最柔软最光辉也最脆弱的部分,那是一个"跪着的孩子"。聂鲁达说,那是"一个像我一样悲伤的孩子,跪着从你的眼睛深处看着我们"。我们总能感觉到悲伤,因为我们还能爱。我们发现,原来,只有手可以牵到手,只有生命懂得珍惜生命。
  因为灾难,我们思考,思索生存的意义和活着的责任,反思自己,反思生命,在庆幸自己健在的同时,感慨生命的脆弱,活着的不易,单纯快乐的生活即是幸福。今天重温《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描写,令人感慨良多:"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第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嘴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感觉到是在幸福中呢?"
  活着就是幸运,幸福并不遥远。一汀烟雨,几瓣桃花,平常的日子,平常的生活,平凡的感动,都在诉说着"命悬一线"之后的释然与珍视。春天来了,废墟上的风信子也该开了。
  夜深人不静,还有许多的感受,不过,还是搁笔,将这已经断断续续写了三年,并好像永远也写不完的文字划上句号吧。
  最后,让聂鲁达不朽的情诗作为这篇纪实文学报告的结束语:
  "我要你活着,在我沉睡了等待你时,我要你的耳朵继续听着风声,闻着我们一起爱过的海的芬芳,继续踩着我们踩过的沙滩。我要我所爱的人继续活着;我爱过你,歌唱过你,超过一切其他,因此,你得继续绚丽地如花开放。"
  2011年6月25日于月影琴心居续稿完稿

※※※※※※ 

今夜,我是你的新娘

※※※※※※
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处净地、属真的、属灵的、更是属纯的。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dream0412/msgview-10368-233856.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幽梦9岁生日快乐! 下一主题:祝贺【幽梦帆影】建坛9周年
 [2楼]  作者:长河拾尘  发表时间: 2012/01/10 22:39 

祝贺梦儿贺获,意义非凡!

※※※※※※
信仰第一,别人第二,我第三。
[楼主]  [3楼]  作者:dream_梦儿  发表时间: 2012/01/10 23:11 

对【2楼】说:

幽梦生日之际

献上这获奖作品的确应该有其特殊的意义,呵呵

长河晚安。



※※※※※※
人生永远在书香里跳跃。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11565899848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