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首小诗能下酒 ----------读孤竹红玉的几首田园小诗 诗歌评论 齐凤池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过一首非常漂亮的五言绝句《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诗中描写:傍晚的时候,天空将要飘洒皑皑白雪,于是诗人燃起了红泥小火炉,邀请几个朋友小聚,喝几杯新酿造美酒。文人到了一起,喝一杯小酒能满足吗?文人喝酒自然就得兴个酒令《如梦令》就是最好的酒令。于是很多漂亮诗,漂亮的警句就当作了下酒的小菜。
诗人说:诗可祝酒兴,诗可当酒饮。当然,这是古代文人的事情,而现在,如果你要是在酒桌上用诗歌作酒令谈诗歌,人们准说你是神经病。甚至,饭店的老板也会把你哄出去。
现在是什么年代了,你还谈诗歌?还称什么诗人?我在书上看到,古代时候,那些最漂亮的女人,一是围着皇上转,一是围着诗人转。而现在是金钱、物欲、女色走红,文化萧条经济危机的时代。文化已经萧条了,诗歌自然就贬值了,诗人也就更不值钱了。再拿诗祝酒兴,把诗当酒饮,已经不是那个时代了。如果寻找这种雅兴,只能是一些本质文人和清高的雅士自娱自乐消遣罢了。
我在读孤竹红玉小诗的时候还真是萌生了这种古人感觉。她的诗小巧,灵气,机智,灵动,画面感极强,诗中的意境常常打动我的思绪,使我跟着她的思路进入画面和宁静深邃的意境里。我读她的诗时还真是喝酒时读的。
我知道现在写古体诗的人越来越少了,读古体诗的人也少的可怜。因为古体诗早已被唐代和宋代的诗人写绝了。现代的诗人你就是怎么写也写不到那种程度了。因此,古体诗也就远离了时代,远离了人们的阅读。但在一个诗的泱泱大国,在古老朴素的民间还生存着一些酷爱古体诗歌的大家秀女和深藏闺房的小家碧玉,她们还在沿袭中国灿烂的文化并悄悄地传承着。其实,这种传承中国古老文化的方式就像许多或者无数条小溪暗流管涌般流淌。其实,这种做法也起到了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渗透时代和身边人的不动声色的作用。我不能说它的作用有多么大,有多么清高深远。但有一点我敢说,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开始从唐诗、宋词、古文观止训练,我们的民族还会象唐朝一样兴盛,还会掀起一次诗歌的革命热潮。但这只是我的一种美好愿望和理想,要想回到现实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在金钱、物欲、女色、经济、市场大背景下,诗歌远离了社会和人们是必然的。现在,在街上一说哪个是诗人,人们都说他是神经病。现在称呼诗人成了骂人的一句话。我记得在北京街上打架,一个人说另一人,看你就是个诗人。对方回答:你们家都是写诗的。我听了觉得诗人很悲哀。现在的诗人怎么成了骂人的代名词了?我觉得我们这个时代太悲哀了。
不过,社会毕竟还是给了诗人一个宽松的生活空间。报刊、杂志、论坛就是诗人自由自在活着的理想精神家园。在这个家园里还有很多活着、用诗歌饮酒、用诗歌取暖、用诗歌传递情感、用诗歌疗伤、用诗歌展示自我的一帮心灵最干净,思想最纯洁,行为最天真的人。我称他们是活在人类里最后一批童话人。
我最近认识的孤竹红玉应该就算是这类的诗人吧。读了她许多好词和精短的绝句后,使我对她似乎有了一些了解。有人说认识一个人不容易,但读懂一首诗更不易。因为一个人在正常的时候和环境生活的人,他的语言、行为是正常的。只有进入诗的状态时才是神秘的诡秘的。我们常说的就是灵魂出窍吧。
我认为:现代人要欣赏古诗,最关键的不是去考虑它的平仄是否正确,主要看诗中的画面、意境、空间、想象以及诗的语言,语境和诗眼,警句等等。如果诗中具备了这些要素也算是好诗。或者说是现代模仿古体诗。
