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博纪念日 讲述人:徐蒙 2007年12月19日 海宝!海宝! 海宝诞生日,上海大剧院。海宝的生日,也是我第一次接触世博会的大型报道。在海宝揭晓晚会前,我们已经花了两天时间,连着通宵,将海宝的"身世"挖得知根知底。 大剧院现场,突然,全场灯光暗下,韩正市长按下按钮,一颗珍珠轻轻碰倒第一枚多米诺骨牌,排列有序的骨牌水银泻地般铺开,我们早就忘记了疲劳,与全场观众一起为新生的海宝沸腾。 2008年12月18日 最冷的冬天 倒计时500天,上海。美联储刚刚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历史最低点,也意味着全世界的经济跌到最低谷。冬天,寒冷异常。 我们讨论世博话题,采访世博组织者、参展者,几乎三句话不离金融危机。但冬天中也有亮色,印象最深的是当时国展局秘书长洛塞泰斯用西班牙口音的英语给全球参展方鼓劲,他说:"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个转折点,会给当今世界的发展注入活力,影响全球。"话音落下,掌声持续了半分钟。 2009年4月30日 登上中国馆 倒计时一周年前一日,中国馆屋顶。"到中国馆里走一趟"这个想法酝酿了很久。当天联系了"一轴四馆"项目负责人,答应带我去看看。乘上施工电梯,直奔中国馆上层,才庆幸"不虚此行"。巧的是,站在中国馆69米平台上,还碰到一位相熟的同行,一聊才知道,我们无意间成了中国馆的第一批"客人"。 2009年7月5日 "固执"的东北大姐 倒计时300天,赶往北京,"走进世博会"大型展览在首都博物馆举行。选址、择日,都显示着整个国家对办好世博会的庄严承诺与坚定决心。顶着接近40摄氏度高温,参观者有说北京话、山东话、四川话、东北话的,还有说英语、德语的......许多人第一次近距离看到展馆模型,他们的惊叹表情,就像亲身进了世博园。我问一位东北大姐:"外国馆中哪个最好看?"大姐想了半晌回答:"还是俺们中国馆最好看,咋看咋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