在孤竹红玉许多短小精湛的诗里,我就发现了诗人对古体诗感悟和灵动,她的语感和唐宋诗人的语境有很多的心灵沟通。她的诗思走动脉络和她对古体诗的崇高理想追求以及诗人必备的恬静、禅境、田园、古刹般的景况。她在小词《立秋》中写到:"薄雾轻霜云淡淡/西风送走桃花面/南雁细数诗行/柳畔/何时再折春中灿/。"雾薄,霜轻,云淡。桃花,大雁,绿柳......等等。四句词中的词量和信息包含了一副秋天迷人的景色。虽然秋风拿走了花朵(桃花面),南去的大雁却在湛蓝的天空写满诗意,让人不觉的秋天的萧瑟和凄凉。但诗人还是按捺不住心中些许的悲秋情感。她试问了"岸柳何时再绿河岸。"因为诗人的情感是丰富饱满的,诗人目睹了秋天的景色后自然而然地就会心情怅惘。这是诗人的弱点,也是诗人的长处。因为一个合格的诗人是具有双重性格的人。她能写出不同感觉的诗歌,随便一个主题就可以写出两个内容不同的好诗来。 我说过,能叫人看了哭的是好诗;能叫人看了笑的也是好诗;叫人看了又哭又笑的也是好诗;只有叫人看了哭笑不得的不是好诗。其实我们读的每首诗,包括唐宋名家的作品也是一样,一首诗就是诗人的灵与肉,切开诗人的心就会流血,一首诗也就是一个诗人的灵感再现。李清照在《声声慢》里曾经写"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和《醉花阴》里写到:"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等等等哀婉凄凉的好词。但孤竹红玉的词似乎也有点悲秋的成分,但不是那么凄惨哀怨。她只是写了秋天表面的情景意象和对秋天的一些女人的感受而已。
她的《冬郊》"雀杂无人径/风牵落叶行/冬郊有野趣/夜雾柳垂晶。"这首小诗,就完全是另一种情感和心态了。就像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写的雪趣。而孤竹红玉写的冬郊的野趣,就露出了弱点,她不该把"野趣"写出来。 唐代优秀的诗人,在春天的时候,根本一个春字不露。我记得南宋诗人虞似良写的《横溪堂春晓》 "一把青秧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这首绝句,同样写春天插秧时的情景,但诗人一个"春"字也没说。诗人写春天的绿,究竟绿到那种程度,连白鹭落脚的地方都找不到了。虽说孤竹红玉是写秋天,但她在刻画秋天的景色时,用的形象还是非常准确和到位。我很欣赏她的"夜雾柳垂晶"的句子。她把柳枝上的树挂形象准确地用诗的语言表现出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前面写了野趣,原来她写的野趣就是柳树上晶莹剔透象是珍珠串在上面"夜雾柳垂晶"。这就是诗人观察体现的结果。我们说的诗中有画就在她的诗中得到了再现。
诗人的《牵牛花》写的很俏皮,她从静写到动,"竹篱蔓斜一帘幽/点点繁花绿掩羞/风过铃铛摇曳舞/逍遥迤逦小牵牛"。我读后,不觉就笑了,诗人在写景时,她的心态是恬静的,有禅境般的感受。《山野乡间》"浅池一碧映山青/紫陌轻烟入画屏/细雨纷纷滋百草/声声黄鹂无人听"。《乡恋》"昏昏无所恃/唯慕舍田翁/锄豆南山下/采菊在篱东/弓背牵牛走/笛横逗留童/望处山环山/回瞻小桃红。"《山林春晓》"青山入峦霭/白云听鸟声/山姑晨锄早/肩披一缕风"。
《乡恋》昏昏无所恃/唯慕舍田翁/锄豆南山下/采菊在篱东/弓背牵牛走/笛横逗留童/望处山环山/回瞻小桃红。《山林春晓》青山入峦霭/白云听鸟声/山姑晨锄早/肩披一缕风。等等都是很不错的好诗。这里我在一一赘述了。我始终认为:有的人写一辈子诗歌也成不了诗人,有的人一生就写了几首诗歌就是载入史册的大诗人。张若虚就是最好的例子。他《春江花月夜》至今还被人传送,在教室里朗朗诵读。
我希望孤竹红玉在写好古诗的基础上多写点现代诗文。俗话说,光会写诗不会文不是好诗人。光会写文不会写诗也不是好文人。因此,诗人作家不能一条腿走路,要全面发展,要记住,功夫在诗外的道理。当然再写点好诗词叫我下酒。我期待着。 2008-11-18
|